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精選21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同步練習
一、教學目的要求:
1.反復誦讀,領會詩人堅強樂觀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懷。
2.背誦、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可從詩人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導入;或可從“你知普希金有多少”這一問題導入,讓學生自主學習。
。ǘ├首x詩歌
(三)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并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
。ㄋ模┲该麑W生進行朗讀,其余同學作出中肯的評價。
。ㄎ澹┚v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艱難生活的體會。
2.這首詩語調親切和婉,熱誠坦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動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么樣的態度?
。ㄆ撸┱埻瑢W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面對呢?
。ò耍┊斕脵z測:背誦、默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抽同學背,然后一起默寫。
(九)作業:
1.課后補充練習。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2
學科:語文 年級:七 學期教時總編號: 5 課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授課教師萬法平主備人 課時第1課時 (總1課時)課 型教讀課審閱人 教學目 標 1.理解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2.領會普希金詩歌的語言特點。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重點難點1.理解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2.領會普希金詩歌的語言特點。 教法學法 指導,點撥、導讀自我探究、合作學習 教具投影儀、錄音機 板書設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一、面臨挫折勿悲傷(1-4) 現實:假如 生活欺騙 態度:不要 悲傷心急 須要 鎮靜對待二、永遠向往美好未來(5-8)囑咐:永遠 向往未來 一切 都將會過去 成為懷戀 正確面對挫折,堅信未來光明 教后小結 教學過程環節教師活動(學法指導)學生活動估時 導入課題 投放目標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譬如托爾斯泰、陽斯妥耶夫斯基、馬雅可夫斯基、萊蒙托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作者簡介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魁力。 聽教師講解,熟悉作者7 自主探究 1.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13 問題研討 2.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學要品味一下全詩,想想原因何在?3.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明確:①這是寫給鄰居小女孩的贈詩,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并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和一副教訓人的語氣,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來寫,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好像詩人在與你促膝談心;②詩句清新流暢,感情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20 課堂小結 “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領悟到這首詩的美。做學習與探究5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同步練習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課件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ram音頻朗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mp3音頻朗讀
上一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說課稿
下一篇:《假如生活重新開頭》在線閱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背誦詩文。
2能力目標:
、侔盐赵娢幕{,有感情朗讀詩文。
②領悟詩句蘊涵的哲理,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正確面對人生中的挫折。
二、教學重點、難點:
、偈熳x背誦全詩。
②感悟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垠w會此詩和婉親切、熱誠坦率、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的語言特點。
三、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讀、說、悟、品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妒獙胄抡n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边@是蘇東坡在屢遭貶謫之際唱出的人生哲理。同學們,你們又曾有過什么 “陰與缺”?比如學習上、跟同學交往中、與家長溝通時曾經歷過什么困難、挫折?面對這些困難與挫折我們該怎么辦?世界著名大詩人普希金為此寫了一首詩,給了我們一番特別的叮嚀和囑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尋路——整體感知
1、讓學生帶這兩個問題先自由吟讀詩文
、龠@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谒谀姆矫娼o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偉人毛澤東《沁園春》中評論古今、指點江山的那般激情?是徐志摩《再別康橋》中“河畔金柳”的那種優美意境?還是陸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深刻哲理?)
、蹜撚迷鯓拥母星榛{朗讀這首詩?
。ㄈ┍媛贰I悟哲理
1、教師設疑,讓學生通過討論試著解答問題
、兕}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句詩的含義?
③你能用一句話把此詩的哲理表達出來嗎?
提示:(適當插入寫作背景、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艱難困苦等不幸(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遇到遭遇艱難困苦而身處逆境)。詩人寫這首詩時正遭流放,正處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②首先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堅信這一切一定會過去的,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其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作者要表達的看法是,人生的經歷與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每一種經歷與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尤其是在逆境中磨礪,更是一種寶貴而親切的精神財富,更能鍛煉生活的勇士,更能鑄造精彩的人生。
③面臨挫折要正確、樂觀地對待它,要鎮靜,要堅信未來是光明、美好的。
2、學生質疑(引導學生提出尚未疑問的地方,教師幫助解決)
3、了解作者(注釋、通過網絡或課外資料書等了解作者)
4、小結領悟方法:
①善于抓住關鍵詞
、诮Y合作者寫作的背景(知人論世)
、壅{動現實生活經驗
(四)走路——遷移拓展
引導學生拿起手中的筆,試著寫一寫:
假如 ,
不要 ,不要 !
需要 。
相信吧, 。
例: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驚慌,不要沮喪!
