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案5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自由問答:你是如何認識中國詩歌的思鄉情感的?
理解參考: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訊的不方便,出外做官或他鄉游玩,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使得那時人們的思鄉意識很濃。鄉情像親情、友情和愛情一樣,是人類自身正常而又獨特的一種情感,但可以這么說,鄉情是放大了的親情,是加深了的友情,是變化了的愛情。
這種由鄉情而轉變成的鄉愁,時時陪伴著遠離故鄉的中國詩人,于是他們很自然地用筆寫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摯、纏綿悱惻的思鄉詩歌。這些詩歌超越時空傳達了一種永恒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憑著它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構成了中國詩歌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2.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今天之后,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絡,我們的神州五號也順利“上天”了,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鄉情感又怎樣呢?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淡還是濃?
現在我想讓大家先欣賞一首著名詩人于光中先生寫的現代詩,題目叫做《鄉愁》
投影:
鄉愁
于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插播于光中的《鄉愁》朗誦)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離”讓讀者由遠而近,再由近及遠,遠近間鄉愁畢現,遠近間體味出鄉愁的無奈,遠近間主題實現,遠近間才真正品味出鄉愁的內在。因為本詩真正要表現的不是纏綿悱惻,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壯愛國情懷。
如果沒有四個精練的物象,我們難以感受到鄉愁的存在;如果沒有“距離”我們便無法體味到“鄉愁”的真諦。
《鄉愁》詩美,《鄉愁》中的“距離”使得“鄉愁”更美。
討論:信息社會中的我們還擁有鄉愁嗎?
教師的理解: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放大一點,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再放大一點,它同人類的家園也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作為祖國的一部分,作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
鄉愁依然存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只不過不像古代那樣,由于條件的限制,而變得單純、狹窄和濃厚,作為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一員,我覺得應該要樹立“大家鄉”意識,樹立全球意識,樹立人類意識,甚至樹立宇宙意識,讓鄉愁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博大,更加宏偉。
(五)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背誦。
(附:音樂背景《送別》)
(六)拓展作業
到圖書館找一首表現思鄉主題的詩,并把它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