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精選17篇)
卜算子 篇1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算子 篇2
李之儀
【自學指導】
1. 充分感受詞作濃郁的民歌風味,平易通俗,明白如話的語言。
2. 反復朗讀,體會詞句復疊回環,構思新巧的特點和質樸的情感美。
3. 正確理解作品表達的積極健康的思想感情。
【課文提示】 1. 李之儀,宋代詞人,蘇軾的學生! 2. 《卜算子》詞牌名,取自宋代黃庭堅“似挾著,賣卜算”;又稱《百尺樓》《楚天遙》《缺月掛疏桐》。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4句押韻,用仄聲韻。【朗讀課文】【課文簡析】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杖账季灰娋,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辉妇乃莆倚, 定不負相思意! ∵@首詞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女子形象。這首詞的上片,描繪抒情女主人公面江而思;下片表現這個女子的內心愿望,即表現她希望愛情天長地久的愿望。全詞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語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話;詞句復疊回環,構思新巧! ∩掀蚤L江起興。開頭兩句“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一句說“我”,一句說“君”,構成文句的重疊復沓,詩意的相對相映。一住江頭,一住江尾,既顯示空間距離之遠,又蘊含相思感情之長。從中,我們感受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傷感。三、四句,是從前兩句自然引出。江頭江尾萬里遙隔,只能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來,而“不見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這里的“江水”也許是一種隱晦,不限于山水。“共飲長江水”,女主人公的內心又感到一點安慰!肮诧嫛币辉~,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瀾起伏,分外深婉含蘊!叭杖账季灰娋,共飲長江水”,既寫出雖然彼此不相見,但是還能同住長江之濱,能“共飲長江水”;又寫出女主人公內心自我安慰的情感。 下片以“此水幾時休”呼應“長江頭”、“長江尾”;“此恨何時已”呼應“思君”句!爸辉浮比跃o扣長江水,承“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江水東流,不知什么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表明主觀上希望恨之能消失;“何時已”又暗透客觀上恨之不休。江水永無休止,自己的相思之恨也永無消止!按怂畮讜r休,此恨何時已”兩句,寫出相思綿長無盡,表現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不變。 如果說,前面的嘆息中有女主人公的不滿和遷怒的話,“共飲” 的安慰已平息了內心的沖動,主人公開始冷靜的思考。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自然而生。恨之無已,正因愛之深摯。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和升華,也是一種理智的反思和頓悟!爸辉妇乃莆倚模ú回撓嗨家狻保@兩句表達了主人公希望愛情地久天長的美好愿望! ≡~的上片韻字是“尾”、“水”,押ei韻;下片韻字是“已”、“意”,押i韻。開口度有變化,語調上揚,加重了全詞結句的抒情語氣,表現了山水隔絕而愛情永恒的主題,給人以江水長流情常在的感受! ∵@首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萬里阻隔的天然屏障,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征,又是雙方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恫匪阕印焚|樸優美,真摯可愛!舅季S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1. 辨字組詞: 休( 。 已( 。 似( 。 ◇w( 。 己( ) 擬( 。2. 《卜算子》中揭示地理距離遙遠、暗寓相思之情悠長的語句有哪些?3. 《卜算子》以什么為抒情線索?4.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寫出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5.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兩句,表達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6.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直抒胸臆,表達了主人公什么愿望?7. 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8.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什么形象?9. 通過圖書館或因特網,抄錄三首古典愛情詩詞!就卣箤W習】朗讀漢樂府《上邪》,回答問題! ∩闲!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綗o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1. 解釋劃線的詞語。①江水為竭 。ā 。 、谙挠暄 。ā 。2. 這首詩列舉了哪些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 3. 作者為什么要舉這么多自然現象?4.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什么形象?【課外作業】1. 完成“學習建議”。2. 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 預習《李清照詞二首》。【教學后記】
卜算子 篇3
比照欣賞 相映生輝
——《卜算子 詠梅》教學設計與說明
佚名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恫匪阕釉伱贰肥橇曛频谑䞍缘谝唤M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及說明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傾聽學生的匯報,及時地給予評價,可滿足學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擴大了每個學生的信息量,促進了合作與發展。同時所搜集資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課文的進一步理解作了鋪墊,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積累。]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從學生的自主質疑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走向,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1、教師介紹毛主席寫“詠梅”時的小故事,重點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體現教師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動有扶有放,提高并促進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問題設計適于探究,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理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閱讀欣賞能力。]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科學、更嚴謹、更規范,教師引發的多形式評價和巧妙的點撥是關鍵。這個環節對教學的教學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學生在創作表現中深刻地體會了詞句的妙處,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卜算子 篇4
【教學內容】《卜算子 詠梅》----南宋陸游
【執 教 人】裕安區獅子崗鄉査婆店小學 陳 俊
【教學時間】20__年五月六日上午
【教學目標】
1、能感情誦讀《卜算子 詠梅》。
2、積累關于“愁”的詩句。
3、理解詞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擠。
4、對比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與的《卜算子詠梅》。
5、書法欣賞,從中感受中國的書法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卜算子詠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擠的遭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寫字導入
1、出示大屏幕:梅花圖 同學們,這是一幅什么圖?(梅花)
2、板書“梅”。指導寫字,學生書空,再寫兩個。
3、誰來背一背學過的有關梅花的詩?
