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精選16篇)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發布時間:2023-01-26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精選16篇)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

  閱讀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完成后面的題目。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結合句子的內容解釋第一、二節中兩個加點的詞。

 。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詩句中標出第三、四節詩的節奏。

  3.詩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2)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2.雖然 / 那天清晨 / 落葉滿地,

  兩條路 / 都未經 / 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 / 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 / 路徑延綿 / 無盡頭,

  恐怕我 / 難以 / 再回返。

  也許 / 多少年后 / 在某個地方,

  我將 / 輕聲嘆息 / 將往事回顧:

  一片 / 樹林里 / 分出 / 兩條路——

  而我 / 選擇了 / 人跡更少的 / 一條,

  從此 / 決定了我 / 的一生的 / 道路。

  3.“路”象征著人生的選擇。

  4.提示: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重大的選擇,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讀詩,回答問題。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卻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詩人筆下的路顯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2、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是因為這條路                       。     3、面的理解不合詩意的一項是:(     )       a、選擇什么路反映什么樣的思想性格,看得出來,詩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間分出的兩條路并無本質上的區別,詩人對它們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時去涉足”,讓他“久久仁立”,因為一旦選定了其中一條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條路的機會。這里面透出了一絲淡淡的惆悵。       c、詩人依自己的判斷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但他并不因為不能行走另一條路而后悔自責。他領悟到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種不可擺脫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從容平靜的心態去接受它。d、詩人告訴我們,他要從荒蕪的土地上踏出一條路來,他堅信: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答案1、 人生之路2、 “荒草萎委,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人跡更少”。3、 d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1.文學常識填空。①《未選擇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國詩人。②《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俄國詩人。他的著名的詩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2.給詩句選擇適當的詞語。①我流過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蕩蕩地  b.輕輕地)/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________(a.紡織成  b.裁剪成)你裙裳。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佇立),/我向著一條路________(a.極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3.對下列加橫線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黃色的樹林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涉足:趟過水進入某種環境。b.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延綿:延續不斷。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d.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4.按要求默寫。①寫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與追求、勇于面對現實、擁抱苦難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寫出《未選擇的路》一詩中表現了“我”對已選擇的路的無怨無悔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體會詩人在詩句“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略)  2.(略)  3.a4.①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②“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5.說明詩人的這種選擇是理智的,他對后果有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只因有了這樣慎重的考慮,才會避免日后的后悔。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2

  1.文學常識填空。    ①《未選擇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國詩人。    ②《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俄國詩人。他的著名的詩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2.給詩句選擇適當的詞語。    ①我流過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蕩蕩地  b.輕輕地)/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________(a.紡織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佇立),/我向著一條路________(a.極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3.對下列加橫線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黃色的樹林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涉足:趟過水進入某種環境。b.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延綿:延續不斷。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d.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4.按要求默寫。①寫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與追求、勇于面對現實、擁抱苦難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寫出《未選擇的路》一詩中表現了“我”對已選擇的路的無怨無悔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體會詩人在詩句“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略)  2.(略)  3.a4.①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②“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5.說明詩人的這種選擇是理智的,他對后果有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只因有了這樣慎重的考慮,才會避免日后的后悔。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3

  讀詩,回答問題。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卻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詩人筆下的路顯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2、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是因為這條路                       。     3、面的理解不合詩意的一項是:(     )       a、選擇什么路反映什么樣的思想性格,看得出來,詩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間分出的兩條路并無本質上的區別,詩人對它們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時去涉足”,讓他“久久仁立”,因為一旦選定了其中一條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條路的機會。這里面透出了一絲淡淡的惆悵。       c、詩人依自己的判斷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但他并不因為不能行走另一條路而后悔自責。他領悟到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種不可擺脫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從容平靜的心態去接受它。d、詩人告訴我們,他要從荒蕪的土地上踏出一條路來,他堅信: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答案1、 人生之路2、 “荒草萎委,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人跡更少”。3、 d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4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 

  二、作者簡介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 

  三、講讀全詩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為現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郁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5.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5

  閱讀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完成后面的題目。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結合句子的內容解釋第一、二節中兩個加點的詞。

  (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詩句中標出第三、四節詩的節奏。

  3.詩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2)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2.雖然 / 那天清晨 / 落葉滿地,

  兩條路 / 都未經 / 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 / 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 / 路徑延綿 / 無盡頭,

  恐怕我 / 難以 / 再回返。

  也許 / 多少年后 / 在某個地方,

  我將 / 輕聲嘆息 / 將往事回顧:

  一片 / 樹林里 / 分出 / 兩條路——

  而我 / 選擇了 / 人跡更少的 / 一條,

  從此 / 決定了我 / 的一生的 / 道路。

  3.“路”象征著人生的選擇。

  4.提示: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重大的選擇,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6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第  課時

  課題:              《未選擇的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2、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4、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設想:

  1、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2、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3、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兩位詩人的生平資料及其詩作,并為大家朗誦其他詩篇的片段。

  教學方法:

  讀、說、悟、品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同學們,我們的國度是詩的國度,從古體詩到絕句、律詩,從四言到五言、七言,種類繁多,精美絕倫。今天,我們跳出中國詩歌的圈子,學習兩首外國詩人的著名詩歌。

  二、  檢查預習、朗讀評價:

  1、請一位同學朗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再請幾位同學評價朗讀。

  2、朗讀《未選擇的路》,請同學評價朗讀。

  評價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數學生預習的狀況,通過朗讀和評價,完成對于生字的掌握和詩歌情感的大體把握。

  三、組織學生交流所找的資料,重點介紹普希金和他的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亞歷山大 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出身于貴族家庭,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1811年進入皇村學校,接近未來的十二月黨人,受到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1816年加入文學團體“阿爾扎馬斯社”。1817年皇村學校畢業后在外交部供職。1819年成為革命外圍組織“綠燈社”成員。這個時期他連續寫了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著名詩篇《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這些詩在進步青年中廣為傳誦,因此他被沙皇當局流放南俄。流放期間,創作《短劍》、《高加索俘虜》、《強盜兄弟》和《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等詩篇。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寫了表現20年代進步貴族青年尋求社會出路的長詩《茨岡》、探索人民命運和歷史作用的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以及詩體小說《努林伯爵》。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兔普希金,將他召回莫斯科。詩人對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為彼得大帝式的開明國君,同時又無法忘懷舊日友好十二月黨人,寫成《致西伯利亞的囚徒》和《阿里昂》。1830年在彼爾金諾村創作四部小悲劇和《別爾金小說集》,其中《驛站長》是俄國文學中第一篇反映 “小人物”命運的作品。最終完成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0),被別林斯基譽為“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1831年2月與莫斯科第一美人岡察洛娃結婚, 5月遷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職。創作以彼得大帝為題材的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黑桃皇后》、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喬大起義的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年創辦《現代人》雜志。1837年2月在決斗中被法國流亡者丹特士殺害。

  本詩恰恰寫于流放期間

  四、初步感知——討論完成:你更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答案提示:兩首詩歌都富于哲理,且是對人生之路的思索。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人生挫折,它的情緒顯得積極昂揚,有面對讀者娓娓而談的親切感,詩意直白易懂;而《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如何對待人生的選擇,并流露出選擇時的矛盾與無奈,這首詩則顯得含蓄、深沉、憂郁迷離。

  這個問題的設計,是想初步考察學生是否能讀懂大意。他們可以從詩歌的主題、詩歌的感情基調、詩歌的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選擇回答的內容。

  五、引導完成理解和欣賞: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自由朗讀,讀出笑對生活的樂觀心態。

  2、了解主題——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試著解答問題。

  期間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ǎ。╊}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意思?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3)面對逆境,我們就只耐心等待,而不予抗爭嗎?

  提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艱難困苦等不幸。詩人寫這首詩時正遭流放,正處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2)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體驗是豐富多樣的、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

 。3)這應該是作者那時那地的處境,使他只能等待,事實上,他只要滿懷希望地等待就是一種抗爭。我們今天碰到困難,應該迎難而上,滿懷信心地去征服困難。

  3、了解本首詩歌的特點:

  通過討論,同學們已經了解了這首詩歌的主題和內容,齊聲朗讀一遍,感覺一下:它和一般的詩歌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天上的街市》)

  老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何在?

