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和喜鵲說課稿(精選16篇)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
一、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寫字要求是: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有明確的要求,并不斷糾正不良寫字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
二、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一篇童話故事。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小公雞和小鴨子》、《樹和喜鵲》、《怎么都快樂》。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稑浜拖铲o》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和伙伴一同玩耍、一同游戲、一同生活,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這也正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人文內容,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到第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對童話故事也有所了解。學生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節課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以下3個:
1、復習生字和詞語,會寫“快、樂”兩個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以上所預定的教學目標,正是基于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四、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教師范讀,個別讀、小組讀、全體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墩Z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會對說話提出要求,并及時評價和指導。
學生學法:
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從前、后來、孤單、快樂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導入部分可以實現目標1中的復習生字和詞語。
。ǘ┢纷x詞語,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孤單”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單,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他們的孤獨感。這一環節可以實現目標2中的部分目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
第二部分通過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了?學習方法和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鄰居”的含義,在讀中悟出快樂,并能說明自己和朋友玩耍時的快樂場面,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又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這一環節的活動可以實現目標3。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進行閱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本文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ㄈ⿲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快”和“樂”的書寫,因為這兩個字已經是會認的,在第一課時已經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的要求: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糾正學生寫字姿勢。這一環節活動實現了預定的目標1。
。ㄋ模┛偨Y課堂,激發閱讀
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讓學生思考,說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此向同學們推薦童話故事《三只小豬》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ㄎ澹┌鍟O計: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一只喜鵲 好多喜鵲
孤單 快樂
以上,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預定,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各位老師為我提出保貴建議。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6課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3、理解“也”的用法,會用……也……說話。
4、感悟朋友、鄰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
學習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點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學習難點:聯系實際,了解鄰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
四、說學法:
1、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訓練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本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ǘ┢纷x詞句,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一是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獨”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孤獨感。
第二部分通過對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學習方法的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快樂”的含義,讀中悟樂,能說出自己什么的快樂是什么樣的,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有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三)句式的訓練,會用“……也……”說話,也是本課要達成的一個目標。
。ㄋ模⿲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居”和“樂”,因這兩個字已是會認的,已對它們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
(五)總結課堂,激發閱讀: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
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孤單——快樂
一只喜鵲 好多鳥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和老師!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從以下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維度:
認識“窩”、“靜”等9個生字和子字旁、倒八兩個新的偏旁部首;讀準“只”、“種”、“樂”三個多音字;觀察分析“居”字并進行書寫。
。ǘ┻^程與方法:
通過感受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讀準“一”的變調。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孤單”和“鄰居”的意思。
。ㄈ┣楦小B度與價值觀:
在反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感受到有朋友就有快樂。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讀準“一”的變調。
2、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課我采用了初讀感悟——再讀理解——拓展延伸等讀悟結合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樹和喜鵲》是一篇情感豐富的童話故事。這篇課文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它的感情脈絡非常清晰,對比鮮明。通過前后的變化,來體現從前孤單到后來快樂的這樣一個情感歷程。本課的設計重點就是要通過圈畫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體悟的讀,探究的讀,創設情境去讀。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孤單”和“鄰居”等。同時,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直觀圖像,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創設了靜態畫面與動態畫面相結合的情景式閱讀,從直觀到思考到交流總結到深刻感悟,體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最后提煉出: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的這樣一個中心思想。識字部分主要是隨文識字、聯系生活和自主識記等恰當的識字方法進行識記,最后同桌互查、教師檢查,以達到當堂高效識字的效果。寫字部分是通過以往的寫字歌訣的經驗積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微課解決難點的方式進行,給同學們以最直觀的教學,形成較深的寫字理念和方法指導。