二、朗讀指導
1、南宋詩人陸游也喜歡梅花,他還為梅花寫了一首詞。請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 詠梅》圖文結合。
3、請同學們先默讀。
4、請學生讀。(重點指導朗讀)
讀書就是找感覺,要讀準確,字正腔圓。速度放慢,音調放低。
5、讀過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個字。(愁)
6、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愁啊!
三、誦讀“愁”詩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2、明月樓高休獨依,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木遮》
3、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釵頭鳳》
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5、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6、風一更,雨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長相思》
①請同學們讀每句詩,教師適當講解。
、趯W生齊讀愁詩。
四、誦讀理解
詩人們的相思之愁,離別之愁也好,思鄉之愁,亡國之愁也罷,但陸游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又是一番愁緒。
(一)出示: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1、“愁”在哪兒?(驛外、斷橋邊、寂寞、無主)
2、是啊!如此清幽絕俗,出眾的梅花,卻開在郊野的驛外,斷橋的旁邊。 讀。
3、驛站經常有人來嗎?斷橋有人走嗎?人跡絕少,倍受冷落。唉!讀。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園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長在
的野梅。唉!讀。
5、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應用的護理,無人欣賞,四季之中花默默地開,默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誰來眷顧呢?這一株無主的野梅。∽x。
6、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哪句是景語?哪句是情語?
。ǘ┏鍪荆阂咽屈S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1、學生讀此句。
2、愁在哪兒?(黃昏、獨自、風、雨)
3、日落黃昏的時候,暮色朦朧,它孑然一身。這無人過問的梅花,怎么能承受這種凄涼呢?讀。
4、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這時又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這是何等的處境啊,這種處境是何等的冷峻!讀。
5、這天上,地上,人間,給它的種種壓力,梅花失敗了嗎?(開了)這梅花開了,它是勝利者。這也許就是凝寒獨自開,這也許就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三)出示: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1、請同學讀。
2、春天,百花齊放,爭麗斗艷,而梅花卻不愿意去苦爭春,它只想把春的訊息告訴給人們,這引起了誰的妒?(群芳 理解群芳) 讀。
。ㄋ模┏鍪荆毫懵涑赡嗄胱鲏m,只有香如故。
1、請同學讀。
2、還是這株野梅,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摧殘。請看這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
3、零落:梅花被風雨摧殘之后,紛紛落了下來。
成泥:落花與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
碾: 這又是一個無情的動作,踩。
作塵:梅花被摧殘而化作了灰塵。
4、你有什么話想說?(梅花的命運真凄慘。)
5、令人不忍讀下去,但還是要讀。讀。
6、作者僅僅是寫梅花的悲慘命運嗎?討論
7、為了突出“香如故”。那別有韻味的“香”,永遠如故,一絲一毫沒有改變。讀。
五、由梅及人
作者僅僅在寫梅花嗎?那在寫什么?(寫人、寫陸游,從寂寞、愁、爭、任、妒看出。)
六、介紹陸游
1、陸游 (1125~1210)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
早年參加考試薦送第一,被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dí)一群小人們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恢復中原,又被統治集團所阻止,而不得志;晚年贊成韓侂(tuō)胄(zhòu)北伐,韓侂胄失敗后,又被誣陷。
2、陸游寫梅花,其實就是寫自己,梅花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那高潔品格的梅花是陸游的化身。當我們喜歡或要贊美某一事物的時候,要用筆寫下了,這就叫詠。板書“詠”
七、描述詞意。
同學們,我們也來學一學陸游,也來詠一詠。請拿出筆,把這首《卜算子 詠梅》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一、二組寫上闕,三、四組寫下闕。
八、配樂朗讀
1、寂寞寫在紙上 孤獨印在墻上 憂愁化作音符 讓聽得懂的人靜靜地聆聽……
2、播放樂曲《愴》: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配樂朗讀。
九、同名對比
1、陸游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他在政治上的遭遇就像梅花一樣歷盡艱辛。有一位詞人讀了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之后,也寫了一首《卜算子 詠梅》,他就是。在詩中是怎么描寫梅花的呢?出示課件。
2、請同學們自由讀。要讀好這首詞,有一秘訣,就是要走出陸游的心里,用清麗明快的語言去讀。再請同學單獨讀。
3、我聽出同學們讀這首詞時,與陸游的不一樣。這是怎么個不一樣?