  答案提示: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熱情坦率,似乎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對每個人的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4、列舉同樣風格的詩歌,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有一首在語言上直白易懂,沒有什么鮮明形象可言的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焙芏嗄暌詠,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同樣道理,也是詩中那種偉大無私的情懷和戰斗追求的精神在感染讀者,蕩滌了狹隘自私的人生價值觀,它以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打動讀者。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7

  [教學目標]

  1,  多層面頌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系自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理解詩歌的大意,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

  2,  比較朗讀優美的語句,通過鑒賞語句,來欣賞詩歌。

  3,  通過對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認識,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通過美讀和分析語句來領悟詩歌主旨。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

  [教學難點]

  了解并學習象征手法的運用。并學習有象征手法的詩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導入環節]

  師:同學們能否來描述老師出示的兩幅畫片?

  周曉燕:這是二條不同的路,一條是寬廣的大道,兩旁是筆直的水杉,遠處是綠色的田野,還有各種花;另一條是長滿灌木的小路,前方都是雜樹看不清楚。

  師:對于周曉燕同學的描述,哪位同學愿意評價?

  董超:周曉燕同學比較準確地概述了兩條路的特點,但是作為描述,還應該有些生動的詞語,比如“綠色的原野”可以說“田野像綠色的大絨毯,上面點綴著粉紅色的小花!苯Y尾“看不清楚”也可以改成“似乎很神秘”,這樣更有吸引力。

  師:對于董超同學的建議,周曉燕同學有什么看法。

  周曉燕:他補充得很好,尤其“神秘”兩個字,的確引人注意。

  師:“神秘”很多人都喜歡探索,但神秘事物有許多危險。常常有人走了會后悔。請聽詩歌《未選擇的路》,來看看作者的選擇和反思。

  [初讀階段目標:剖析主題]

  層遞式提問,引起學生看屏幕,通過麥克風感受朗讀。

  師:同學們能談談,通過學習本詩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任燕:我聽不懂這首詩講什么?我想知道主題。

  黃杰:是作者的兩條路寫得好還是周曉燕和董超說得好?

  顏建英:這個“路”到底是什么“路”?這樣的寫法,我們上冊在哪里學過?

  任燕:走一條路就走一條,干嘛還要改日再見?還要嘆息?

  袁湘芬:《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態度樂觀向上,這首詩的態度是什么?

  黃曉燕:走條路需要這么復雜嗎?

 。ń處煹却环昼,沒有新問題出現)

  師:黃曉燕同學很坦率,這一條路為什么這么復雜?

  生:(雜亂)也許路上有陷阱,路上有地雷,要么路越走越難走……

  師:同學們很風趣,我們小時候聽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這里的路指得是讀書之路,難道路非得指眼前的路嗎?

  顏建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

  生(雜):“人生之路,貝貝起步!

  師:好的,廣告詞都進來了,孩子從小健康,走人生之路才有實力,如果你的人生之路面臨選擇,比如上“重高”還是“普高”,你會怎么辦呢?

  陸芳敏:這很難,我想上重高,可按成績卻只能進普高啊!

  師:陸芳敏的難處大家有同感嗎?

  生(雜):有,還有比如以后工作等等的選擇都會很難。

  師:那么,現在理解作者為什么小“路”大作嗎?

  生:理解,因為這是“人生之路”。

  師:誰能告訴任燕同學,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湯小鋒:人生之路很難走,所以要慎重的選擇。

  徐彬:人生之路一旦選定,就沒有后悔藥可以買了。

  黃杰:人生有一條道路,不能回頭。

  師:那么作者所說的改日再見,看起來不可能啰?

  生(雜亂):當然,所以他要嘆息了。

  袁湘芬:作者不能走回頭路,感到可惜,所以詩人的態度是憂愁的。

  師:那讓我們一起懷著憂愁的態度頌讀詩歌,品味作者對讀者的勸誡吧!

  (齊讀詩歌,教師對頌讀進行短評)

  [精讀階段(目標):欣賞語句]

  師:同學們讀到荒草萋萋時,我想到了黃杰同學說“誰寫得更好!”的問題。大家能否摘取關于路的描寫,來比較鑒賞一下。

 。▽W生五分鐘比較自讀;自讀結束后,可以各抒已見)。

  周曉燕:作者寫大路用了“消失叢林深處”、“延綿無盡頭”,我覺得比我有味道,寫小路用了“萋萋”、“幽寂”、“誘人”、“美麗”,更寫出小路荒涼,比我好。

  徐芳:你太謙虛了,我覺得大路還是你寫得形象,作者雖然突出了“路長”,卻寫得沒有吸引力,要是大路荒涼,我還不想走呢!

 。ù蠹倚Γ卸虝旱幕ハ嘣u論,教師鼓勵大家相互駁斥。)

  師:徐芳同學看不起大路,可作者卻念念不忘大路。他怎么說來著?

  生(齊讀):啊,留下一條路等到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師:走了一條自己選擇的路,為什么又留戀另一條路呢?

  董麗麗:也許作者選擇的小路走得并不順利,所以他覺得還是大路好。

  范佳:那也不見得,或許大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呢?

  卓俊義:得不到的東西,你會認為它總是好的,所以后悔也是很正常的。

  何杰: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

  師:那么如何減少選擇后的后悔呢?

  生(雜亂):選擇的時候要盡量慎重,一旦選定,就要堅定不移。

  黃杰:既然選擇要慎重,那么作者為什么反而選擇難走的路呢?

  董慰強:因為小路神秘,富有吸引力,而作者喜歡曲折的人生。

  [延展讀(目標):學習象征手法]

  師:說得好,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這樣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什么?它叫作什么?

  生:(大部分齊答)《在山那邊》、《柴藤蘿瀑布》、《行道樹》,叫作“象征”手法。

  師:(屏幕出示象征的定義)“象征”——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紅花”象征“光榮”,“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松柏”象征堅強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區別在于,“比喻”著眼于相似點,而“象征”側重于本質上的聯系。例如“紅花”可以象征光榮,但“紅花”不能象“光榮”。

 。ㄆ聊怀鍪舅姆鶊D畫:梅花、寶劍、火炬、長城,請同學脫口而出象征意義)。

  師:剛才同學們例舉了許多象征意義,可見一個事物可以擁有多個象征義,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千萬不能拘泥。

  姚佳(問):寫詩歌用象征有什么好處呢?

  師:這個問題不好答,同學配合我一下,把“路”全都改成“人生選擇”,把“荒涼”“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艱難”、“挫折”,再讀讀詩歌,談談感受行嗎?

  (生改讀課文,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改,但是要求換入象征義)

  師:讀后感受如何?

  生(雜亂):太嚕嗦,而且像講道理,不像詩歌。

  師:能用平常我們講的文學用語來表達嗎?

  袁湘芬:如果直接講道理,不含蓄,不簡潔,不優美。

  師:對于她的說法,大家怎么看?

  生:就是我們要說的。

  師:這也是我要回答大家的。謝謝袁湘芬同學幫助我解答問題。

  生:我們寫作時怎么來運用象征呢?

  師:當然是“學寫”啦!

  生:笑。

  師:我們順著作者的話題,請同學分別來寫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結果,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過對擂來決定走大路,還是走小路。

  (生用5—8分鐘來寫,師循環,偶爾應學生要求指導。)

  姚佳:我走小路,我是這樣寫的:我越走越艱難,小路上滿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來,但我決不后悔最初的選擇。

  沈麗: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災難,我精疲力竭卻不能回頭,人們啊,走路時一定要小心,別像我那樣,遭遇痛苦。

  鄒利民: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風和和暖暖,但我覺得無聊,因為沒有挑戰。

  董超:大路一望無限,前途平步青云,我慶幸我的選擇,人生才會一帆風順。

  黃杰:我反對董超的看法:“梅花香從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若要人生有作為,崎嶇小路搏一回!

