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卜算子(精選15篇)

卜算子

發布時間:2023-01-26

卜算子(精選15篇)

卜算子 篇1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算子 篇2

  李之儀

  【自學指導】

  1. 充分感受詞作濃郁的民歌風味,平易通俗,明白如話的語言。

  2. 反復朗讀,體會詞句復疊回環,構思新巧的特點和質樸的情感美。

  3. 正確理解作品表達的積極健康的思想感情。

  【課文提示】  1. 李之儀,宋代詞人,蘇軾的學生。  2. 《卜算子》詞牌名,取自宋代黃庭堅“似挾著,賣卜算”;又稱《百尺樓》《楚天遙》《缺月掛疏桐》。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4句押韻,用仄聲韻。【朗讀課文】【課文簡析】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詞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女子形象。這首詞的上片,描繪抒情女主人公面江而思;下片表現這個女子的內心愿望,即表現她希望愛情天長地久的愿望。全詞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語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話;詞句復疊回環,構思新巧。  上片以長江起興。開頭兩句“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一句說“我”,一句說“君”,構成文句的重疊復沓,詩意的相對相映。一住江頭,一住江尾,既顯示空間距離之遠,又蘊含相思感情之長。從中,我們感受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傷感。三、四句,是從前兩句自然引出。江頭江尾萬里遙隔,只能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來,而“不見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這里的“江水”也許是一種隱晦,不限于山水。“共飲長江水”,女主人公的內心又感到一點安慰。“共飲”一詞,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瀾起伏,分外深婉含蘊。“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既寫出雖然彼此不相見,但是還能同住長江之濱,能“共飲長江水”;又寫出女主人公內心自我安慰的情感。  下片以“此水幾時休”呼應“長江頭”、“長江尾”;“此恨何時已”呼應“思君”句。“只愿”仍緊扣長江水,承“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江水東流,不知什么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表明主觀上希望恨之能消失;“何時已”又暗透客觀上恨之不休。江水永無休止,自己的相思之恨也永無消止。“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兩句,寫出相思綿長無盡,表現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不變。  如果說,前面的嘆息中有女主人公的不滿和遷怒的話,“共飲” 的安慰已平息了內心的沖動,主人公開始冷靜的思考。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自然而生。恨之無已,正因愛之深摯。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和升華,也是一種理智的反思和頓悟。“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這兩句表達了主人公希望愛情地久天長的美好愿望。  詞的上片韻字是“尾”、“水”,押ei韻;下片韻字是“已”、“意”,押i韻。開口度有變化,語調上揚,加重了全詞結句的抒情語氣,表現了山水隔絕而愛情永恒的主題,給人以江水長流情常在的感受。  這首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萬里阻隔的天然屏障,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征,又是雙方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卜算子》質樸優美,真摯可愛。【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1. 辨字組詞:  休(   )      已(   )      似(   )  體(   )      己(   )      擬(   )2. 《卜算子》中揭示地理距離遙遠、暗寓相思之情悠長的語句有哪些?3. 《卜算子》以什么為抒情線索?4.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寫出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5.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兩句,表達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6.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直抒胸臆,表達了主人公什么愿望?7. 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8.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什么形象?9. 通過圖書館或因特網,抄錄三首古典愛情詩詞。【拓展學習】朗讀漢樂府《上邪》,回答問題。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1. 解釋劃線的詞語。①江水為竭  (    )    ②夏雨雪   (    )2. 這首詩列舉了哪些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 3. 作者為什么要舉這么多自然現象?4.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什么形象?【課外作業】1. 完成“學習建議”。2. 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 預習《李清照詞二首》。【教學后記】

卜算子 篇3

  教學目的:1、整體感詞里的藝術形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2、 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這兩首詞

  重點難點:重點 教學目的1、3

  難點 教學目的1

  課    時:一課時

  教    法:誦讀、點播、賞析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請同學回憶上學期的兩首詞,略微點評,溫故為知新做準備。

  二、聽范讀感知這兩首詞

  三、自讀疏通詞語

  卜算子:詞牌名   詠梅:題目        詠:用詩詞敘述

  猶:還,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樣子

  爛漫:色彩鮮艷而美麗。這里是形容盛開的樣子

  寂寞(jimo):孤單冷清              苦:竭力,盡力

  任憑:一任                         零落:凋謝

  四、誦讀、點播、賞析

  1、 請學生試讀,略評

  2、 點播分析

  (1)、 詞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那些詞可以點明它生活的環境?

