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精選3篇)
《蜀鄙二僧》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詞語,了解“鄙、語、之、子、買、去、顧”的不同的用法。
2、 過程和方法:背誦全文,疏通文意,增強文言語感。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學生要“立長志”,懂得事在人為的道理。
教學重點:
1、 學會朗讀文言文。
2、 理解積累文言詞匯。
3、 理解句義、文義。
教學難點: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義以及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啟迪。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全文,把握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糾正字音。 (強調正確、流利)。(板書課題:蜀鄙二僧)
2、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們就要聯(lián)系注釋來好好地讀讀課文。
讓學生聯(lián)系注釋了解文章大意,兩人一組,討論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準備現(xiàn)場質疑。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不懂的詞句。
4、搶答:你們都明白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
5、每生一句,依次譯出全文。教師先示范譯第一句。要求學生力求直譯,注意“信、達、雅”三原則。
直譯的要求:
(1)原文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譯文原文句式風格力求一致。
(2)信:準確。達:通暢。雅:優(yōu)美。
師相機強調重點詞語:鄙、語、之、子、買、去、顧
6、現(xiàn)在你們一定會比剛才讀得更好,試試看! 學生自由讀。(強調要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因為本文要背誦,所以讀時要做到“眼睛看,嘴里念,耳朵聽,想畫面”。)
7、分角色朗讀。
(1)對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貧者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他們說話的語氣也大不相同,請同桌2人分別來扮演富者和貧者,看看誰能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
(2)指名2人讀。指導點評二人讀的情況。強調兩個“子何恃而往”讀的語氣應不同。
三、細讀全文,明白道理。
1、蜀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終貧者至,而富者未至,這是為什么? 趕緊讀讀課文。 (板書:二僧、貧、富、結果、至、不能至)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2、指名學生說。
出示句子:“吾一瓶一缽足矣。” (板書:一瓶一缽)
(1)仔細讀讀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讀)
(2)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遠嗎?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1)指名讀,從西蜀到南海有多遠?指導朗讀
(2)讀到這兒,你想到什么?指導朗讀
(3)可貧者卻說“吾一瓶一缽足矣”
(4)你再讀貧者的話,有什么想說得嗎?指導朗讀
(5)是啊,從四川到南海要經歷5省,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的高原,也有杳無人跡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無垠的大海,貧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可貧者依然說……(齊讀貧者的話。)
(6)面對同樣的路途,富者的態(tài)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
(1)為什么富者認為貧者去不了南海呢?
(2)貧者僅靠“一瓶一缽”,而富者呢?指名讀(板書:欲買舟而下)
(3)這句話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準備?指導朗讀
(4)可結果呢?
(5)將貧者的話和富者的話對比起來讀讀,你有什么想說得? (板書:對比)
小結:貧者不依賴客觀條件,他能克服困難,努力把自己的目標落實在行動中,所以能“至”;富者也有志向,但他一味依賴客觀條件,缺乏的是為此志向而努力的行動,所以“不能至”。(板書:客觀條件)
《為學一首示子侄》一文中,為學是求學,做學問的意思。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其子侄:在求學的過程中要立志,更要有行動。(板書:要立志更要行動)
四、當堂成誦。
1、學生自由誦讀。
2、請同學嘗試背誦。
五、總結教法學法:相機強調:直譯和意譯
信、達、雅
眼睛看、嘴里念、耳朵聽、想畫面
一粗二細三精四記
一抄二畫三注四通
六、鞏固練習:完成課后習題
板書 蜀鄙二僧
客觀條件 結果 道理
貧 一瓶一缽 至
二僧 要立志更要行動
富 欲買舟而下 不能至
《蜀鄙二僧》 篇2
一、激趣導入并解題。
1.你們知道我們湖北省的簡稱嗎?
2.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的簡稱,能說說嗎?
3.板書:蜀。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簡稱嗎?
4.就在這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繼續(xù)完成板書:蜀鄙二僧
5.齊讀課題,能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二、初讀了解文章大意。
1.課文圍繞著二僧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讀讀課文吧。
學生自由讀文,糾正字音。
誰想來讀讀。指名學生三人讀。
誰能連起來讀讀。指名一人讀。
2.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們就要聯(lián)系注釋來好好地讀讀課文。
讓學生聯(lián)系注釋了解文章大意。
誰能來說說。指名一人說,相機解決字義和句義。
還有誰想說說?再指明一人說。
3.現(xiàn)在你們一定會比剛才讀得更好,試試看!
學生自由讀。
4.你們都明白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
出示句子
之: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你:
(1)子何恃而往?
(2)孰為汝多知乎?
(3)爾安敢輕吾射!
能說說帶點字的意思嗎?
仔細觀察這兩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5.是呀,我們在讀文言文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這些地方啊!
來,自己再試試。
6.誰能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這個故事?