 。ㄏ抡n鈴響起)

  師:(總結)無論是小路還是大路,老師相信同學們都會走得很精彩。“行路難,行路難”,然而“條條道路通羅馬!敝灰瑢W們充滿勇氣走下去,天塹都會變通途。

  作業:1、運用象征手法寫200字。

  2、完成語文作業本。

  [附課后小結]

  一,  學生評議[選擇了三個層次的同學]

  陸芳敏:我覺得討論的太多,詩歌讀得還不夠,像昨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節課就背出來了。

  袁湘芬:我喜歡討論,這樣氣氛好,而且很有人生意義。

  范佳:我認為口頭討論太多,同學不一定會寫,最后的寫小詩,應該讓大家四人組交流一下。

 。◣煵迦耄阂驗闀r間問題,所以就不安排了)

  任建娥:讀自己的詩歌在早自修也可以進行啊,我覺得不用為了追求完全,而太簡單的結束最后的寫作。

  龐小潔:聽得很懂了,很想討論,不過怕說不好,你總是叫舉手的同學,下次能不能叫不舉手的同學?

  (師: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黃杰:換語句讀很好,很有趣味。

  胡挺:聽是聽懂了,不過寫不出來,能不能再指導怎么寫詩。

  (師:指導可以,但是你必須自己寫)

  大家笑,結束課后反映。

  二, 教師的小結:

  優點:

  因為采取了多媒體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高,參與面相對較廣。在教學時氣氛比較民主,基本上能讓學生講自己的話。教學中采用了換讀法,和看圖當堂寫作,學生感到學法上比較新穎,領悟知識較為自然。討論時教師的轉引環節處理得自然,學生沒有生硬的感覺。主題探討上,深入淺出,聯系生活,有實際的意義。在人文性的處理上比較到位。

  不足:

  1.  對于朗讀缺乏必要的指導,朗讀流于表面,而沒能達成深入的效果。

  2.  討論的環節中,時間較長,壓縮了其它的時間。

  3.  對于語文程度相對較弱的同學,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展現機會。

  4.  寫作環節結束得太草率,使之作用不能很好地實現。

  5.  課堂過分追求完善,而忽視了課堂的實效。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8

  ●作業導航   1.從詩中領悟人生哲理;  2.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3.了解普希金與弗羅斯特。   一、基礎部分  1.給加粗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上漢字! n(    )          立(    )              萋(    )          足(    )  息(    )         延綿(    )              幽(jì)______       _____(yùn)含  __________(kuài  zhì)人口             污(rǎn)_______  2.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 ⊙泳d__________     嘆息__________            猶豫__________      選擇__________  3.填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國詩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詩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選擇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國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這首詩采用了__________藝術手法。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未選擇的路》中所寫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要慎重選擇人生之路,不要隨波逐流,要經過思考,獨立選擇! ¢喿x《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完成5~8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憂郁的日子里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在卻常是憂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5.將詩中空缺處補寫完整! 6.回答! 。1)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你將怎樣?   。2)在苦惱之時,要學會怎樣?    7.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8.談談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二、提高部分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9~10題。椰子樹像什么?胡世宗①椰子樹像什么?②像芭蕉像棕櫚③芭蕉沒有它高④棕櫚質地比它細膩⑤椰子樹像什么?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櫚⑦椰子樹就是椰子樹⑧太像別人就沒有自己  9.對這首詩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①句是思索起點,由疑而思! .②與⑥相互照應,由疑而知,由淺入深地探求! .③、④把椰樹與芭蕉、棕櫚比較,說明了尺短寸長! .⑧是全詩的核心,是哲理,是詩的主題! 10.對這首詩賞析不當的項是(  )  a.采用象征手法,以設問作詩節開頭,設問是在思索之后發出的,詩人心中已把椰樹作為象征體! .這是一首沒有塑造藝術形象的哲理詩,它成功地表達了一種獨到的思想感情! .詩先提出椰樹像什么,最終確認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問到肯定,自然而合邏輯。  d.詩以平常事物談起,展開聯想,最終得出“藝術貴在獨創”的哲理!  镌囈辉嚒 11.讀卞之琳的《斷章》,談談你有何體會?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參考答案  一、1.yù   zhù   qī   shè   shùn   mián   寂   蘊   膾炙   染  2.連續不斷   嘆氣   躊躇   挑選  3.(1)俄   普希金   《自由頌》《致大!贰吨虑∵_耶夫》 。2)美   弗羅斯特   象征  4.c   5.略  6.(1)不要悲傷,不要心急。(2)需要鎮靜。  7.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8.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 《9.c   10.b  11.提示:答案并不惟一,意思重在“相對”上,世間的人物、事物都是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9

  [教學目標 ]

  1,  多層面頌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系自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理解詩歌的大意,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

  2,  比較朗讀優美的語句,通過鑒賞語句,來欣賞詩歌。

  3,  通過對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認識,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通過美讀和分析語句來領悟詩歌主旨。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

  [教學難點 ]

  了解并學習象征手法的運用。并學習有象征手法的詩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導入  環節]

  師:同學們能否來描述老師出示的兩幅畫片?

  周曉燕:這是二條不同的路,一條是寬廣的大道,兩旁是筆直的水杉,遠處是綠色的田野,還有各種花;另一條是長滿灌木的小路,前方都是雜樹看不清楚。

  師:對于周曉燕同學的描述,哪位同學愿意評價?

  董超:周曉燕同學比較準確地概述了兩條路的特點,但是作為描述,還應該有些生動的詞語,比如“綠色的原野”可以說“田野像綠色的大絨毯,上面點綴著粉紅色的小花!苯Y尾“看不清楚”也可以改成“似乎很神秘”,這樣更有吸引力。

  師:對于董超同學的建議,周曉燕同學有什么看法。

  周曉燕:他補充得很好,尤其“神秘”兩個字,的確引人注意。

  師:“神秘”很多人都喜歡探索,但神秘事物有許多危險。常常有人走了會后悔。請聽詩歌《未選擇的路》,來看看作者的選擇和反思。

  [初讀階段目標:剖析主題]

  層遞式提問,引起學生看屏幕,通過麥克風感受朗讀。

  師:同學們能談談,通過學習本詩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任燕:我聽不懂這首詩講什么?我想知道主題。

  黃杰:是作者的兩條路寫得好還是周曉燕和董超說得好?

  顏建英:這個“路”到底是什么“路”?這樣的寫法,我們上冊在哪里學過?

  任燕:走一條路就走一條,干嘛還要改日再見?還要嘆息?

  袁湘芬:《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態度樂觀向上,這首詩的態度是什么?

  黃曉燕:走條路需要這么復雜嗎?

  (教師等待一分鐘,沒有新問題出現)

  師:黃曉燕同學很坦率,這一條路為什么這么復雜?

  生:(雜亂)也許路上有陷阱,路上有地雷,要么路越走越難走……

  師:同學們很風趣,我們小時候聽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這里的路指得是讀書之路,難道路非得指眼前的路嗎?

  顏建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

  生(雜):“人生之路,貝貝起步!

  師:好的,廣告詞都進來了,孩子從小健康,走人生之路才有實力,如果你的人生之路面臨選擇,比如上“重高”還是“普高”,你會怎么辦呢?

  陸芳敏:這很難,我想上重高,可按成績卻只能進普高!

  師:陸芳敏的難處大家有同感嗎?

  生(雜):有,還有比如以后工作等等的選擇都會很難。

  師:那么,現在理解作者為什么小“路”大作嗎?

  生:理解,因為這是“人生之路”。

  師:誰能告訴任燕同學,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湯小鋒:人生之路很難走,所以要慎重的選擇。

  徐彬:人生之路一旦選定,就沒有后悔藥可以買了。

  黃杰:人生有一條道路,不能回頭。

  師:那么作者所說的改日再見,看起來不可能啰?

  生(雜亂):當然,所以他要嘆息了。

  袁湘芬:作者不能走回頭路,感到可惜,所以詩人的態度是憂愁的。

  師:那讓我們一起懷著憂愁的態度頌讀詩歌,品味作者對讀者的勸誡吧!

