活動課話說《清明上河圖》示范教案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欣賞、配文,拓寬學生對國畫發展史的知識層面,從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畫、山水畫、宗教畫,發展到宋元時期風俗畫的出現并日益增多。“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與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終于接軌,這說明了什么?通過活動,將會回答這個問題。
能力目標
通過對《清明上河圖》配文字說明的活動,在圖與文的轉換過程中,加深對宋代社會情況的了解,培養學生從歷史繪畫作品中尋找歷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對歷史繪畫作品的欣賞水平,發展同學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豐富同學們的歷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學們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活躍的內心世界。
德育目標
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欣賞及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了解,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盡量尋找《清明上河圖》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師指導下,分大組討論《清明上河圖》畫面所反映的歷史信息,選定準備配文的畫面,研究配文的形式,進行組內分工。
活動要求
1.在配文的創作中,要把自己融入歷史,假設自己生活在北宋,體驗當時人觀當時景,當時人記當時事的感覺。
2.文字體例不限,可以是解說詞、小故事、書信、人物對話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獨到的創意,活化的歷史陳跡,要能說明一個歷史問題,反映一種歷史現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脫離“北宋”這一歷史時期。
活動步驟
教師:
五代的繪畫, 在唐代燦爛輝煌的基礎上,繼續蓬勃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兩宋時期,中國繪畫又出現了新的高峰。兩宋的繪畫同五代一樣,山水畫,花鳥畫空前興旺,發展成格調高雅、神韻超然的文人畫。宋代的人物畫,總的說不如山水、花鳥畫影響大。不過,也有了新的發展,宋代的人物畫重視反映現實生活和以古鑒今。具體的表現是,現實生活氣息濃郁的風俗畫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風俗畫里舉世周知的杰作,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掛出《清明上河圖》摹本。
這幅畫長達5米多,畫卷從東京城東水門外七里處的城郊畫起,經過熱鬧的市區,一直畫到西水門外的皇家花園金明池。《清明上河圖》里共畫了各類人物810多個,牲畜90多頭,樹木170多棵。當年開封的繁華,汴河運輸的忙碌,宋代房舍建筑的特征,各階層的服飾,藝人的精彩表演,南方的船只,北方的各種車輛,西北的駱駝商隊,各色店鋪和酒樓、瓦肆等,都勾畫得惟妙惟肖。有人說看了這幅畫卷,“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塵土撲面耳。”《清明上河圖》的內容之豐富,描繪之真實,繪畫技術之高超,是當時絕無僅有的。
《清明上河圖》為我們展現了宋代開封城生動的歷史畫面。今天的開封宋都一條街,香港九龍的“宋城”,都是根據《清明上河圖》建筑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歷史上不朽的杰作。
好了,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同學們的表演,一起去感受當年汴京的繁華與喧鬧。
第一部分:市郊村野
投影:
旁白:
這是一個初春的早晨,太陽還懶洋洋地睡在云層里,薄霧藹藹,籠罩著荒僻的小村,遠遠望去,霧的輕紗里,幾枝干枯的樹丫隱隱約約。
河水剛剛解凍,淙淙的流著,清風習習,鳥語絮碎。農舍里忽然傳來幾聲犬吠,打破了這種細致的寧靜,你聽,官道上的馬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