  討論明確:寒冷艱險的環境里;飛雪:寒冷的冬天;懸崖:險惡;

  百丈冰:寒;

  (2)、這個季節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沒有花盛開了?梅怎樣這樣開的?哪個詞表現出來的?梅花的美展現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這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點播賞析:一般花都因為畏懼嚴寒而凋零枯萎了。

  獨有梅花不畏惡劣的天氣,險惡的環境,迎著風雪,傲然盛開。

  俏:表現出來了。

  傲寒俊俏,積極樂觀的形象。

  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

  帶著積極樂觀的感情齊讀上闋

  (3)、梅花在冬季開的那么傲然艷麗,裝扮我們的冬天,給我們以力量,鼓舞,春天會怎樣呢?像《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嗎?哪些詞表現出來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樣子的形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討論、點播、賞析:俏-——正面;不爭——反面;只——別無所求。

  表現梅花的謙遜無私。

  爛漫山花——笑:藐視困難的笑:苦盡甘來的面對勝利無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謙遜的笑;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笑。

  (4)、詞里用是什么手法?

  討論點播:襯托

  風雪、懸崖、百丈冰(俏)——襯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難的形象。

  山 花 爛 漫  (笑)    ——襯托樂觀向上,高風亮節。

  (5)該詞的境界美在哪里?

  討論、點播、賞析:給人以胸懷廣闊,志向高遠,樂觀向上的境界美。

  小節:這首詞通過對梅花形象的描繪,表現梅花堅忍不拔,對勝利充滿信心和謙遜無私的精神,給人以胸懷廣闊,志向高遠,樂觀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誦讀

  (7)對比賞析陸游的詞

  疏通全詞大意:遠離驛站,那偏僻的殘破的小橋邊,梅花寂寞冷清的開放,無人觀賞。黃昏時光已令你憂愁悲傷,更何況加上狂風鄹雨。

  從不在爭奇斗艷上費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滿。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車碾碎,但你仍舊和以前一樣,散發著淡淡的縷縷清香。

  同學們比較看看這個梅花是什么形象?表達了作者這樣的思想感情?詞的境界如何?

  討論、點播、賞析:寂寞凄涼,飽受摧殘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無奈

  兩首詞相同點在哪里?

  討論、點播:1都寫了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2都寫了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特點3都寫了梅花的高尚品質。

  兩首詞不同點在哪里?

  討論,點播:1、形象不同。陸游的梅花是寂寞凄涼,飽受打擊摧殘的形象。毛澤東詞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積極向上的形象。

  3、 感情基調不同。毛澤東的詞,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充滿自信的。陸游的詞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誦該詞。

  板書

  卜算子   詠梅

  毛澤東                             陸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積極樂觀              寂寞凄涼,飽受摧殘

  思想感情 樂觀向上,充滿自信              低沉孤高,悲觀消沉

  境    界 氣勢恢弘,博大高遠              狹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業 :探究學習

  (10)、欣賞《紅梅贊》歌曲

卜算子 篇4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出自于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作品,這篇文章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原文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②人初靜。誰見幽人③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④。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①這首詞寫于蘇軾因“鳥臺詩案”獲罪被貶黃州之時。②漏斷:指夜深時。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③幽人:幽居之人,這里指蘇軾自己。④省:明白。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題目

  (1)從全詞的內容上來看,詞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詞人是怎樣來描寫其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的主旨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詞,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影射、刺時之作,還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寫作者的寂寞之情的。對此,你是怎么看的?請自選一個角度,結合全詞具體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閱讀答案

  (1)從內容上看,核心形象是孤鴻。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斷人靜來烘托它的孤獨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隨意棲息的行為來表現它孤傲又遭遇冷落的形象。(意對即可)

  (2)這首詞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作者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抒發了作者的寂寞之情。上片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后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下片,作者以象征手法,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意對即可)

卜算子 篇5

  1   卜算子 詠梅

  教學目標 :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卜算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難點 :

  理解由于毛澤東和陸游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涵具有的明顯的不同。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  同學們好!電視前的同學們,大家好!1,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七律《長征》嗎?它的作者是誰?你們誰能把這首詩背給同學們聽?2.今天,我們要學習毛主席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課題)3.關于詞,你們都知道哪些知識?對,卜算子就是一個詞牌的名稱。生背《長征》學生簡介詞、詞牌。