 。R讀詩歌,教師對頌讀進行短評)

  [精讀階段(目標):欣賞語句]

  師:同學們讀到荒草萋萋時,我想到了黃杰同學說“誰寫得更好!”的問題。大家能否摘取關于路的描寫,來比較鑒賞一下。

  (學生五分鐘比較自讀;自讀結束后,可以各抒已見)。

  周曉燕:作者寫大路用了“消失叢林深處”、“延綿無盡頭”,我覺得比我有味道,寫小路用了“萋萋”、“幽寂”、“誘人”、“美麗”,更寫出小路荒涼,比我好。

  徐芳:你太謙虛了,我覺得大路還是你寫得形象,作者雖然突出了“路長”,卻寫得沒有吸引力,要是大路荒涼,我還不想走呢!

  (大家笑,有短暫的互相評論,教師鼓勵大家相互駁斥。)

  師:徐芳同學看不起大路,可作者卻念念不忘大路。他怎么說來著?

  生(齊讀):啊,留下一條路等到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師:走了一條自己選擇的路,為什么又留戀另一條路呢?

  董麗麗:也許作者選擇的小路走得并不順利,所以他覺得還是大路好。

  范佳:那也不見得,或許大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呢?

  卓俊義:得不到的東西,你會認為它總是好的,所以后悔也是很正常的。

  何杰: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

  師:那么如何減少選擇后的后悔呢?

  生(雜亂):選擇的時候要盡量慎重,一旦選定,就要堅定不移。

  黃杰:既然選擇要慎重,那么作者為什么反而選擇難走的路呢?

  董慰強:因為小路神秘,富有吸引力,而作者喜歡曲折的人生。

  [延展讀(目標):學習象征手法]

  師:說得好,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這樣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什么?它叫作什么?

  生:(大部分齊答)《在山那邊》、《柴藤蘿瀑布》、《行道樹》,叫作“象征”手法。

  師:(屏幕出示象征的定義)“象征”——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紅花”象征“光榮”,“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松柏”象征堅強勇敢!跋笳鳌焙汀氨扔鳌钡膮^別在于,“比喻”著眼于相似點,而“象征”側重于本質上的聯系。例如“紅花”可以象征光榮,但“紅花”不能象“光榮”。

 。ㄆ聊怀鍪舅姆鶊D畫:梅花、寶劍、火炬、長城,請同學脫口而出象征意義)。

  師:剛才同學們例舉了許多象征意義,可見一個事物可以擁有多個象征義,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千萬不能拘泥。

  姚佳(問):寫詩歌用象征有什么好處呢?

  師:這個問題不好答,同學配合我一下,把“路”全都改成“人生選擇”,把“荒涼”“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艱難”、“挫折”,再讀讀詩歌,談談感受行嗎?

 。ㄉ淖x課文,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改,但是要求換入象征義)

  師:讀后感受如何?

  生(雜亂):太嚕嗦,而且像講道理,不像詩歌。

  師:能用平常我們講的文學用語來表達嗎?

  袁湘芬:如果直接講道理,不含蓄,不簡潔,不優美。

  師:對于她的說法,大家怎么看?

  生:就是我們要說的。

  師:這也是我要回答大家的。謝謝袁湘芬同學幫助我解答問題。

  生:我們寫作時怎么來運用象征呢?

  師:當然是“學寫”啦!

  生:笑。

  師:我們順著作者的話題,請同學分別來寫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結果,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過對擂來決定走大路,還是走小路。

  (生用5—8分鐘來寫,師循環,偶爾應學生要求指導。)

  姚佳:我走小路,我是這樣寫的:我越走越艱難,小路上滿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來,但我決不后悔最初的選擇。

  沈麗: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災難,我精疲力竭卻不能回頭,人們啊,走路時一定要小心,別像我那樣,遭遇痛苦。

  鄒利民: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風和和暖暖,但我覺得無聊,因為沒有挑戰。

  董超:大路一望無限,前途平步青云,我慶幸我的選擇,人生才會一帆風順。

  黃杰:我反對董超的看法:“梅花香從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若要人生有作為,崎嶇小路搏一回!

  (下課鈴響起)

  師:(總結)無論是小路還是大路,老師相信同學們都會走得很精彩。“行路難,行路難”,然而“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同學們充滿勇氣走下去,天塹都會變通途。

  作業 :1、運用象征手法寫200字。

  2、完成語文作業 本。

  [附課后小結]

  一,  學生評議[選擇了三個層次的同學]

  陸芳敏:我覺得討論的太多,詩歌讀得還不夠,像昨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節課就背出來了。

  袁湘芬:我喜歡討論,這樣氣氛好,而且很有人生意義。

  范佳:我認為口頭討論太多,同學不一定會寫,最后的寫小詩,應該讓大家四人組交流一下。

 。◣煵迦耄阂驗闀r間問題,所以就不安排了)

  任建娥:讀自己的詩歌在早自修也可以進行啊,我覺得不用為了追求完全,而太簡單的結束最后的寫作。

  龐小潔:聽得很懂了,很想討論,不過怕說不好,你總是叫舉手的同學,下次能不能叫不舉手的同學?

  (師: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黃杰:換語句讀很好,很有趣味。

  胡挺:聽是聽懂了,不過寫不出來,能不能再指導怎么寫詩。

  (師:指導可以,但是你必須自己寫)

  大家笑,結束課后反映。

  二, 教師的小結:

  優點:

  因為采取了多媒體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高,參與面相對較廣。在教學時氣氛比較民主,基本上能讓學生講自己的話。教學中采用了換讀法,和看圖當堂寫作,學生感到學法上比較新穎,領悟知識較為自然。討論時教師的轉引環節處理得自然,學生沒有生硬的感覺。主題探討上,深入淺出,聯系生活,有實際的意義。在人文性的處理上比較到位。

  不足:

  1.  對于朗讀缺乏必要的指導,朗讀流于表面,而沒能達成深入的效果。

  2.  討論的環節中,時間較長,壓縮了其它的時間。

  3.  對于語文程度相對較弱的同學,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展現機會。

  4.  寫作環節結束得太草率,使之作用不能很好地實現。

  5.  課堂過分追求完善,而忽視了課堂的實效。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0

  教學目標 :

  1.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 :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燈機或實物投影儀,自制膠片或卡片一張。 (如果沒有教具也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教學方法: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板書課題) 說到路, 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踏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關背景簡介

  “作者和有關背景”這一問題,誰能幫大家解決?

  師作小結即可。

  三.詩文理解:

  1.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注意字形 (學生演板)

  弗 涉足 佇立 萋萋 幽寂 延綿

  2. 理解詩意

  首先整體把握

  (1). 這首詩共四節第一節是說.......?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先由學生敘述,師再小結。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結)

  選擇前的慎重(久久佇立), 深思 (板書)

  (2). 誰來告訴大家你對第二節內容的理解?

  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路,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

  選擇更幽, 更美, 更有挑戰性的路(人跡很少)(板書)

  (3). 那么詩人在第三節里又寫了什么呢?

  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蛇@時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十分的留戀,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選錯了將“難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

  但仍懷念未選擇的路。(板書)

  (4). 最后一節中詩人告訴我們什么了呢?

  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里,有兩條路,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墒窃娙瞬⑽囱刂谌澋脑娨鈱懴氯,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結果怎樣,而是為未選擇的路而嘆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啊,人生的道路,結果誰能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來的真實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是在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這是舍棄的美——缺憾美 (板書)

  * 小結: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是重點卻放在了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是舍棄。然而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人們常用“想當年我要是......現在就會怎樣怎樣了” 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使這首詩增加了憂郁的情緒。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來耐人尋味。 3. 再次品讀詩歌,研討問題

  (1). 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表面是寫自然之路,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擇的路,而卻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 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更能讓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一定要慎重選擇!獨立選擇;不要隨波逐流,不可掉以輕心!