。◤1949年至1958年幾乎年年有災,有時災情甚至十分嚴重.59、60、61年出現的主要自然災情是旱災,全國鬧饑荒。梅花在最嚴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勉勵自己,勸慰他人要向梅花學習,去展示自己的“俏”,向災難抗爭。這“笑”是自信者的笑,是勝利者的笑。) 讀。
6、這首詞不是槍炮,不是原子彈和導彈,但在這首詞出現之后,讓中國人有了清醒認識,堅定的意志,敢于向困難挑戰。認為困難是暫時的,戰勝困難是必定的。這“俏”這“笑”分量是何等的重啊!讀。
十、書法欣賞
1、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騷客都曾借梅抒懷,還留下了書法墨寶。誦讀這些經典詩詞讓我們蕩氣回腸,欣賞這些書法作品更是倍感豪放。
2、課件出示:書法欣賞
3、布置作業:在課本上書寫《卜算子 詠梅》詞。
十一、結課收尾
齊背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師板畫。
卜算子 篇5
學習目標
1.交流自己對毛主席的了解;結合自己的習作,交流場面描寫的收獲和運用,交流本學期的語文學習感受.
2.朗誦背誦毛主席的詩詞.
3.閱讀成語故事,感受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寬闊胸懷.
課前準備
1.課前閱讀有關毛追的相關資料.
2.準備好本單元的習作練習.
教學過程
交流“我眼中的毛澤東”
◆談話導人.
a.通過我們在課內外閱讀有關毛澤東主席的文章,我們開一次交流會,題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澤東”.
b.提出交流要求:語言要通順,材料要翔實.
◆小組交流.
在四人小組內先交流,評出本組的代表.
◆全班交流.
交流場面描寫的收獲和運用在小組內讀出自己習作中的場面描寫,請同學評一評描寫得怎樣.交流本學期語文學習的感受說說在這學期的語文學習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試著填寫下面的內容.
我最喜歡的課文是 ,因為我從中知道了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 ,因為我從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 ,因為我還有很多的收獲:
朗讀背誦毛主席詩詞
◆朗讀《卜算子·詠梅》,要讀得準確、有韻味.
◆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展示讀,配樂讀.
◆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詩詞.
閱讀成語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說說對祁黃羊的印象.
◆交流對“大公無私”的理解.
卜算子 篇6
作者:沈建芬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國歷代詩人所愛吟誦的物象。特別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詩詞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發內心未申之志,喻節操之高潔,表達不與濁世同流合污之骨氣。但古代詩人的詠梅詩,往往在傲骨厭俗中,也難免帶有孤芳自賞甚至是顧影自憐的氣質,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畢竟不夠廣闊。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領袖,他高瞻遠矚,洞察世界風云變幻,托物言志于日理萬機之中。他也喜歡以梅喻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詩詞中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念。
學情分析:
贊頌梅花的詩,學生以學過多首,而贊美梅花的詞,尚未學過,教學這首詞,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激勵我們勇敢面對困難,樹立必勝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贊美梅花的詩?學生誦讀。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出示課題:卜算子詠梅
。1)卜算子 詞牌名(介紹詞牌名的有關知識,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詠梅 題目“詠 ”是什么意思?(依著一定的腔調緩緩地誦讀)
哪些古詩題目上也有“詠”字?
。2)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讀了陸游的詠梅詞后寫的。作者詠梅要抒發自己怎樣的感情呢?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思考:詞和詩有哪些不同?相機介紹上闕、下闕。
2、分別讀讀上下闕
3、上下兩闕,短短四句,作者在贊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讀
(1)梅花什么特點值得贊美,讓你喜歡它,欽佩它。
(2)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詞來形容寒冷?
出示:寒風刺骨 冰天雪地 雪 冰天 天寒地凍
北風呼嘯 大地冰封 寒風凜冽 寒氣逼人
。3)理解: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極度嚴寒。猶:尚且,還。
盡管冰凌垂掛于懸崖,北風怒號于幽谷,但是梅花還是開放了,是那么美麗。
。4)配樂吟誦: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艷,寒風讓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點紅色,它是那么生機勃勃,那么俏麗動人,那就是梅花。引讀上闋——
現在,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5)指導背誦上闋
4、學習下闕
(1)梅花還有什么特點值得詩人贊美呢?
出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爭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樣?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用什么詞來表達?
出示:百花齊放 爭奇斗艷 姹紫嫣紅 花枝招展
繁花似錦 花團錦簇 百花怒放 (齊讀)
。2)當其他花爭奇斗艷時,梅花怎么樣?
出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梅花在哪兒笑?怎樣笑?笑什么?
