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夢溪筆談》二則
——以蟲治蟲
一、 對本課教學的認識:
《夢溪筆談》二則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
(上冊)的二十一課。它是第五單元——“關注科學”中的唯一一篇文言文。
在設計教學時,最使我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體現這篇文言文與整個單元主題的關系。我認為這一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矢志探索的精神;使學生感受到科技發(fā)展的脈動,關注科學,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引導他們觀察生活、抓住靈感的閃光。這樣的科學精神是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就著重注意體現了這一點。另外,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因此文言文的相關知識也不能丟,文章中的重點實詞及虛詞仍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體現了簡潔、平實的語言特點。
二、 教學思路設計
《夢溪筆談》二則,我設計了兩課時,一課時解決一個文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以蟲治蟲”。在這一課時的設計中重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以及對學生思路的拓展。
1.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科學發(fā)展的先進水平并由此引出學生對《夢溪筆談》及作者沈括的興趣,簡介作家、作品,營造科技氛圍。
2.梳理文意。通過學生小組學習和小組間的提問,掌握實詞詞義、虛詞不同
用法,復習以前學習過的文言虛詞。
3.感受文章語言特點。通過教師提示的要素:
蟲害發(fā)生的時間:
蟲害發(fā)生的季節(jié):
蟲害發(fā)生的范圍:
解決蟲害的經過:
學生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要求在概括時包涵著四個要素。教師給出大量運用想象的文段,請學生進行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明確介紹科技發(fā)現的小文章應盡量使用簡潔平實的語言。
學生理解課文的語言特點后,進行寫作訓練。利用投影展示關于“以蟲治蟲”
的圖片,學生學習課文語言進行描述。個人寫完后小組交流,每小組推舉出最好的一個進行班級交流。
這樣學生在獲得初步感受的同時,落實到了寫作上,有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這比教師枯燥的講授更易于學生接受,與整個單元的教學任務聯(lián)系起來。
4.拓展思路。教師利用“以蟲治蟲”的圖片和生活中利用生物技術的例子,引導學生由課文內容本身聯(lián)系學習過的科學知識,體會自己身邊的科學現象。學生們通過拓展思路,了解到科學不是神秘的。在我們身邊就存在著許多科學現象。這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激發(fā)他們的信心,日后也成為改變世界的人。學生很明確的認識到,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有堅實的基礎,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有奉獻一生的準備。
《夢溪筆談》二則教案設計
——以蟲治蟲
教學目標 :
1.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感受我國古代科技,增強學生對科學技
術發(fā)展的興趣。了解身邊的科技發(fā)展情況,關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在班級中形成濃厚的科學氛圍。
2.能力:欣賞課文簡練的語言風格。學習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簡短的科技
片斷。通過教學,全班達到熟練朗讀。
3.知識:
①聯(lián)系課文的背景,了解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
②掌握課文中重點字字音,如:“蝎”、“喙”、“鉗”、“穰”、“傍”等;
③掌握課文中的常見文言文實詞詞義,如:“歲”、“穰”等。通過教學,全班90%以上的學生能熟練掌握詞義。
④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如:“之”、“其”、“以”等。通過與已學過的課文進行比較,全班80%同學能進行區(qū)分并正確運用。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的3②③④
教學難點 :
教學目標 的3③④
教學思路設計:
通過小組學習,學生自主地探討課文內容,掌握文意及語言特點。了解生物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科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師以提問、投影進行引導、串聯(lián)。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授課行為 (講解、提問的內容) | 技能要 素 | 學習行為 (學生活動及預想回答) |
一、 導入 教學 1. 我們的教材第五單元設計的主題是“關注科學”。你們知道哪些科學家呢? 2. 從大家的回答中,我發(fā)現同學們知道許多對人類有過貢獻的外國科學家。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你知道我國古代在科學方面有哪些成就嗎?” 3. 感受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 展示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投影。 4. 從上面的投影同學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國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有一部作品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夢溪筆談》 | 提問 提問 展示投影 | 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等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地動儀…… 觀看投影 |
二、 整體感知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 簡介《夢溪筆談》及作者沈括 2. 全班齊讀課文 3. 教師提示本課重點字、實詞及虛詞 4. 分小組進行學習,借助工具書及注釋,排查字音、詞義并進行翻譯。 5. 兩小組間針對字音、詞義,針對課文內容提問,相互提問. 6. 教師利用投影進行檢測 | 展示投影 小組合作學習 互相交流檢查 投影 | 看書164頁注釋① 觀看投影,進行記憶 了解《夢溪筆談》及沈括 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通過互讀、互譯,掌握字音、詞義,并準備接受他組的提問。組內成員可做補充。 每題由一人回答,其他人可補充。若此題本組回答不對,則由出題組公布答案。 回答教師打出問題并在書上做補充。 |
三、 體會語言 1.“我們已經了解了本課的大意。誰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的內容?” (要求:要注意包含教師提示的要素) 2.教師讀自己寫的包含大量想象的文段 3.老師寫的文段在語言有什么特點? 4.一本記錄科學發(fā)現的典籍,都用老師文段中的這種語言好不好 4.寫作訓練: 放“以蟲治蟲”的動畫。 請同學們學習課文的語言特點對以上的動畫大意進行概括 四、 拓展 1. 課文用簡潔的語言向我們敘述了一個科學發(fā)現。實際上這就是我們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現象? 2. 你知道在生物界中還有哪些“天敵”現象嗎? 3. 放“以蟲治蟲”的投影 4. 這些都是昆蟲的本能,是一種自然現象。現在我們再遇到蟲害時還是和過去一樣坐等害蟲的天敵出現嗎? 5. 你知道這樣農業(yè)中“以蟲治蟲”的例子嗎? 教師補充中國臺灣引進“大洋瓢蟲”解決柑橘蟲害的例子 6. 現在生物技術已經不僅僅在農業(yè)生產中發(fā)揮著作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處處可見生物技術的應用,你身邊有這樣的情況嗎? 五、 結語 科學為我們打開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門。而科學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僅僅屬于科學家,也屬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有嚴謹的態(tài)度,進行細心的觀察,你就會有許多收獲。你也許也能向偉大的科學家一樣改變世界 | 提問 提問 展示投影 提問 投影 提問 | 復述文章內容 聽教師所寫文段,注意其語言上的特點 自由發(fā)言 將兩個文段進行比較,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 學習課文語言,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大意 每組推選一人 全班進行交流。 天敵 自由發(fā)言 貓和老鼠、貓頭鷹和田鼠、蛇和獴等 觀看投影 不是。 “農民們在農田里放養(yǎng)無毒蛇吃田鼠”等 “環(huán)保”等 |
六、 布置作業(yè) 。 1. 熟讀課文,記憶重點字音、詞義。 2.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以蟲養(yǎng)蟲”的資料,準備模擬科技新聞發(fā)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