。ㄒ唬┬抡n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介紹喜鵲的微課,讓學生簡單的了解喜鵲在大樹上搭窩等新奇的課外知識,能有助于他們理解課文,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順著微課的問題出示字卡“窩”,進行識字。
(二)初讀課文,讀準課文。
首先指名讀文,全班擺口型跟讀,評價正音。接著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一”的變調,這在一年級上冊《秋天》一課已經接觸過,在本課又一次出現,依舊是一個小難關,介于孩子的基本能力和預習情況,不做過多講解,在具體語境中讀準即可。
(三)深入探究,體悟情感變化。
1、朗讀課文,聯系上文,感受“孤單”。教師結合貼圖,讓學生讀好“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這樣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棵樹和一只喜鵲的孤單。同時還創設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樹(一只喜鵲),只有你一棵樹(一只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在情境中讀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樹、一只喜鵲的孤單,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孤單”這個詞語的意思。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孤單”的意思,并創設情境,引發共鳴,當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從一個“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導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朗讀課文,感受“快樂”。在本環節里,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還在多種形式地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通過再讀課文,學生發現后來樹和喜鵲有了變化,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在理解“鄰居”一詞時,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如“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系怎樣”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文本中“樹的鄰居是誰?喜鵲的鄰居又是誰呢?”“樹和喜鵲是怎么和鄰居相處的?他們一起做什么?”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鄰居”的意思。教師又創設想象空間“樹會和鄰居做什么”,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樹和喜鵲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3、拓展訓練,練習讀說。用從前、孤單、后來、快樂兩組對應的詞語來模仿課文說一段話。一年級孩子讀說訓練應該常態化,對詞語、行文結構的積累會有助于日后的寫作,是一種語文課堂的延伸與拓展,讓孩子也充滿成就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ㄋ模┳R字。
這部分包括自學生字條,同桌互查;識字大比拼;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尋找詞語寶寶,學生讀的時候更有游戲性,激發興趣;以及幫助鳥寶寶沖出蛋殼。3個多音字的字音、兩個新偏旁部首的認識。
。ㄎ澹⿲懽。
“居”字是本冊書中學到的第一個左上包右下結構的字,寫字口訣中曾經提到過,但沒有具體書寫過這類字。所以通過微課生動的展示出居字的書寫,更有助于學生接受,并舉一反三。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課板書主要以板畫的形式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這樣的情景: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他們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受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四、說教法
本課我將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讀悟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討論、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讓學生聯系自身的實際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自學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和會認的生字。
2、合作探究法。通過自學方法后,嘗試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六、教學過程
朗讀、想象、角色體驗是學生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所以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創設了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課文情境去朗讀,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積累詞語。
上課伊始,教師開門見山導入新課,接著帶領學生復習詞語和句子。既幫助學生鞏固了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新詞,又引導學生正確朗讀句子。字詞是低年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復習詞語環節,教師首先指導學生讀準“一”的變調、“居”和“呼”在詞語中的讀音。接下來幫助學生積累AABB式的四字詞語。在學習時,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只、種、樂”三個字是多音字,在不同詞語里讀音不一樣。在此環節,教師采取分類積累詞語的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讀準易讀錯字音,掌握多音字用法,并積累AABB式四字詞語。
之后,圍繞“快樂”這個詞語,教師還設計了這樣的書寫環節:先讓學生觀察“快”和“樂”字的占格和關鍵筆畫的位置。接著,教師范寫了生字,特別強調了易錯筆畫。然后,讓學生臨摹書寫一遍。這樣,使指導書寫落到了實處,體現了“提筆即是練字時”。最后,PPT出示了課文中含有“快樂”的句子,讓學生在學會在語境中運用與積累詞語。
(二)創設情境,朗讀體驗。
兒童語言的學習規律為“學習積累——運用”。課上,教師依據文本的語境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模仿、運用課文語言。
1、結合文章,了解“孤單”的意思。
教師結合貼圖,讓學生讀好“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這樣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棵樹和一只喜鵲的孤單。通過比較句子,引導學生結合貼圖對比朗讀。教師還精心創設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樹(一只喜鵲),只有你一棵樹(一只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在情境中讀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樹、一只喜鵲的孤單,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孤單”這個詞語的意思。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孤單”的意思,并創設情境,引發共鳴,當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從一個“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導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朗讀課文,感受“快樂”。
在本環節里,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還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