陰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開心的日子定會到來。
。ㄎ澹⿲贰纷x升華
1、品味此詩的語言特點
、儆胸S富的哲理意味
、趧窀婵谖恰⒋傧フ勑氖剑河H切和婉、熱情坦率
2、形成有感情品讀
3、延伸:與人交際的語氣語調
4、明確學習目標
。┭勇贰獫B透深化
同學們,45分鐘過得真快,我們的課就要接近尾聲了,大家想不想布置作業?(學生答)其實我們的作業在剛才“拿筆試寫”的環節已經做過了。但是在往后的道路上,我們仍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因此我們需要用一生來書寫這道作業。最后,祝愿大家每天都是“快樂的日子”也但愿這節課能成為大家“親切的懷戀”。下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4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第 課時
課題: 《未選擇的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2、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4、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設想:
1、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2、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3、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兩位詩人的生平資料及其詩作,并為大家朗誦其他詩篇的片段。
教學方法:
讀、說、悟、品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同學們,我們的國度是詩的國度,從古體詩到絕句、律詩,從四言到五言、七言,種類繁多,精美絕倫。今天,我們跳出中國詩歌的圈子,學習兩首外國詩人的著名詩歌。
二、 檢查預習、朗讀評價:
1、請一位同學朗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再請幾位同學評價朗讀。
2、朗讀《未選擇的路》,請同學評價朗讀。
評價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數學生預習的狀況,通過朗讀和評價,完成對于生字的掌握和詩歌情感的大體把握。
三、組織學生交流所找的資料,重點介紹普希金和他的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亞歷山大 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出身于貴族家庭,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1811年進入皇村學校,接近未來的十二月黨人,受到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1816年加入文學團體“阿爾扎馬斯社”。1817年皇村學校畢業后在外交部供職。1819年成為革命外圍組織“綠燈社”成員。這個時期他連續寫了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著名詩篇《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這些詩在進步青年中廣為傳誦,因此他被沙皇當局流放南俄。流放期間,創作《短劍》、《高加索俘虜》、《強盜兄弟》和《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等詩篇。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寫了表現20年代進步貴族青年尋求社會出路的長詩《茨岡》、探索人民命運和歷史作用的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以及詩體小說《努林伯爵》。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兔普希金,將他召回莫斯科。詩人對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為彼得大帝式的開明國君,同時又無法忘懷舊日友好十二月黨人,寫成《致西伯利亞的囚徒》和《阿里昂》。1830年在彼爾金諾村創作四部小悲劇和《別爾金小說集》,其中《驛站長》是俄國文學中第一篇反映 “小人物”命運的作品。最終完成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0),被別林斯基譽為“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1831年2月與莫斯科第一美人岡察洛娃結婚, 5月遷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職。創作以彼得大帝為題材的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黑桃皇后》、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喬大起義的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年創辦《現代人》雜志。1837年2月在決斗中被法國流亡者丹特士殺害。
本詩恰恰寫于流放期間
四、初步感知——討論完成:你更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答案提示:兩首詩歌都富于哲理,且是對人生之路的思索。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人生挫折,它的情緒顯得積極昂揚,有面對讀者娓娓而談的親切感,詩意直白易懂;而《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如何對待人生的選擇,并流露出選擇時的矛盾與無奈,這首詩則顯得含蓄、深沉、憂郁迷離。
這個問題的設計,是想初步考察學生是否能讀懂大意。他們可以從詩歌的主題、詩歌的感情基調、詩歌的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選擇回答的內容。
五、引導完成理解和欣賞: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自由朗讀,讀出笑對生活的樂觀心態。
2、了解主題——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試著解答問題。
期間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ǎ。╊}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意思?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3)面對逆境,我們就只耐心等待,而不予抗爭嗎?
提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艱難困苦等不幸。詩人寫這首詩時正遭流放,正處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2)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體驗是豐富多樣的、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
(3)這應該是作者那時那地的處境,使他只能等待,事實上,他只要滿懷希望地等待就是一種抗爭。我們今天碰到困難,應該迎難而上,滿懷信心地去征服困難。
3、了解本首詩歌的特點:
通過討論,同學們已經了解了這首詩歌的主題和內容,齊聲朗讀一遍,感覺一下:它和一般的詩歌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天上的街市》)
老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何在?
答案提示: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熱情坦率,似乎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對每個人的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4、列舉同樣風格的詩歌,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有一首在語言上直白易懂,沒有什么鮮明形象可言的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很多年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同樣道理,也是詩中那種偉大無私的情懷和戰斗追求的精神在感染讀者,蕩滌了狹隘自私的人生價值觀,它以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打動讀者。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5
4.《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借這兩首詩了解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2.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2.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情感目標
1.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2.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設想】
1.介紹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2.外國詩不太適合朗讀,所以不必過于強調朗讀。
3.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今天我們學習的詩兩首,就會告訴我們
二、新課指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18XX年寫下《皇村回憶》,得到老詩人杰爾查文贊賞,發表第一首詩作《致詩友》。1817年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先后加入“阿爾扎瑪斯社”和“綠燈社”,以歌頌自由、抨擊專制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以當代貴族青年為主人公的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30年12月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年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文學史家把這一普希金創作高峰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1831年3月,編寫《彼得大帝史》時為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吸引,游訪起義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爾金諾編寫《普加喬夫起義史》,并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間寫下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詩。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會的應酬,家庭經濟緊張,沙皇授予“宮廷侍衛”頭銜使他感到屈辱,文學創作減少,受到上層貴族敵視。
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學風格繼承發展了18世紀俄國文學成果,創造性地借鑒了西歐文學的因素,將書面語與口語和諧結合并吸取大量民間語言精華,創造了新的樸素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曾先后參加《文學報》《現代人》的創辦工作,留下許多文藝批評著作、政論文及書信。普希金的文學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的落后局面,為俄國19世紀文學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2.寫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這首詩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
3.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4.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感。
5.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選擇的路》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他晚年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與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缎迚Α穼懭耸篱g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于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等。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后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3.簡析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這樣的開頭,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這條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詩人也許知道,這樣的路是平淡的,沒有挑戰性的。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第四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顯然有宿命的意味,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4.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
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從而深化了主題。
5.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6.特點: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三、課后練習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課文擴讀材料《中外詩歌名篇名作選》
【課后反思】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倭私庠娙撕蛣撟鞯谋尘;能夠準確流暢有感情地誦讀三首詩。
②仿寫詩句
2、過程和方法目標:在反復的誦讀、交流合作中理解詩的內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結合生活體驗,感受詩人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詩歌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仿寫詩句
【學法指導 】
聯讀法,合作探究法,誦讀賞析法。
【教學媒體 】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俄國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從中品悟面對人生的道理。(師板書課題)
二、序曲
。ㄒ唬┙虒W目標和重點(PPT2呈現)
教學目標:能夠準確流暢有感情地誦讀三首詩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詩歌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仿寫詩句訓練
。ǘ┳呓髡撸≒PT3呈現)
、偎嵌韲娙,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被喻為“詩歌的太陽”。
②他的一生創作了近800首優秀的抒情詩篇。其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致恰達耶夫》等,詩體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長篇小說《上校的女兒》等。
、 20xx年曾參觀他的紀念館并親筆題詞:“偉大的詩人,民族的驕傲。”
、芩恼f理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問世后成為許多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他就是詩人普希金!
