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的石像
教學設計示例一
課題:
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童話。
難點:了解鋪墊的寫法
教學過程 ;
一、創新情境,導入 新課。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請兩位同學即興講兩則驕傲失敗的事例。以此導入 新課)今天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講這一道理的。
二、簡單介紹作家作品。
葉圣陶,現代作家、教育家。名紹鈞,江蘇蘇州人。“五四”前夕開始寫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集《稻草人》、等。葉圣陶的童話,跟的他的小說、散文一樣,是主張“為人生”而創作的。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1.教師講解分角色朗讀的要求:
A.對課文熟練B.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C.處理好語氣、音調的輕重強弱
2.學生自己試著自讀有關的對話,琢磨技巧的處理。
3.四人分角色朗讀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連貫,二人小石。
其他學生聽讀,準備評價
4.抽查幾個學生評價,教師小結,教師范讀片段,再抽學生朗讀對話的片段。
四、理清結構 (略,參見課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采用個提問的方式進行)
1.提問:“危險算是過去了。驕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剛過去,就鉆出一絲絲的嫩芽。”這句話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頭為什么“故意讓語聲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氣 說話”?
(因為他的狂妄驕傲受到小石頭的批評以至威脅,仍然心有余悸,但還不肯放下驕傲的架子,只好在語聲、語氣上緩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頭的認可。)
3.找出石像說的話,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淺薄、無知、空虛。)
4.小石頭如何反駁石像的話?表現小石頭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頭指出:歷史是會被顛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們塑造出來的;市民最大的本領就是紀念空虛,崇拜空虛。表現小石頭有見識。)
5.“大家不再說話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們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節的發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來。石像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結局?。
(l)市民無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場,從此不再雕刻。(3)亂石塊被用作鋪路。
六、討論: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義?
說明只有踏踏實實地為人們做點有益的工作,謙遜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義,才能快樂。,
四、課堂討論(先擬發言稿,再發言):
談談你對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導學生正確處理驕傲與自信的關系)
(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但必須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引導學生培養發散思維)
七、小結
這篇童話故事,情節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過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塊和臺基石子的對話,批評了大石塊虛榮自傲的表現。告訴人們:只有和群眾結合在一起,甘當鋪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價值。
教案點評:
本課時主要在進一步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討論,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辯能力,再動筆進行實踐寫作,從而更好體會作者的技巧。
教案示例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鑿(zǎo)不屑(xiè)
2.掌握下列詞語:崇拜、模型、鞠躬、不屑、吹噓、伶俐
3.掌握作家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復述的能力。
2.了解童話用想像手法反映社會生活的特點。
3.認識本篇童話的思想教育意義。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悟出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關系,沒有低貴賤之分,不應該驕傲、狂妄、失掉本真的道理。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構思的神奇色彩美以及石像和小石塊之間幽默、含蓄的對話中的哲理美。
二.學法引導
l.學生預習課文,邊預習邊根據練習五的要勾畫出其中的詞語,并弄懂其中的生字和生詞,制成卡片,課堂交流。
2.可以把朗讀和復述結合起來。先由教師范讀或聽磁帶錄音,學生畫出主要情節,然后請幾位學生簡單復述主要情節,復述之后再分角色朗讀,注意讀出各自的語氣語調。復述時,要結合情節的發展體會本文豐富的想像。