。3)再讀下闕,想象畫面。
(4)介紹毛主席寫詞背景,再讀詩詞,體會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說說下面句子贊頌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1)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嚴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x務作報春的使者,無私奉獻,以此為樂)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背誦毛澤東的詞《詠梅》
2、練習默寫,相互訂正。
二、學習陸游的《詠梅》
1、范讀
2、自由讀《詠梅》
3、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開無主:無人過問,無人欣賞。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
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钡木跋,用簡筆畫把它畫出來。
卜算子 篇7
第一課
毛澤東
1961年12月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特點,理解詞的含意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樂觀主義教育。
2、有感情地這首詩,并背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的含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
一幅風雪中盛開的梅花的掛圖,錄音磁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幾首詞。詞是由古代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起來的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一般人上闋和下闋。詞有不同的詞牌,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寫的詞。(板書課題,齊讀)
2、介紹背景。
本課韙中的“卜算子”是一種詞牌名,“詠梅”是詞的韙。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讀了宋代詩人、詞人、散文大家陸游的詠梅詞以后寫的,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
二、初讀這首詞,做到讀通。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3、請幾個同學站起來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教師范讀。
4、全班齊讀。
三、再讀這首詞,初知大意。
1、學生自由反復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不懂的可以查閱工具書,再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2、學生按以上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
4、集體匯報交流。
。1)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2)請幾個同學試著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這首詞上闋的意思是:風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飛雪迎來了春天。在那的百丈高的懸崖上,還有俏麗的梅花枝。
這首詞下闋的意思是:那俏麗的花枝卻不與百花爭那明媚的春色,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間報告。等到山花爛漫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綻開笑臉。
四、細讀這首詞,領會情感。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概括小結:
詞中寫了梅花超凡脫俗、不畏嚴寒、傲雪開放、不與眾花相沉浮的特點。贊揚了梅花孤傲高潔、耐寒頑強不與群芳斗艷的品格。
五、拓展想象,延伸思維。
1、請同學們眳“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同學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色,把這幅畫面描述給同桌聽。
2、請幾個同學站起來描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畫面,其他同學評議。
3、請大家試著把這幅畫用簡筆畫畫出來,另外請兩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畫。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1、請同學們試著給這首詞標出重音和節奏。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2、請幾個同學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評議。
3、試著背誦這首詞。
4、個別試背,齊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那么它們的風格有什么不同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陸游的這首詞。(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越州人。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寫詩數量最多的人,共寫了九千多首詩,也擅長寫詞,堪稱大家。乾首二年(1166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這首詞中的梅花形象,正是作者受掩護的身世和壯志未就的心境的鮮明寫照。
二、布置自學要求,自學這首詞。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查閱工具書,也可以與同桌交流。
3、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三、以四人為一小組,學生匯報各自的自學情況,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檢查讀的情況。
2、檢查對詞語的理解情況。
3、檢查學生對這首詞的意思的理解。
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梅花孤獨地開著,漫無目的。已是黃昏時候了,梅花獨自含愁,更帶著些風絲雨絲。
梅花無意想要與百花爭春斗艷,任憑百花來妒忌吧。即便梅花凋零飄落,成泥成塵,它的芳香依舊不變!
五、細讀這首詞,品味思想感情。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請幾個同學描述所想象到的畫面。
3、試著畫圖。
4、結合背景,說說你體會到詞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P5。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七、拓展延伸。
卜算子 篇8
教材分析: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是人教版六年級第十二冊綜合閱讀中的第十首詞,是一首送別詞,其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的詩詞中別具一格。
全詞以活潑的筆調、別致的比喻、風趣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送別好友鮑浩然回家鄉時的心緒。詞的上闋寫友人歸去的家鄉山水秀麗,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起首兩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運用兩個奇特的比喻,一反以山水形容女子的常態,翻新用女子容顏來形容山水,運用移情手法,把寫景語變成抒情語,化無情為有情,把山水變成了有情物,似乎山水都為友人離去而動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送別好友的惜別之情。三、四兩句“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點出了友人出行的目的——回家看望自己的妻子。“眉眼盈盈”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如女子的秀眉和明眸;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三、四兩句既是說友人故鄉山水秀麗(去的目的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庞懈星榈乩首x,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詩詞,大體把握詞意。
、葡胂笤娫~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詞的魅力。
過程與方法
讀通詞文,初步感知;再讀詞文,理解大意;精讀賞析,品悟詞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人對好友歸鄉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祝愿,及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的韻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新課
1.誰能背誦一首離別詩?(《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孟浩然之廣陵》)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南宋詞人王觀寫的一首送別詞。
3.板書課題,齊讀,解題。
“卜算子”是詞牌名,它標明了詞的調子,詞牌的名稱有很多,如漁歌子、蝶戀花、菩薩蠻等等。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調子。在這首詞中“卜算子”這個詞牌與詞的內容沒有直接聯系。“送鮑浩然之浙東”是這首詞的題目。鮑浩然,詩人的朋友。之,去、到。浙東:浙江的東南部,鮑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題目的意思是,送別好友鮑浩然到浙東。
4.作者簡介
王觀,宋朝人,(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神宗熙寧中,曾以將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揚州江都縣事。在任時作《揚州賦》,神宗閱后甚喜,大加褒賞。又撰《揚州芍藥譜》 1卷。后官至翰林大學士。相傳曾奉詔作《清平樂》〕“黃金殿里”詞一首,描寫宮廷生活,高太后認為褻瀆了神宗趙頊,第二天便被罷職,遂自號逐客,最后為一介平民。其詞學柳永,情景交融,生動風趣,近于俚俗,卻又謔而不虐。
有《冠柳集》 1卷,宋代有長沙書肆《百家詞》本,早佚。近人劉毓盤、趙萬里均有輯本!度卧~》錄詞16首,斷句1則。《全宋詞補輯》又增補12首。
二、讀通詞文,初步感知
1.自讀,借助注音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2.指名讀,生評價。(注意讀出節奏,斷句,押韻,誦讀的形式。)
3.范讀,齊讀。
4.再讀,同桌讀。
三、再讀詞文,理解大意
1.請你們再讀詩詞,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找出詞中描寫的景物,用筆圈出來。生自由交流。
2.交流對字詞的理解
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眉眼盈盈處:山與水交匯處。才始:剛剛。若:如果。
3.交流對詞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問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匯的地方。剛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弱國你到江南趕上了春天,千萬要把春光留住。
四、精讀賞析,品悟詞情
1.“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旁~中有畫,讓我們輕輕的讀讀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⑵這樣美得畫面使你想到哪些寫景的成語?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給我們展現了這幅美麗的山水圖的?