(三)背景介紹(PPT4呈現)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普希金1825年在被流放的日子里寫的哲理抒情詩。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昔日的回憶(PPT5呈現)
一位說“十四歲那年,我讀到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不會忘了這首詩,它將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位說:“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喜歡的普希金的詩句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還有一位說:“這一首詩已陪我度過許多難過的時刻,我喜歡這首詩。”
三、第一樂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PPT6呈現)
。ㄒ唬┟烂赖刈x(PPT7呈現)
老師示范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讀得流暢,讀出味道。
老師提示:1.感情朗讀法。本詩朗讀的基調有二種:第一種是深沉的,第二種是明亮的。第一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深沉平穩的。第二句“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是明亮的。以此類推。學生齊讀。
2.內心獨白法。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當我們覺得自己的雙肩扛不動生活的重擔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握緊拳頭鼓勵自己,這個時候有一種內心的獨白,悄悄的,鼓勵自己。這種內心獨白的方法,適合自己聽,鼓勵自己,勉勵自己!凹偃缟钇垓_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這種“沙沙”的讀書聲一定會激勵大家的心情。學生齊讀。
。ǘ┟烂赖乇
要求每個小組的4號同學進行朗誦式背讀,背誦格式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作者普希金,最后說朗誦者:某某”。背誦無誤給予表揚。
。ㄈ┟烂赖仄
老師問題: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要求:1.先靜靜思考,再與同組同學交流。再用簡練的語言公開交流。
2.提問5-8位同學。
老師總結:
。ㄋ模└爬▎⒌希≒PT8呈現)
問題:這首詩給我們什么啟迪?用兩個詞概括。
學生思考討論,暢談啟迪。
老師明確:要樂觀,堅強。
(五)角色朗讀
老師提示:本詩是舒緩的節奏和亮麗的旋律交織在一起的,先看一看,男生讀什么,女生讀什么。學生按照大屏幕提示進行演讀。
(PPT9呈現詩歌)要求:1.男女學生交替,一句一換;2.男聲舒緩,女聲亮麗
四、第二樂章《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宮璽)(PPT10呈現)
。ㄒ唬┙處熇首x《假如你欺騙了生活》(PPT11呈現詩歌)
1.提問:靜靜思考詩中有哪兩個詞的含義需要好好咀嚼和體味?
2.學生暢談感受
3.教師總結
。ǘ└爬▎⒌
問題:這首詩給我們的啟迪是什么呢?兩個詞概括。(PPT12呈現)
要求:1.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提問3-5個學生回答。
2.老師明確:要踏實誠實。
五、第三樂章《假如生活重新開頭》(PPT13呈現)
。ㄒ唬┰娨獾胤聦懀≒PT14呈現)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你欺騙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開頭。假如生活重新開頭,我們應該怎么樣對待新開始的生活?
要求:結合生活體會自由寫詩,以“假如生活重新開頭”為第一句話寫詩,續寫三句詩或五句詩。
。ǘ┱故静湃A
要求:1.同學聯系生活,自由書寫。
2.同學深情朗誦,老師評點。
。ㄈ┓窒砝蠋煹脑姼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把舊日的傷痛拋在身后,眼睛永遠注視著前方,黎明的彼岸已經不久。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新的美景在向我招手,我欣喜地擁抱回來的時光,把兩步并作一步走。
。ㄋ模┟涝娦蕾p《假如生活重新開頭》(PPT15呈現)
要求:學生迅速看一遍,齊讀。
(五)概括啟迪(PPT16呈現)
問題:這首詩給我們什么啟迪呢?
提問: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提問3-5個學生回答。
老師明確:要自信、自強
六、尾聲(PPT17呈現)
1.學生總結收獲。
2.教師總結本課,評價同學表現。(同學們在課堂上讀得好,品得好,寫得更好,表現秀的小組是 )
七、課后提升(PPT18呈現)
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體會。寫一篇300字的短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7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 練習。 孔夫子的箴言(德國)席勒時間的步伐有三種不同: 姍姍來遲的乃是未來, 急如飛矢的乃是現在, 過去卻永遠靜止不動。 它在緩步時,任怎樣性急, 不能使它的步子加速。 它在飛逝時,恐懼和猶疑, 不能阻擋住它的去路。 任何懊悔,任何咒語, 不能使靜止者移動寸步。 你要做幸福、聰明的人, 走完你的生命的旅程, 要聽從遲來者的教誨, 不要做你的行動的傀儡。 別把飛逝者選作朋友, 別把靜止者當做對頭。1.第①節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作用是____________。2.第②節表現了時間 的特點。3.詩人認為怎樣做才是幸福、聰明的人?(用原句回答)應該怎樣理解? 4.結合這首詩,談談你對時間的看法。 參考答案:1.擬人 把極其抽象的時間擬人化,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化 2.冷漠無情,我行我素。 3.聽從遲來者的教誨,不要做你的行動的傀儡。“別把飛逝者選做朋友,別把靜止者當作對頭”,意思是不要停留于昨天的懊悔,只有征服眼前稍縱即逝的時間,才會抓住生命歷程的最好時機,才能避免萬事蹉跎。 4.時間是公平的,是稍縱即逝的等。(意思對即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
1、積累詞語,了解詩人,理解詩意,背誦二首詩。
2、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讀詩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2.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
1.《未選擇的路》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的原因。
2.詩歌的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1、讀、說、悟、品法。。
2、比較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
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
二、 詩人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師生共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2. 學生齊讀,議讀,交流體會。
3. 解讀詩歌大意(學生討論,自由發表見解)
教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詩人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俳處熞龑В赫f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趯W生讀詩,可分組讀,齊讀,范讀。
自由議論,交流看法。教師適當引導。教師最后總結發言。
教師:詩分四節。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顯得無奈又無助。這樣,很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的路,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蛇@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奂丫浞治觯合认驅W生提供思考題,學生自由或分組討論后,再課堂上交流,教師可以總結,也可點到為止。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芫毩 與思考(可以作為家庭作業 讓學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2)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⑤課堂小結:教師:《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侔盐赵娢牡母星榛{,有感情誦讀詩文
②領悟詩句蘊涵的哲理,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創作短詩的能力
2、情感和價值觀目標:正確面對人生中的挫折
二、教學重點、難點
①熟讀、背誦全詩
、诟形蛟娭兴N涵的哲理
、蹖W以致用,培養學生創作短詩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讀、品、說、寫法
四、課時安排
1.5課時
五、教輔工具
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投石——導入新課(2分鐘)
(二)尋路——配樂朗讀(8分鐘)
。ù谁h節通過學生自由朗讀、教師范讀、學生按要求的自由讀和齊讀以及分角色合作讀等方式來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親切和婉、熱情坦率的勸說和自我勉勵、深沉的內心獨白既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又能讓他們在反復的朗讀中進一步熟悉詩歌,為下一品讀領悟環節做好準備)
。ㄈ┍媛贰纷x領悟(15分鐘)
1、學生默讀詩歌,品味詩歌的語言,或質疑
學生的質疑可能有:
①你認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句中的“欺騙”所指的是什么?
