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入學準備特別篇(幼兒入園指導)
想要讓孩子們快樂的入學,不僅僅要讓孩子做好入園準備,父母也要做相應的心理的調整,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不同國家對于幼兒入園的相關建議吧,希望對于即將入園的孩子有利!
放心讓孩子去嘗試新的學習生活,即使入學前準備好了,不等于入學后就沒有問題了。
允許孩子犯這個年齡會犯的錯誤。被老師批評也是孩子成長的促進力。
一、二年級的成績不等于今后初、高中的成績;一、二年級的學習習慣、態度、速度、方法卻會影響初、高中的學習。
多觀察孩子從學校回來后的心情,及時解除孩子心中的疙瘩。
不是入學后所產生的問題,都應該在入學前準備好
孩子要入學了,有準備當然比沒有準備好,但是過度的“準備”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力,也會給家長帶來焦慮。
從對家有小學生的父母的調查來看,有些問題的產生是可避免的,即可在入學前作好準備的。比如:下午課無精打采,可以在入學前,至少兩個月以上給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寫字姿勢的基本準確性,可以在入學前通過訓練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握筆、坐姿習慣。但是,有些問題則不是這么簡單,比如:好動坐不住、碰到老師批評就不想上學、寫字速度慢、拼音字母與英語字母認讀上的混淆等等。這些問題的產生與孩子的個性、養育背景、心理特點、心智成熟情況,以及問題產生的特定背景等等,都有不同的關聯。需要我們父母做切實的分析,正確地對待。
小學初期的學習,本身就帶有學習準備的意義
小學初期,在有系統地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培養新小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適應學生生活。因此,有的孩子上課中會突然站起來,在老師的“不準許”和同學異樣的眼光下,慢慢就學會克制自己了;有的孩子拿著“48分”的卷子快樂地告訴媽媽,在媽媽遺憾的表情中才懂得這個分數的意義;有的孩子不知道做功課與考試的區別,在考試時也請教同學,被取消考試資格,以后,孩子就懂得了……還有類似的,如:上課做小動作,課本忘記帶,不知道回家有作業等都屬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常犯的“錯誤”。在學習生活的實踐中,孩子體驗著如何當一名學生,這個“體驗”包含著順利和不順利。我們父母則應當持平靜、接納、等待、必要時介入干預的態度,允許孩子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
part4: 海外視角
美國:給準小學生家長的建議
①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全:讓孩子在家中練習學校的作息時間;妥善保存孩子的疫苗接種、預防注射記錄,定期帶孩子做基本健康檢查。
②培養孩子的社會性以及情緒的穩定性:和孩子分享今天發生的最特別的事;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贊美他的特別表現;教他適當表達心中情緒;在開學前后,邀請班上其它孩子到家里玩。
③觀察孩子的學習方式與特質:隨時問問孩子在學校看到什么?或做了什么?試著讓孩子練習“聽令行事”。
④注意孩子的語言發展:常常和孩子聊聊天,每天讀書給孩子聽。
⑤讓孩子多多了解他所處的世界: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文化、藝術、歷史、社會活動;當孩子問“為什么”時,反問“你覺得為什么?”以了解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