、侵笇Ю首x。面對如此美景,你此時的內心是怎樣的?用朗讀來表達你的內心感受吧!生讀,生評價。
2.“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⑴師:這美麗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
小結:詩人運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美麗的景色。(板書:景)
、谱屛覀冇美首x再現這一美麗景色。生感情朗讀。
、菐熜〗Y上闋:上闋運用了比喻、設問的修辭手法,把江南秀麗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極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歸鄉與家人團聚。
3.“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⑴師:美麗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悅,面對好友的離去作者的心中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呢?
⑵難道作者就沒有一絲不舍之情嗎?你從哪個字體會到的?(送)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送走了春天緊接著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時作者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感受?
、菐煟何覀兊母星槭敲篮玫模拖襁@美麗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離的。看到了什么畫面?
、雀星槔首x:男女生讀,師生讀。
、蓭熜〗Y下闋:下闋詞人連用了兩個“送”字和兩個“歸”字,把季節同人巧妙相連,一是“送春歸”,二是“送君歸”,言下之意春歸人也歸,最后詞人發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4.“到江南遇上春,千萬和春住。”
⑴為什么要和春住?生匯報交流。
、茙煟涸瓉磉@是對朋友真誠的祝愿,希望朋友永遠享受幸福和快樂,成人之美,替代了離別的依惜之情,憂愁傷悲蕩然無存。你們看:這兩句就抒發了作者的什么?(板書:情)這是種怎樣的人生態度。
、歉星槔首x。
師:“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題。你們看“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是對朋友的勸慰!昂却嬷,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是對別離的傷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向瀟灑的李白,高站在黃鶴樓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見了,他還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離去。……人生自古傷離別。
5.歸納中心:《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首詞通過描寫詞人送別好友鮑浩然歸家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對好友歸鄉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祝愿,抒發了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6.寫作手法:詞的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樣的寫作手法是借景抒情。這首詞構思新巧,詞語明麗,很有表現力。且俏皮話說得新鮮不俗,頗受人們喜愛!懊佳塾帯保仁怯髦赣讶斯枢l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妙語雙關,熔鑄非易。
五、指導背誦,拓展延伸
1.指導背誦。
2.拓展延伸
3.搜集借景抒情的送別詩詞。
卜算子 篇9
佚名
教學內容 25.卜算子·詠梅 擬__2__課時
時間分配 講授 練習 累計備課____課時
第__1__課時 10’ 30’
教學目的要求 認知: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技能: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點 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難點 理解“梅花”的隱含之意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
學
過
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昨天老師請同學們回去預習這篇課文,誰能把自己的預習成果向大家介紹一下?
。▽W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也是自己的認知結構不斷“同化”、改造擴大、完善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認知結構的特點不同,因而,其預習的所想獲得的知識也必然有各的特點。放手讓學生預習,允許學生獲取各種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不做硬性規定。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點,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時程。)
二、激趣導入 新課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因為你們都愿意做學習的小主人了。老師也想把自己的預習成果向大家匯報一下,可以嗎?
師范背課文。
三、自由讀課文
1.讓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要求讀得正確。
四、精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劃出你已理解的語句。
2.指名讀句子。
3.激趣:這節課,教師要讓位于同學,請會的小朋友講給大家聽。
面對這些語句,你準備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紹自己的方法
(1)讀(2)說(3)畫
(我們將學生的“自主”定義為一種嘗試性學習,那么正確與否并不重要,因為結論與過程相比應更加看重過程。將多元化、層次化的教學設計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掌有選擇權,選擇內容,選擇學法,通過自由選擇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動力。)
5.自由準備(也可和相同觀點的小朋友討論)
6.大組交流
。1)希望你不僅要讀出來,還要讓聽的人聽出來。聽出來了嗎?現在請聽出來的小朋友向自由提問。
。2)請你說一說自己的作畫意圖。
。3)誰能看著圖畫,說說對這句詩的理解啊!