  初讀1.請電視前的同學們和我們一起來自由讀這首詞,反復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2.誰愿意讀一讀這首詞?3.讀的很流利。電視前的同學們,你們讀流利了嗎?接下來,讓我們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用大家喜歡的方法試著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討論。4.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用什么方法解決了什么詞語?在理解的過程中,大家覺得哪些句子的意思不好理解?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對。“百丈冰”是夸張的寫法。你明白了嗎?請你再說說“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句話的意思好嗎?電視前的同學們,你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不爭春”,不和誰爭呢?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艷,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還有什么問題嗎?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自學詞語詠梅猶有、俏、爛漫“已是懸崖百丈冰”真是寫懸崖上冰有一百丈那么厚嗎?這句話是寫天氣非常寒冷。“俏也不爭春”是什么意思?

  理解詞意1.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反復讀幾遍,把它讀熟練。電視前的同學可以先自己讀,再和旁邊的同學互相讀一讀。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這首詞的意思。 學生讀詞,交流詞意。

  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詞的意思。那么詞的題目是“詠梅”,這首詞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品味這首詞表達的情感。同學們再見!

  第二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一課《卜算子詠梅》。誰愿意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品讀悟情1.這首詞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這首詞,一邊讀一邊畫出詞中贊美梅花品格的語句,然后想一想作者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2.電視前的同學們,你們讀的怎么樣?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堅忍不拔的品格令人贊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聽了他的朗讀,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你們能描述一下嗎?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仿佛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著名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我們一起再次讀讀這首詞的上半部分,共同贊美梅花那不畏嚴寒,凌寒獨放的品格。這是多么了不起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里向人們通報著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在百花叢中默默微笑。讓我們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指導朗讀)大家知道嗎,這首詞是毛主席讀了陸游的《詠梅》后寫下的。就是課文附的這一首。聽老師讀一讀,看看大家和讀毛主席這首詞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對。雖然毛主席創作這首詞的時候正是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期,面對來自國內自然災害和國外反華勢力等重重壓力,毛主席仍然非常樂觀,以這首詞表達了共產黨人不怕困難,樂觀謙虛的革命態度。好,電視前的同學們,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這首詞《卜算子詠梅》!學生邊讀邊畫。生1:“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贊美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學生朗讀這句學生描述畫面。生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從這句中我感受到梅花謙虛的品格。生3:“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學生練習朗讀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出示名家作的梅花圖放樂曲

  練習背誦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試著把這首詞背下來?老師還給同學們播放這首樂曲,大家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學生練習背誦。

  擴展延伸以前我們學過毛主席的《七律長征》,現在又學習了他的《卜算子詠梅》,大家還讀過哪些毛主席的詩詞?    電視前的同學如果也對毛主席的詩詞感興趣,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會、演唱會。學生朗讀

  作業    同學們回去后,在筆記本上自己默寫這首詞。喜歡陸游這首詞的同學可以自己讀讀,試著背一背。好,下節課再見!

卜算子 篇6

  《卜算子·詠梅》教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梅花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段錄像,請你們來欣賞。

  (配畫外音:一樹樹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盛開,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嬌艷。)

  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著背一背關于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毛澤東主席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后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復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主席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2)誰愿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主席詞中所寫的梅花產生贊嘆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于寒冷時節的荒郊野外。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謝,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贊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仿佛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著名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①“不爭春”,不和誰爭呢?

  ②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艷,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么品質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體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眾不同。)

  小結: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里向人們通報著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主席的贊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贊頌梅花。(范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呈現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贊嘆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注意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艷地盛開著。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練習背誦

  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毛澤東的《詠梅》詞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讀(比較陸游詞和毛澤東詞,進一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1.自由朗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1)大家知道嗎,這首詞是毛主席讀了陸游的《詠梅》后寫下的。就是課文附的這一首。自己讀。

  (2)誰來讀讀陸游的這首詞?(3)同桌說說詞的意思。

  2.看看和讀毛主席這首詞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資料,供學生閱讀參考。有不懂之處,教師稍作指點。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著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2)教師介紹:毛澤東主席在讀了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陸游詞中沉悶壓抑的形象,以激昂歡快的筆調賦予了梅花樂觀主義精神。郭沫若在讀二人的詞后,也欣然和詞,寫道“裴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同樣的梅花,被詩人賦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風姿,同樣令人品讀不已,欣賞不已。

  (3)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來談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3.學生介紹收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資料發給學生閱讀,分小組理解探究,深入體會兩首詞的內容及思想。