通過再讀課文,學生發現后來樹和喜鵲有了變化,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書中批畫相關句子。在理解“鄰居”一詞時,教師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如“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系怎樣”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本文中“樹的鄰居是誰?喜鵲的鄰居又是誰呢?”“樹和喜鵲是怎么和鄰居相處的?他們一起做什么?”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鄰居”的意思。教師又創設想象空間“樹會和鄰居做什么”,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樹和喜鵲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三)拓展閱讀,激活心靈。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興趣,激活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因為朗讀、想象、角色體驗是他們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所以語文教學應創設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課文情境去朗讀,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本環節,教師共推薦了兩首兒歌,一首課內,一首課外。課內的兒歌重在幫助學生復習本課的生字,在讀中鞏固字詞,積累語言,背誦兒歌。課外的兒歌,則是題材與課文主題相近關于伙伴情感的兒歌,意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豐富體驗,提升對伙伴的認識。拓展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好習慣,激活他們童真的心靈。
課堂是學生增長智慧的地方。好的語文課堂,充滿智力挑戰,能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夠聆聽到學生生命成長的拔節聲。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5
一、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興趣,激活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因為朗讀、想象、角色體驗是他們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所以語文教學應創設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課文情境去朗讀,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他們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受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分析,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復習生字和詞語,會寫“快、樂”兩個字。
2.通過聯系上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教學重點:
通過聯系上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四、教學流程
朗讀、想象、角色體驗是學生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所以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創設了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課文情境去朗讀,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積累詞語
上課伊始,教師開門見山導入新課,接著帶領學生復習詞語和句子。既幫助學生鞏固了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新詞,又引導學生正確朗讀句子。字詞是低年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復習詞語環節,教師首先指導學生讀準“一”的變調、“居”和“呼”在詞語中的讀音。接下來幫助學生積累AABB式四字詞語。在學習時,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只、種、樂”三個字是多音字,在不同詞語里讀音不一樣。在此環節,教師采取分類積累詞語的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讀準易讀錯字音,掌握多音字用法,并積累AABB式四字詞語。
之后,圍繞“快樂”這個詞語,教師還設計了這樣的書寫環節:先讓學生觀察“快”和“樂”字的占格和關鍵筆畫的位置。接著,教師范寫了生字,特別強調了易錯筆畫。然后,讓學生臨摹書寫一遍。這樣,使指導書寫落到了實處,體現了“提筆即是練字時”。最后,PPT出示了課文中含有“快樂”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中,學會在語境中運用與積累詞語。
。ǘ﹦撛O情境,朗讀體驗
課上,教師依據文本的語境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模仿、運用課文語言。
1.聯系上文,了解“孤單”
教師結合貼圖,讓學生讀好“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這樣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棵樹和一只喜鵲的孤單。通過比較句子,引導學生結合貼圖對比朗讀。教師還精心創設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樹(一只喜鵲),只有你一棵樹(一只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在情境中讀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樹、一只喜鵲的孤單,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孤單”這個詞語的意思。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孤單”的意思,并創設情境,引發共鳴,當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從一個“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導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朗讀課文,感受“快樂”
在本環節里,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還在多種形式地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
通過再讀課文,學生發現后來樹和喜鵲有了變化,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書中批畫相關句子。在理解“鄰居”一詞時,教師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如“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系怎樣”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文本中“樹的鄰居是誰?喜鵲的鄰居又是誰呢?”“樹和喜鵲是怎么和鄰居相處的?他們一起做什么?”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鄰居”的意思。教師又創設想象空間“樹會和鄰居做什么”,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樹和喜鵲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ㄈ┩卣归喿x,激活心靈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興趣,激活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因為朗讀、想象、角色體驗是他們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所以語文教學應創設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課文情境去朗讀,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本環節,教師共推薦了兩首兒歌,一首課內,一首課外。課內的兒歌重在幫助學生復習本課的生字,在讀中鞏固字詞,積累語言,背誦兒歌。課外的兒歌,則是題材與課文主題相近關于伙伴情感的兒歌,意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豐富體驗,提升對伙伴的認識。拓展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好習慣,激活他們童真的心靈。
課堂是學生生長智慧的地方。好的語文課堂,充滿智力挑戰,能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夠聆聽到學生生命成長的拔節聲。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樹和喜鵲》,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從以下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維度:
認識“窩”、“靜”等9個生字和子字旁、倒八兩個新的偏旁部首;讀準“只”、“種”、“樂”三個多音字;觀察分析“居”字并進行書寫。
。ǘ┻^程與方法:
通過感受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讀準“一”的變調。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孤單”和“鄰居”的意思。