、谠鯓永斫狻岸沁^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句詩的含義?
▲教師提示詩歌品讀領悟的方法:
、偕朴谧プ£P鍵詞
、诮Y合作者寫作的背景(知人論世)
、壅{動現實生活經驗;并告訴學生結合所發資料以及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品味詩歌或解決所提的問題
2、學生品讀交流,教師投影解決學生可能有的質疑
3、請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說說你讀詩的感想
4、朗讀全文
(四)延路——拓展延伸(7分鐘)
1、齊讀德國詩人海涅的《心,我的心,你不要憂郁》和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
2、教師介紹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和風格
3、學生品讀這兩首詩中意思相近的句子并交流
。ㄎ澹┳呗贰芰w移(27分鐘)
1、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 ,
不要 ,不要 !
需要
相信吧,
2、請拿起手中的筆,試著寫幾句小詩送給你身邊遭遇挫折的親友,鼓勵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或自勉:你可以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開頭,也可以自行創作
3、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詩歌創作,并提供一些詞句讓學生參考
4、學生展示自己的詩作,師生點評交流
5、教師出示范例并展示自己的詩作《蛙之歌》、《春&8226;思》
6、小結詩歌創作的幾點小方法
①多讀名家名篇并進行模仿(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詞語進行替換仿寫)
、诟鶕惆l感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物象
③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苠N煉語言
。┦站W——課堂小結(1分鐘)
人生如大海行船,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當我們遭遇挫折時,請用下面的幾句名言自勉吧!(學生齊讀教輔資料五)是的,請勇敢地收起我們的眼淚,積極樂觀地去面對,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后,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愿同學們都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此環節讓學生通過朗讀教輔資料五,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健康心態,照應詩人的感情,并增加學生的課堂積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0
詩兩首一、教學目標(一) 知識與技能1、 把握兩詩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理解兩詩的哲理,學習對生活的積極態度3、 學習《未選擇的路》的象征手法(二)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三) 情感態度價值觀1、 學習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積極態度,培養堅韌的品質2、 養成對人生嚴肅慎重的態度,對人生道路做出正確的選擇二、教學重點:1、理解兩詩的哲理,學習對生活的積極態度2、象征手法教學難點:同上三、教學準備:1、學生熟讀詩歌,初步對詩歌作自我的解讀2、學生查詢作者的相關資料3、查詢什么叫象征4、教師準備課件及詩歌朗誦錄音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目的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列舉所知的俄羅斯文學大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由俄羅斯文學導入,強調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中的地位。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同學們都在預習時查詢過有關普希金的資料,現在請同學將你所知道的普希金給大家做一個介紹。教師在學生介紹完后可稍作補充,強調普希金為自由,為理想戰斗的精神和高貴的品格。 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檢查預習,考察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了解普希金,學習偉人精神。 聽讀詩篇 a聽朗讀,畫出朗讀的節拍b自由朗讀c小組內朗讀,然后請幾個代表全班朗讀按老師要求,聽、讀課文,體會詩歌情感,把握讀詩節奏。聽讀畫節拍以把握節奏和情感。自由讀讓學生體會揣摩詩歌。代表讀以優秀者作示范。研讀詩歌 問主題: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明確詩歌主題。細揣摩: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揣摩細處,啟發學生正視困境和磨難品寫法: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品味直接抒情的作用和效果回味涵詠結合生活談體會 再讀詩歌,回味涵詠,結合生活經驗,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體會。自讀詩歌,回憶自己在面對逆境和挫折時的表現,談詩歌對自己的啟發 結合生活談體會,讓詩歌所宣揚的樂觀精神內化。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未選擇的路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教學目的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魯迅: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緊扣詩歌中心導入,路喻人生了解作者 簡略介紹作者: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簡略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積累文學常識聽讀詩篇 a聽朗讀,畫出朗讀的節拍b自由朗讀c小組內朗讀,然后請幾個代表全班朗讀按老師要求,聽、讀課文,體會詩歌情感,把握讀詩節奏。 聽讀畫節拍以把握節奏和情感。自由讀讓學生體會揣摩詩歌。代表讀以優秀者作示范。研讀詩歌 把握主題: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明確詩歌主題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作者寫作的意圖學習象征手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能舉一兩個和課文形式相同的例子嗎?請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查詢的關于象征的資料,談談自己對于象征的理解。 交流預習所查詢的有關象征的資料。舉出所學過的運用了象征手法的例子。象征手法的運用包括象征體和本體兩個方面,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必須有內在聯系。本體:具體的事物;象征體:某種特殊意義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而且也都從本質特征上考慮。 學習象征的寫作手法聯系生活回味涵詠 結合生活的經驗和體會,談談對詩歌的體會。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請個別同學全班交流結合生活的經驗和體會,談談對詩歌的體會 回歸生活,明確面對生活選擇應該慎重。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1
我說課的題目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詩歌。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六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逭n程標準對第四學段文學作品目標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它體現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體現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語文理念,體現了全面重視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
、娼滩奶攸c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與教材其它課文的前后聯系。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詩歌閱讀訓練課文。該單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長為主題的課文。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游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的講述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落了》),有的則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鴨》),等等。而本文主題雖然是關于人生的,但也與成長有關,告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現實生活與想象的不相符合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像詩中所說的“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領悟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勇敢的面對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讓生活充滿陽光的正確的人生觀。這既是審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獲得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功效,同時也為后面單元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生