  4.小結:雖然毛主席創作這首詞的時候正是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期,面對來自國內自然災害和國外反華勢力等重重壓力,毛主席仍然非常樂觀,以這首詞表達了共產黨人不怕困難、樂觀謙虛的革命態度。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卜算子·詠梅》(毛詞)。(配樂朗讀)

  三、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上畫,并給自己的畫題上詞。(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自開、寒梅斗雪圖、懸崖一枝俏、傲對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創意表達。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

  ①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寫等)②成果展示,相互評議。

  2.感情讀、背升華理解。五、擴展延伸、布置作業 

  1.我們以前學過的毛主席的七律詩《長征》,現在又學習了他的《卜算子·詠梅》,還讀過哪些毛主席的詩詞?

  (學生背誦毛主席的其他詩詞。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詩詞讓學生朗讀。)

  2.課外通過查閱書籍、看光盤和上網等途徑,收集毛澤東主席的其他詩詞。利用一周的課余時間作準備,到時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卜算子 篇7

  執教人:鄒美玉

  教學目標 :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

  2. 了解詞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和謙遜的作風。

  3. 滲透我校植物園中的景物.談談你要歌詠其中的那一種。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人的思想。

  難點:聯系校園景物談體會。

  教學準備: 參觀植物園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導入  .

  1. 指名試背《詠梅》一詞

  2. 背誦其中你喜歡的詩句

  二深入理解課文

  1. 熟讀全詞.

  2. 指名讀.

  3.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說說你還不理解的地方。

  4. 小組交流討論

  5. 全班交流,相機蘭拔,使學生對毛澤東的詞中的梅花產生贊嘆之情。

  (1)“飛雪”“百丈冰”:梅花綻放于最寒冷的季節,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梅卻不畏嚴寒,一花獨放。

  (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梅的謙遜作風。

  (3)“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梅在叢中無比欣慰的飄落叢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三.感情朗讀課文.

  1. 梅花的其樂觀精神、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主席的贊揚。

  2. 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

  3. 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

  四對比閱讀.感悟詩人的情感.

  1. 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2. 再讀毛主席的詞,對比感悟原詞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閱讀.

  1. 課外閱讀毛主席的其他詩詞。

  2. 參觀我校植物園中的景物,學習《詠梅》中的寫法,選擇某一種植物直抒胸臆,表達你的情感,練筆或寫短詩。

卜算子 篇8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2、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比較毛澤東與陸游的詞,理解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涵也就明顯的不同,這是理解本課的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圖片、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溫故知新

  同學們,我們在上一冊中已經學過《墨梅》、《竹石》、《石灰吟》這三首古詩,同學們還會背嗎?在學習這三首古詩時,我們接觸到了中國詩詞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誰能解釋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對,就是借助對一件是物的描寫、歌詠來表現作者內心的思想與情感。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

  二、自主閱讀,以讀悟情

  請同學們反復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在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帶著飽滿的感情來讀課文。每個人在小組內讀,小組推薦人讀給全班聽,最后大家齊讀。

  三、交流討論,激趣導學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來解答問題。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理解詞中的深層含義。

  1、“風雨”、“飛雪”、“懸崖”、“百丈冰”等詞語烘托出了梅花生長的自然環境,表現出梅花堅韌不拔的性格,“風雨”與“飛雪”的并存點出了梅花盛開的季節是早春,這也為下片贊頌梅是報春使者做了鋪墊。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從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由情導讀,因讀成頌

  1、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對這首詞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

  2、播放網上下載的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學習朗讀的技巧。

  3、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配樂朗誦。

  五、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后心境的寫照。)

  毛澤東主席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澤東的詞后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引導學生自己給畫命題時要有創意,有文采)

  3、展示網上下載的為本試所配圖畫及音樂,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作業 :

  1、讀讀背背陸游的詠梅詞。

  2、搜集毛澤東詩詞,為下節課的演唱、朗誦會做準備。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本設計意在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加強小組合作,培養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學會表演,學會評價。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競賽組,每組4人。各小組提前將參賽詩詞曲目報上來。

  2、讓學生準備好朗誦詠的配樂磁帶、歌唱伴奏帶。

  3、從每組中抽出一人組建小評委團

  教學過程 :

  1、各小組分別派選手登臺表演,評委為其打分,并說出評分理由和依據。最后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賽手。

