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教案(精選3篇)
《荷》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體帶電和摩擦起電。
2.知道什么實驗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有兩種電荷;知道正、負電荷是如何規定的;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驗電器的構造和原理,會用驗電器判斷物體是否帶電。
4.知道電量及其單位。
(二)教具
玻璃棒兩根,橡膠棒兩根,絲綢一塊,毛皮一塊,支架兩個,驗電器一個,驗電一個,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1):日常生活中,當空氣干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發,會出現什么現象?
答:頭發會隨梳子“飄”起來。
提問(2):如果我們身上穿了幾件化纖毛衣,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你有過這種體會嗎?你知道上面提到的兩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嗎?
答:摩擦起電。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小學自然課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一些關于摩擦起電的知識。摩擦起電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經?梢钥吹降。那么,帶了電的物體具有哪些性質?頭發為什么會隨梳子飄起來?在這一節里,我們將繼續進行學習和討論。
2.進行新課
(1)物體帶電與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演示實驗:
①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然后把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谟媒z綢摩擦玻璃棒,然后將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我們看到,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說物體帶了電荷。
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做帶電體。
在空氣干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發,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就是因為梳子帶了電,能吸引頭發的緣故。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倌Σ疗痣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這種方法簡單、常見。
下面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起電的例子。
、诮佑|帶電
除摩擦外,用接觸的方法也可以使物體帶電。
演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甲接觸沒有被摩擦過的橡膠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紙屑、驗電羽,觀察橡膠棒乙能夠吸引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這說明橡膠棒乙通過接觸橡膠棒甲而帶了電。
(2)兩種電荷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帶電現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么它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實驗:
、賹⒈幻つΣ吝^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排斥。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也互相排斥。
、趯⒈幻つΣ吝^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吸引。
思考:這兩個實驗現象說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不同。
教師總結:
人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用摩擦起電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質帶電。帶電后的
物體凡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這些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
①正電荷和負電荷
正電荷: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負電荷: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倮脦щ婓w具有的性質來判斷。
例1.如果一個帶電體吸引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不能。如果輕小物體與帶電體帶異種電荷,它們之間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輕小物體不帶電,由于帶電體的性質,它們之間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個帶電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可以。因為若輕小物體不帶電,它們之間只能相互吸引,不會發生排斥現象。
例3.如果兩個物體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斷?
分析: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斷帶電體必帶同種電荷。
例4.有A、B、C、D四個帶電體,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帶正電。那么A、B、C物體各帶什么電?
分析:已知D帶正電可由此分析其他幾個物體的帶電性質。因為D帶正電,D又排斥C,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C應帶正電。C吸引A,則A與C帶異種電荷,即A帶負電。A又排斥B,所以B也應帶負電。
②用驗電器來檢驗。
驗電器是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由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等幾部分組成的(展示實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當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上,這兩片金屬箔由于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
演示實驗: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思考此時金屬箔片帶什么電?用力多摩擦幾下玻璃棒,再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有什么變化?張開角度的變化反映了什么?
換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做上面的實驗。
教師總結: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帶電體傳給驗電器的電荷的多少不同。
(4)電量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庫侖是一個比較大的單位。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上所帶的電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云上所帶的電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5)正、負電荷的中和
演示實驗: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使金屬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金屬箔片張角的變化。
這個現象說明:正、負電荷放在一起會互相抵消。如果實驗中的玻璃棒和橡膠棒帶的電量相等,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將不再張開,即正、負電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正、負電荷的中和。
思考題:將一物體跟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先合攏后張開。
試分析這個物體的帶電情況。
3.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討論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后的性質、帶電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樣判斷檢驗一個物體是否帶電和帶電的種類。那么摩擦起電的實質到底是什么呢?物體帶正電、負電的本質又是什么呢?這些我們將在下一節里進行研究討論。
4.布置作業 。
(l)書上本節后的練習l、2、3。
(2)思考題:梳子與頭發摩擦后,怎樣檢驗梳子是否帶電?帶什么電?