  (2). 詩人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誰能告訴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含義(抽象的東西)寄托在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上表達。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來寫“人生之路”。

 。3)詩人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定了絕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如果有,請提出來, 大家一起研討研討

  如果沒有,我們就來做一個小片斷練習

  說話訓練:昨天,今天和明天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未選擇的路》,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慎重選擇,切不可隨意盲目!

  作業 :當你面臨“上學去,玩去?”的選擇時,你會......

  附: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選擇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佇立)

  未選擇的路 選擇了更幽 更美 人跡很少的一條路 千萬條之多

 。ㄗ匀恢罚 (暗含充滿挑戰 艱難之路) (象征) 選擇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卻舍棄 顯憂郁惆悵

 。ㄒ环N舍棄美——缺憾美)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燈機或實物投影儀,自制膠片或卡片一張。 (如果沒有教具也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教學方法: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板書課題) 說到路, 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踏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關背景簡介 

  “作者和有關背景”這一問題,誰能幫大家解決? 

  師作小結即可。 

  三.詩文理解: 

  1.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注意字形 (學生演板) 

  弗 涉足 佇立 萋萋 幽寂 延綿 

  2. 理解詩意 

  首先整體把握 

  (1). 這首詩共四節第一節是說.......?詩人站在林間交*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先由學生敘述,師再小結。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結) 

  選擇前的慎重(久久佇立), 深思 (板書) 

  (2). 誰來告訴大家你對第二節內容的理解? 

  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路,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 

  選擇更幽, 更美, 更有挑戰性的路(人跡很少)(板書) 

  (3). 那么詩人在第三節里又寫了什么呢? 

  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蛇@時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十分的留戀,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選錯了將“難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 

  但仍懷念未選擇的路。(板書) 

  (4). 最后一節中詩人告訴我們什么了呢? 

  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里,有兩條路,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墒窃娙瞬⑽囱刂谌澋脑娨鈱懴氯ィ瑳]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結果怎樣,而是為未選擇的路而嘆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啊,人生的道路,結果誰能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來的真實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是在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這是舍棄的美——缺憾美 (板書) 

  * 小結: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是重點卻放在了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是舍棄。然而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人們常用“想當年我要是......現在就會怎樣怎樣了” 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使這首詩增加了憂郁的情緒。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來耐人尋味。 3. 再次品讀詩歌,研討問題 

  (1). 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表面是寫自然之路,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擇的路,而卻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 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更能讓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一定要慎重選擇!獨立選擇;不要隨波逐流,不可掉以輕心! 

  (2). 詩人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誰能告訴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含義(抽象的東西)寄托在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上表達。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來寫“人生之路”。 

 。3)詩人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定了絕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如果有,請提出來, 大家一起研討研討 

  如果沒有,我們就來做一個小片斷練習 

  說話訓練:昨天,今天和明天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未選擇的路》,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慎重選擇,切不可隨意盲目! 

  作業:當你面臨“上學去,玩去?”的選擇時,你會...... 

  附: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選擇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佇立) 

  未選擇的路 選擇了更幽 更美 人跡很少的一條路 千萬條之多 

  (自然之路) (暗含充滿挑戰 艱難之路) (象征) 選擇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卻舍棄 顯憂郁惆悵 

 。ㄒ环N舍棄美——缺憾美)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2

  4.《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借這兩首詩了解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2.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2.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情感目標

  1.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2.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設想】

  1.介紹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2.外國詩不太適合朗讀,所以不必過于強調朗讀。

  3.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今天我們學習的詩兩首,就會告訴我們

  二、新課指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18XX年寫下《皇村回憶》,得到老詩人杰爾查文贊賞,發表第一首詩作《致詩友》。1817年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先后加入“阿爾扎瑪斯社”和“綠燈社”,以歌頌自由、抨擊專制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以當代貴族青年為主人公的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30年12月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年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文學史家把這一普希金創作高峰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1831年3月,編寫《彼得大帝史》時為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吸引,游訪起義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爾金諾編寫《普加喬夫起義史》,并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間寫下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詩。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會的應酬,家庭經濟緊張,沙皇授予“宮廷侍衛”頭銜使他感到屈辱,文學創作減少,受到上層貴族敵視。

  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學風格繼承發展了18世紀俄國文學成果,創造性地借鑒了西歐文學的因素,將書面語與口語和諧結合并吸取大量民間語言精華,創造了新的樸素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曾先后參加《文學報》《現代人》的創辦工作,留下許多文藝批評著作、政論文及書信。普希金的文學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的落后局面,為俄國19世紀文學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2.寫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這首詩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

  3.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4.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感。

  5.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選擇的路》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他晚年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與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缎迚Α穼懭耸篱g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于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等。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后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3.簡析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這樣的開頭,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這條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詩人也許知道,這樣的路是平淡的,沒有挑戰性的。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蛇@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第四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顯然有宿命的意味,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4.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

  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從而深化了主題。

  5.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6.特點: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三、課后練習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課文擴讀材料《中外詩歌名篇名作選》

  【課后反思】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3

  一、導入  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

  二、作者簡介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

  三、講讀全詩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為現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郁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5.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初中語文第三冊教案》 人教社 延邊教育出版)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4

  [學生分析]

  《詩兩首》是外國詩歌,主題是寫人生的,與成長有關。雖然從字面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詩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實際上這兩首詩內容比較含蓄。在教學中,學習此詩的難點在于,教師如何依照詩歌本身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深入體會詩歌的人生哲理,開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問題。

  [教學建議]

  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感受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體味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體會選擇人生道路的豐富內涵,提高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初步了解哲理詩的閱讀方法,學會用“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方法學習詩歌。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作為自讀課文,可以幾個重要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學中可以按“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加強誦讀,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促進表達、思維和運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學生鑒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以促進學生聯系實際,以所學來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對生活的風雨,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如果面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我們又當如何?今天我們學習《詩兩首》,看詩人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怎樣思考的。

  二、教學過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整體感知

  教師:我們先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現在請大家自己瀏覽本詩。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學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

  教師:不錯,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詩中的“假如”,對當時的普希金來講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實的壓迫和束縛,沙皇打擊他,束縛他,壓制他。但他并沒有屈服。這首詩正是他當時的真實感受的寫照。這也是此詩為廣大讀者所深愛,廣為傳誦,成為激勵人們戰勝困難的座右銘的重要原因。你們讀了這首詩,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應該有什么樣的態度呢?請你們用詩中的句子來回答。

  學生:我感受到詩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既是在勸告自己,也是在鼓舞斗爭中的其他人。

  學生:“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能感受到詩人面對困境的從容平靜。

  學生:我能從“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中,感受到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

  2.理清思路,細節感悟

  教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讀詩,除在誦讀中把握它的大意,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外,還應該進一步理解這些詩句本身的含義,理解詩句之間的關系,理解詩人的思路。請大家默讀這首詩,考慮這些詩句之間的關系,再全班交流。

  學生:(默讀)

  學生:我覺得開頭是在勸告人們,也是詩人在安慰自己!凹偃缟钇垓_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騙”了,受了打擊,陷入人生的低谷,確實是悲傷、憂郁、心急的。這是我們正常的反應,但詩人勸告人們不要這樣,不要長久地陷入這種情緒之中。詩人開門見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學生:下面的詩句可以看作詩人在申訴自己的理由。詩人不能只是勸告:不能這樣,應該那樣?峙逻應該講出勸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詩歌的形式,這樣更能讓人信服。

  教師:不錯,我們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這一點,正因如此,這首詩才這樣感人和激勵人。那我們看一看詩人講了哪些理由。

  學生:一個理由是說生活不會永遠這樣,這是講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堅信沙皇的專制統治不會太久。

  學生: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環境如何,是永遠不會被現實的困難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惡劣的外界環境所無法左右的。

  學生:還講了一個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這句詩與前邊的哪句詩是彼此呼應的?