  2、請小評委們登臺表演,接受全班同學的評價。

  3、教師予以總結。

  進一步拓展,請同學們課外閱讀背誦中國古代的詩詞曲賦,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會客上交流賞析。

卜算子 篇9

  第一課

  毛澤東

  1961年12月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特點,理解詞的含意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樂觀主義教育。

  2、有感情地這首詩,并背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的含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

  一幅風雪中盛開的梅花的掛圖,錄音磁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幾首詞。詞是由古代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起來的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一般人上闋和下闋。詞有不同的詞牌,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寫的詞。(板書課題,齊讀)

  2、介紹背景。

  本課韙中的“卜算子”是一種詞牌名,“詠梅”是詞的韙。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讀了宋代詩人、詞人、散文大家陸游的詠梅詞以后寫的,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

  二、初讀這首詞,做到讀通。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3、請幾個同學站起來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教師范讀。

  4、全班齊讀。

  三、再讀這首詞,初知大意。

  1、學生自由反復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不懂的可以查閱工具書,再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2、學生按以上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

  4、集體匯報交流。

  (1)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2)請幾個同學試著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這首詞上闋的意思是:風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飛雪迎來了春天。在那的百丈高的懸崖上,還有俏麗的梅花枝。

  這首詞下闋的意思是:那俏麗的花枝卻不與百花爭那明媚的春色,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間報告。等到山花爛漫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綻開笑臉。

  四、細讀這首詞,領會情感。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概括小結:

  詞中寫了梅花超凡脫俗、不畏嚴寒、傲雪開放、不與眾花相沉浮的特點。贊揚了梅花孤傲高潔、耐寒頑強不與群芳斗艷的品格。

  五、拓展想象,延伸思維。

  1、請同學們眳“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同學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色,把這幅畫面描述給同桌聽。

  2、請幾個同學站起來描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畫面,其他同學評議。

  3、請大家試著把這幅畫用簡筆畫畫出來,另外請兩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畫。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1、請同學們試著給這首詞標出重音和節奏。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2、請幾個同學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評議。

  3、試著背誦這首詞。

  4、個別試背,齊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那么它們的風格有什么不同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陸游的這首詞。(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越州人。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寫詩數量最多的人,共寫了九千多首詩,也擅長寫詞,堪稱大家。乾首二年(1166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這首詞中的梅花形象,正是作者受掩護的身世和壯志未就的心境的鮮明寫照。

  二、布置自學要求,自學這首詞。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查閱工具書,也可以與同桌交流。

  3、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三、以四人為一小組,學生匯報各自的自學情況,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檢查讀的情況。

  2、檢查對詞語的理解情況。

  3、檢查學生對這首詞的意思的理解。

  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梅花孤獨地開著,漫無目的。已是黃昏時候了,梅花獨自含愁,更帶著些風絲雨絲。

  梅花無意想要與百花爭春斗艷,任憑百花來妒忌吧。即便梅花凋零飄落,成泥成塵,它的芳香依舊不變啊!

  五、細讀這首詞,品味思想感情。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請幾個同學描述所想象到的畫面。

  3、試著畫圖。

  4、結合背景,說說你體會到詞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P5。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七、拓展延伸。

卜算子 篇10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2.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詞。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1、3

  教學難點:教學目的1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 法:誦讀、點播、賞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著背一背關于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毛澤東主席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3.(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后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復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主席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2)誰愿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主席詞中所寫的梅花產生贊嘆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于寒冷時節的荒郊野外。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謝,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贊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仿佛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①“不爭春”,不和誰爭呢?

  ②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艷,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么品質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體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眾不同。)

  小結: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里向人們通報著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主席的贊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贊頌梅花。(范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呈現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贊嘆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注意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艷地盛開著。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練習背誦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四.布置作業,復習鞏固

  2.背誦并抄寫這首詞。

卜算子 篇11

  卜算子· 詠梅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國歷代詩人所愛吟誦的物象。特別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詩詞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發內心未申之志,喻節操之高潔,表達不與濁世同流合污之骨氣。但古代詩人的詠梅詩,往往在傲骨厭俗中,也難免帶有孤芳自賞甚至是顧影自憐的氣質,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畢竟不夠廣闊。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領袖,他高瞻遠矚,洞察世界風云變幻,托物言志于日理萬機之中。他也喜歡以梅喻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詩詞中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念。

  學情分析:

  贊頌梅花的詩,學生以學過多首,而贊美梅花的詞,尚未學過,教學這首詞,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激勵我們勇敢面對困難,樹立必勝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贊美梅花的詩?學生誦讀。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

  出示課題:卜算子 詠梅

  (1)卜算子 詞牌名 (介紹詞牌名的有關知識,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詠梅 題目 “詠”是什么意思?(依著一定的腔調緩緩地誦讀)

  哪些古詩題目上也有“詠”字?