。ㄈ┣楦、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感受到有朋友就有快樂。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讀準“一”的變調。
2、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課我采用了初讀感悟——再讀理解——拓展延伸等讀悟結合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樹和喜鵲》是一篇情感豐富的童話故事。這篇課文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它的感情脈絡非常清晰,對比鮮明。通過前后的變化,來體現從前孤單到后來快樂的這樣一個情感歷程。本課的設計重點就是要通過圈畫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體悟的讀,探究的讀,創設情境去讀。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孤單”和“鄰居”等。同時,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直觀圖像,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創設了靜態畫面與動態畫面相結合的情景式閱讀,從直觀到思考到交流總結到深刻感悟,體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最后提煉出: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的這樣一個中心思想。識字部分主要是隨文識字、聯系生活和自主識記等恰當的識字方法進行識記,最后同桌互查、教師檢查,以達到當堂高效識字的效果。寫字部分是通過以往的寫字歌訣的經驗積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微課解決難點的方式進行,給同學們以最直觀的教學,形成較深的寫字理念和方法指導。
。ㄒ唬┬抡n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介紹喜鵲的微課,讓學生簡單的了解喜鵲在大樹上搭窩等新奇的課外知識,能有助于他們理解課文,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順著微課的問題出示字卡“窩”,進行識字。
。ǘ┏踝x課文,讀準課文。
首先指名讀文,全班擺口型跟讀,評價正音。接著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一”的變調,這在一年級上冊《秋天》一課已經接觸過,在本課又一次出現,依舊是一個小難關,介于孩子的基本能力和預習情況,不做過多講解,在具體語境中讀準即可。
(三)深入探究,體悟情感變化。
1、朗讀課文,聯系上文,感受“孤單”。教師結合貼圖,讓學生讀好“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這樣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棵樹和一只喜鵲的孤單。同時還創設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樹(一只喜鵲),只有你一棵樹(一只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在情境中讀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樹、一只喜鵲的孤單,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孤單”這個詞語的意思。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孤單”的意思,并創設情境,引發共鳴,當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從一個“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導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朗讀課文,感受“快樂”。在本環節里,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還在多種形式地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通過再讀課文,學生發現后來樹和喜鵲有了變化,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在理解“鄰居”一詞時,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如“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系怎樣”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文本中“樹的鄰居是誰?喜鵲的鄰居又是誰呢?”“樹和喜鵲是怎么和鄰居相處的?他們一起做什么?”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鄰居”的意思。教師又創設想象空間“樹會和鄰居做什么”,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樹和喜鵲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3、拓展訓練,練習讀說。用從前、孤單、后來、快樂兩組對應的詞語來模仿課文說一段話。一年級孩子讀說訓練應該常態化,對詞語、行文結構的積累會有助于日后的寫作,是一種語文課堂的延伸與拓展,讓孩子也充滿成就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四)識字。
這部分包括自學生字條,同桌互查;識字大比拼;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尋找詞語寶寶,學生讀的時候更有游戲性,激發興趣;以及幫助鳥寶寶沖出蛋殼。3個多音字的字音、兩個新偏旁部首的認識。
。ㄎ澹⿲懽。
“居”字是本冊書中學到的第一個左上包右下結構的字,寫字口訣中曾經提到過,但沒有具體書寫過這類字。所以通過微課生動的展示出居字的書寫,更有助于學生接受,并舉一反三。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課板書主要以板畫的形式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7
教學設計思路
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在互幫互學中熟記生字。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詞匯。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4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2.正確認讀11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ǘ┠芰δ繕
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ㄈ┣楦心繕
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生字學習。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了解課文內容。
(一)播放朗讀錄音,加上適當的配樂,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記憶。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的主要內容,學生聽故事的過程就是梳理思路的過程。
(二)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里講一講剛才聽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補充,比比誰講得完整又準確。
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個別差異,教師做到因材施教。
。ㄈ┙處熞獙Ρ磉_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關注,搞清楚困難的原因,是沒集中精力聽故事還是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指導這部分學生。
這一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課文時間,學生在反復讀書的基礎上達到通順、流暢。
。ㄋ模┙翌}:剛才這個動聽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樹和喜鵲》。
。ㄎ澹┌鍟n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并標上記號。
。ǘ┓磸妥x課文,重點識記不認識的字。
。ㄈ┏鍪旧挚ㄆ,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我來當小老師”“介紹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互幫互學生字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積極識字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普遍認讀有困難的生字。
三、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小組交流——全班師生交流
(一)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二)在四個人小組中交流,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疑難所在,以便具體指導。
。ㄋ模┲攸c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語句。
1.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孤單”是什么意思。樹和喜鵲為什么會感到孤單?