指名說,教師完成板書。
三、細讀悟文。
1.蜀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終貧者至,而富者未至,這是為什么?趕緊讀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2.指名學生說。
出示句子:
吾一瓶一缽足矣。
(1)仔細讀讀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讀
(3)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遠嗎?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1)指名讀,從西蜀到南海有多遠?指導朗讀
(2)讀到這兒,你想到什么?指導朗讀
(3)可貧者卻說“吾一瓶一缽足矣”
(4)你再讀貧者的話,有什么想說得嗎?指導朗讀(5)是啊,從四川到南海要經歷5省,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的高原,也有杳無人跡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無垠的大海,貧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可貧者依然說。齊讀貧者的話。
面對同樣的路途,富者的態(tài)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
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1)為什么富者認為貧者去不了南海呢?
(2)貧者僅靠“一瓶一缽”,而富者呢?指名讀(3)這句話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準備?指導朗讀
(4)可結果呢?
(5)將貧者的話和富者的話對比起來讀讀,你有什么想說得?
四、分角色朗讀,明理。
1.對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貧者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他們說話的語氣也大不相同,請同桌2人分別來扮演富者和貧者,看看誰能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
2.學生自由練習。
3.指名2人讀。聽了他們的故事,你們有什么想對他們說得嗎?
4.我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行嗎?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也,不為則易者亦難也!
5.作者聽他們的故事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受。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拓展。
1.聽完這個故事使我想到前不久自己猜得一個謎語,你們想來猜猜嗎?
2.口述謎語,學生猜謎。
2.26米,nba china——
1.60米,nba——
3.1.60和nba幾乎毫不相關,但博格斯卻做到了。nba向來是巨人的王國,它吸引著無數(shù)天資優(yōu)異、熱愛籃球的少年,可成功者卻寥寥無幾,但身高僅僅只有1.60米的博格斯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他的成功鼓舞著我們。
4.聽了這個故事,讀了我們的課文,你們一定有許多想說得吧?那就趕快拿出筆,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5.學生寫感受,并朗讀自己的感受
6.我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立志、勇行,事必成!
《蜀鄙二僧》 篇3
師:全班響亮齊讀“我的課堂我主宰,人人參與展風采”(幻燈片展示)。
(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師: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蜀鄙二僧》,誰幫老師將課題寫到黑板上。
(學生紛紛舉手,師請一位同學板書課題)
師:讓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們一般怎樣學習?
生:誦讀、譯讀、品讀、說讀。
師:這幾種方法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呢?
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增、刪、留、換、調;讀懂文本,讀出語氣;讀出自己,思考感悟。
1、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譯讀(增、刪、留、換、調)
3、品讀(讀懂文本,讀出語氣)
4、說讀(讀出自己,思考感悟)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
師:本節(jié)課我們有由五個活動構成,請同學們先進行第一個活動,請看大屏幕。
活動一:誦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讀后評一評。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
師:請同學們先將文章齊讀一遍,請注意老師的要求。
(生齊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對照要求自己評一評。
生:有同學字讀錯了,“貧者語于富者”“語”應該讀四聲,不是三聲,有同學將“子何恃而往”讀成了“子何持而往”。
師:這里為什么“語”應該讀四聲呢?什么時候讀三聲呢?
生:這里“語”是告訴的意思,是動詞,如作“語言”講時就讀三聲。
生:我覺得本文讀得太快,節(jié)奏沒有讀出來。
師: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
生:可以
(生讀,節(jié)奏感很強)
師:那我們再讀一遍,這一次我們變變方式,男生讀一句,女生讀一句,中間要稍稍停頓一下,且段與段之間停頓稍長一點。
(生讀)
(以上是第一個活動,同學們參與的很好,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個活動,請看大屏幕)
活動二:譯句接龍
請同學們按順序一人譯一句,譯后稍停頓,其他同學隨時糾正、補充。
譯句方法:增、刪、留、換、調
直譯為主,字字落實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
師:在這活動之前,老師還想問一下,同學們在預習時,在翻譯方面有沒有疑問,請有疑問的先提出來。
生1:“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有的參考書認為是“邊境上”,有的解釋為“邊遠的地方”,請問究竟哪種解釋更合理?
生2“其一貧”“其”如何理解?
生3:“吾一瓶一缽足矣”“足”字怎樣理解?
(生解答)
師:下面我們開始“譯句接龍”,從這一個同學開始向后(師指一個同學),一人一句。注意譯后稍停頓,其他同學隨時糾正、補充。
生1: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
生2: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如何?”
生(糾正):這里“何如”不僅僅要調順序,還要換詞語,因為“如何”用白話文來說是“怎么樣”的意思。
生(補充):這里還要加些話,因為沒有主語,我認為應譯為“你認為怎么樣?”
師:很好!接著來。
生3:富和尚說:“您靠什么去呢?”
生4: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生5:富和尚說:“我?guī)啄陙硐牍痛樈拢沒有能夠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師問:你怎么知道“買舟”是“雇船”,“ 而下”是“順江而下”而不是“沿河而下”呢?
