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四)拓展達理
1.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著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在我們語文七年級下冊里,還推薦了這樣一首詩,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大詩人筆下的鄉愁吧。
投影: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的內容表述:喧嘩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種喧囂至此已經平靜下來了,千家萬戶大大小小的燈盞,也漸次熄滅了,偌大的城市已經進入了睡夢。然而就在這個萬籟俱寂的、燈火闌珊的時候,不知從什么地方突然傳出了一陣玉笛之聲。在一開始,詩人并沒有注意到笛子吹奏的是什么曲調,但是慢慢地細聽,這凄清婉轉的笛聲隨著春風在夜幕中聽得越來越清楚了,原來是一曲思鄉懷家的《折楊柳》呀!詩人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楊柳》的情調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沉思,是誰人在這連空氣中都蘊含著無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這令人感傷的曲調呀!這笛聲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無限的離愁別緒灑向城中,灑向夜空,這就是“暗飛聲”,是“隨風潛入夜”,也許有的人會無動于衷,那是因為她或他,此時正在與家人同處一室,甚至已經安然入夢,當然無由聽得,但是“滿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遠離故園、客居他鄉的人啊,這不期而遇卻送入耳中的《折楊柳》,真的是在“暗中”撥動了許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們再也無法安眠。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自由問答:你是如何認識中國詩歌的思鄉情感的?
理解參考: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訊的不方便,出外做官或他鄉游玩,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使得那時人們的思鄉意識很濃。鄉情像親情、友情和愛情一樣,是人類自身正常而又獨特的一種情感,但可以這么說,鄉情是放大了的親情,是加深了的友情,是變化了的愛情。
這種由鄉情而轉變成的鄉愁,時時陪伴著遠離故鄉的中國詩人,于是他們很自然地用筆寫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摯、纏綿悱惻的思鄉詩歌。這些詩歌超越時空傳達了一種永恒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憑著它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構成了中國詩歌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2.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今天之后,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絡,我們的神州五號也順利“上天”了,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鄉情感又怎樣呢?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淡還是濃?
現在我想讓大家先欣賞一首著名詩人于光中先生寫的現代詩,題目叫做《鄉愁》
投影:
鄉愁
于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插播于光中的《鄉愁》朗誦)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離”讓讀者由遠而近,再由近及遠,遠近間鄉愁畢現,遠近間體味出鄉愁的無奈,遠近間主題實現,遠近間才真正品味出鄉愁的內在。因為本詩真正要表現的不是纏綿悱惻,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壯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