  (2)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讀了陸游的詠梅詞后寫的。作者詠梅要抒發自己怎樣的感情呢?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思考:詞和詩有哪些不同? 相機介紹上闕、下闕。

  2、分別讀讀上下闕

  3、上下兩闕,短短四句,作者在贊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讀

  (1)梅花什么特點值得贊美,讓你喜歡它,欽佩它。

  (2)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詞來形容寒冷?

  出示: 寒風刺骨 冰天雪地 天寒地凍 寒氣逼人

  北風呼嘯 大地冰封 寒風凜冽

  (3)理解: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極度嚴寒。 猶:尚且,還。

  盡管冰凌垂掛于懸崖,北風怒號于幽谷,但是梅花還是開放了,是那么美麗。

  (4)配樂吟誦: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艷,寒風讓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點紅色,它是那么生機勃勃,那么俏麗動人,那就是梅花。引讀上闋——

  現在,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5)指導背誦上闋

  4、學習下闕

  (1)梅花還有什么特點值得詩人贊美呢?

  出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爭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樣?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用什么詞來表達?

  出示:百花齊放 爭奇斗艷 姹紫嫣紅 花枝招展

  繁花似錦 花團錦簇 百花怒放 (齊讀)

  (2)當其他花爭奇斗艷時,梅花怎么樣?

  出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梅花在哪兒笑?怎樣笑?笑什么?

  (3)再讀下闕,想象畫面。

  (4)介紹毛主席寫詞背景,再讀詩詞,體會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說說下面句子贊頌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1)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嚴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義務作報春的使者,無私奉獻,以此為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背誦毛澤東的詞《詠梅》

  2、練習默寫,相互訂正。

  二、學習陸游的《詠梅》

  1、范讀

  2、自由讀《詠梅》

  3、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開無主:無人過問,無人欣賞。

  更著:更加受到

  4、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 

  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簡筆畫把它畫出來。

卜算子 篇12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詠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一組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及說明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傾聽學生的匯報,及時地給予評價,可滿足學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擴大了每個學生的信息量,促進了合作與發展。同時所搜集資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課文的進一步理解作了鋪墊,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積累。]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從學生的自主質疑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走向,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1、教師介紹毛主席寫“詠梅”時的小故事,重點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體現教師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動有扶有放,提高并促進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問題設計適于探究,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理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閱讀欣賞能力。]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科學、更嚴謹、更規范,教師引發的多形式評價和巧妙的點撥是關鍵。這個環節對教學的教學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學生在創作表現中深刻地體會了詞句的妙處,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卜算子 篇13

  《卜算子 詠梅》教案設計與說明 

  比照欣賞 相映生輝

  --------《卜算子 詠梅》教案設計與說明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詠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一組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及說明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傾聽學生的匯報,及時地給予評價,可滿足學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擴大了每個學生的信息量,促進了合作與發展。同時所搜集資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課文的進一步理解作了鋪墊,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積累。]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從學生的自主質疑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走向,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1、教師介紹毛主席寫“詠梅”時的小故事,重點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體現教師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動有扶有放,提高并促進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問題設計適于探究,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理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閱讀欣賞能力。]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科學、更嚴謹、更規范,教師引發的多形式評價和巧妙的點撥是關鍵。這個環節對教學的教學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學生在創作表現中深刻地體會了詞句的妙處,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卜算子 篇14

  教材分析: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是人教版六年級第十二冊綜合閱讀中的第十首詞,是一首送別詞,其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的詩詞中別具一格。

  全詞以活潑的筆調、別致的比喻、風趣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送別好友鮑浩然回家鄉時的心緒。詞的上闋寫友人歸去的家鄉山水秀麗,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起首兩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運用兩個奇特的比喻,一反以山水形容女子的常態,翻新用女子容顏來形容山水,運用移情手法,把寫景語變成抒情語,化無情為有情,把山水變成了有情物,似乎山水都為友人離去而動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送別好友的惜別之情。三、四兩句“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點出了友人出行的目的——回家看望自己的妻子。“眉眼盈盈”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如女子的秀眉和明眸;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三、四兩句既是說友人故鄉山水秀麗(去的目的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讀,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詩詞,大體把握詞意。

