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綜合能力測試
(二)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紅的花,綠的葉,湛藍的天空,蔚藍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圖畫。當你流連于湖光山色之中,對大自然的斑斕色彩欣喜感嘆之際,你是否想過,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天空是藍的,樹是綠的?而當夜幕降臨后,不管是遠山還是近樹都成了黑色?這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大自然的這些色彩都與太陽光有關。陽光是復色光,它的可見光部分由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單色光組成,不透明的物體反射某一些單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單色光,物體的顏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決定的。譬如,紅蘋果只反射紅光,看上去就是紅的;綠葉只反射綠光,看上去呈綠色;雪對陽光是全反射,哪一種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謂黑色,其實是將七種光全部吸收。當七種光既不被物體反射,也不被物體吸收,而是全部通過物體的時候,這個物體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這樣。天空所以呈現藍色,道理也與此相類似。在七種單色光中,藍色的光波長很短,極易被大氣中的微粒反射。當陽光通過地球周圍的大氣層時,其他波長較長的光,不受大氣中的碳粒、塵埃、水蒸氣的影響,而藍色不斷被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們看見天空是藍的。日落以后,物體沒有陽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1.這篇短文圍繞中心,主要從哪三方面來說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2.天空呈現藍色的原因是(不得超過20個字):3.給這則短文擬一個小標題(不得超過10個字):________(三)模糊數學1965年,世界上誕生了一門新的學科——模糊數學。數學的特點是精確,如今卻與“模糊”攀上了親,似乎不可思議。確實,模糊數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世界各國的研究者與日俱增,正如1975年紀念模糊數學誕生十周年的論文集所指出的:“未來的十年,將是模糊數學大發展的十年。”模糊數學的誕生,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人類應用數學工具,對世界的認識從模糊到精確,是一個飛躍。今天,精確的數學計算在許多場合必不可少。然而,當我們要求電子計算機具備人腦功能的時候,精確這個長處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成了短處。例如,我們在判別走過來的人是誰時,總是將來人的高矮、胖瘦、走路姿態等與大腦中儲存的樣本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一般說來,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即使一位舊友多年不見,面貌有變化,仍能依稀相認。然而要是讓電子計算機來做這件事,那就復雜了。得測量來人的身高、體重、手臂擺動的角度以及鞋底對地面的正壓力、摩擦力、速度、加速度等等數據,而且非要精確到小數點后幾十位才肯罷休。如果某熟人近來消瘦了點,計算機就“翻臉不認人”了。顯然,這樣的“精確”,反使人糊涂。由此可見,要使計算機能模擬人腦功能,一定程度的模糊,倒是需要的。模糊數學以客觀世界的模糊性為研究對象,它的基礎是模糊集合論。集合原是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在19世紀末提出的概念。例如,太陽系是所有行星的集合,車廂是所有乘客的集合,一張報紙是全部字組成的集合等等。經典集合論對事物只作明確的劃分。然而事實上,一個事物是否屬于某集合,并非只有“是”或“非”兩種回答,常有模棱兩可的情況。例如,對“老年人”和“高個子”這類集合的界限就很難作明確的劃分。50歲的人,可以算老年,也可不算老年。這就是說,在現實世界中,集合的邊緣往往是模糊的。在人們的思維或語言中,這樣模糊的概念比比皆是。如胖、高、重、濃、響、明亮、暖和、粉紅、漂亮等,都沒有絕對的標準。經典數學就無法進行描述,而模糊數學卻能對這些模糊的集合,進行定量的分析。因此,模糊集合要比經典集合更加符合現實世界的實際狀況,更帶有普遍性。可以這樣說,數學從模糊到精確,又發展到模糊,是螺旋式的上升,標志著我們認識世界的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模糊數學在精確的經典數學與充滿了模糊性的現實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可以預料,模糊數學必將成為電子計算機、機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發展的有力工具。目前,模糊數學在理論上正在不斷完善,而它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尤其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自動控制、圖象識別、綜合評判、聚類分析、自動機理論、生物系統等方面,已引起了科技界和有關部門的普遍重視。1.舉例說明這篇說明文主要采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 2.選文在說明模糊數學時采用了________的說明順序和________的結構方式。3.劃分第三自然段的層次,并概括出層意。 4.概括說明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模糊數學的? 5.“可以預料,模糊數學必將成為電子計算機、機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發展的有力工具。”這句話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