。4)聯系這首詞的創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這梅花僅僅是梅花嗎?還隱含著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無數革命先烈
c.代表許多有骨氣,有氣節的人。
7.激情
別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化。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有了這樣的認識,有了這樣的情感,同學們一定能把這首詩讀得聲情并茂,自己試一試。
指名朗讀
9.指導背誦
自己默這首詩,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誰背得快。
。1)檢查背誦,可自薦,也可小組推薦。
。2)背誦后還要簡要地說出方法
a.抓重點。b.回憶層次c.憑借板書d.熟讀成誦
10.配樂齊誦
四.課后拓展
你給自己設計什么樣的作業 ?
。ㄗ怨乓詠,作業 都是教師布置,學生完成,學生不管有無興趣,限于教師的權威,都得去做。作為教師應該向“師道尊嚴”挑戰。把布置作業 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完后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卜算子 篇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詞的主要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2、體會到由于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過程
1、導入:花中四君子
2、欣賞感受梅花的精神氣韻
4、分析題目,深入題意
卜算子:詞牌名,
詠梅: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歌頌梅花的高潔品質
5、朗讀欣賞
6、走進作者的世界,體會不一樣的人生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一生志在恢復中原,因“喜論恢復”‘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擠,結果被黜免,回鄉閑居至死。
陸游是創作力非常旺盛的詩人,《劍南詩稿》共收錄9300余首詩詞,加上遺稿,有一萬多首。詩中最突出的主題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唱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陸游的一生
陸游,自幼聰慧過人,一十二歲便能撰寫詩文,最擅長寫七律,被稱之為奇才。他的一生坎坷不斷,剛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淪陷,幼小的陸游便隨家人顛沛流離,21歲奉母命休愛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為妻,曾先后幾次被朝廷削職罷官。陸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愛國的忠心之士卻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強調抗金的主張,時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員的不滿和排擠,當他六十五歲再次被罷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陰(今浙江紹興)終老。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
郁悶,老婆被老娘趕走了
倒霉,仕途被秦檜給毀了
可嘆,兒子成了一方惡霸
7、學生自由朗讀
8、試譯全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
9、文本研讀
。1)意象感受愁情
。2)自由朗讀,找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理由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梅的孤獨寂寞。
怎樣理解“無主”這兩個字?
“無主”二字,既點出這株梅并非養尊處優的官梅,也非占盡風流的園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沒有什么主人對之護持與青睞。又突出了它獨立荒野,孤芳高潔的品格。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愁”字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獨自”是上句“無主”的演變和強化“更著風和雨”這句進一步描繪了一幅凄慘陰沉的畫面。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詞的下半闕表達了梅的怎樣的品格?從哪里體現的?
10、合作探究。
。1)、詞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隱喻什么?聯系本詞的時代背景談談你的看法。
梅:飽經憂患的詞人。
群芳:當權的投降派。
。2)、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詞又是如何這種手法,用梅花的意象來表現自己情操的?
答:1、“梅”實際是他人格的化身。驛外斷橋,黃昏風雨,正象征著他一生艱難的政治處境和他所遭受的嚴酷政治打擊;
2、爭春無意,妒任群芳,正寫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寵、有別于一般官僚政客們的傲岸性格;
3、成泥作塵,香猶如故,正突現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還是要堅持愛國理想、民族氣節、君子操守的頑強意志。
。3)、詞中還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寫梅花的?作簡要分析。
、贁M人。“寂寞”,表現梅的寂寞開放,孑然一身、孤苦無依、無人陪護、無人理會、無人欣賞。梅花與詩人的心境融合無間,靈犀相通。“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敗肅殺、寒氣襲人的暗淡黃昏,這枝獨自開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滿懷。下片的“爭”、“妒”大大超脫了草木無情的自然屬性,完全賦予了人是思想情感,顯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狀態。寫花寫人,渾然一體,水到渠成、天衣無縫。而“苦”和“一任”更強化了品質的深度,增強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貼切,妙筆生花。
②反襯(襯托)!傲懵涑赡嗄胱鲏m”極寫梅花寂寞野處、黃昏獨愁、風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愴命運——落地隕滅。同時也為下句作最鮮明的反襯和強有力的蓄勢,將全詞推向最高處!爸挥邢闳绻省保敲坊ǖ那f嚴宣告:我的形體雖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靈魂,絲毫未泯,依然如故。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強音,也充分體現了詞人堅貞不屈、愛國不渝的崇高氣節,詠物詠懷,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4)、有人認為陸游的詠梅詞充滿了消極悲觀、孤芳自賞的情調,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11、小結
這是一首詠物詞。表面看,這首詞歌詠的是梅花,實際上,它是通過運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擬手法,用梅花來表現詞人自己的堅貞品質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愛國獲罪,在漫長的一生之中屢遭打擊。但他矢志不移,始終堅持抗金報國的遠大理想,表現出一種崇高民族氣節。這首詞就是詩人這一節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12、比較閱讀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
比較一下這兩處梅花在內容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異同?