我所教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只有極個別的語文稍好。語文學科的表現著重是以下幾個方面:⑴基礎差,連拼音都沒過關,組詞、造句等都有問題;⑵學習語文的習慣較差;⑶不會或不喜歡動腦筋;⑷缺乏對詩歌的欣賞能力;⑸理解問題不能深入到文字內分析其內涵;⑹初一的學生正是11、12歲的年齡段,對詩歌有好奇心,愿意學習,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把問題一步步深入,教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去判斷。
三、說目標
從以下幾個方面說:
1、知識與能力:⑴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創作情況。⑵背誦本文,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理解詩歌中所蘊涵的哲理。⑶初步學會品味、欣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反復品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課外名詩閱讀量,以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詩人的樂觀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ㄒ陨先c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4、教學重點確定為:(1)有表情的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所蘊涵的哲理。(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5、教學難點為:普希金詩作的熱烈深沉的語言。(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四、說教法
1、采用“情景教學法”,也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一種情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時發揮想象和聯想,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理解課文。
2、詩歌的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同步提高。通過設計分明的朗讀教學層次,突出讓學生在朗讀感受中獲得知識積累與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培養審美情趣。
3、研討延伸法:課堂組織采用以感悟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探究性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
。ㄒ陨先c依據新課標)
4、教具的使用:錄音機、示范朗讀帶。(依據學校的條件)
五、學法的選擇:
指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同桌討論、學生糾正補充等方法學習。(根據培養初一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要求)
六、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1分鐘)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 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播放示范朗讀帶,板書課題)
(二)教學過程:
1、初步感知課文(10分鐘)
。1)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先由學生根據34頁的注釋①來回答,教師再補充完成)(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2)自由朗讀或跟著示范帶讀,初步感知詩意,然后勾畫下你最喜歡的詩句,不懂意思的詞,師生共同解決。(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對詩的感知能力。
2、朗讀、理解、領悟、品味。(10——15分鐘)
依據新課標要求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設計此內容
。1) 朗讀詩歌 。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并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余同學作出中肯的評價。
。2) 設問題:①怎樣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②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么樣的態度?③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面對呢?(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巡視,抽學生回答來逐題解決。然后教師總結:詩人要強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
通過以上幾步操作,解決了本文的重點。
3、品味鑒賞詩歌的美(10分鐘)
設問題:讀了這首詩,你的感覺如何?喜歡嗎?為什么?(針對很少有學生主動發言的特點,抽學生回答,同學們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最好能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的答案。然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
這是依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來制定的,設計這道題就解決了難點。
5、 小結:
要求學生按下列句式說話,然后教師點評。(8分鐘)
“這堂課,我學習到了、”
“我很贊成、的觀點,因為、”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
6、 布置作業:
。1)背誦本文;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板書設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同步練習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課件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ram音頻朗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mp3音頻朗讀
上一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課堂實錄
下一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3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2
閱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完成后面的題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膬河肋h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1.結合句子內容解釋詩中加粗的詞語。 (1)瞬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懷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在第二節詩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談談對這種態度的感受! 〈穑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暫時間。 。2)懷戀:懷念、留戀! 2.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個人感受略,要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具體說明) 讀詩,回答問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1、是一首著名的詩,作者是俄國偉大詩人 。 2、“生活欺騙了你”并非單指上當受騙,而是指 。 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告勸我們: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因為我們要相信 。 4、“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一句應怎么理解? 答案 1、 普希金 2、 人生遭受挫折 3、 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4、 人生難免會遭受挫折,我們要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去對待,“心地永遠向往著未來”,這樣,越過坎坷之后回首過去,那一切艱難困苦都將變成“親切的懷戀”,因為苦難是最好的老師,欲見彩虹必先經歷風雨。 課外語段閱讀題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 練習。 孔夫子的箴言(德國)席勒時間的步伐有三種不同: 姍姍來遲的乃是未來, 急如飛矢的乃是現在, 過去卻永遠靜止不動。 它在緩步時,任怎樣性急, 不能使它的步子加速。 它在飛逝時,恐懼和猶疑, 不能阻擋住它的去路。 任何懊悔,任何咒語, 不能使靜止者移動寸步。 你要做幸福、聰明的人, 走完你的生命的旅程, 要聽從遲來者的教誨, 不要做你的行動的傀儡。 別把飛逝者選作朋友, 別把靜止者當做對頭。1.第①節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作用是____________。2.第②節表現了時間 的特點。3.詩人認為怎樣做才是幸福、聰明的人?(用原句回答)應該怎樣理解? 4.結合這首詩,談談你對時間的看法。 參考答案:1.擬人 把極其抽象的時間擬人化,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化 2.冷漠無情,我行我素。 3.聽從遲來者的教誨,不要做你的行動的傀儡!皠e把飛逝者選做朋友,別把靜止者當作對頭”,意思是不要停留于昨天的懊悔,只有征服眼前稍縱即逝的時間,才會抓住生命歷程的最好時機,才能避免萬事蹉跎。 4.時間是公平的,是稍縱即逝的等。(意思對即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擴展閱讀 仔細閱讀汪國真的一首哲理抒情詩,回答問題。 不幸襲來的時侯 不幸襲來的時候意志是一面無言的墻可又有什么能阻擋花朵的芳香① 我們為不幸流的淚水總是很短很短我們為鮮花流的淚水卻是好長好長 注:①花朵的芳香:這里借指對美好生活的憧憬。1、寫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與這首詩中“可又有什么/能阻擋花朵的芳香”表達意思相近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與“我們為不幸流的淚水/總是很短很短/我們為鮮花流的淚水/卻是好長好長”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閱讀測試題 閱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完成后面的題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1.結合句子內容解釋詩中加點的詞語。(1)瞬息: (2)懷戀: 2.詩人在第二節詩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談談對這種態度的感受。 答: 參考答案假如生活欺騙了你1.(1)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暫時間。(2)懷戀:懷念、留戀。2.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個人感受略,要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具體說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3
