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人教七上
教學目標:1、整體把握詩的內容。
2、欣賞詩中的名句。
3、積累古詩詞。
一、導入新課:
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可以分兩組由一人帶領比賽。教師評價總結。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文學藝術的三座高峰,許多名篇佳句膾炙人口,源遠流長。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都成為了詩人吟誦歌詠的對象,并借此抒發思想情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次北固山下》(板書)
二、介紹詩歌知識:投影
三、解題、作者:
1、學生看文中注釋,解釋題目。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為名勝之地。
2、介紹作者: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
三、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
2、一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3、教師總結,指導朗讀要求:①節奏停頓②輕重緩急③抑揚頓挫④感情充沛
詩歌的語言富于節奏,因此,朗讀時要注意劃分音節,分出輕重緩急,讀
出來才抑揚頓挫。下邊把這首詩的前兩節標上符號示例(“/”表示節奏,有“/”
線的地方應該適當的停頓或舒緩;“—”表示中重,“·”表示重讀),沒有符號
的地方可以讀得輕一些。請按照朗讀詩歌的要求,朗讀這首詩。
4、師范讀、練習讀、分組讀、齊讀。
四、細讀揣摩:
1、學生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歸納: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便,一葉白帆好象懸掛在高遠江天。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親愛的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2、整體把握。
思考討論:
(1)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色?請你從詩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
本詩傳神的描寫了北固山下綺麗的景色,首聯點明題目,詩人漫游在外,到北固山下,而要走的路還很遠,頸聯、頷聯寫水漲江闊、日生春暖,本是尋常的江南景色,但詩人以一個北方人的眼光來審視這司空見慣的景象,便觀賞出種種奇異的美。
(2)領會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3)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說理由。
重點引導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