相同點
(1)都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
。2)都表現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特點。
。3)都贊頌了梅花的高潔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點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陸游:寂寞凄涼、飽受摧殘,象征屢受排擠的主戰派。
毛澤東:傲寒俊俏、積極樂觀。象征革命者的堅貞不屈斗爭的精神。
。2)感情基調不同
陸游:低沉孤高。
毛澤東:積極樂觀,充滿信心。
13、拓展:你還讀過哪些詠梅的詩,喜歡哪一首或哪一句?為什么?
卜算子 篇11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恫匪阕 詠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一組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鲇谝陨系目紤],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及說明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傾聽學生的匯報,及時地給予評價,可滿足學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擴大了每個學生的信息量,促進了合作與發展。同時所搜集資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課文的進一步理解作了鋪墊,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積累。]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從學生的自主質疑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走向,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1、教師介紹毛主席寫“詠梅”時的小故事,重點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體現教師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動有扶有放,提高并促進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問題設計適于探究,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理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閱讀欣賞能力。]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科學、更嚴謹、更規范,教師引發的多形式評價和巧妙的點撥是關鍵。這個環節對教學的教學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學生在創作表現中深刻地體會了詞句的妙處,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作者簡介:
戴志強 :男 大專學歷 ,省語文骨干教師,小學高級, 市級語文學科帶頭人 。 九二年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及研究工作。
聯系地址: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研訓部
郵政編碼: 1 2 5 0 0 1
聯系電話: 0429----2122496
卜算子 篇12
《卜算子 詠梅》教案設計與說明
比照欣賞 相映生輝
--------《卜算子 詠梅》教案設計與說明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詠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一組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及說明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傾聽學生的匯報,及時地給予評價,可滿足學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擴大了每個學生的信息量,促進了合作與發展。同時所搜集資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課文的進一步理解作了鋪墊,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積累。]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從學生的自主質疑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走向,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1、教師介紹毛主席寫“詠梅”時的小故事,重點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體現教師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動有扶有放,提高并促進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問題設計適于探究,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理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閱讀欣賞能力。]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科學、更嚴謹、更規范,教師引發的多形式評價和巧妙的點撥是關鍵。這個環節對教學的教學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學生在創作表現中深刻地體會了詞句的妙處,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卜算子 篇13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出自于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作品,這篇文章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原文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②人初靜。誰見幽人③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①這首詞寫于蘇軾因“鳥臺詩案”獲罪被貶黃州之時。②漏斷:指夜深時。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③幽人:幽居之人,這里指蘇軾自己。④。好靼。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題目(1)從全詞的內容上來看,詞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詞人是怎樣來描寫其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的主旨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詞,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影射、刺時之作,還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寫作者的寂寞之情的。對此,你是怎么看的?請自選一個角度,結合全詞具體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答案(1)從內容上看,核心形象是孤鴻。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斷人靜來烘托它的孤獨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隨意棲息的行為來表現它孤傲又遭遇冷落的形象。(意對即可)
(2)這首詞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作者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抒發了作者的寂寞之情。上片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后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下片,作者以象征手法,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意對即可)
卜算子 篇14
卜算子 詠梅教案
教學目的
1.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卜算子、詠梅、懸崖、山花爛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大意,體會毛澤東主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4.從梅花的高貴品格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重、難點
弄懂詞意,體會梅花凌寒獨放、不畏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與報春而不居功的謙虛態度。
教學準備
1.《紅梅贊》樂曲及多媒體課件。
2.資料收集。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毛澤東的《詠梅》詞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讀(比較陸游詞和毛澤東詞,進一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1.自由朗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1)大家知道嗎,這首詞是毛主席讀了陸游的《詠梅》后寫下的。就是課文附的這一首。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詞,
(2)誰來讀讀陸游的這首詞?
。3)同桌說說詞的意思。
2.看看和讀毛主席這首詞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資料,供學生閱讀參考。有不懂之處,教師稍作指點。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著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2)教師介紹:毛澤東主席在讀了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陸游詞中沉悶壓抑的形象,以激昂歡快的筆調賦予了梅花樂觀主義精神。郭沫若在讀二人的詞后,也欣然和詞,寫道“裴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同樣的梅花,被詩人賦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風姿,同樣令人品讀不已,欣賞不已。
(3)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來談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ㄒ龑W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3.學生介紹收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資料發給學生閱讀,分小組理解探究,深入體會兩首詞的內容及思想。
小結:雖然毛主席創作這首詞的時候正是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期,面對來自國內自然災害和國外反華勢力等重重壓力,毛主席仍然非常樂觀,以這首詞表達了共產黨人不怕困難、樂觀謙虛的革命態度。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卜算子•詠梅》(毛詞)。(配樂朗讀)
三、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
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上畫,并給自己的畫題上詞。(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自開、寒梅斗雪圖、懸崖一枝俏、傲對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
、龠x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寫等)
、诔晒故荆嗷ピu議。
2.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五、擴展延伸、布置作業
1.我們以前學過的毛主席的七律詩《長征》,現在又學習了他的《卜算子•詠梅》,大家還讀過哪些毛主席的詩詞?
