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 客(通用10篇)
約 客 篇1
一、教材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29課《約客》。
二、教學設想
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教師不易把握,經常把其上成文言文的'翻譯。學生也不容
易理解,因其高度凝練的語言和遠離現代的生活。但古詩又恰恰是古代文化的積淀與瑰寶,學習古詩,才能真正領略中國文化和文學的精華。因此,我一直在尋找古詩教學的突破口。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把握意象,走進字里行間,聯系生活實際,知人論世,這些都是古詩學習的重要方法。這首古詩短短28個字,安排一課時。從導入創設意境,到讀出詩歌的韻味,從而引入意象的概念,再走進字里行間、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詩人心情,最后走出詩歌,了解詩人并書寫感悟。幾大環節,配上音樂、圖片,融入文字背景,讓整節課始終沉浸在古典韻味中。學生方面,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在讀中品心情、知詩人、寫感悟,并聯系生活實際,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古人相比較,引導學生反思現代浮躁的“快餐文化”,達到“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1. 學會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的讀詩方法。
2. 在理解詩歌情感的前提下,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 感受詩人閑適恬淡的人生態度。
四、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詩歌意象體會詩人情感。
五、教學難點:
挖掘閑的內涵,感受詩人閑適恬淡的人生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畫面:撐一把傘,獨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
哪些詩句? 這里,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詩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江南的黃梅時節,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聲響了。在這樣的季節里,我們
和南宋詩人趙師秀有個約會,一起走進他的《約客》。
(二)、初讀詩歌。
1. 有人說:三分詩歌七分讀。我們先來齊讀詩歌。 讀出詩歌的韻味:將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讀飽滿。(師范讀、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2. 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完這首詩歌,你能羅列一下詩中的景物嗎? 板書:雨、蛙、棋子、燈花詩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過這些景物傳達的。因此,這些景物就被稱之為意象。
(三)細讀詩歌。
伴著雨聲、蛙鳴,敲著棋子、看著燈花,直至夜半。你覺得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字里行間,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會詩人的心情。這份等待,飽含了詩人的心情,理由是。
1. 寂寞、焦急、失望。
2. 閑適的享受獨處的樂趣。重點分析:閑。
學生辯論:閑的理解是無聊還是閑適?現代人閑暇時會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對弈、作賦,多么悠閑,多么自在。你還能想到哪些體現詩人閑適心情的句子?如: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雖然現代人也會以品茶、聊天作為休閑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優雅的事情,難
免有了矯情的作秀之嫌,但我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讀懂詩人。 也許等待的開始,詩人寂寞過、失望過,但夜已深沉,久坐已不再是
等待的理由。友人來是一境,不來也是一境。詩人已經悠然地享受這江南的雨夜。如此豁達
的心境來自何處?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詩人。材料:“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趙師秀《薛氏瓜廬》
1. 詩人簡介
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趙師秀? 感謝友人的失約,讓詩人能愜意地享受美麗的夜;感謝《約客》,讓我們擁有一次走進趙師秀的機會。讓我們用朗讀來感謝這個美麗的失約。
2. 書寫感悟。
懂你,趙師秀,
你約得哪里是下棋的客人,你約得是。此時,等待不再是煩躁與寂寞,而是等待是生命的淡定與從容。
(五)小結。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這份恬淡與閑適,恰恰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 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在江南這片詩歌的原鄉中,感受一脈相承的詩心和詩意;在俗世的紅
塵中,守護心靈的那片凈土,真正享受悠然遠世的生活!