2.你有過這種經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
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
3.“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了?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句話。
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的主要內容。
四、書寫生字,鞏固生字。
。ㄒ唬⿻鴮
1.學生自己書寫。
2.班內交流書寫時發現的應注意的問題。
3.教師根據情況具體指導。
相信學生,給他們自主識字、寫字的機會,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幫互學,教師適時查缺補漏,指導方法,師生、生生達到共識。
。ǘ┩ㄟ^編故事,復習、鞏固生字。
學生隨意挑選一些學過的生字、詞語,用這些生字、詞語編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在興趣極濃的情境表演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小培養學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識的好習慣。
六、作業:擴展閱讀
學生在課下搜集“有朋友才會有快樂,有友愛才會有幸!边@些內容的散文、詩歌等,并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更喜歡怎么玩?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
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三方面預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寫字要求是: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有明確的要求,并不斷糾正不良寫字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
二、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一篇童話故事。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小公雞和小鴨子》、《樹和喜鵲》、《怎么都快樂》。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和伙伴一同玩耍、一同游戲、一同生活,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這也正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人文內容,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到第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對童話故事也有所了解。學生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節課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以下3個:
1、復習生字和詞語,會寫“快、樂”兩個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以上所預定的教學目標,正是基于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四、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教師范讀,個別讀、小組讀、全體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會對說話提出要求,并及時評價和指導。
學生學法: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胄抡n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從前、后來、孤單、快樂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導入部分可以實現目標1中的復習生字和詞語。
。ǘ┢纷x詞語,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孤單”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單,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他們的孤獨感。這一環節可以實現目標2中的部分目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
第二部分通過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了?學習方法和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鄰居”的含義,在讀中悟出快樂,并能說明自己和朋友玩耍時的快樂場面,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又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這一環節的活動可以實現目標3。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進行閱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本文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ㄈ⿲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快”和“樂”的書寫,因為這兩個字已經是會認的,在第一課時已經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的要求: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糾正學生寫字姿勢。這一環節活動實現了預定的目標1。
。ㄋ模┛偨Y課堂,激發閱讀
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讓學生思考,說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此向同學們推薦童話故事《三只小豬》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五)板書設計: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一只喜鵲
好多喜鵲
孤單
快樂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9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樹和喜鵲》,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從以下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維度:
認識“窩”、“靜”等9個生字和子字旁、倒八兩個新的偏旁部首;讀準“只”、“種”、“樂”三個多音字;觀察分析“居”字并進行書寫。
。ǘ┻^程與方法:
通過感受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讀準“一”的變調。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孤單”和“鄰居”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感受到有朋友就有快樂。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讀準“一”的變調。
2、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課我采用了初讀感悟——再讀理解——拓展延伸等讀悟結合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樹和喜鵲》是一篇情感豐富的童話故事。這篇課文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它的感情脈絡非常清晰,對比鮮明。通過前后的變化,來體現從前孤單到后來快樂的這樣一個情感歷程。本課的設計重點就是要通過圈畫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體悟的讀,探究的讀,創設情境去讀。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孤單”和“鄰居”等。同時,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直觀圖像,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創設了靜態畫面與動態畫面相結合的情景式閱讀,從直觀到思考到交流總結到深刻感悟,體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最后提煉出: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的這樣一個中心思想。識字部分主要是隨文識字、聯系生活和自主識記等恰當的識字方法進行識記,最后同桌互查、教師檢查,以達到當堂高效識字的效果。寫字部分是通過以往的寫字歌訣的經驗積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微課解決難點的方式進行,給同學們以最直觀的教學,形成較深的寫字理念和方法指導。
。ㄒ唬┬抡n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介紹喜鵲的微課,讓學生簡單的了解喜鵲在大樹上搭窩等新奇的課外知識,能有助于他們理解課文,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順著微課的問題出示字卡“窩”,進行識字。
(二)初讀課文,讀準課文。
首先指名讀文,全班擺口型跟讀,評價正音。接著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一”的變調,這在一年級上冊《秋天》一課已經接觸過,在本課又一次出現,依舊是一個小難關,介于孩子的基本能力和預習情況,不做過多講解,在具體語境中讀準即可。
(三)深入探究,體悟情感變化。
1、朗讀課文,聯系上文,感受“孤單”。教師結合貼圖,讓學生讀好“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這樣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棵樹和一只喜鵲的孤單。同時還創設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樹(一只喜鵲),只有你一棵樹(一只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在情境中讀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樹、一只喜鵲的孤單,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孤單”這個詞語的意思。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孤單”的意思,并創設情境,引發共鳴,當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從一個“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導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朗讀課文,感受“快樂”。在本環節里,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還在多種形式地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通過再讀課文,學生發現后來樹和喜鵲有了變化,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在理解“鄰居”一詞時,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如“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系怎樣”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文本中“樹的鄰居是誰?喜鵲的鄰居又是誰呢?”“樹和喜鵲是怎么和鄰居相處的?他們一起做什么?”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鄰居”的意思。教師又創設想象空間“樹會和鄰居做什么”,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樹和喜鵲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3、拓展訓練,練習讀說。用從前、孤單、后來、快樂兩組對應的詞語來模仿課文說一段話。一年級孩子讀說訓練應該常態化,對詞語、行文結構的積累會有助于日后的寫作,是一種語文課堂的延伸與拓展,讓孩子也充滿成就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ㄋ模┳R字。