(學生背誦毛主席的其他詩詞。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詩詞讓學生朗讀。)
2.課外通過查閱書籍、看光盤和上網等途徑,收集毛澤東主席的其他詩詞。利用一周的課余時間作準備,到時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卜算子 篇15
閱讀理解題是語文考試中的一種題型,閱讀理解題的分數高低直接影響到語文試卷的得分。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卜算子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卜算子》閱讀原文卜算子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注】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復國大業,卻屢遭當國者的排擠、壓制和迫害。
《卜算子》閱讀題目19.詞的前兩句分別從哪兩個角度來寫海棠花之美?(2分)
20.詞的上闋說“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闋又說“道是天公果惜花”,請分析這首詞中所包含的復雜情感。(6分)
《卜算子》閱讀答案19.【答案】花之態 花之色
【解析】共2分,每空一分。意思對即可。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和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
20.【答案】上闋“道是”是揚(1分),下闋“道是”是抑(1分),欲抑先揚,詞中明寫惜花,實際是用比喻手法(1分),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凄楚情懷,流露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3分)。
【解析】共6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卜算子 篇16
卜算子· 詠梅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國歷代詩人所愛吟誦的物象。特別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詩詞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發內心未申之志,喻節操之高潔,表達不與濁世同流合污之骨氣。但古代詩人的詠梅詩,往往在傲骨厭俗中,也難免帶有孤芳自賞甚至是顧影自憐的氣質,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畢竟不夠廣闊。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領袖,他高瞻遠矚,洞察世界風云變幻,托物言志于日理萬機之中。他也喜歡以梅喻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詩詞中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念。
學情分析:
贊頌梅花的詩,學生以學過多首,而贊美梅花的詞,尚未學過,教學這首詞,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激勵我們勇敢面對困難,樹立必勝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贊美梅花的詩?學生誦讀。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
出示課題:卜算子 詠梅
(1)卜算子 詞牌名 (介紹詞牌名的有關知識,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詠梅 題目 “詠”是什么意思?(依著一定的腔調緩緩地誦讀)
哪些古詩題目上也有“詠”字?
(2)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讀了陸游的詠梅詞后寫的。作者詠梅要抒發自己怎樣的感情呢?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思考:詞和詩有哪些不同? 相機介紹上闕、下闕。
2、分別讀讀上下闕
3、上下兩闕,短短四句,作者在贊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讀
。1)梅花什么特點值得贊美,讓你喜歡它,欽佩它。
(2)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詞來形容寒冷?
出示: 寒風刺骨 冰天雪地 天寒地凍 寒氣逼人
北風呼嘯 大地冰封 寒風凜冽
。3)理解: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極度嚴寒。 猶:尚且,還。
盡管冰凌垂掛于懸崖,北風怒號于幽谷,但是梅花還是開放了,是那么美麗。
(4)配樂吟誦: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艷,寒風讓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點紅色,它是那么生機勃勃,那么俏麗動人,那就是梅花。引讀上闋——
現在,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5)指導背誦上闋
4、學習下闕
。1)梅花還有什么特點值得詩人贊美呢?
出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爭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樣?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用什么詞來表達?
出示:百花齊放 爭奇斗艷 姹紫嫣紅 花枝招展
繁花似錦 花團錦簇 百花怒放 (齊讀)
(2)當其他花爭奇斗艷時,梅花怎么樣?
出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梅花在哪兒笑?怎樣笑?笑什么?
。3)再讀下闕,想象畫面。
(4)介紹毛主席寫詞背景,再讀詩詞,體會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說說下面句子贊頌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1)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坊ú晃穱篮⒍匪裂┑钠犯瘛慌氯魏纹D難險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x務作報春的使者,無私奉獻,以此為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背誦毛澤東的詞《詠梅》
2、練習默寫,相互訂正。
二、學習陸游的《詠梅》
1、范讀
2、自由讀《詠梅》
3、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開無主:無人過問,無人欣賞。
更著:更加受到
4、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
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簡筆畫把它畫出來。
卜算子 篇17
在歷年的語文試卷中,語文閱讀題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語文閱讀題對我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閱讀原文卜算子 海棠為風雨所損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注] 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復國大業,卻屢遭當國者的排擠、壓制和迫害。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閱讀題目(1)如何理解“百種千般巧”中的“巧”字?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闋寫“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闋寫“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揚,具有“味外之旨”,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閱讀答案(1)姿態之“巧”:花瓣兒薄如蝴蝶翅膀,輕盈有致;顏色之“巧”:花朵固小,卻猩紅如染,鮮艷嬌美;“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種千般”言其精神氣質、形貌和氣韻,外在的表現和內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諧和一致。(4分)
(2)上闋“道是”是揚,下闋“道是”是抑,欲抑先揚,抑揚之間流露出詞人對大自然風雨摧殘花事的不滿,以婉約之筆曲折地表達了自己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愁苦情懷,流露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