  ⑵想象詩詞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詞的魅力。

  過程與方法

  讀通詞文,初步感知;再讀詞文,理解大意;精讀賞析,品悟詞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人對好友歸鄉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祝愿,及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的韻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新課

  1.誰能背誦一首離別詩?(《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孟浩然之廣陵》)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南宋詞人王觀寫的一首送別詞。

  3.板書課題,齊讀,解題。

  “卜算子”是詞牌名,它標明了詞的調子,詞牌的名稱有很多,如漁歌子、蝶戀花、菩薩蠻等等。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調子。在這首詞中“卜算子”這個詞牌與詞的內容沒有直接聯系。“送鮑浩然之浙東”是這首詞的題目。鮑浩然,詩人的朋友。之,去、到。浙東:浙江的東南部,鮑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題目的意思是,送別好友鮑浩然到浙東。

  4.作者簡介

  王觀,宋朝人,(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神宗熙寧中,曾以將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揚州江都縣事。在任時作《揚州賦》,神宗閱后甚喜,大加褒賞。又撰《揚州芍藥譜》 1卷。后官至翰林大學士。相傳曾奉詔作《清平樂》〕“黃金殿里”詞一首,描寫宮廷生活,高太后認為褻瀆了神宗趙頊,第二天便被罷職,遂自號逐客,最后為一介平民。其詞學柳永,情景交融,生動風趣,近于俚俗,卻又謔而不虐。

  有《冠柳集》 1卷,宋代有長沙書肆《百家詞》本,早佚。近人劉毓盤、趙萬里均有輯本。《全宋詞》錄詞16首,斷句1則。《全宋詞補輯》又增補12首。

  二、讀通詞文,初步感知

  1.自讀,借助注音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2.指名讀,生評價。(注意讀出節奏,斷句,押韻,誦讀的形式。)

  3.范讀,齊讀。

  4.再讀,同桌讀。

  三、再讀詞文,理解大意

  1.請你們再讀詩詞,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找出詞中描寫的景物,用筆圈出來。生自由交流。

  2.交流對字詞的理解

  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眉眼盈盈處:山與水交匯處。才始:剛剛。若:如果。

  3.交流對詞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問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匯的地方。剛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弱國你到江南趕上了春天,千萬要把春光留住。

  四、精讀賞析,品悟詞情

  1.“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⑴詞中有畫,讓我們輕輕的讀讀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⑵這樣美得畫面使你想到哪些寫景的成語?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給我們展現了這幅美麗的山水圖的?

  ⑶指導朗讀。面對如此美景,你此時的內心是怎樣的?用朗讀來表達你的內心感受吧!生讀,生評價。

  2.“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⑴師:這美麗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

  小結:詩人運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美麗的景色。(板書:景)

  ⑵讓我們用朗讀再現這一美麗景色。生感情朗讀。

  ⑶師小結上闋:上闋運用了比喻、設問的修辭手法,把江南秀麗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極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歸鄉與家人團聚。

  3.“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⑴師:美麗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悅,面對好友的離去作者的心中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呢?

  ⑵難道作者就沒有一絲不舍之情嗎?你從哪個字體會到的?(送)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送走了春天緊接著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時作者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感受?

  ⑶師:我們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這美麗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離的。看到了什么畫面?

  ⑷感情朗讀:男女生讀,師生讀。

  ⑸師小結下闋:下闋詞人連用了兩個“送”字和兩個“歸”字,把季節同人巧妙相連,一是“送春歸”,二是“送君歸”,言下之意春歸人也歸,最后詞人發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4.“到江南遇上春,千萬和春住。”

  ⑴為什么要和春住啊?生匯報交流。

  ⑵師:原來這是對朋友真誠的祝愿,希望朋友永遠享受幸福和快樂,成人之美,替代了離別的依惜之情,憂愁傷悲蕩然無存。你們看:這兩句就抒發了作者的什么啊?(板書:情)這是種怎樣的人生態度啊?