(六)板書設計
約客
景 情 雨失望、煩躁、寂寞青草 “ 閑 ” 閑適、悠閑 池塘
蛙
棋子
燈花
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七、教學反思。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藝術的一朵奇葩,其語言精練、傳神,同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約 客 篇2
教學要求:
1、吟誦、背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2、掌握7個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3、了解詩歌大意,賞析詩歌意境。
4、精彩詩句的探究,詩人情緒及心情的領悟。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了解詩歌大意和重點語句的釋義。
教學難點:
1、吟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2、精彩詩句的探究,詩人情緒及心情的領悟。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讓學習委員領頭回憶、背誦已學古詩,在一片書聲瑯瑯中開始今天的課程。
2、介紹作者(板書“趙師秀”):
同學們,趙師秀是南宋詩人。趙師秀(1170——1219),字紫芝、靈芝,號靈秀,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他同徐照、徐璣和翁卷并稱“永嘉四靈”,人稱“鬼才”。有《趙師秀集》二卷、《天樂堂集》一卷,已佚。僅有《清苑齋集》傳世
今天,我們來學習趙師秀寫的詩《約客》。
二.吟誦詩文。
1.初讀詩文。
(1)、學生逐一認讀卡片上的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2)、學生自由練習讀詩文,勾畫出生僻及不理解的字和詞。
(3)、學生同桌互相讀,合作指出對方問題,共同解決字詞疑惑。
(4)、指名學生讀詩文,教師正音,指出重點字詞讀音。
2.吟誦詩文。
⑴.教師有節奏、有語調地配樂范讀,給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吟誦興趣。
⑵.學生小聲自由練習吟誦詩文。
⑶.指名吟誦詩文。(多次進行,表揚讀得正確、讀得有感情的同學。)
⑷.分各種形式吟誦詩文。
⑸.集體吟誦詩文,并配上古箏音樂。
3.簡單理解詩文。
老師、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逐行簡單講解。詩意學生只須了解,不須理解。
詩歌注釋:
①約客:約請客人來相會。
②黃梅時節:農歷四、五月間,江南梅子黃了,熟了,大都是陰雨連連的時候,所以稱“黃梅時節”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處都有。
④處處蛙:到處是蛙跳蛙鳴。
⑤有約:即邀約友人。
⑥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
“黃梅時節家家雨”:黃梅時節家家聽到雨聲滴答,
“青草池塘處處蛙”:青草池塘處處是鼓噪的青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朋友有約不來已經過半夜了,
“閑敲棋子落燈花”:我閑坐輕敲棋子震落了燈花。
古詩今譯: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燭芯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截……
4、分析評賞詩文。
1、重點釋義和分析“落燈花”的情景,解決詩文最大理解障礙。
2、提問:前二句交待當時的環境和時令,它的具體字詞表現有哪些?營造了怎樣的氣氛?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仿佛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身邊叫。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3、問題:請同學們再細細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有誰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覺得作者的心情在漫長的等待中有著怎樣的變化?“閑敲棋子”時詩人沉靜在一個怎樣的心境之中?
回答:后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干,“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
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很長,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這種姿態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沒有什么焦躁和煩悶的情緒,而更可能是一種閑逸、散淡和恬然自適的心境。也許曾有那么一會兒焦躁過(這種焦躁情緒怎么會持續到“過夜半”呢?),但現在,詩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歡快的哇鳴,閃爍的燈火,清脆的棋子敲擊聲……這是一幅既熱鬧又冷清、既凝重又飄逸的畫面。也許詩人已經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內心的激蕩和靜謐中。應該感謝友人的失約,讓詩人享受到了這樣一個獨處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4、詩歌的總體評述: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脫了雕琢之習,清麗可誦。
4.背誦詩文。
⑴.教師領背。
⑵.學生分各種形式論著領背。
⑶.學生集體配樂背誦詩文。
5、本課小結。
約 客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學會通過關鍵詞、賞析古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學會欣賞古詩。
②通過吟唱的培養學習詩歌的興趣。
3、過程與方法目標:挖掘閑的內涵,感受詩人閑適恬淡的人生。
二、【教學重點】
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學會欣賞古詩。
三、【教學難點】
挖掘閑的內涵,感受詩人閑適恬淡的人生。
四、【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
師: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古詩,我覺得那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詩歌就是永嘉四靈之首的南宋詩人趙師秀的《約客》。