●作業導航 1.從詩中領悟人生哲理; 2.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3.了解普希金與弗羅斯特。 一、基礎部分 1.給加粗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上漢字。 憂郁( ) 佇立( ) 萋萋( ) 涉足( ) 瞬息( ) 延綿( ) 幽(jì)______ _____(yùn)含 __________(kuài zhì)人口 污(rǎn)_______ 2.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 ⊙泳d__________ 嘆息__________ 猶豫__________ 選擇__________ 3.填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國詩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詩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選擇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國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這首詩采用了__________藝術手法。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未選擇的路》中所寫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d.《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要慎重選擇人生之路,不要隨波逐流,要經過思考,獨立選擇! ¢喿x《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完成5~8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憂郁的日子里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在卻常是憂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5.將詩中空缺處補寫完整! 6.回答。 。1)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你將怎樣? 。2)在苦惱之時,要學會怎樣? 7.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8.談談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二、提高部分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9~10題。椰子樹像什么?胡世宗①椰子樹像什么?②像芭蕉像棕櫚③芭蕉沒有它高④棕櫚質地比它細膩⑤椰子樹像什么?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櫚⑦椰子樹就是椰子樹⑧太像別人就沒有自己 9.對這首詩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①句是思索起點,由疑而思! .②與⑥相互照應,由疑而知,由淺入深地探求! .③、④把椰樹與芭蕉、棕櫚比較,說明了尺短寸長。 d.⑧是全詩的核心,是哲理,是詩的主題! 10.對這首詩賞析不當的項是( ) a.采用象征手法,以設問作詩節開頭,設問是在思索之后發出的,詩人心中已把椰樹作為象征體! .這是一首沒有塑造藝術形象的哲理詩,它成功地表達了一種獨到的思想感情! .詩先提出椰樹像什么,最終確認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問到肯定,自然而合邏輯! .詩以平常事物談起,展開聯想,最終得出“藝術貴在獨創”的哲理! 镌囈辉嚒 11.讀卞之琳的《斷章》,談談你有何體會?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參考答案 一、1.yù zhù qī shè shùn mián 寂 蘊 膾炙 染 2.連續不斷 嘆氣 躊躇 挑選 3.(1)俄 普希金 《自由頌》《致大!贰吨虑∵_耶夫》 (2)美 弗羅斯特 象征 4.c 5.略 6.(1)不要悲傷,不要心急。(2)需要鎮靜! 7.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8.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 《、9.c 10.b 11.提示:答案并不惟一,意思重在“相對”上,世間的人物、事物都是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朗讀并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這兩首詩;揣摩詩歌中優美精 煉的語言,并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指導學生學會鑒賞詩歌。
★態度與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慎重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學重點、難點 :
★加強詩歌朗讀訓練,讀中感悟。
★引導學生掌握鑒賞 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計劃課時:兩 課 時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你的所得,還那樣少嗎?你的付出,還那樣多嗎?生活的路,總有太多不平事,請你不必在意,灑脫一些過得好......”(歌詞)這些歌就是寫給在逆境中的人們,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不順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這樣的叮嚀和囑咐。(板書課題)
二、學海拾貝
※ 我們應該怎樣閱讀詩歌呢?
。ń處熛驅W生介紹閱讀詩歌的“四步”閱讀法:一讀,二品,三誦,四背。)
1.一讀,指讀題目,讀作者,讀創作背景。這一環節主要弄清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蘊涵的道理和表現手法。
3.三誦,四背,這兩個環節常常緊密相連,因此要注意詩的節奏,分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三、學海導航
。ㄒ唬┳x
1.讓學生快速閱讀第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思考以下問題:
<1>你了解詩人普希金嗎?你的同桌知道嗎?問問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詩人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寫出這樣的不朽詩篇的?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ǘ┢
1.教師示范朗讀這首詩,學生邊聽邊品味,之后回答以下問題:
<1>這首詩是用什么口吻寫給那些受生活欺騙的人的?
<2> 對于這些人,詩人提出了怎樣的叮嚀和囑咐?
<3>詩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加以引導、肯定、補充。
(三)誦、背
1.設問: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那么,怎樣用我們的有聲語言讀好這首詩呢?你認為應突出哪幾個方面呢?
2.學生相互交流,教師肯定、鼓勵、或引導、補充。
<1>親切自然,娓娓道來的勸說語氣。
<2>注意停頓、重音、語速的快慢。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點撥。
3.試讀評價
按照剛才的交流,請你來試讀一遍課文,可找三四名同學與教師共同點評,最后評出最好的一個領讀。
4.設問:
通過對這首詩的朗讀,現在再回顧這首詩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 背誦全詩。
第 二 課 時
一、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回顧上節 課的詩歌閱讀方法。
二、導入 《未選擇的路》新課。
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讀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板書課題)
三、自主實踐,小試牛刀。
1.教師引導學生“讀”。
2.“品”
※小組合作,互動探究以下問題:
<1>詩中的“路”有兩層含義,你能說出來嗎?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3>詩中明確寫了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為什么還要以“未選擇的路”為題?讀了這首詩,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師引導,點撥,歸納。
3.“背”、“誦”
四、朗讀遷移、鑒賞詩歌。
致恰達耶夫 普希金
愛情、希望、默默的榮譽—— 時刻聽候祖國的召喚。 我的朋友,讓我們用滿腔
哄騙給我們的喜悅短暫, 我們忍受著期待的煎熬, 壯麗的激情報效祖國!
少年時代的玩耍已經消逝,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時刻來到 同志!請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霧,如同夢幻: 正像風華正茂的戀人, 一顆迷人的幸福之星,
可是一種愿望還在胸中激蕩, 等待忠實的幽會時分。 俄羅斯會從睡夢中驚醒, 我們的心焦灼不安, 趁胸中燃燒著自由之火, 并將在專制制度的廢墟上
我們經受著宿命勢力的重壓, 趁心靈向往著榮譽之歌, 銘刻下我們的姓名!
