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同步練習(xí)(一)
第一部分:基礎(chǔ)知識
1.給加點字注音:
嬉戲( ) 哞哞( ) 潺潺( ) 孿生( ) 踉蹌( )( )
2.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guān)愛、幫助中,我們可以概括出 這個主題。
3.文中寫道“月亮和太陽同時地掛在天上”,不盡符合生活情理,但讀來卻令人感到可信,這是怎么回事?
4.盲孩子眼中“那個黑夜的世界,漸漸地泛著淡淡的光,像銀亮的霧籠罩著周圍的一切”這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5.“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這“一切”都包含哪些事物?請找出那些具體事物的名稱。
6.讀課文后回答:
⑴盲孩子很寂寞,誰來陪伴他?
⑵影子、螢火蟲給盲孩子帶來了什么?
⑶“這時候,從附近的叢林里飛來一只螢火蟲,飄飄忽忽地,閃著幽幽的光”中“飄飄忽忽”起什么作用?
7.把下面這段話改寫成一組排比句。(可以適當(dāng)增減)
理想不是現(xiàn)成的糧食和畫卷,而是一粒種子、一張白紙,需要你去播種、描繪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蔥蘢的綠洲,需要你去開墾它,改造它。
第十部分:閱讀分析
(一)
有四個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這四個人,一個是有錢的,一個是大力士,一個是有權(quán)的,一個是作家。他們都要求渡河。
擺渡人說:“你們每一個人,誰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分一點給我,我就擺;誰不給,我就不擺。”
有錢人就給了點錢,上了船。
大力士舉了舉拳頭:“人吃得消這個嗎?”也上了船。
有權(quán)的人說:“你擺我過河以后,就別干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點干凈省力的事兒吧。”擺渡人聽了高興,扶他上了船。
最后輪到作家開口了。作家說:“我最寶貴的,就是寫作。不過一時也寫不出來。我唱個歌兒給你聽聽吧。”
擺渡人說:“歌兒我也會唱,誰要聽你的!你如果實在沒有什么,唱一個也可以。唱得好,就讓你過去。”
作家就唱了一個。
擺渡人聽了,搖⊥匪擔(dān)骸澳慍乃閌裁矗姑揮興ㄖ贛腥ǖ模┧檔暮錳!彼蛋眨蝗米骷疑洗葑右壞悖屠肓稅丁?br> 這時暮色已濃,作家又餓又冷,想著對岸家中,妻兒還在等他回去想辦法買米澆夜飯吃,他一陣心酸,不禁仰天嘆道:“我平生沒有作過孽,為什么就沒有路走了呢?”
擺渡人一聽,又把船*岸,說:“你這一聲嘆,比剛才唱的好聽,你把你最寶貴的東西——真情實意分給了我。請上船吧!”
作家過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覺得擺渡人說得真好,作家沒有真情實意,是應(yīng)該無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擺渡人已跟那有權(quán)的走掉,沒有人擺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動去做擺渡人。從此改了行。
作家擺渡,不受惑于財富,不屈從于權(quán)力;他以真情實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實意報之。
過了一陣之后,作家又覺得自己并未改行,原來創(chuàng)作同擺渡一樣,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8.結(jié)合上下文,推斷詞義。
彼岸:
屈從:
9.文中寫了四個人,他們各自最寶貴的是什么?
有錢人:
有權(quán)的:
大力士:
作家:
10.擺渡人認為作家的一聲長嘆比唱的好聽,為什么?
11.文中作家的真情實意來源于什么?說明了什么?
12.本文是一則現(xiàn)代寓言,其主旨是 。
13.文章結(jié)尾,作家為什么覺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回答)
14.文章最后把作家創(chuàng)作同擺渡聯(lián)系起來,有何作用?(從結(jié)構(gòu)上、內(nèi)容上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