  學生:與前邊的“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是彼此呼應的,但這句意思更明確,“將會”畢竟在時間上說得比較遙遠,而“瞬息”說得更加迅速!八蚕ⅰ庇每鋸埖氖址ǎf明現實的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對,“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且詩人樂觀地看到“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睂蔀槲覀兾磥硪环菡滟F的記憶。怎么理解這句“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學生:這兩句詩說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

  學生: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

  學生: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

  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教師:你們的這些理解非常好,F在的挫折、困難、不順都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會給我們將來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3.拓展感悟,結合實際

  教師:現在請大家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首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會更好。

  4.誦讀背誦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個性體驗,自由誦讀,背誦本詩。

  未選擇的路

  1.導入課文,感知文意

  教師:同學們,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知道應該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的挫折,F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詩歌《未選擇的路》,它會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請大家齊讀本詩,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學生:(讀書)

  教師:“選擇”是人生自始至終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你們是初中學生,但是你們已經有過人生的選擇了。比如選擇學校,選擇業余愛好,選擇朋友,選擇志向……其實每個人生活中隨時都可能面臨選擇的問題,當然有些選擇是被迫的,但有些選擇我們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詩人把這種人生體驗濃縮在詩中。詩人寫了兩條路,是哪兩條?

  學生:一條是已經走過的路,一條是選擇時放棄了的路。

  教師:請你們迅速瀏覽全詩,思考詩人對“選擇”的態度是什么?

  學生:(瀏覽、思考)

  學生:詩人在選擇時,非常矛盾。因為他在詩中寫到“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他是兩條路都想走,但事實上不可能。這種矛盾心情在整首詩中時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覺得“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召喚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價值。

  2.深入領會

  教師:理解得很好。請考慮一下,詩人是不是對他的選擇感到后悔,是不是覺得自己選擇了一條不該選擇的路?

  學生:不是,他對自己的選擇不后悔。原詩中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兩個“更”字,實際上反應了詩人選擇時的思考過程,也是他做出選擇的原因!盎牟葺螺拢钟募拧辈荒苷f是缺點,因為“兩條路都未經腳印的污染”。而且詩的最后一句“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種不后悔的語氣。

  教師:的確,他對選擇并不后悔,那你們看一下,作者寫作的重點是選擇的那條路,還是未選擇的那條路?

  學生:重點是在“未選擇的路”上。

  教師:既然作者不后悔,為什么他寫作的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而且詩的題目也叫著“未選擇的路”?

  學生:因為人生的道路有許多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但那些未曾選擇的路,更加讓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時走兩條路。

  學生:這種感情在詩中,也有表現,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就是想走那條未曾選擇的路。他走在已經選擇的路上時,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選擇的路,但他知道“難以再返回”,也永遠不可能返回。

  學生:事實上,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念,詩中多少年后,詩人還為這次選擇而“輕聲嘆息”正是如此,這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

  3.聯系實際

  教師: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呢?可不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們的想法呢?

  啟示:例如,你選擇現在就讀的學校,你就放棄了其他的學校;你選擇現在的朋友就無形中疏遠了其他的朋友;你選擇了勤奮就不能偷懶;你選擇了刻苦就會減少玩耍的時間等。

  學生:(交流)

  教師:讀了這首詩,我們知道應慎重地對待生活中的選擇,請你們說說,如果你面對某種選擇的時候,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給以一定的指導;如要慎重,因為時光畢竟不能倒流;應有獨立的標準,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選擇后,應該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4.兩詩比較評價

  教師:今天學的這兩首詩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和欣賞哪一首呢?請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小結:成長的道路充滿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滿選擇。前人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和啟發,就像普希金和弗羅斯特一樣,我們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自己的經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教益,在前進的路上走得更好。

  三、教學反饋

  1.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測驗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2)學了這兩首詩,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2.檢測建議

  作為詩歌,應給充分的時間熟讀,必要的背誦積累要落實。同時,我們學習詩歌,特別是哲理詩,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收獲,能用學詩的收獲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檢測的過程中,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

  四、教學反思

  這是兩首外國詩,兩首都富于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屬勸戒詩。面對被生活所欺騙的狀況,詩人摒棄了消極和失望,而是以積極和達觀的態度去處置,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會變成一種財富。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理解起來要更難一些,但同時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一些。詩人眷戀曾經沒有選擇的路,正表明他對已選擇、已走過的路的堅定不移和無所追悔。也許,選擇的遺憾是永存的;因為有了遺憾,選擇才更有價值。這正是“未選擇的路”所要告訴我們的。

  因為這兩首詩是詩人經過人生的大悲大苦而寫就的,所以對人生經歷和閱歷都有限的七年級學生,作過多過深的要求是有點不符合實際的。如果我們過多的糾纏于詩歌的寫作背景,則又會局限學生的思維和詩作本身的指導意義。故指導學生學習這兩首詩,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領悟的程度也不能追求劃一和相同了。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開始能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獲了。

  [案例推薦]

  《中學第二教材》七年級語文(下)(北京教育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次)

  《優秀教案》七年級語文(下)(南方出版社XX年12月第1版次)

  《古今中外哲理詩鑒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

  [練習題庫]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1.為下面的加點字注音

  憂郁涉足佇立荒草萋萋

  2.解釋詞語

  幽寂:涉足:

  萋萋:佇立:

  3.填空

  心兒永遠;現在卻常是憂郁。,;而那過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國著名詩人。

  4.請寫一段話,試著用上“瞬息、幽寂、延綿、萋萋”四個詞語。

  5.根據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二、閱讀鑒賞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給了你怎樣的叮囑?

  答: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答:

  3.詩人在本詩中闡明了怎樣一種人生態度?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談談對這種態度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樣理解詩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寫作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詩的重點是寫那條選擇的路,還是那條未選擇的路?你是怎樣理解這種安排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請你們保持堅韌的精神,

  你們辛勞的汗水不會白流,

  也不會空懷崇高的進取之心。

  “災難”的忠實姐妹──

  “希望”就是在明暗的礦山底層,

  也會喚起你們的勇氣和歡樂,

  那渴望已久的時刻終將來臨。

  愛情和友誼將會沖破,

  幽暗的牢門來到你們身旁,

  就像我自由的歌聲,

  會飛進你們苦役犯的牢房。

  沉重的枷鎖將會打碎,

  牢獄將變成廢墟一片,

  自由將熱烈地迎接你們,

  兄弟們會給你們送上利劍。

 。1827)

  1.第二小節的最后一句話如何理解?

  答:

  2.“枷鎖”“牢獄”如何理解?

  答:

  3.“礦山深處”的含義是什么?

  答:

  4.這首詩與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

  參考答案

  一、1.yùshèzhùqī2.幽寂:幽靜、寂寞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佇立:長時間地站立。3.向往著未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俄普希金4.(略)5.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的詩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魯迅的名言“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去吧”。

  二、1.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憂郁將會過去。2.只要積極樂觀地去面對了,人生的各種體驗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將來回想的時候,它將是一種更耐人尋味的美。3.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個人感受略,要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具體說明)4.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征手法。我們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爸爸的花兒落了》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5.重點是寫那條未選擇的路,因為人生的道路雖有許多條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這是人生真實的寫照。6.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重大選擇時的矛盾,說明了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

  三、1.革命終將成功。2.沙皇俄國的高壓統治。3.一是指在礦山深處,二是指那種黑暗的殘酷的苦役。4.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樂觀的情緒。

  [資料鏈接]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19世紀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國文學的始祖”“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一生追求自由,反對沙皇專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庶h人丹特士決斗中被陰謀殺害。普希金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澳涅金》。《上尉的女兒》是其代表作品。他的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別林斯基曾贊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本詩是詩人于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里不懈奮斗、追求、創作的座右銘。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現代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一生榮獲四次普利策優秀詩歌獎,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在美國擁有眾多讀者。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弗羅斯特以寫抒情短詩著稱,詩中充滿鄉土氣息,同時又富于象征和哲理,內涵復雜,情調微妙,深為人們喜愛,抒情短詩的質量很高,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勞倫斯指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來,用抒情詩的形式表達。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5

  4  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外國詩兩首的寫作背景;背誦這兩首詩。

 。ǘ├斫鈨墒自娨哉f理而見長的特點。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ㄈ└惺茉娙苏嬲\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課時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ㄒ唬⿲胄抡n

  由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然后,啟發:同學們,當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你是一味埋怨命運不公,還是勇敢地與命運抗爭?讓我們看看俄國詩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ǘ┝私庾髡

 。ㄈ┭凶x課文

  1整體感知

 。1)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詩歌(或用錄音機播送課前錄制的配樂朗誦帶),有音像效果營造詩美的氣氛,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

  (2 )指名某同學在全班朗讀后,根據學生朗讀情況作初步的報導,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語氣語調,讀出感情。

  2解讀詩歌

  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并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堅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3、合作探究

  (1)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

 。2)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  4)從剛才初步的分析中,我們知道了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面對困境時的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墒,從詩句上看,我們只能說“不要悲傷”是一種樂觀;可詩人又說“須要鎮靜”,“鎮靜”豈不就是“忍耐、忍讓”?那不就是消極、無所作為嗎,難道這也能說是“積極樂觀”?

