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教案(通用4篇)
《說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知識教學:了解文明禮貌語言的本質和它的表現力,掌握“遜、藻、忌、襟、窘”等字。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文明禮貌語言的實際應用。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文明禮貌語言的意義,提高運用文明禮貌語言的自覺性。[教學重難點]1、重點:初步學會文明禮貌語言的實際應用。2、難點:學生進行文明禮貌語言的實際應用。[教學方法]討論和活動相結合。[教具準備]幻燈片、錄音機等。[教學時數]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掌握“遜、藻、忌、襟、窘、熾”等字。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3、了解文明語言的本質和表現力,感受文明語言的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俗話說:“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這“笑”和“跳”,反映出因語言的文明或粗野而產生的不同效果。今天我們要學的《說“話”》,將會教我們如何“說話”。(板書課題)(二)標題簡介。“話”:指文明禮貌語言。引號作用:表示特殊含義。(三)學習生字、詞語,出示幻燈。1、注音:遜 藻 襟 忌 窘 紐2、釋詞:驕橫: 猜忌:謙遜: 恭維:辭藻: 窘境:(四)聽說課文。1、聽第一段錄音,討論:①文章一開頭就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明確:言為心聲,語言是心靈的一面鏡子。②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將哪兩種情況作了對比?有何作用?明確:說話粗野、冷漠、驕橫,給人的印象是低級下流,缺乏教養;說話文 、和氣、謙遜,給人的印象是善良、純真、美好、概括地闡釋了觀點。2、聽二至四段錄音;討論:①列舉了哪幾位偉人的佳話?明確:列寧讓路主席敬酒總理告別②三位偉人的文明語言表現了他們的什么精神品質?與開頭提出的觀點有什么關系?明確:表現了偉大人物的高尚情操和謙遜態度,用具體事例來闡述觀點。③請三位學生復述三位偉人 話事例。3、聽第五段錄音,作者列舉日常生活中禮貌用語的事例,與開頭觀點的關系?明確:緊扣觀點,闡釋了“說話文 、和氣、謙遜”的意義所在。(五)小結。(六)布置作業。課外收集文明傳話事例或不講文明的事例。思考課后練習三。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加強思想修養,加強語言鍛煉的必要性。2、學會文明禮貌語言的實際應用。3、提高運用文明禮貌語言的自覺性。[教學過程](一)簡要復習上節課內容。(二)聽最后一段錄音,思考問題(學生回答,師總結)1、要做到語言美,要在說話時做到“文雅、和氣、謙遜”的根本問題是什么?明確:加強思想修養,加強語言鍛煉。2、為什么說“加強……,加強……”是根本問題?明確:要真正會說“話”,不是了解幾個禮貌用語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解決問題和不斷進行語言訓練,養成良好的用語習慣,“從根本上下功夫”。(三)說話與聽話,是交際活動的兩個方面,我們在聽話時應該怎樣聽?要注意哪些問題?學生思考一分鐘,指名幾位學生回答。明確:要認真聽,不要“充耳不聞”。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講話。聽到對方表揚自己,不要忘乎所以。聽到對方批評自己,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四)以課后練習三的一些情況作為情境,請幾位學生說說遇到這類情形時的做法,并由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做法好不好,再讓幾位學生當場進行行為訓練。