這部分包括自學生字條,同桌互查;識字大比拼;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尋找詞語寶寶,學生讀的時候更有游戲性,激發興趣;以及幫助鳥寶寶沖出蛋殼。3個多音字的字音、兩個新偏旁部首的認識。
(五)寫字。
“居”字是本冊書中學到的第一個左上包右下結構的字,寫字口訣中曾經提到過,但沒有具體書寫過這類字。所以通過微課生動的展示出居字的書寫,更有助于學生接受,并舉一反三。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課板書主要以板畫的形式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
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三方面預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寫字要求是: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有明確的要求,并不斷糾正不良寫字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
二、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一篇童話故事。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小公雞和小鴨子》、《樹和喜鵲》、《怎么都快樂》。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稑浜拖铲o》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和伙伴一同玩耍、一同游戲、一同生活,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這也正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人文內容,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到第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對童話故事也有所了解。學生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節課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以下3個:
1、復習生字和詞語,會寫“快、樂”兩個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以上所預定的教學目標,正是基于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四、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教師范讀,個別讀、小組讀、全體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墩Z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會對說話提出要求,并及時評價和指導。
學生學法:
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從前、后來、孤單、快樂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導入部分可以實現目標1中的復習生字和詞語。
(二)品讀詞語,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孤單”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單,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他們的孤獨感。這一環節可以實現目標2中的部分目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
第二部分通過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了?學習方法和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鄰居”的含義,在讀中悟出快樂,并能說明自己和朋友玩耍時的快樂場面,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又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這一環節的活動可以實現目標3。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進行閱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本文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ㄈ⿲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快”和“樂”的書寫,因為這兩個字已經是會認的,在第一課時已經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的要求: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糾正學生寫字姿勢。這一環節活動實現了預定的目標1。
。ㄋ模┛偨Y課堂,激發閱讀
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讓學生思考,說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此向同學們推薦童話故事《三只小豬》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ㄎ澹┌鍟O計: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一只喜鵲 好多喜鵲
孤單 快樂
以上,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預定,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各位老師為我提出保貴建議。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1
課前準備
1.(1)課文朗讀動漫。(2)教學輔助課件。(教師)
2.學唱歌曲《找朋友》。(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了解內容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這個故事講了什么?
2.揭題:剛才這個動聽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樹和喜鵲》。
3.結合圖片介紹喜鵲。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以聽故事的形式引入,不僅滿足了低年級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習興趣,還訓練了學生注意傾聽的習慣,他們聽故事的過程就是梳理思路的過程。
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讀準。
2.反復讀課文,重點識記不認識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我來當小老師介紹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著重強調:鄰是前鼻音;靜是后鼻音。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
(3)認識多音字并指導組詞。
只 種 樂
(4)認識部首孑。
(5)出示課后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
①開火車讀。
、谥该x。
③齊讀。
、芟癜舶察o靜這樣的詞語誰還能說幾個?(高高興興、快快樂樂)
、莩鍪続ABB式的詞語,指導學生朗讀積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課文的時間,使學生能夠通順、流暢地朗讀課文。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互幫互學生字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積極識字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三、引導質疑,暢談感受
1.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這一環節就是通過學會提問,來培養低年級學生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四、指導書寫,鞏固生字
1.重點指導招快呼。
2.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的。
3.師范寫,生書空筆順。
4.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學生自己書寫。
(1)班內交流書寫時發現的應注意的問題。
(2)教師根據書寫情況具體指導。
設計意圖:給學生自主識字、寫字的機會,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幫互學,教師適時查缺補漏,指導方法。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回顧內容
1.出示詞語:開火車朗讀。
從前喜鵲孤單嘰嘰喳喳
后來鄰居快樂安安靜靜
2.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主要講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詞語。
設計意圖:字詞是低年段學生學習的重點。檢查學生上一節課生字詞的學習效果,夯實基礎。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
二、品讀詞句,感悟內涵
1.輕聲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聯系上下文說說什么是孤單,為什么樹和喜鵲都很孤單?
2.你有過這種經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
3.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讀出樹和喜鵲的孤單。
4.出示句子: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說說從這個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6.再讀課文,后來樹和喜鵲又有了什么變化?(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7.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相關句子。
8.出示句子: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
(1)指導學生理解鄰居。
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系怎樣。
(出示:遠親不如近鄰。)
(2)他們和鄰居怎么相處呢?他們一起做什么?
