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別上古詩文名句及通假字
說明:1、加粗語句為必背名句。2、加下劃線的是成語。
一、《論語十則》
1、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擇善而從)
2、 學習態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二、《扁鵲見蔡桓公》:諱疾忌醫
三、《樂羊子妻》
1、 說明為人必須潔身自愛,不能貪財好利: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2、 說明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恒:
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四、《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實寫,平淡,耕種情況)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虛寫,幽美,月夜歸耕圖)
道狹草且長,夕露沾我衣。(實寫,平淡,歸途情況)
衣濕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虛寫,愿望,強調不要在污濁德顯示世界中失去自我)
五、《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名句:清幽恬靜的山村風光,從近到遠)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六、《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名句:以動物寫西湖早春風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名句:以植物寫西湖早春風光)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七、《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庭院中環境,簡樸、清凈、勤快)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名句:周圍的自然環境,擬人,山水有情)
八、《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豐收年景,農民好客)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折多變的景色,名句,富含哲理)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春社日前夕的熱鬧)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虛寫,抒發戀戀不舍之情)
九、《為學》 彭端淑
中心論點,強調主觀努力對學習的作用: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十、《木蘭辭》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夸張,寫木蘭矯健身姿,萬里迢迢遠赴邊關)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邊塞夜景,突出戰斗前的緊張氣氛)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贊美木蘭女扮男裝的謹慎、機敏)
十一、《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實寫:秋風呼嘯、驚濤拍岸之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名句:虛寫,奇特的想象,表現詩人博大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十二、《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名句:寫景,壯闊景象,展望歸鄉之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名句:即景抒情,新舊年的交替,引發思鄉之情)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十三、《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湯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細望之景,蘊藏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名句:表達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十四、《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十五、《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清幽恬靜的山村盛夏月夜圖)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描寫豐年景象,抒發豐收的喜悅之情)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第一冊通假字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 《論語十則》
2 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論語十則》
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 《論語十則》
4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還”同“旋”,回轉、掉轉 《扁鵲見蔡桓公》
5 湯熨之所及也 “湯”同“燙”,用熱水焐 《扁鵲見蔡桓公》
6 火齊之所及也 “齊”同“劑” 《扁鵲見蔡桓公》
7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
8 日知其所亡 “亡”同“無” 《樂羊子妻》
9 屏棄而不用 “屏”通“摒” 《為學》
10 對鏡帖花黃 “帖”同“貼” 《木蘭辭》
11 出門看火伴 “火”同“伙” 《木蘭辭》
12 但手熟爾 “爾”同“耳”,相當于“罷了” 《賣油翁》
13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爭”通“怎” 《如夢令》
14 路轉溪頭忽見 “見”通“現”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