(3)想一想,除了課上講到的,還有哪些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一節。
《荷》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體帶電和摩擦起電。
2.知道什么實驗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有兩種電荷;知道正、負電荷是如何規定的;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驗電器的構造和原理,會用驗電器判斷物體是否帶電。
4.知道電量及其單位。
(二)教具
玻璃棒兩根,橡膠棒兩根,絲綢一塊,毛皮一塊,支架兩個,驗電器一個,驗電一個,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1):日常生活中,當空氣干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發,會出現什么現象?
答:頭發會隨梳子“飄”起來。
提問(2):如果我們身上穿了幾件化纖毛衣,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你有過這種體會嗎?你知道上面提到的兩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嗎?
答:摩擦起電。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小學自然課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一些關于摩擦起電的知識。摩擦起電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經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帶了電的物體具有哪些性質?頭發為什么會隨梳子飄起來?在這一節里,我們將繼續進行學習和討論。
2.進行新課
(1)物體帶電與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演示實驗:
、儆妹つΣ料鹉z棒,然后把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谟媒z綢摩擦玻璃棒,然后將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我們看到,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說物體帶了電荷。
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做帶電體。
在空氣干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發,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就是因為梳子帶了電,能吸引頭發的緣故。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倌Σ疗痣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這種方法簡單、常見。
下面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起電的例子。
、诮佑|帶電
除摩擦外,用接觸的方法也可以使物體帶電。
演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甲接觸沒有被摩擦過的橡膠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紙屑、驗電羽,觀察橡膠棒乙能夠吸引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這說明橡膠棒乙通過接觸橡膠棒甲而帶了電。
(2)兩種電荷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帶電現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么它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實驗:
①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排斥。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也互相排斥。
②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吸引。
思考:這兩個實驗現象說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不同。
教師總結:
人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用摩擦起電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質帶電。帶電后的
物體凡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這些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
①正電荷和負電荷
正電荷: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負電荷: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陔姾砷g的相互作用: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①利用帶電體具有的性質來判斷。
例1.如果一個帶電體吸引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不能。如果輕小物體與帶電體帶異種電荷,它們之間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輕小物體不帶電,由于帶電體的性質,它們之間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個帶電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可以。因為若輕小物體不帶電,它們之間只能相互吸引,不會發生排斥現象。
例3.如果兩個物體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斷?
分析: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斷帶電體必帶同種電荷。
例4.有A、B、C、D四個帶電體,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帶正電。那么A、B、C物體各帶什么電?
分析:已知D帶正電可由此分析其他幾個物體的帶電性質。因為D帶正電,D又排斥C,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C應帶正電。C吸引A,則A與C帶異種電荷,即A帶負電。A又排斥B,所以B也應帶負電。
②用驗電器來檢驗。
驗電器是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由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等幾部分組成的(展示實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當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上,這兩片金屬箔由于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
演示實驗: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思考此時金屬箔片帶什么電?用力多摩擦幾下玻璃棒,再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有什么變化?張開角度的變化反映了什么?
換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做上面的實驗。
教師總結: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帶電體傳給驗電器的電荷的多少不同。
(4)電量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庫侖是一個比較大的單位。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上所帶的電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云上所帶的電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5)正、負電荷的中和
演示實驗: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使金屬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金屬箔片張角的變化。
這個現象說明:正、負電荷放在一起會互相抵消。如果實驗中的玻璃棒和橡膠棒帶的電量相等,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將不再張開,即正、負電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正、負電荷的中和。
思考題:將一物體跟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先合攏后張開。
試分析這個物體的帶電情況。
3.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討論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后的性質、帶電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樣判斷檢驗一個物體是否帶電和帶電的種類。那么摩擦起電的實質到底是什么呢?物體帶正電、負電的本質又是什么呢?這些我們將在下一節里進行研究討論。
4.布置作業 。
(l)書上本節后的練習l、2、3。
(2)思考題:梳子與頭發摩擦后,怎樣檢驗梳子是否帶電?帶什么電?