我們溫州地處偏遠,有史以來都是文化沙漠的代名詞,而趙師秀卻在大家輩出的南宋能夠光耀一時,很值得我們思考,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趙師秀的約客,感受詩人的詩意人生。
2、 整體感知
師:有人說三分詩七分讀,詩歌的朗讀很重要,對于這首詩是課外古詩背誦。老師可能已經讓我們背誦了,所以會背的背,不會背的
齊讀詩文。
師評價:很整齊,古人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這個要求。預習的不錯,下面我來檢查一下,我這里有幾個詞語都是課文里的看誰知道他們的意思。
3、關鍵詞
師:有人說讀一首詩只讀懂字面上的意思只是淺層次的閱讀,真正會讀詩之人不僅會背會寫還要讀懂文字背后的千山萬水,今天我們這堂課就想讓同學們以約客為例舉一反三,做一個真正會讀詩之人。
約 客 篇4
教學要求:
吟誦、背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掌握7個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吟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課文幻燈、古箏音樂伴奏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板書“趙師秀”)同學們,趙師秀是南宋詩人。
今天,我們來學習趙師秀寫的詩《約客》。
二.吟誦詩文。
1.初讀詩文。
⑴.出示詩文幻燈。
⑵.學生小聲自由練習讀詩文。
⑶.學生同桌互相讀。
⑷.指名學生讀詩文,教師正音。
2.吟誦詩文。
⑴.教師有節奏、有語調地配樂范讀,給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吟誦興趣。
⑵.學生小聲自由練習吟誦詩文。
⑶.指名吟誦詩文。(多次進行)(表揚讀得正確、讀得有感情的同學。)
⑷.分各種形式吟誦詩文。
⑸.集體吟誦詩文,并配上古箏音樂。
3.簡單理解詩文。(逐行由老師簡單講解)
教師講解,學生只須了解,不須理解。
“黃梅時節家家雨”:黃梅時節家家聽到雨聲滴答,
“青草池塘處處蛙”:青草池塘處處是鼓噪的青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朋友有約不來已經過半夜了,
“閑敲棋子落燈花”:我閑坐輕敲棋子震落了燈花。
4.背誦詩文。
⑴.教師領背。
⑵.學生分各種形式論著領背。
⑶.學生集體配樂背誦詩文。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學生逐一認讀卡片上的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3.給本課田字格中的生字寫拼音。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約:左右結構,絞絲旁。
梅:左右結構,木字旁。
塘:左右結構,提土旁。
蛙:左右結構,蟲字旁。
敲:左右結構。
棋:左右結構,木字旁。
燈:左右結構,火字旁。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生字。
約 客 篇5
教學要求:
1.吟誦、背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2.掌握7個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吟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課文幻燈、古箏音樂伴奏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板書“趙師秀”)同學們,趙師秀是南宋詩人。
今天,我們來學習趙師秀寫的詩《約客》。
二、吟誦詩文。
1.初讀詩文。
⑴出示詩文幻燈。
⑵學生小聲自由練習讀詩文。
⑶學生同桌互相讀。
⑷指名學生讀詩文,教師正音。
2.吟誦詩文。
⑴教師有節奏、有語調地配樂范讀,給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吟誦興趣。
⑵學生小聲自由練習吟誦詩文。
⑶指名吟誦詩文。(多次進行)(表揚讀得正確、讀得有感情的同學。)
⑷分各種形式吟誦詩文。
⑸集體吟誦詩文,并配上古箏音樂。
3.簡單理解詩文。(逐行由老師簡單講解)
教師講解,學生只須了解,不須理解。
“黃梅時節家家雨”:黃梅時節家家聽到雨聲滴答,
“青草池塘處處蛙”:青草池塘處處是鼓噪的青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朋友有約不來已經過半夜了,
“閑敲棋子落燈花”:我閑坐輕敲棋子震落了燈花。
4.背誦詩文。
⑴教師領背。
⑵學生分各種形式論著領背。
⑶學生集體配樂背誦詩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學生逐一認讀卡片上的`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3.給本課田字格中的生字寫拼音。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約:左右結構,絞絲旁。
梅:左右結構,木字旁。
塘:左右結構,提土旁。
蛙:左右結構,蟲字旁。
敲:左右結構。
棋:左右結構,木字旁。
燈:左右結構,火字旁。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生字。
約 客 篇6
古詩誦讀 約客【教材簡析】全詩語言樸素,意境在自然親切中給淡泊悠閑的感覺,特別是最后兩句,尤其有余音繞梁之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過程與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氣息。【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難點:能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約客》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趙師秀)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趙師秀(1170-1219)宋代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為筠州推官。詩工五律,細微精煉,有《趙詩秀集》二卷。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開頭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便點出了時間、地點。時間是六七月份,地點在江南一帶,正是江南多于季節。