  (  5  )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成為親切的懷戀”?,

 。ㄋ模┱n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體會了作者身處困境時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也再次領略了詩美的藝術魅力。對我們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經歷風雨,經受磨練有非常好的引導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義。

  最后,讓我們一起,再次來齊聲朗讀(背誦)這位偉大詩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úシ乓魳罚寣W生和著音樂吟誦這首詩,以加強對詩歌的思想感情的領悟和詩歌藝術美的品味。)

  板書設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哲理詩

  生活“欺騙”不要悲傷、心急積極

  (困境、挫折)鎮靜、永遠向往樂觀

  《未選擇的路》

  (一)課前準備:了解作者,讀熟成誦。

 。ǘ⿲胄抡n

  指名背誦或集體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ㄈ┭凶x課文

  1整體感知

 。1)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詩歌(或用錄音機播送課前錄制的配樂朗誦帶),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輕音樂,讓學生自己試著和樂而誦,進一步激發情趣。

 。3)指名某同學在全班朗讀后,根據學生朗讀情況作初步的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語氣語調,讀出感情。

  2解讀詩歌

  教師啟發:說到路,人們自然會很容易地聯想到生活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

  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們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于是,人生的選擇,也就是“路”的選擇了。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一條未走的路》有著深刻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四)合作探究:

  1怎樣理解詩中所說的“路”?這里用了什么手法?

  2全詩一共四節,各寫了什么意思?

  3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4詩人選擇了自己的路,可為什么題目卻是“一條未走的路”?

  5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與《一條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6這兩首詩可能會對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ㄋ模┱n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學習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認識與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尤其在我們初涉世事的年紀,這兩首詩教給我們的道理,會使我們受益無窮。所以說,讀詩,使人增長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學們多讀好詩,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更理智,更堅強,更樂觀;使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更圓滿,更精彩!

  板書設計

  一條未走的路

  弗羅斯特哲理詩

  自然之路無奈

  ——選擇———

  人生之路

 。ㄏ笳鳎

  個性化備課:

  教學反思: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 篇16

  [教學目標 ]

  1,  多層面頌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系自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理解詩歌的大意,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

  2,  比較朗讀優美的語句,通過鑒賞語句,來欣賞詩歌。

  3,  通過對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認識,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通過美讀和分析語句來領悟詩歌主旨。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

  [教學難點 ]

  了解并學習象征手法的運用。并學習有象征手法的詩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導入  環節]

  師:同學們能否來描述老師出示的兩幅畫片?

  周曉燕:這是二條不同的路,一條是寬廣的大道,兩旁是筆直的水杉,遠處是綠色的田野,還有各種花;另一條是長滿灌木的小路,前方都是雜樹看不清楚。

  師:對于周曉燕同學的描述,哪位同學愿意評價?

  董超:周曉燕同學比較準確地概述了兩條路的特點,但是作為描述,還應該有些生動的詞語,比如“綠色的原野”可以說“田野像綠色的大絨毯,上面點綴著粉紅色的小花!苯Y尾“看不清楚”也可以改成“似乎很神秘”,這樣更有吸引力。

  師:對于董超同學的建議,周曉燕同學有什么看法。

  周曉燕:他補充得很好,尤其“神秘”兩個字,的確引人注意。

  師:“神秘”很多人都喜歡探索,但神秘事物有許多危險。常常有人走了會后悔。請聽詩歌《未選擇的路》,來看看作者的選擇和反思。

  [初讀階段目標:剖析主題]

  層遞式提問,引起學生看屏幕,通過麥克風感受朗讀。

  師:同學們能談談,通過學習本詩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任燕:我聽不懂這首詩講什么?我想知道主題。

  黃杰:是作者的兩條路寫得好還是周曉燕和董超說得好?

  顏建英:這個“路”到底是什么“路”?這樣的寫法,我們上冊在哪里學過?

  任燕:走一條路就走一條,干嘛還要改日再見?還要嘆息?

  袁湘芬:《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態度樂觀向上,這首詩的態度是什么?

  黃曉燕:走條路需要這么復雜嗎?

 。ń處煹却环昼姡瑳]有新問題出現)

  師:黃曉燕同學很坦率,這一條路為什么這么復雜?

  生:(雜亂)也許路上有陷阱,路上有地雷,要么路越走越難走……

  師:同學們很風趣,我們小時候聽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這里的路指得是讀書之路,難道路非得指眼前的路嗎?

  顏建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

  生(雜):“人生之路,貝貝起步!

  師:好的,廣告詞都進來了,孩子從小健康,走人生之路才有實力,如果你的人生之路面臨選擇,比如上“重高”還是“普高”,你會怎么辦呢?

  陸芳敏:這很難,我想上重高,可按成績卻只能進普高!

  師:陸芳敏的難處大家有同感嗎?

  生(雜):有,還有比如以后工作等等的選擇都會很難。

  師:那么,現在理解作者為什么小“路”大作嗎?

  生:理解,因為這是“人生之路”。

  師:誰能告訴任燕同學,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湯小鋒:人生之路很難走,所以要慎重的選擇。

  徐彬:人生之路一旦選定,就沒有后悔藥可以買了。

  黃杰:人生有一條道路,不能回頭。

  師:那么作者所說的改日再見,看起來不可能啰?

  生(雜亂):當然,所以他要嘆息了。

  袁湘芬:作者不能走回頭路,感到可惜,所以詩人的態度是憂愁的。

  師:那讓我們一起懷著憂愁的態度頌讀詩歌,品味作者對讀者的勸誡吧!

 。R讀詩歌,教師對頌讀進行短評)

  [精讀階段(目標):欣賞語句]

  師:同學們讀到荒草萋萋時,我想到了黃杰同學說“誰寫得更好!”的問題。大家能否摘取關于路的描寫,來比較鑒賞一下。

 。▽W生五分鐘比較自讀;自讀結束后,可以各抒已見)。

  周曉燕:作者寫大路用了“消失叢林深處”、“延綿無盡頭”,我覺得比我有味道,寫小路用了“萋萋”、“幽寂”、“誘人”、“美麗”,更寫出小路荒涼,比我好。

  徐芳:你太謙虛了,我覺得大路還是你寫得形象,作者雖然突出了“路長”,卻寫得沒有吸引力,要是大路荒涼,我還不想走呢!

 。ù蠹倚Γ卸虝旱幕ハ嘣u論,教師鼓勵大家相互駁斥。)

  師:徐芳同學看不起大路,可作者卻念念不忘大路。他怎么說來著?

  生(齊讀):啊,留下一條路等到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師:走了一條自己選擇的路,為什么又留戀另一條路呢?

  董麗麗:也許作者選擇的小路走得并不順利,所以他覺得還是大路好。

  范佳:那也不見得,或許大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呢?

  卓俊義:得不到的東西,你會認為它總是好的,所以后悔也是很正常的。

  何杰: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

  師:那么如何減少選擇后的后悔呢?

  生(雜亂):選擇的時候要盡量慎重,一旦選定,就要堅定不移。

  黃杰:既然選擇要慎重,那么作者為什么反而選擇難走的路呢?