(3)想一想,除了課上講到的,還有哪些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一節。
《荷》教案 篇3
《荷》專題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欣賞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關知識。
2、學習詠荷詩文,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的領悟能力。
3、培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
2、指導學生創作以“荷”為主題的文學作品。
三、教學難點:
在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
。ㄆ聊唬┏鍪謎語:一個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打一植物)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有關荷的內容。(屏幕)課題:專題《荷》
(二) 說荷: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出示的謎語,并結合自己對荷花的印象,口頭描述一下荷花(1-2名學生)
剛剛同學們作了簡單的描述,下面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搜集的資料,談談對荷花的了解。(提示:可從荷花的別名、組成部分、種類、成語詩文等角度入手)
明確:
(1)荷花,又名蓮花、水華、芙蓉、玉環等。屬睡蓮科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ㄆ6至9月,單生于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
(2)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栽培歷史久遠,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性喜溫暖多濕。荷花花大葉麗,清香遠溢,出污泥而不染,深為人們所喜愛,是園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綠化植物。
。3)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以入藥,可治多種疾病。
(4)荷花和佛教的關系: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征。走進寺廟,隨處可見蓮花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慈眉善目;稱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余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向人間拋撒蓮花(如天女)。
(三) 詠荷:荷花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并贊美的對象,許多人文墨客都為之揮毫潑墨。你知道哪些詩詞?
明確:
、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_____向臉兩邊開。 (唐•王昌齡)
、 更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_____蓮蓮_____ (宋•辛棄疾)
③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宋•周邦彥)
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宋•李清照)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
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小池)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靜亂世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夏韋太守良宰》)
、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垂淚。 (白居易《長恨歌》)
看來同學們積累的有關荷的詩句也不少,做過預習的同學會發現,我們的課本中也有“黃金屋”吧?下面請同學翻開課本到p213,看看課本上的五首詩,從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朗讀,并說你喜歡的一句話,并說說為什么說喜歡它(3-5人)
剛剛幾位同學引領我們在詩的國度里遨游了一番,讓我們受益匪淺,其實,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中,除詩詞外,一些文質兼佳的文章也為后人所傳頌。下面再看看課本p216的《愛蓮說》,朗讀,并說說你最喜歡的哪句?
小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這句話是從哪個方面的贊美的呢?(提示:精神、品質兩個方面考慮)我們看到,這么普通的一種植物,卻被周敦頤等一批古代文人賦予了那么高尚的品格,而現當代的文人們也紛紛吟詠它。再來看一段寫荷葉的文字:朱自清《荷塘月色》(節選),請同學們來賞析:
《荷塘月色》(節選)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愛蓮說》中,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荷塘月色》中,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展示了荷花的美麗。無獨有偶,葉圣陶先生的《荷花》中,也向我們展示了荷花的另一方面美,請同學們一起來分享:
《荷花》(節選) 葉圣陶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四) 寫荷:通過剛剛的交流,我們已感受了荷花那清新淡雅,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純潔。我想,此刻,同學們的心中肯定涌出了許多對荷花的難以抑制,不得不流于筆端的情感。好,下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來對你一節課中所了解到的荷花做了一下描繪,形式為:
我喜歡荷花,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外形,一是從內涵即精神,也可以自擬角度。)
(五) 畫荷:
課后畫一幅有關荷花、蓮蓬、蓮藕或荷塘的畫,配上詩文。要求:
1、最好是一人獨自完成,也可以2-3人合作完成。
2、實在不行,收集一幅關于荷的畫,自己配上詩文。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說荷、詠荷、寫荷、畫荷,荷的種種美態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借蓮的高潔姿態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庸俗世風的鄙棄,今天我們雖然已經不生活在那一個時代,但我希望同學們不僅擁有荷一般美麗的外表,更擁有一顆潔凈無暇、圣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