蛙聲陣陣,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鄉下,四周安靜,這里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美:雨聲不斷、蛙聲一片,看似熱鬧的環境,反襯出詩人在下文中要表現的“寂靜”。練讀這兩句。 后兩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幾分焦急的等著,沒事干,“閑敲棋子”,靜靜的看著閃閃的燈光,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的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下更顯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一個“敲”,一個“落”,呼應的那么巧,這種姿態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練讀這兩句。 (3)悟詩情。 師:全詩語言樸素,意境清遠,在自然親切的描述中,給人一種淡薄悠閑的貼近感。特別是最后兩句,尤覺有余音繞梁之感。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4)朗讀全詩。三、練習背誦
約 客 篇7
一、教材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29課《約客》。
二、教學設想
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教師不易把握,經常把其上成文言文的翻譯。學生也不容易理解,因其高度凝練的語言和遠離現代的生活。但古詩又恰恰是古代文化的積淀與瑰寶,學習古詩,才能真正領略中國文化和文學的精華。因此,我一直在尋找古詩教學的突破口。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把握意象,走進字里行間,聯系生活實際,知人論世,這些都是古詩學習的重要方法。
這首古詩短短28個字,安排一課時。從導入創設意境,到讀出詩歌的韻味,從而引入意象的概念,再走進字里行間、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詩人心情,最后走出詩歌,了解詩人并書寫感悟。幾大環節,配上音樂、圖片,融入文字背景,讓整節課始終沉浸在古典韻味中。學生方面,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在讀中品心情、知詩人、寫感悟,并聯系生活實際,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古人相比較,引導學生反思現代浮躁的“快餐文化”,達到“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的讀詩方法。
2.在理解詩歌情感的前提下,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感受詩人閑適恬淡的人生態度。
四、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詩歌意象體會詩人情感。
五、教學難點:
挖掘閑的內涵,感受詩人閑適恬淡的人生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畫面:撐一把傘,獨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哪些詩句?這里,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詩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江南的黃梅時節,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聲響了。在這樣的季節里,我們和南宋詩人趙師秀有個約會,一起走進他的《約客》。
(二)、初讀詩歌。
1.有人說:三分詩歌七分讀。我們先來齊讀詩歌。
讀出詩歌的韻味:將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讀飽滿。(師范讀、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2.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完這首詩歌,你能羅列一下詩中的景物嗎?
板書:雨、蛙、棋子、燈花
詩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過這些景物傳達的。因此,這些景物就被稱之為意象。
(三)細讀詩歌。
伴著雨聲、蛙鳴,敲著棋子、看著燈花,直至夜半。你覺得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字里行間,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會詩人的心情。
這份等待,飽含了詩人的心情,理由是。
1.寂寞、焦急、失望。
2.閑適的享受獨處的樂趣。
重點分析:閑。
學生辯論:閑的理解是無聊還是閑適?
現代人閑暇時會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對弈、作賦,多么悠閑,多么自在。你還能想到哪些體現詩人閑適心情的句子?
如: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雖然現代人也會以品茶、聊天作為休閑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優雅的事情,難免有了矯情的作秀之嫌,但我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讀懂詩人。也許等待的開始,詩人寂寞過、失望過,但夜已深沉,久坐已不再是等待的理由。友人來是一境,不來也是一境。詩人已經悠然地享受這江南的雨夜。如此豁達的心境來自何處?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詩人。
材料:“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趙師秀《薛氏瓜廬》
1.詩人簡介
——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趙師秀?
感謝友人的失約,讓詩人能愜意地享受美麗的夜;感謝《約客》,讓我們擁有一次走進趙師秀的機會。讓我們用朗讀來感謝這個美麗的失約。
2.書寫感悟。
懂你,趙師秀,
你約得哪里是下棋的客人,
你約得是。
此時,等待不再是煩躁與寂寞,
而是等待是生命的淡定與從容。
(五)小結。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這份恬淡與閑適,恰恰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
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在江南這片詩歌的原鄉中,感受一脈相承的詩心和詩意;在俗世的紅塵中,守護心靈的那片凈土,真正享受悠然遠世的生活!
