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文言文·七年級第七單元課文梳理(精選2篇)
2023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文言文·七年級第七單元課文梳理 篇1
一、包拯
1.多音多義字
2.古今異義
3.文章分析
第一段突出包拯為官機智;第二段突出他為官廉潔;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辯、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為官剛正、執(zhí)法嚴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其中,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四段則穿插了側(cè)面描寫。第一、三段記敘較具體,第二、四、五段記敘較概括。
二、董宣執(zhí)法
1.故事情節(jié)
本文重點記敘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權(quán)貴,秉公執(zhí)法的精神。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接著介紹事件的發(fā)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緊接著寫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狀,董宣痛陳殺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謝罪,董宣寧死不從。最后敘述事件的結(jié)局:光武帝明白個中道理,重賞董宣。
2.董宣未經(jīng)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我們應(yīng)該用現(xiàn)代法制的眼光,來分析董宣“格殺”家奴的是非,應(yīng)該明白現(xiàn)代的“法”及“執(zhí)法”與古代的“法”及“執(zhí)法”不同,應(yīng)該樹立現(xiàn)代法制觀念。
三、岳飛
1.多義字
2.文章結(jié)構(gòu)
課文可分三層。第一層,從開始到“天下太平矣”,寫岳飛對親(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第二層,從“師每休舍”到“闕一不可”,寫岳飛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其中,從“師每休舍”到“卒有疾”前,寫岳飛治軍“嚴”;從“座有疾”到“哭之而育其孤”、寫岳飛治軍“仁”;“有頒犒,均給軍吏”,寫岳飛治軍“信”;“善以少擊眾”,寫岳飛治軍“勇”;從“凡有所舉”到“猝遇敵不動”,寫岳飛治軍“智”。第三層,從“每調(diào)軍食”到結(jié)束,寫岳飛關(guān)心百姓和將士的疾苦。
3.主旨
《岳飛》通過記敘,從岳飛對父母、皇帝的至孝至忠,治軍有方、關(guān)心將士的疾苦等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贊揚了岳飛的高貴品格。
四、《列子》二則
1.多義字
2.寓意
杞人憂天:現(xiàn)在用來比喻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擔(dān)憂。
楊布打狗:批評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人,只看現(xiàn)象,不看本質(zhì),結(jié)果往往出錯的現(xiàn)象。
五、詩詞五首
1.思想內(nèi)容
《迢迢牽牛星》:全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fā)了因愛情遭到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渡荊門送別》:這首詩開頭寫荊門一帶的江山形勢,尤其著力描寫了長江出三峽、入平原的浩蕩之勢,最后兩句歸結(jié)到詩題“送別”,全詩以“渡遠”始,以“送行”結(jié),首尾呼應(yīng),一氣呵成,充溢著遠別壯游,心懷開闊的激情。
《春望》:詩人眺望淪陷中的長安的破敗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抒發(fā)了詩人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情懷。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詩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敘事線索:開始寫胡天飛雪的圖景,接著寫中軍帳里的告別宴會,最后寫輪臺東門送別的情形,詩中既著力描寫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fēng)光,又表現(xiàn)了詩人因朋友的離去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西江月》:詞人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素的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2.名句理解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边@句話的意思是:一條淺淺的河流,就把牛郎織女隔開了。只能彼此含情地看著,而不能說上一句話。這里,詩人根據(jù)古代傳說,把銀河想象成一條河流。抒發(fā)了因愛情遭到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边@句話的意思是: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依然滔滔不絕。白天行舟,天開地闊,詩人開闊的胸襟,舒暢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句話是繼“城春草木深”的具體描繪,由泛覽滿城草木,到收為花、鳥的特寫鏡頭。詩人淋漓盡致的把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傾吐出來:由于感傷國破家散,看到那美麗的花兒、聽到那動聽的鳥鳴,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傷感。此句互文見義,因為無論是花香還是鳥語,都增添了詩人的“感時”和“恨別”。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痹娙藢懕狈斤w雪,卻用南國的春風(fēng)和梨花作喻,這里不僅是因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顏色,而且梨花盛開時花團錦簇的景象恰能傳達出大雪紛飛的勢態(tài)。