(五)教師講述一個不會講話的小故事。(六)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課外文明佳話事例或不講文明的事例講給全班同學聽。(七)布置家庭作業。1、完成作業本。2、預習《復習標點符號》。板書設計:教學后記:本課難度不大,教學任務完成順利,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行為訓練,大部分學生想參加平時表現一般,成績差的學生也能有較好的表現,通過這種具體的行為訓練方式能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文明禮貌用語的重要性,比一般的說教要好。
《說話》教案 篇2
第五單元 讓故事本身說話
三維目標
1.加強誦讀,培養語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品味美文的豐富內涵。
2.抓住細節,把握作者選材組材的匠心,體會文中細膩的情感,豐富自己的審美體驗。
單元解讀
本單元課文是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特點的散文,充分體現了散文敘事性的特點,體現了散文在敘事手法方面的豐富性、靈巧性,也體現了作者感受和反映世界的獨特方式。鑒賞課文還應注意內容:(1)敘事線索。散文的敘事線索,就是在散文中把事件、人物串連起來的線性的東西。人物敘事的線索有時間線索、空間線索、心理線索(或情感、感覺線索)、事件線索……本單元的課文,基本上都有敘事的時間線索。不過,散文作品的敘事線索往往不是單一的,經常是多條線索混合并進的,這是因為散文敘事本來就具有豐富性、復雜性的特點。例如《難忘的經歷》,有兩條時間線索,一是作者拜訪阿爾貝特•施韋策的時間線索,一是施韋策的一生奮斗的時間線索;此外還有心理線索,即作者拜訪施韋策時心潮澎湃的軌跡,這也成為一條線索;即使是時間線索,也有豐富的變化,往往是現時——過去——現時交錯,體現敘事的復雜性。而《夜行的驛車》仿佛一絲不茍地按空間移位、時間流逝的線索敘事,可是文章結尾空間線索和時間線索有一個跳躍或中斷,從鄉間夜行一下跳到維羅納城里埃列娜•葛維契奧里家,安徒生和葛維契奧里產生一段短暫的愛情。這就避免了敘事的平板、單一。(2)體會敘事散文的語言特點。散文的語言是藝術的語言,敘事散文也是如此。揣摩敘事散文的語言,要抓住文中精妙的敘事語句,喚起聯想和想象,從而在腦海里產生鮮明生動的畫面,尤其要細致地品味個別的詞語。例如《我與繪畫的緣分》寫作者開始接觸繪畫時的心情和動作就非常生動,有精彩的語句;《難忘的經歷》和《夜行的驛車》對環境描寫也非常生動,有精彩的語句。另外,還要抓住文中重要的抒情性、議論性的語句,這些語句是我們把握文意、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線索。
話題引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的是以敘述為主、因事緣情的敘事性散文。它以記實為本,借生活中的事件與人物,蘊集作家對世間百相的關注、思索與探索,抒發個人心中之塊壘,這種蘊藏在作品之中的哲思妙想,就是散文的“神”。在這個基礎之上,才繁衍出了作家各具稟性的縷縷情思。
鑒賞與創作敘事散文不可避免地遇到虛構與真實的問題。它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真人真事。這主要是一些悼挽、紀念或回憶性散文。丘吉爾的《我與繪畫的緣分》就是一例,而茨威格的《難忘的經歷》也是如此。這類散文也需藝術構思,比如如何剪裁材料,如何選擇那些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和表達作者感情的細節。二是虛構人物和情節。散文雖然允許虛構,但必須符合生活的真實,不能背離真情實感,而符合生活真實,有真情實感,不等于是真人真事。艾柯的《帶著鮭魚去旅行》,是一篇為人推重的敘事散文,人或許有,但事則虛構。三是虛實結合。這里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虛實結合,以虛為主;一種是虛實結合,以實為主。巴烏斯托夫斯基的《夜行的驛車》就屬于前者。
問題導引
1.《我與繪畫的緣分》的寫作重點是什么?主題是什么?
