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詩五首 教案(語文版)
25、詩五首 教案(語文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背誦理解詩詞,體會詩歌意境。
2、過程與方法: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第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1、作者簡介及導入課題:賀知章,以寫七絕為見長。他一生仕途順利,直到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xiāng),在離開京城時,文武百官都來送行,直到城門外,唐玄宗還親自寫詩送行,真夠風光榮耀。當他以一個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闊別了五十年的故鄉(xiāng)時,又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揭示題目: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xiāng)偶書》。(師板書課題)
2、據題質疑:
⑴這里的“偶書”是什么意思?詩人并非著意作詩,只是把回鄉(xiāng)后感受最深的事和想法記下來
⑵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3、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1)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2)檢查反饋:⑴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②齊讀生字新詞。⑵①指名讀詩②范讀,生畫節(jié)奏③分組讀詩④齊讀古詩
4、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思考:
(1)幾十年后作者還回到家鄉(xiāng)來這時他的心情如何?
指導朗讀: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闊別多年后又返回到養(yǎng)育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與故鄉(xiāng)的人們團聚,想到家鄉(xiāng)人民的熱烈歡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時一定會興奮不已。現在誰能用讀出作者此時的喜悅心情?(指名讀、齊讀)
總結學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當兒童笑問客人的時候。你能想像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無奈、憂傷)誰能通過朗讀來表達這種感情? 指導朗讀古詩
(3)串講詩意,體會情感: ⑴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⑵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 ⑶小結: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