這一奇想把蕭索酷寒頓時轉(zhuǎn)化為絢麗爛漫,從一開始就給全詩定下了豪邁樂觀的基調(diào)。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痹娭袑戯L(fēng)中的紅旗,卻用凝固的字眼來形容。這就在色彩鮮麗的畫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覺。這些描寫有意避實就虛,通過想像和虛構(gòu),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變而為富有美感的藝術(shù)形象。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边@句話的意思是:路隨山轉(zhuǎn),轉(zhuǎn)眼就看不見你了,雪上只留下馬蹄的痕跡。主人看不見客人了,只看見串串馬蹄的印跡,他遲遲不返,一定是在為客人擔(dān)心。以景傳情,言雖盡而意未絕。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保捍笥陮⒅粒泵Ρ苡,本來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時竟找不到了,可見詞人剛才是怎樣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轉(zhuǎn)了一轉(zhuǎn),茅店不就在眼前嗎?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情趣橫生。
2023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文言文·七年級第七單元課文梳理 篇2
一、賣油翁
1.字詞句式
。1)通假字
但手熟爾(“爾”同“耳”,相當(dāng)于“罷了”。句意:只是手熟罷了。)
(2)一詞多義
①其: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其:代陳堯咨。)
以錢覆其口(其:代詞,代葫蘆,譯為“它的”。)
、谝裕阂晕易糜椭ㄒ裕航樵~,憑。) 以錢覆其口(以:介詞,用。)
③射:嘗射于家圃(射:動詞,射箭。) 爾安敢輕吾射(射:名詞,射術(shù)。)
、芏横寭(dān)而立(而:表順接。)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而:表轉(zhuǎn)折。)
康肅笑而遺之(而:表修飾。)
。3)古今異義
但手熟爾(但:只,不過。今常用為轉(zhuǎn)折連詞。句意:只是手熟罷了。)
爾安敢輕吾射(爾、吾:人稱代詞。爾,“你”的意思;吾,“我”的意思。現(xiàn)已無此義。安:疑問代詞,怎么。今常用于“安靜”、“安全”講。)
(4)詞類活用
爾安敢輕吾射(“輕”:形容詞做動詞,看輕。句意:你怎么能看輕我射箭的本領(lǐng)?)
康肅笑而遺之(“遣”:使動用法,“使……走”,打發(fā)。句意:陳堯咨笑著讓他走了。)
汝亦知射乎(“射”:動詞做名詞,射術(shù)。句意:你也知道射術(shù)嗎?)
2.人物形象:賣油翁是以高超的“酌油”技藝制勝對方,文章細致地描寫他的“酌油”動作,與他的“惟手熟爾”的依據(jù)相呼應(yīng),突出他以理服暴、以柔克剛的性格;對陳堯咨的射技,只用了“十中八九”一筆作交代,而對他的恃技驕橫,則作了較詳?shù)拿鑼憽?/p>
3.故事道理:熟能生巧、藝無止境
二、三峽
1.字詞句式
。1)通假字:略無闕處(“闕”同“缺”。句意: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
(2)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诮^:沿溯阻絕(絕:斷絕。) 絕 多生怪柏(絕:極,最。)
(3)古今異義
①或王命急宣(或:有時。今常用于選擇復(fù)句的關(guān)聯(lián)詞。)
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是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今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4)詞類活用
、匐m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奔:奔馳的快馬,動詞做名詞。)
②林寒澗肅(寒:清涼;肅:寂靜。寒、肅,在句中充當(dāng)謂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③空谷傳響(空谷:在空蕩的山谷里,名詞做狀語。)
2.練習(xí)回顧
課文寫出了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試找出相關(guān)語句加以說明。
先寫山高峽深,連綿不斷!白匀龒{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是寫兩岸山峰連綿不斷!爸貛r疊障,隱天蔽日”是寫山高峽深。
次寫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盎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復(fù)王命,順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騎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么快。這種對比烘托,使我們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
再寫春冬之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綠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態(tài),不像夏日奔騰渾濁,自然“回清倒影”,“絕 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雖是春冬之時,也一派生機,所以“良多趣味”。
最后是寫“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觀,其時“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從山水到猿啼,寫出了三峽特有的風(fēng)貌,文字準確而簡約。
三、古文二則
1.字詞句式
。1)通假字:亡何(“亡”通“無”,讀wú!安弧钡囊馑。句意:不久。)
。2)古今異義
、俣讨遥ǘ耗,你的。今常用于連詞。句意:你父親把我當(dāng)知己。)
、谑悄辏ㄊ牵哼@,代詞。今常用于表判斷。句意:這年。)
、凵w聰明蘊蓄者久矣(蓋:大概,表示推測。今常用于鍋蓋、蓋房、蓋圖章等義。句意:大概是聰明蘊藏積蓄久的緣故吧。)
、苤艹、宋朝相去幾何時矣(去:距離。今常用于從哪兒出發(fā)到哪里。幾何:多少。今常用于幾何學(xué)的簡稱。句意:周朝、宋朝相隔多少時間了?)