答案:本文的寫作重點不是繪畫,而是描述學畫的感想、心得,寫自己如何把心中苦悶升華為高尚的道德追求,表現了作者的藝術修養、對藝術的執著精神,以及對自然、藝術、生活的熱愛之情。
2.《帶著鮭魚去旅行》開篇的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從全文思路看,是“總——分”的格局,開篇一段是“總”,以下文章主體是“分”。文章先有“總”,起領起、提示的作用;同時還起深化文章主題的作用,因為開篇的話是高度概括的富有思想性的話,點明了文章的思想意義。如果沒有這些話,文章就落入寫常見的旅行經歷和感想的一般性俗套,成為無足輕重的淺陋之文。
3.《夜行的驛車》可以分哪三個場面描寫?各個場面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案:可以分威尼斯旅店、夜行的驛車和維羅納埃列娜家。(1)威尼斯旅店主要寫安徒生創作童話、茶房購票、下層人民生活景象等;(2)夜行的驛車主要寫安徒生與眾人的對話;(3)維羅納埃列娜家主要寫安徒生與埃列娜的告別。
《說話》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設計圖書區的規則標志,進 一步理解標志的作用。
活動準備
《故事屋》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8- 9頁。
圖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形式:小組
1. 教師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8-9頁,請幼兒描述圖畫中的內容。
2. 請幼兒觀察第8頁左邊三個標志,說說標志的意思。(不要破壞書籍、不準吃東西、愛護書籍。)
3. 向幼兒提問:
·為什么要設立這些標志?(提醒大家遵守規則。)
·為什么狐貍先生不把規則寫下來?(小朋友還看不懂文字。)
·你認為還可以增加什么標志?(自由回答,例如保持安靜,把看完的書放回原位等。)
4. 與幼兒討論在圖書區要遵守的規則,然后設計和制作標志。在幼兒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適宜的指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
5. 將標志貼在圖書區的適當位置,提醒大家遵守。
活動評價
· 能設計標志。
· 能遵守圖書區的規則。
《說話》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 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流利地朗讀兒歌并背誦。
2. 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3. 認識本課三個生字。
教學準備
1. 圖片
2. 生字卡片
3. 錄制的水流聲音,下雨的聲音,小雞的叫聲,小鴨子的叫聲,小狗的聲音,小青蛙的叫聲等等。
活動過程
一, 通過交流導入話題和課文
(一)通過交流導入話題。
1. 小朋友們,你們聽,這是誰在說話?(依次出示水流的聲音,下雨的聲音,小雞的聲音,小鴨子的聲音,小黃狗的聲音,小青蛙和小寶寶的聲音。)
2. 他們都是怎么說話的?你能模仿模仿嗎?(讓幼兒選擇以上聲音中最熟悉的聲音進行模仿。)
(二)由話題進入課文。
1.現在,就讓我們再聽一聽這些好聽的聲音,看看課本上的圖畫。
2.圖畫中有什么?(有小河,小雨點,小雞,小鴨子,小黃狗。小青蛙,小寶寶的聲音。)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兒歌就和這些東西有關,讓我們趕緊來看吧。
二,朗讀并理解兒歌
(一)熟悉兒歌。
1.今天我們學習兒歌的名字叫做《說話》,作者是樊發稼爺爺。下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這首兒歌。小朋友們要認真聽,想一想,兒歌里都提到誰在說話?(教師范讀,幼兒傾聽,聽完后交流內容。)
2.教師帶讀,幼兒跟讀。
3.下面,放開你的喉嚨,大聲地讀一讀這首有趣的兒歌吧!(幼兒自由朗讀,教師巡回指導。)
4 .朗讀展示,指名讀。
5.分角色朗讀。
(二)爭取背誦兒歌。
1.指導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并用標準的普通話背誦。
2.這首兒歌雖然篇幅較長,但節奏明快,韻律感強,幼兒應該很快進行背誦。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多糾正,多鼓勵。
三,看圖說話練習
看圖說一說,它們是怎樣說話的?(樹葉說話沙沙,沙沙。風兒說話呼呼呼呼,羊兒說話咩咩。咩咩,牛兒說話哞哞,哞哞,貓兒說話喵喵。喵喵。)
二, 學認生字
1.又到我們學認生字的時間,今天那位小朋友先來認?(出示生字卡片“河”“雨”“說”讓幼兒猜。)
活動反思:《說話》是一首有趣的兒歌。在活動中,我使用了聆聽聲音導入新課,分角色,圖片教學的方法,讓幼兒更易于理解詩歌。而且每一環節都為幼兒創設一個說話、表達的機會,達到語言的落腳點,仿編環節,幼兒大膽想象,敢于表達。正因為如此,孩子們的表現更為主動了,并將活動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