生答:“買舟”下面有注釋。(師插話:你很聰明,知道看注釋。)這里南海是普陀山,而從四川到普陀山,長江是唯一的一條水路。(師插話:你很了不起,知道從文意來推斷。)
生6: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
生(補充):是將去南海的經歷告訴了富和尚。
生7: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生8: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
師:你怎么知道“去”是“距離”的意思。
生:(齊答)學過,(師插話:哪里學過,把原話背出來。)在《兩小兒辯日》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師:很好,學過的能學以致用,能聯(lián)想以前的知識。但文中的“焉”好像沒譯呀?
生:這是語氣詞,不譯。(師插話:這就是譯句中“刪”的原則)
生9: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生10: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師總結:第二個活動也很順利,老師在上節(jié)課跟同學們講的譯句的原則上,再補充釋詞的原則。
釋詞方法:查看法;聯(lián)想法;推斷法。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
下面我們進行第三步。
活動三:走進心靈
本文有四句對話,請同學們在四句對話中的每個“曰”字前,加一個表情態(tài)的詞,并讀讀“曰”的內容。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一人演窮和尚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三分鐘。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讀一讀。先說第一句。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不卑不亢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彬彬有禮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謙虛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讀的不錯,都講“何如?”的征詢意見的語氣讀出來了。現(xiàn)在老師想將“何如”改為“汝信乎?”你們認為怎么樣?
生:不行,這樣說有點狂妄,這不符合窮和尚的性格。
師:我贊同同學們的意見,那第二句怎樣讀呢?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不相信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輕蔑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同學們都將重音放在“何恃”上,強調了富和尚瞧不起窮和尚。品味的很到位,現(xiàn)在全班讀一讀。(全班齊讀)
師:那下一句呢?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自信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堅定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你為什么要強調“足”字呢?
生:窮和尚雖然沒錢,但人窮志堅。
師:最后一句誰來?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狂妄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嘲笑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傲慢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這一句前半句語氣和后半句一樣嗎?
生:我認為這一句前半句用傲慢的語氣來讀,后半句用嘲笑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他的分析是對的,但沒讀出來,前半句重音應放在“猶”字上,后后半句重音應放在“子”字上,強調我都去不成,你就別談了。(生讀,但沒讀好。)
師:你再讀一遍。(但還是沒讀好)。
師:誰來示范一下。(一生示范,讀的很好)。
師:請全班學生將這一句齊讀一遍。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本文編為課本劇演一遍,小組內要分工,一人演窮和尚,一人演富和尚,一人當旁白,一人評價。請同學們準備3分鐘。
活動四:角色扮演
以小組為單位,將本文編為課本劇。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
(一小組展示課本劇)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
生:演時語氣還不錯,但表情還不夠豐富。如瞧不起窮和尚時,可以白窮和尚一眼,眉毛向上揚一揚,表現(xiàn)傲慢時,要搖頭晃腦。
生:演時還可以根據(jù)情形補充一些內容。
師:下面我們全班來演一演。我當旁白,男生演窮和尚,女生演富和尚。
(師生共同演課本劇)
師:現(xiàn)在同學們在理解上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質疑):本文應將窮和尚去南海的經歷寫一寫,這樣文章更真實。
生(回答):其實窮和尚將經歷肯定詳細的講了一遍,不然,富和尚肯定不會相信他,更不會有慚色,只是本文不需要寫出來。
師:為什么不需要寫出來呢?
生:因為本文不是講故事,而是在講道理。
師:很好!本文是在講道理。講的是人要立志的道理(教師邊講邊板書)
板書設計
客觀條件 結果 道理
貧 一瓶一缽 至
二僧 }人要立志
富 欲買舟而下 不能至
師: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要感謝文中的貧者、富者還有作者。假如他們穿越時空隧道,站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有什么對他們說的嗎?
活動五:思想碰撞
請同學們用“——,我想對你說……”的句式,對文中的貧者、富者或作者說一兩句感悟的話。
【幻燈片展示】
生:我想對富和尚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師要有志向,當然我承認你有志向,但還要有行動。”
(師插話:對!心動不如行動)
生:我想對富和尚說:“你不能總是準備,要有闖勁。”(師評:說的多好啊!弱者總在等待機會,而強者總在創(chuàng)造機會。)
生:我想對窮和尚說:“感謝你,你讓我明白了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長路漫漫,路就在自己的腳下。”
生:我想對作者說:“你讓我明白一個人成功,要有志向,還要有行動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
師:老師也想說說:
老師對同學們說:
今由蜀鄙之僧觀之天下事本無難易之分為之則難者亦易不為則易者亦難人之為學亦無難易之分學之則難者亦易不學則易者亦難人之立志萬事可成如使吾輩之人皆為有志之人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前途未可量也誠如此乃吾輩之幸國家之幸
【幻燈片展示】
師:請同學們準備一下,將老師的話讀一遍。
生:(齊讀,讀的像拗口令)
師:請同學們再讀。(再次用幻燈片展示,但將剛才的話劃分了一下節(jié)奏)
師:語言講究語感,從剛才讀的情況來看,同學們課后還是要多讀文言文,積淀語感。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