、荽朔浅阂玻ǚ浅#翰粚こ。今常用作“十分”、“極”講。句意: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孩子。)
(3)詞類活用
、俣讨遥ㄖ夯钣脼橐鈩,“以……為知”。)
、谧漭偠轮ㄝ偅好~活用為動詞,“用車子運”。)
③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日:名詞做狀語,“每天”。)
(4)一詞多義
、偻觯和龊危ㄍ觯和ā盁o”,不。句意:不久。) 其人亡(亡:死亡。)
、谝裕汉我裕ㄒ裕簯{借,介詞。句意:憑什么。)
以千金(以:把,介詞。句意:把千金……)
無以應(yīng)(以:與“無”組成固定詞,當(dāng)“無法”講。句意:無法回答。)
、蹘祝簬缀危◣祝号c“何”一起為“多少”的意思。) 幾二千年矣(幾:差不多。)
、芎危汉我裕ê危阂蓡柎~,什么。) 幾何(何:與“幾”一起當(dāng)“多少”講。)
2.思想內(nèi)容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通過記敘蔡勉旃堅持把亡友寄放在他這里的一千兩白銀還給亡友之子的事例,可見蔡勉旃是一個具有“重諾責(zé),敦風(fēng)義”的高尚品質(zhì)的人。
《戴震難師》通過記述戴震這個尚處于啟蒙時的兒童,用“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問題來追問老師的事情,表現(xiàn)了戴震具有善于質(zhì)疑和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
3.練習(xí)回顧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紙”是什么意思?你贊成不贊成“以千金克之,不立券”這種做法?說說理由。
“券在心,不在紙”是說信守諾言重在內(nèi)心和行動,而不在口頭上或紙上。誠心守諾言就會表現(xiàn)在行為上,不誠心就是寫在紙上捏在手里也無用。
第二問是開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贊成這種做法。作為真正的知己當(dāng)然應(yīng)以信任為基礎(chǔ),多少人對朋友以性命相托。何況只是“寄人千金”,試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這樣的朋友還是朋友嗎?不贊成這種做法。我們對朋友應(yīng)予以信任,但這種信任應(yīng)有一個度。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奔词故巧老嘟坏呐笥眩瑫r過境遷,也難免會發(fā)生變化。為了金錢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還少嗎?所以在當(dāng)代的法制社會,還是“立券”為好,以免產(chǎn)生糾紛,憑據(jù)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產(chǎn)生。
4.相關(guān)鏈接
關(guān)于誠信的名言
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論語·學(xué)而》 有誠故信,無私故威!ㄋ危⿵堓d
至誠則金石開。——惲代英 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招兄
信用如鏡,一有裂痕,難以復(fù)原。 ——(瑞士)亞美路
仁慈和誠實,不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國家的國格。 ——(美)華盛頓
四、陌上桑
1.主要內(nèi)容:《陌上桑》通過美麗無比的采桑女子羅敷拒絕使君邀請的故事,歌頌了勞動婦女堅貞不阿的品質(zhì)和勇敢機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恥行為。
2.名句鑒賞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巾肖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边@一段詩句是側(cè)面烘托羅敷的美麗。“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因欣賞羅敷的美貌而“捋髭須”、 “脫帽著帩頭”、“忘其犁”、“忘其鋤”,如此更突出了羅敷的美麗。
五、詩五首
1.思想內(nèi)容或名句分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詩的第一句以起興開篇,點明時令,融情入景,隱含著作者對王昌齡被貶僻壤的同情和悲痛。第二句敘事,用跋涉五溪簡述路途的遙遠與艱難,流露出作者對被貶友人的深切關(guān)懷與掛念。第三、四句運用擬人手法,直抒胸臆,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給明月,讓“愁心”與明月一起,伴隨王昌齡奔赴遠方。這一奇特的想象,既飽含著對友人的無限同情,將相思情意托付同照兩地的明月帶給對方,又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真摯友情的深情歌詠,抒發(fā)了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江南春》:全詩通過對江南景物典型化的描寫,反映了他對江南景物無限贊美和向往的情懷,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睆淖匀唤嵌日f,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它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襟懷和人生精神,借寫飛來峰表明自己的革新主張是高瞻遠矚的正確認識,所以敢于革新,敢于向保守勢力沖擊。
《望岳》:作者通過描寫看到泰山巍峨的雄姿而引起的贊嘆和遐想,表現(xiàn)了青年時代的抱負和理想。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它化用了孟子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的意思,氣勢不凡,意境遼遠,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含蘊其中,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觀滄海》:通過寫大海之景象,展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他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氣概。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抒發(fā)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懷。下面的詩句分別抒發(fā)了什么情懷。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抒發(fā)了作者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懷、故鄉(xiāng)與游子天各一方,但是明月既照游子,也照故鄉(xiāng)。看到了明月,就仿佛看到了故鄉(xiāng)。
(2)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李白《把酒問月》) 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的美好祝愿的情懷。雖然古人、今人都看月,但嚴格地講,看的不是“同一時”月。因為明月是常駐的,而人生卻是飄忽不定的。既然如此,但愿人們生活得愉快(“當(dāng)歌對酒”),讓人生像“月光”那么永久常駐(“月光長照金樽里”)。
(3)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抒發(fā)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無限思念的情懷。詩人與遠方的友人“相望不相聞”,雖可共賞明月,卻不能相見共語。那么怎么辦呢?“我愿化作一道光追隨著月光,照到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