約 客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3、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氣息。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能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約客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趙師秀)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趙師秀(1170-1219)宋代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為筠州推官。詩工五律,細微精煉,有《趙詩秀集》二卷。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開頭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便點出了時間、地點。時間是六七月份,地點在江南一帶,正是江南多于季節。蛙聲陣陣,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鄉下,四周安靜,這里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美:雨聲不斷、蛙聲一片,看似熱鬧的環境,反襯出詩人在下文中要表現的“寂靜〝。練讀這兩句。
后兩句點出了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幾分焦急的等著,沒事干,“閑敲棋子”,靜靜的看著閃閃的燈光,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的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下更顯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一個“敲”,一個“落”,呼應的那么巧,這種姿態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練讀這兩句。
(3)悟詩情。
師:全詩語言樸素,意境清遠,在自然親切的描述中,給人一種淡薄悠閑的貼近感。特別是最后兩句,尤覺有余音繞梁之感。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背誦
約 客 篇9
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3、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氣息。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能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約客》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趙師秀)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趙師秀(1170-1219)宋代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為筠州推官。詩工五律,細微精煉,有《趙詩秀集》二卷。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開頭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便點出了時間、地點。時間是六七月份,地點在江南一帶,正是江南多于季節。蛙聲陣陣,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鄉下,四周安靜,這里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美:雨聲不斷、蛙聲一片,看似熱鬧的環境,反襯出詩人在下文中要表現的“寂靜〝。練讀這兩句。
后兩句點出了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幾分焦急的等著,沒事干,“閑敲棋子”,靜靜的看著閃閃的燈光,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的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下更顯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一個“敲”,一個“落”,呼應的那么巧,這種姿態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練讀這兩句。
(3)悟詩情。
師:全詩語言樸素,意境清遠,在自然親切的描述中,給人一種淡薄悠閑的貼近感。特別是最后兩句,尤覺有余音繞梁之感。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背誦
篇二
教學要求:
1.吟誦、背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2.掌握7個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吟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課文幻燈、古箏音樂伴奏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板書“趙師秀”)同學們,趙師秀是南宋詩人。
今天,我們來學習趙師秀寫的詩《約客》。
二、吟誦詩文。
1.初讀詩文。
⑴出示詩文幻燈。
⑵學生小聲自由練習讀詩文。
⑶學生同桌互相讀。
⑷指名學生讀詩文,教師正音。
2.吟誦詩文。
⑴教師有節奏、有語調地配樂范讀,給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吟誦興趣。
⑵學生小聲自由練習吟誦詩文。
⑶指名吟誦詩文。(多次進行)(表揚讀得正確、讀得有感情的同學。)
⑷分各種形式吟誦詩文。
⑸集體吟誦詩文,并配上古箏音樂。
3.簡單理解詩文。(逐行由老師簡單講解)
教師講解,學生只須了解,不須理解。
“黃梅時節家家雨”:黃梅時節家家聽到雨聲滴答,
“青草池塘處處蛙”:青草池塘處處是鼓噪的青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朋友有約不來已經過半夜了,
“閑敲棋子落燈花”:我閑坐輕敲棋子震落了燈花。
4.背誦詩文。
⑴教師領背。
⑵學生分各種形式論著領背。
⑶學生集體配樂背誦詩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學生逐一認讀卡片上的生字:約、梅、塘、蛙、敲、棋、燈。
3.給本課田字格中的生字寫拼音。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約:左右結構,絞絲旁。
梅:左右結構,木字旁。
塘:左右結構,提土旁。
蛙:左右結構,蟲字旁。
敲:左右結構。
棋:左右結構,木字旁。
燈:左右結構,火字旁。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生字。
相關資料
《約客》是南宋詩人趙師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處處蛙”,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后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干,“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
詩歌采用寫景寄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趙師秀 (1170~1219年),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南宋詩人。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中較出色的詩人。詩學姚合、賈島,尊姚、賈為“二妙”。所編《二妙集》選姚詩121首、賈詩81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
約 客 篇10
【教材簡析】
全詩語言樸素,意境在自然親切中給淡泊悠閑的感覺,特別是最后兩句,尤其有余音繞梁之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氣息。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能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約客》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趙師秀)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趙師秀(1170-1219)宋代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為筠州推官。詩工五律,細微精煉,有《趙詩秀集》二卷。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開頭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便點出了時間、地點。時間是六七月份,地點在江南一帶,正是江南多于季節。蛙聲陣陣,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鄉下,四周安靜,這里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美:雨聲不斷、蛙聲一片,看似熱鬧的'環境,反襯出詩人在下文中要表現的“寂靜”。練讀這兩句。
后兩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幾分焦急的等著,沒事干,“閑敲棋子”,靜靜的看著閃閃的燈光,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的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下更顯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一個“敲”,一個“落”,呼應的那么巧,這種姿態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練讀這兩句。
(3)悟詩情。
師:全詩語言樸素,意境清遠,在自然親切的描述中,給人一種淡薄悠閑的貼近感。特別是最后兩句,尤覺有余音繞梁之感。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