3.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重點體會對話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4.結合練習,讓學生通過合理的想像寫一段文字。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認識童話所反映的社會意義。
2.難點
石頭隨地位發生變化,思想意識也隨之改變,到最終成為鋪路石,請學生總結思想發生變化的過程,并從中悟出道理。
3.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復述課文.理清情節脈絡,通過朗讀分析石頭形象和心理。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制作生字生詞的卡片,作者作品介紹制作膠片,投影儀使用。
2.錄音磁帶和錄音機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讓學生速讀文章,復述故事情節。
2.讓學生討論、分析地位發生變化后,石頭思想意識的變化,從中悟出道理。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l.解決生字生詞,并介紹作者。
2.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整體感知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充滿了美好、幸福的回憶,童話便是一支優美的小夜曲,悠揚婉轉,我想同學們一定讀過許多重話故事,誰來說一說你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學生列舉故事名)
童話有著悠久的歷史,灰姑娘、丑小鴨、睡美人、小紅帽等都是同學們熟悉的形象。童話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想像夸張的手法反映社會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是一種很好的藝術形式。
掃清文字障礙,了解文學常識知識,理順文章結構,復述故事情節。
檢查預習情況,檢查字詞注音和解釋。
作者簡介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是我國最早寫重話的作家,有童話集《稻草人》和
(三)在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節
放錄音或學生朗讀之后,由學生簡述故事梗概,點一名學生口述,教師給予適當評議。
2.在復述基礎上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8)雕刻家精心努力將一塊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
第二部分(9-35)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的禮待,滋生了驕傲、狂妄、目中無人的思想。
第三部分(36-43)石像被摔成碎石,從此大家過上了平等而充實的生活。
學生再讀課文,感知童話中塑造的形象
3.討論下列問題
(1)一塊普通的山石,被雕成“’后,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書中找到答案
(禁不住驕傲了,“看我多榮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
(2)它(石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
(因為城市里的人每天對它鞠躬行禮)
(3)人民的敬仰之情是獻給石像的嗎?
石像未對人民做出任何貢獻,如果沒有任何歷史背景,人們是不可能無故對一尊雕塑產生如此之崇敬之情的。人們真正崇拜的,懷念的是那位史書上記載的古代英雄。
(四)總結、擴展
本篇童話諷刺了那位以英雄自居的石像,為它設計了一個倒塌的結局,本篇童話是有其深遠的社會意義的。
(五)課后作業
1.由石像摔成了鋪路石,石頭的思想有何變化?作家的用意何在?
2.朗讀文章,想像石像的形象,寫成一個片斷,或做口頭描述。
(六)板書設計
葉圣陶
山石→英雄的石像→鋪路石
驕傲、自大
第二課時
(-)整體感知
學生概述故事情節,教師歸納。當一塊普通的石頭被雕成石像后,它開始以英雄自居、驕傲自大,終于,高聳的石像失去了基石的支撐,摔成了碎塊。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石像形象
討論明確,石像除了用作擺設之外。一無用處;它以英雄自居,驕傲自大;當石基要不支撐它時,它表現得懦弱無能,“嚇了一跳,顧不得生氣,也暫時忘了自己的尊嚴,用哀求的語氣說……”
2.作家塑造這樣一個形象,用意何在?
(諷刺了那些狂妄自大的人。)
3.從文中找出“驕傲”的特點
“人是最容易驕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說明驕傲是普遍存在的。
“驕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剛過去,就鉆出一絲絲的嫩芽。”根深蒂固。
4.石像當成擺設時,它的生活是怎樣的?
高高地站在那里,無事可做。
當它從那個至高的位置摔下來之后呢?
“我們真平等!”“……一點也不空虛!”“鋪成真實的路,人們在上面高高興興地走!” 真正體會到了平等與充實。
文章結尾處的幾句話表明了作家的主張人的一生應該采取平等、充實、為人民服務的態度。
5.作家是怎樣看歷史上的英雄的?
“歷史全靠得住嗎?幾千年前的人自個兒想的事情,寫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都會寫下來。你說歷史能不能全信?”“尤其是英雄,也許是個很平常的人,甚至是個壞蛋,讓寫歷史的人一吹噓,就變成英雄了……差不了多少。”
表明作家對脫離群眾的英雄主義持否定態度。
6.請一位同學來總結小說主旨
諷刺了高高在上的英雄主義,狂妄、自大思想,并指出了正確的人生態度。
(三)總結、擴展
本文運用擬人,想像的手法記敘了一尊石像的故事,使我們也受到了教育,明白了許多道理。
(四)布置作業
1.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五。
2.試擬寫一段話,設想石像失蹤前跟小石子說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葉圣陶
石頭→石像→鋪路石
驕傲自大 充實、平等
諷刺 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