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課標理念教學詳案
目前,分類學家正在研究,把動物的聲音信號,作為動物分類的一種指標;生態學家正在探索,如何通過聲音信號,來揭示動物行為的奧秘。更引人注目的,則是利用動物的聲音語言來指揮動物,使之按人類的吩咐行事,不得越出雷池半步。
超聲語言
螽(zhōng)斯、蟋蟀、蝗蟲和老鼠等動物,是用超聲波進行聯系的。螽斯有三種鳴聲:“單身漢”螽斯唱得大多是“求婚曲”,其他“單身漢”聽到后,會此呼彼應地對唱起來。雄螽斯聞樂赴會,并選中歌聲嘹亮者。兩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贊歌”,面對面地擺好陣勢,頻頻搖動觸角,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當周圍出現危險時,螽斯就高奏“報警曲”,聞者便“噤若寒蟬”,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聲語言是頗為復雜的。它們能交流情況,展開討論,共商大計。1962年,有人曾記錄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礙物時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偵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聽到偵察報告后,便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半小時后,意見統一了——障礙物中沒有危險,不必擔憂,于是他們就穿游了過去。
現在人們已聽懂了海豚的呼救信號:開始聲調很高,而后漸漸下降。當海豚因受傷不能升向水面進行呼吸時,就發出這種尖叫聲,召喚近處的伙伴火速前來營救。有人由此得到啟發,認為今后人們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語言,向海豚發號施令,讓它們攜帶儀器潛入大海深處進行勘察,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為人類征服海洋的得力助手。
運動語言
有些動物是以動作作為聯絡信號的。在我國的海灘上,有一種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 ,在尋求配偶時,便高舉這只大螯,頻頻揮動,一旦發覺雌蟹走來,就更加起勁地揮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隨著一同回穴。
有一種鹿是*尾巴報信的。平安無事時,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動;尾巴半抬起來,表示正處于警戒狀態;如果發現有危險,尾巴便完全豎直。
蜜蜂的運動語言可算是登峰造極的了,它能用獨特的舞蹈動作向自己的伙伴報告蜜源的方向和距離。蜜源的距離不同,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舞蹈次數也不一樣。有人因此提出了一個誘人的設想:派人造的電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揮蜜蜂活動。這樣,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獲不同的蜂蜜,還可以幫助植物傳粉,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真是一舉兩得。
色彩語言
孔雀是以華艷奪目的羽毛著稱于世的。雄孔雀所以常在春末夏初開屏,是因為它沒有清甜動聽的歌喉,只好憑著一身艷麗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來向它的“對象”炫耀雄姿美態。
現在已經知道,善于運用色彩語言的動物不光是鳥類,爬行類、魚類、兩棲類,甚至連蜻蜓、蝴蝶和墨魚也都充分利用色彩。
觀察一下背上長有三根長刺的刺背魚的體色變化,是十分有趣的。這種魚體呈青灰色,貌不驚人。在交配前夕,雄魚各自劃分勢力范圍,同時腹部出現了紅色,以警告別的雄魚,趕快回避。當它追求雌魚時,隨即披上了絢麗的婚裝——腹部泛紅,背呈藍白,煞是好看。待到交配、產卵和魚卵孵化后,雄魚便再度恢復婚前的色彩——紅色的腹部和青灰色的魚體,日夜看守著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