讀后思考: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種愿望還在胸中激蕩”中的“一種愿望”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5
教學設計:
詩歌導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怎樣面對人生的。
板書目標
1、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背誦這首詩。
簡介作者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僅是“俄羅斯文學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這首詩,獨立思考,仔細品味、感悟詩歌的語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只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應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第一部分寫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性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到來。第二部分寫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處逆境,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思考探究
學生再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要聯系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來理解。表明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
2、面對逆境,我們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爭嗎?(當時沙皇專制統治相當嚴酷,革命勢力一時還不足與之抗爭,只能等待。)
3、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回成為親切的懷念”?(一方面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都是一筆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沒有具體形象,只是以勸告的口吻說明道理。而一般的詩歌藝術形象都比較生動鮮明)
學生朗讀背誦詩歌,試著當堂背誦這首詩。
體驗反思
教師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學習體會,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生活,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三。
2、根據“體驗與反思”的要求寫300字左右的短文。
作者郵箱: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谶^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薄柣逅箍啤对娙酥废笠活w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_!缎履铩繁驹姷拿勒w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7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第 課時
課題: 詩兩首《未選擇的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2、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4、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設想:
1、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2、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3、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兩位詩人的生平資料及其詩作,并為大家朗誦其他詩篇的片段。
教學方法:
讀、說、悟、品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帶著問題朗讀
上節課已經有人談到喜歡這首詩,喜歡它的朦朦朧朧,喜歡它的憂郁。讀這首詩,看看作者因為什么而憂郁?哪些句子、哪些畫面讓人感覺到這種情緒?
答案提示:
因為要“選擇”一條路,詩人擔心選錯。
第三小節,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他卻留戀著那條未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
2、通過朗讀,大家發現,詩人明明已經選擇了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靜”的路,可為什么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答案提示:詩人的寫作重點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和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3、再朗讀一遍,看看詩人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4、《未選擇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手法?你還學過使用這種手法的課文嗎?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
5、試寫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義,學會運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6、象征與比喻在詩(文)中的區別。
六、學生準備、交流并朗誦兩位詩人的其它詩作,簡單說說理由。
七、總結:
“這堂課,我學習到了……”
“我很贊成……的觀點,因為……”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
由學生按以上句式來完成,老師點評。
八、 布置作業 :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摘抄古今中外的詩人作家對“路”的精彩描寫的句子3例,并標明出處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8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了解詩人和創作的背景;
。2)、能夠流利的朗讀和背誦詩歌;
(3)、理解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4)、把握閱讀詩歌的方法:四步閱讀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在反復的誦讀、交流合作中理解詩的內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詩人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相關知識,并能運用到自讀、自學中去,理解詩中的哲理。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真誠的態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教學方法 】
朗讀、討論
【教學媒體 】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我會說
1、播放輕音樂,師激情導入: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
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呢?
2、簡要回憶詩歌的四步閱讀法,播放幻燈片1;
3、老師讓學生結合文中注釋簡介作者及背景;
4、播放幻燈片2、3、4作補充。
二、我會讀
師生共同賞讀詩歌,整體把握: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并試著把握詩的節奏;
2、學生自由放聲讀;
師生一起明確朗讀節奏: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陰郁的/日子里/需要鎮定,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3、聽名家的標準朗讀,體會情感;
4、學生齊讀,議讀,交流體會:
這首詩告訴我們,面對人生的挫折,我們應該積極昂揚,堅信未來是光明的。因而,作者的語氣是娓娓而談,有一種親切感。
三、我會品
品讀詩歌,合作探討:
1、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學要品味一下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明確:
、拧∵@是寫給鄰居小女孩的贈詩,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并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和一副教訓人的語氣,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來寫,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好像詩人在與你促膝談心;
、啤≡娋淝逍铝鲿,感情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4、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兩句詩道出人生體驗中極為普遍的一種感覺。詩人強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體驗應該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最寶貴的財富,有利于把握人生。
四、我會寫
1、學生仿第一節詩的形式,寫四句詩,如:(播放幻燈片5)
假如生活誤解了你,
不要失望,不要性急!
沉悶的日子里需要冷靜,
相信吧,石破天開的日子終將來臨。
2、播放幻燈片6、7,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導。
五、我會背
學生背誦全詩。
【作業布置】
1、課外收集有關“路”的名言、警句或詩句、歌詞(不少于3條);
2、結合幻燈片5、6、7,再寫寫。
附:幻燈片內容
幻燈片1:
閱讀詩歌的方法: 四步閱讀法
一讀:讀題目、作者、創作背景,這一環節主要弄清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二品:品味,揣摩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蘊涵的道理和表現手法。
三誦、四背:誦和背這兩個環節常常緊密相連,因此要注意詩的節奏,分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幻燈片2:
閱讀課文思考:
1、 你了解詩人普希金嗎?你的同桌呢?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 詩人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寫出這樣的不朽詩篇的?
幻燈片3:
作者簡介: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 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著名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以及詩體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長篇小說《上校的女兒》等。
幻燈片4:
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幻燈片5:
假如生活誤解了你,
不要失望,不要性急!
沉悶的日子里需要冷靜,
相信吧,石破天開的日子終將來臨。
幻燈片6:
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第一小節句式,完成下列填空:
假如 ,
不要 不要 !
需要 ,
相信吧, 。
幻燈片7 :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 ,
不要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19
一、教學目的要求:
1.反復誦讀,領會詩人堅強樂觀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懷。
2.背誦、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與過程:
。ㄒ唬⿲ 新課
可從詩人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導入 ;或可從“你知普希金有多少”這一問題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
。ǘ├首x詩歌
(三)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并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
(四)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余同學作出中肯的評價。
。ㄎ澹┚v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艱難生活的體會。
2.這首詩語調親切和婉,熱誠坦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動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么樣的態度?
。ㄆ撸┱埻瑢W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面對呢?