(喜鵲:每天天一亮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3)想象:樹會和鄰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談,講故事,聊天)
9.出示句子: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1)小結:因為____________,他們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2)指名朗讀句子。
10.教師小結:是呀,樹和喜鵲都有了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我們同學之間每天一起學習、一起活動、一起玩耍,多么快樂呀!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里,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細品,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內涵,還在無聲中告訴學生抓住關鍵句閱讀這種基本有效的讀書方法。
三、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教師范寫單、居、樂三個字,學生觀察。
2.學生練寫,注意主筆的位置。
3.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在家長幫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會有快樂,有友愛才會有幸福這些內容相關的文章,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小培養學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識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樹和喜鵲
孤單沒有朋友
快樂有了朋友
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沒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獨的。理解了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了解“只有”“孤單”“鄰居”的意思,正確書寫“快樂”一詞。
2.發現句子內部的結構關系,初步學會運用“……也……”的句式說話。
3.體會樹和喜鵲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揭示課題
。ㄒ唬┎乱徊
老師先給大家猜個謎語:“頭黑肚白尾巴長,站在樹上叫喳喳,因為常來報吉祥,人們看見都愛它!蹦銈儾,這是誰?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ǘ┱J一認
認識喜鵲:小朋友們看,這就是喜鵲(出示喜鵲圖片)。多漂亮的鳥兒。∽屛覀円黄鹪俳薪兴拿职伞
。ㄈ┳x一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特別有意思的課文,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一)初次讀文,要求讀正確
1.課文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請小朋友認認真真地讀一遍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完后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指名逐段讀文,掃清字詞障礙。
。1)檢查讀第一自然段。
、購娬{并糾正“這里”“一棵樹”“鳥窩”三個詞的讀音。
、诮虒W“窩”。
記字形:你是怎么記住“窩”字的?
明字理:你發現藏在這個字里的小秘密了嗎?(上面的“穴”表示意思,下面的“咼”表示讀音)
析字義:“窩”是很多小動物的家,雞的家叫 ,狗的家叫 ,老鼠的家叫 ,螞蟻的家叫 ,鳥的家叫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準這五個詞。
(2)檢查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強調并糾正“孤單”“每棵樹”“每個鳥窩”“鄰居”“招呼”“快樂”的讀音。
(3)復讀詞語:一起來讀準這些詞語。
(二)再讀讀文,要求讀通順
請小朋友再讀一遍課文,記得要把課文讀通順。
。ㄈ┨崛⌒畔,了解學習起點
讀了幾遍課文,請你說說對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從文本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真實的學情,對學生學習的起點做到心中有數!
三、研讀文本,學習語言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故事引入,整體讀句子。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從前,這里只有――(生:一棵樹),樹上只有――(生:一個鳥窩),鳥窩里只有――(生:一只喜鵲)。請小朋友自己讀讀這句話。
2.教學“只有”。
。1)了解詞義:除了這棵樹,還有其他樹嗎?除了這個鳥窩,還有其他鳥窩嗎?除了這只喜鵲,還有其他喜鵲嗎?所以課文用了“只有”。
(2)讀詞鞏固:出示詞卡“只有”,讀詞。
【設計意圖:“只有”一詞的意思比較抽象,很難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教師憑借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該詞的意思!
3.指導朗讀。
誰能讀好這句話?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生接讀,整體讀句。
只有一棵樹,沒有其他的樹陪伴他,我們說――(生:樹很孤單)。
只有一只喜鵲,沒有其他的喜鵲陪伴他,我們說――(生:喜鵲很孤單)。
出示:
2.教學“孤單”。
。1)創設情境,師生對話。
小樹小樹,你的周圍沒有一個朋友,你想說什么?
喜鵲喜鵲,你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一個朋友,你想說什么?
。2)出示詞語,體會詞義。
是啊,他們都很孤單。出示詞卡“孤單”,讀詞。
。3)教學生字“孤”。
、儆涀中。誰有辦法記住這個字?
、诿髯掷!肮隆痹诠艜r候指的就是沒有父母的孩子,怪不得“孤”是子字旁。
、墼僮x“孤”。
3.復現詞語,指導朗讀。
孩子沒有父母很――(生:孤單)。樹和喜鵲沒有朋友也很――(生:孤單)。你能讀出他們的孤單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合并句子,明確結構。
(1)提出任務:誰能把這兩句話合成一句話?(合適的方法都要認可)
預設:樹和喜鵲都很孤單。
樹和喜鵲一樣孤單。
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2)指向文本:看看課文中用了哪種方法?(出示: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一起讀。
(3)小結方法:用上“也”,就把兩句話合成了一句話。
(4)指導朗讀:再讀這句話,讀出他們的孤單。
【設計意圖:句子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讀懂句意的層面上,而要深入解析句子的內在結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句和規范句的概念。教師將這個長句分解為“樹很孤單”“喜鵲很孤單”兩個短句,幫助學生在讀懂句意的基礎上明確了構句部件。引導學生將兩個短句連成一句話,并鼓勵學生用多種連句方法,是為了幫助學生理清句子的結構關系,學習規范地運用句子!