  ⑶感情朗讀。

  師:“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題。你們看“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是對別離的傷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向瀟灑的李白,高站在黃鶴樓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見了,他還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離去。……人生自古傷離別。

  5.歸納中心:《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首詞通過描寫詞人送別好友鮑浩然歸家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對好友歸鄉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祝愿,抒發了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6.寫作手法:詞的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樣的寫作手法是借景抒情。這首詞構思新巧,詞語明麗,很有表現力。且俏皮話說得新鮮不俗,頗受人們喜愛。“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妙語雙關,熔鑄非易。

  五、指導背誦,拓展延伸

  1.指導背誦。

  2.拓展延伸

  3.搜集借景抒情的送別詩詞。

卜算子 篇15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詠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一組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及說明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傾聽學生的匯報,及時地給予評價,可滿足學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擴大了每個學生的信息量,促進了合作與發展。同時所搜集資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課文的進一步理解作了鋪墊,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積累。]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從學生的自主質疑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走向,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1、教師介紹毛主席寫“詠梅”時的小故事,重點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體現教師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動有扶有放,提高并促進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問題設計適于探究,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理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閱讀欣賞能力。]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科學、更嚴謹、更規范,教師引發的多形式評價和巧妙的點撥是關鍵。這個環節對教學的教學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學生在創作表現中深刻地體會了詞句的妙處,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作者簡介: 

  戴志強 :男 大專學歷 ,省語文骨干教師,小學高級, 市級語文學科帶頭人 。 九二年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及研究工作。 

  聯系地址: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研訓部 

  郵政編碼: 1 2 5 0 0 1 

  聯系電話: 0429----2122496 

卜算子(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第11課《皇帝的新裝》教案(精選17篇)

    26 皇帝的新裝○教學目標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② 理清故事情節。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⑤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 《觀書有感》賞析(通用13篇)

    一、背景1、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十二冊《古詩兩首》之二《觀書有感》2、文本解讀:《觀書有感》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不僅寫了池塘的美麗的景色,還通過看到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池塘中的水才會如此清澈這一現象,聯...

  • 《桃花源記》有講有練(精選17篇)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一、字音及詞義:緣:沿著,順著。夾岸:兩岸。甚異之:對這兒景色感到很驚異。窮:走盡。其中往來:在那田野里來來往往。怡y然自樂:都安閑快樂。具:詳細。妻子邑y人:妻子兒女;鄉鄰們。復延:又請。...

  • 人教版七年級上《郭沫若詩兩首》檢測題(通用12篇)

    一、積累運用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縹緲陳列閑游燈籠籠罩漏出疏星模糊鸚鵡鮫人2.選詞填空。 (點閃明現)a.遠遠的街燈________了,好像________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_____了,好像________著無數的街燈。...

  • 第29課《列子》二則 導學案(精選8篇)

    第29課《列子》二則 導學案【學習目標】 1、了解寓言及基特點; 2、讀懂原文,會概括寓意,正確認識客觀事物【學習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深刻含義【學習難點】 文言詞句的分析理解【學習方法】 朗讀品析 討論交流【學習過...

  •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自學評估練習(精選17篇)

    達標訓練1.《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一篇用________形式寫的“黃河頌”,民族精神頌。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北樂亭人,中國最早的________者,________(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

  • 第二冊拿來主義(精選4篇)

    教學目標1.理解魯迅關于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的方法。2.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的內蘊,學會根據語境辨析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3.聯系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內涵。...

  • 紫藤蘿瀑布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的】 誦讀品味,體會寫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覺,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蘿的遭遇。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 2.誦讀法。 3.作卡片,摘抄優美語句。...

  • 《走一步,再走一步》閱讀三得(通用13篇)

    閱讀過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感覺有三得(即三點感受),現寫出來,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關于命名題目。全文寫“我”爬上懸崖卻恐懼得不敢爬下來,后來是在父親指點鼓勵下才戰勝恐懼順利爬下了懸崖,再得...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看片福利在线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网站 | 农村少妇无套内谢粗又长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 免费爱爱视频网站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 | 兔子先生第三季免费视频播放 | 国语久久 | 日韩1页|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人妻 | 国产成人AV片无码免费 | 日韩国产一区三区 | 蜜臀av国内精品久久久夜夜蜜臀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网站大全 | av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亚洲欧关中字幕 | 草草影院国产 | 在线欧美视频 | 天堂а在线最新版在线 | 久久中文字幕av |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洗澡 | 性一交一乱一做一爰 | 91婷婷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网站互动交流 | 日本aa大片 | 第一av | 最新在线中文字幕 | 91天堂а8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 福利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xxxx性按摩bbbb | 日本丰满熟妇乱子伦 | 九一福利视频 |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卡3卡4乱码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888米奇 | 嫩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草在线免费福利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