  董慰強:因為小路神秘,富有吸引力,而作者喜歡曲折的人生。

  [延展讀(目標):學習象征手法]

  師:說得好,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這樣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什么?它叫作什么?

  生:(大部分齊答)《在山那邊》、《柴藤蘿瀑布》、《行道樹》,叫作“象征”手法。

  師:(屏幕出示象征的定義)“象征”——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紅花”象征“光榮”,“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松柏”象征堅強勇敢!跋笳鳌焙汀氨扔鳌钡膮^別在于,“比喻”著眼于相似點,而“象征”側重于本質上的聯系。例如“紅花”可以象征光榮,但“紅花”不能象“光榮”。

  (屏幕出示四幅圖畫:梅花、寶劍、火炬、長城,請同學脫口而出象征意義)。

  師:剛才同學們例舉了許多象征意義,可見一個事物可以擁有多個象征義,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千萬不能拘泥。

  姚佳(問):寫詩歌用象征有什么好處呢?

  師:這個問題不好答,同學配合我一下,把“路”全都改成“人生選擇”,把“荒涼”“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艱難”、“挫折”,再讀讀詩歌,談談感受行嗎?

 。ㄉ淖x課文,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改,但是要求換入象征義)

  師:讀后感受如何?

  生(雜亂):太嚕嗦,而且像講道理,不像詩歌。

  師:能用平常我們講的文學用語來表達嗎?

  袁湘芬:如果直接講道理,不含蓄,不簡潔,不優美。

  師:對于她的說法,大家怎么看?

  生:就是我們要說的。

  師:這也是我要回答大家的。謝謝袁湘芬同學幫助我解答問題。

  生:我們寫作時怎么來運用象征呢?

  師:當然是“學寫”啦!

  生:笑。

  師:我們順著作者的話題,請同學分別來寫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結果,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過對擂來決定走大路,還是走小路。

  (生用5—8分鐘來寫,師循環,偶爾應學生要求指導。)

  姚佳:我走小路,我是這樣寫的:我越走越艱難,小路上滿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來,但我決不后悔最初的選擇。

  沈麗: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災難,我精疲力竭卻不能回頭,人們啊,走路時一定要小心,別像我那樣,遭遇痛苦。

  鄒利民: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風和和暖暖,但我覺得無聊,因為沒有挑戰。

  董超:大路一望無限,前途平步青云,我慶幸我的選擇,人生才會一帆風順。

  黃杰:我反對董超的看法:“梅花香從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若要人生有作為,崎嶇小路搏一回!

  (下課鈴響起)

  師:(總結)無論是小路還是大路,老師相信同學們都會走得很精彩!靶新冯y,行路難”,然而“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同學們充滿勇氣走下去,天塹都會變通途。

  作業 :1、運用象征手法寫200字。

  2、完成語文作業 本。

  [附課后小結]

  一,  學生評議[選擇了三個層次的同學]

  陸芳敏:我覺得討論的太多,詩歌讀得還不夠,像昨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節課就背出來了。

  袁湘芬:我喜歡討論,這樣氣氛好,而且很有人生意義。

  范佳:我認為口頭討論太多,同學不一定會寫,最后的寫小詩,應該讓大家四人組交流一下。

 。◣煵迦耄阂驗闀r間問題,所以就不安排了)

  任建娥:讀自己的詩歌在早自修也可以進行啊,我覺得不用為了追求完全,而太簡單的結束最后的寫作。

  龐小潔:聽得很懂了,很想討論,不過怕說不好,你總是叫舉手的同學,下次能不能叫不舉手的同學?

 。◣煟罕M量滿足你的要求)

  黃杰:換語句讀很好,很有趣味。

  胡挺:聽是聽懂了,不過寫不出來,能不能再指導怎么寫詩。

 。◣煟褐笇Э梢裕悄惚仨氉约簩懀

  大家笑,結束課后反映。

  二, 教師的小結:

  優點:

  因為采取了多媒體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高,參與面相對較廣。在教學時氣氛比較民主,基本上能讓學生講自己的話。教學中采用了換讀法,和看圖當堂寫作,學生感到學法上比較新穎,領悟知識較為自然。討論時教師的轉引環節處理得自然,學生沒有生硬的感覺。主題探討上,深入淺出,聯系生活,有實際的意義。在人文性的處理上比較到位。

  不足:

  1.  對于朗讀缺乏必要的指導,朗讀流于表面,而沒能達成深入的效果。

  2.  討論的環節中,時間較長,壓縮了其它的時間。

  3.  對于語文程度相對較弱的同學,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展現機會。

  4.  寫作環節結束得太草率,使之作用不能很好地實現。

  5.  課堂過分追求完善,而忽視了課堂的實效。

《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未選擇的路》優秀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識記“瞬息、幽寂、延綿、荒草萋萋”等詞;2、了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過程與方法: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 未選擇的路(通用14篇)

    一、教學目的要求: 1. 學習詩人采用象征手法所傳達的人生哲理。 2.反復誦讀,背誦、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讀導入,或可...

  • 《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 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讀《未選擇的路》(精選17篇)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作,寫作并出版了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

  • 《未選擇的路》課文教學反思(通用2篇)

    本首詩歌的教學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思維特點設計了教學環節,力求按照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安排教學程序。本篇文章內容屬于人生哲理詩,相對初一的學生來說較為難懂,主要是引導學生明白:在面對人生選擇時應該慎重,不能隨波逐流,要做出...

  • 《未選擇的路》(通用15篇)

    .《未選擇的路》教案1.《未選擇的路》教案.《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未選擇的路》教學實錄.《未選擇的路》教案示例.《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未選擇的路》mp3音頻朗讀《未選擇的路》wmv音頻朗讀.《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

  • 《未選擇的路》教學實錄(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 多層面頌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系自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理解詩歌的大意,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2, 比較朗讀優美的語句,通過鑒賞語句,來欣賞詩歌。3, 通過對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認識,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 《未選擇的路》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及重點:1、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2、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 未選擇的路教學反思(精選3篇)

    (一)《未選擇的路》是七年級下冊課文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表面平易,而實際上卻蘊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傾訴個人經歷,而實際上卻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共同的感受。本首詩學習安排了一課時,全詩一共四節。...

  • 未選擇的路(精選16篇)

    .《未選擇的路》教案1.《未選擇的路》教案.《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未選擇的路》教學實錄.《未選擇的路》教案示例.《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未選擇的路》mp3音頻朗讀《未選擇的路》wmv音頻朗讀.《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

  • 《未選擇的路》教學實錄(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 多層面頌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系自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理解詩歌的大意,思考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2, 比較朗讀優美的語句,通過鑒賞語句,來欣賞詩歌。3, 通過對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認識,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 《未選擇的路》教案(精選16篇)

    一、導入新課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

  • 《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通用15篇)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

  • 《未選擇的路》(精選15篇)

    .《未選擇的路》教案1.《未選擇的路》教案.《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未選擇的路》教學實錄.《未選擇的路》教案示例.《未選擇的路》同步練習《未選擇的路》mp3音頻朗讀《未選擇的路》wmv音頻朗讀.《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

  • 《未選擇的路》閱讀練習(精選17篇)

    閱讀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完成后面的題目。未選擇的路弗羅斯特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国产综合久久蜜月精品 | 日韩av一级片 | www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 蜜臀avwww| 99tv成人 | 免费视频啪视频在线观看老司机a |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 免费的午夜毛片 | 麻豆快播 | 性欧美牲交xxxxx视频 | 日日麻批视频 |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 国产1区| 天天人人综合 | 黄色成年人网站 | 草的爽AV导航 | 亚洲精品国产a | 欧洲裸毛BBBBBXXXX | 午夜视频1000 |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视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二三av | 国产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刘亦菲 | 亚洲综合字幕 | 182在线播放 | 大内密探零性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三级美女 | 日韩视频欧美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xx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аv久久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 | 女人天堂av手机在线 |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日产三级 | 红尘影院手机在线观看 | 神马老子影院午夜观看网站 | 国产大片成人午夜片 | 日韩av怡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