。ò耍┊斕脵z測:背誦、默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抽同學背,然后一起默寫。
。ň牛┳鳂I :
1.課后補充練習。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作者郵箱: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
1、理解這兩首詩,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的面對人生選擇。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象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課前準備:
根據提示,閱讀這兩首詩;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教學設計:
詩歌導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怎樣面對人生的。
板書目標
1、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背誦這首詩。
簡介作者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僅是“俄羅斯文學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這首詩,獨立思考,仔細品味、感悟詩歌的語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只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應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第一部分寫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性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到來。第二部分寫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處逆境,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思考探究
學生再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要聯系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來理解。表明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
2、面對逆境,我們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爭嗎?(當時沙皇專制統治相當嚴酷,革命勢力一時還不足與之抗爭,只能等待。)
3、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回成為親切的懷念”?(一方面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都是一筆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沒有具體形象,只是以勸告的口吻說明道理。而一般的詩歌藝術形象都比較生動鮮明)
學生朗讀背誦詩歌,試著當堂背誦這首詩。
體驗反思
教師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學習體會,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生活,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2、根據“體驗與反思”的要求寫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未選擇的路》。
教學設計:
詩歌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F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詩歌《未選擇的路》。前者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后者則告訴我們將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如果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對人生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話,那么《未選擇的路》對人生的選擇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目標
1、理解詩歌大意。
2、認識慎重的選擇人生的意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整體感知
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認真閱讀這首詩,最好是默讀。深入思考每節詩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詩,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題:
1、怎樣理解詩歌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嗎?
。ū砻嬲f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征手法。我們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
2、四節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第一節, 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與無奈,陷入沉思---一經選擇便無從回頭。
第二節, 寫詩人選擇了一條極富挑戰的道路,這條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靜。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第三節, 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他卻留戀著那條未經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
第四節, 寫詩人對未來的遙想。將來回顧往事,那條未選擇的路是不是比已選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現實已經、不能回頭了。
3、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ㄟ@首詩是寫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選擇一條。當踏上這條道路以后,可能會發現諸多不竟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對未選擇的路產生向往,也是對美好人生的向往,這便是詩人表達的意思。他告訴我們:人生的選擇很無奈,既要勇于選擇,更要慎重對待。)
思考探究
1、詩人選擇了自己的路,可為什么題目卻是“未選擇的路”?
。ㄔ姼桦m然寫到已選擇的路,但重點強調的卻是未選擇的路,以引起人們對未選擇的路的思索,所以以“未選擇的路”為題。)
2、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表現得積極樂觀,而《未選擇的路》則表現得有些憂郁。)
3、這首詩歌可能對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墒自姸几挥谡芾恚叶几挥谌饲槲丁《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選擇的路》對于人生選擇的思索,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
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試著寫一篇隨筆,評論一下這首詩。300字左右。
課后記:
詩歌教學重在朗誦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但這種朗誦必須結合一定的文化功底,若不,則會局限于表面的理解,缺少廣度和深度。那麼平時如何加強學生這一方面的欠缺呢?我想首先必須老師是一個感情豐富,思想閱歷很深的學者,這要求我隨時隨地的充電;其次利用好圖書館和書店。如何達到這一步呢?指導是前提。學生應該搜集掌握哪些資料,老師必須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學生找到資料后如何取材也是老師指導的范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篇21
蔣光艷
我說課的題目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詩歌。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六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逭n程標準對第四學段文學作品目標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它體現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體現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語文理念,體現了全面重視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
、娼滩奶攸c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與教材其它課文的前后聯系。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詩歌閱讀訓練課文。該單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長為主題的課文。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游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的講述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落了》),有的則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鴨》),等等。而本文主題雖然是關于人生的,但也與成長有關,告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現實生活與想象的不相符合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像詩中所說的“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領悟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勇敢的面對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讓生活充滿陽光的正確的人生觀。這既是審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獲得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功效,同時也為后面單元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生
我所教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只有極個別的語文稍好。語文學科的表現著重是以下幾個方面:⑴基礎差,連拼音都沒過關,組詞、造句等都有問題;⑵學習語文的習慣較差;⑶不會或不喜歡動腦筋;⑷缺乏對詩歌的欣賞能力;⑸理解問題不能深入到文字內分析其內涵;⑹初一的學生正是11、12歲的年齡段,對詩歌有好奇心,愿意學習,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把問題一步步深入,教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去判斷。
三、說目標
從以下幾個方面說:
1、知識與能力:⑴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創作情況。⑵背誦本文,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理解詩歌中所蘊涵的哲理。⑶初步學會品味、欣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反復品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課外名詩閱讀量,以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詩人的樂觀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ㄒ陨先c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4、教學重點確定為:(1)有表情的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所蘊涵的哲理。(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5、教學難點為:普希金詩作的熱烈深沉的語言。(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四、說教法
1、采用“情景教學法”,也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一種情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時發揮想象和聯想,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理解課文。
2、詩歌的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同步提高。通過設計分明的朗讀教學層次,突出讓學生在朗讀感受中獲得知識積累與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培養審美情趣。
3、研討延伸法:課堂組織采用以感悟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探究性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
。ㄒ陨先c依據新課標)
4、教具的使用:錄音機、示范朗讀帶。(依據學校的條件)
五、學法的選擇:
指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同桌討論、學生糾正補充等方法學習。(根據培養初一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要求)
六、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1分鐘)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播放示范朗讀帶,板書課題)
。ǘ┙虒W過程:
1、初步感知課文(10分鐘)
(1)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先由學生根據34頁的注釋①來回答,教師再補充完成)(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2)自由朗讀或跟著示范帶讀,初步感知詩意,然后勾畫下你最喜歡的詩句,不懂意思的詞,師生共同解決。(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對詩的感知能力。
2、朗讀、理解、領悟、品味。(10——15分鐘)
依據新課標要求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設計此內容
(1)朗讀詩歌。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并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余同學作出中肯的評價。
(2)設問題:①怎樣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②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么樣的態度?③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面對呢?(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巡視,抽學生回答來逐題解決。然后教師總結:詩人要強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
通過以上幾步操作,解決了本文的重點。
3、品味鑒賞詩歌的美(10分鐘)
設問題:讀了這首詩,你的感覺如何?喜歡嗎?為什么?(針對很少有學生主動發言的特點,抽學生回答,同學們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最好能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的答案。然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
這是依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來制定的,設計這道題就解決了難點。
5、小結:
要求學生按下列句式說話,然后教師點評。(8分鐘)
“這堂課,我學習到了、”
“我很贊成、的觀點,因為、”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
6、布置作業:
(1)背誦本文;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