。ㄈ⿲W習第三自然段
1.整體讀句:“后來,一切都變了。”趕緊讀讀,想想樹和喜鵲有什么變化。
2.教學“好多好多”。
(1)師生交流: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現在――
。2)聚焦詞語:你是怎么知道的?認讀“好多好多”。
。3)再次交流:從前這里只有一只喜鵲,現在――
。4)復現詞語:你是怎么知道的?復讀“好多好多”。
3.引導過渡,練習句式
樹和喜鵲那么多,我們還能換種說法呢。
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第二自然段“……也……”句式的學習,學生對該句式已有初步的了解。這個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也……”句式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句子結構形式的認識,鞏固對該句式的掌握!
4.復現詞語,指導朗讀。
是啊,變化真是太大了?!樹――(出示詞卡:好多好多),樹上的鳥窩――(出示詞卡:好多好多),鳥窩里的喜鵲――(出示詞卡:好多好多)。
自己練練,讀好這句話。
。ㄋ模⿲W習第四自然段
1.整體讀句。自己讀讀這句話。
2.教學“鄰居”。
。1)多媒體出示:“記得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后來,旁邊有了好多好多樹!
。2)指向詞語:周圍這些樹都是他的――鄰居。
。3)明確詞義:住在隔壁的人就叫做――鄰居。認讀“鄰居”。
。4) 復現鞏固:同樣,喜鵲也有了好多好多的――鄰居。再次認讀“鄰居”。
3.情境對話。
師:小樹小樹,春天,當你長出第一片嫩葉時,想對鄰居說什么?
生: 。
師:小樹小樹,夏天,當你開出第一朵花兒時,想對鄰居說什么?
生: 。
師:小樹小樹,秋天,當你結出好多好多果子時,想對鄰居說什么?
生: 。
師:喜鵲喜鵲,你有了那么多的鄰居,可以和鄰居一起干些什么呢?
生: 。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師生對話,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感受角色的心情,又為了解“快樂”一詞鋪設了臺階,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應對能力!
4.感受“快樂”。
聽出來了,樹和喜鵲都感到非?鞓贰UJ讀“快樂”。
5.指導朗讀。
讓我們讀好這句話,讀出他們的快樂。
四、回歸整體,指導書寫
。ㄒ唬├L本演示,回讀文本
1.用多媒體演示繪本翻頁的動態。
2.多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啊,讓我們再來有滋有味地讀讀這個故事。老師來讀寫以前的句子,你們來讀寫后來的句子。你們要讀得好哦。
【設計意圖:多媒體演示繪本翻頁的動態,是為了凸顯文中的插圖的作用,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繪本的興趣,并且將本課所學的文本內容進行整體回顧!
(二)整理文脈,復習詞語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樹和喜鵲一開始――(生:孤單),后來都有了――(生:鄰居),他們變得――(生:快樂)。
2.樹和喜鵲有了鄰居之后是怎么樣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
。ㄈ┲笇鴮憽翱鞓贰
。ㄋ模┻\用“快樂”說話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3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三方面預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寫字要求是: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有明確的要求,并不斷糾正不良寫字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
二、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一篇童話故事。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小公雞和小鴨子》、《樹和喜鵲》、《怎么都快樂》。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稑浜拖铲o》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和伙伴一同玩耍、一同游戲、一同生活,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這也正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人文內容,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到第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對童話故事也有所了解。學生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節課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以下3個:
1、復習生字和詞語,會寫“快、樂”兩個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以上所預定的教學目標,正是基于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四、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教師范讀,個別讀、小組讀、全體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墩Z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會對說話提出要求,并及時評價和指導。
學生學法:
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胄抡n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從前、后來、孤單、快樂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導入部分可以實現目標1中的復習生字和詞語。
。ǘ┢纷x詞語,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孤單”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單,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他們的孤獨感。這一環節可以實現目標2中的部分目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
第二部分通過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了?學習方法和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鄰居”的含義,在讀中悟出快樂,并能說明自己和朋友玩耍時的快樂場面,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又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這一環節的活動可以實現目標3。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進行閱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本文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ㄈ⿲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快”和“樂”的書寫,因為這兩個字已經是會認的,在第一課時已經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的要求: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糾正學生寫字姿勢。這一環節活動實現了預定的目標1。
。ㄋ模┛偨Y課堂,激發閱讀
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讓學生思考,說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此向同學們推薦童話故事《三只小豬》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以上,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預定,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各位老師為我提出保貴建議。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4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6課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稑浜拖铲o》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3、理解“也”的用法,會用……也……說話。
4、感悟朋友、鄰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
學習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點:
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學習難點:聯系實際,了解鄰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
四、說學法:
1、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訓練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本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ǘ┢纷x詞句,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一是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獨”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孤獨感。
第二部分通過對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學習方法的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快樂”的含義,讀中悟樂,能說出自己什么的快樂是什么樣的,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有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三)句式的訓練,會用“……也……”說話,也是本課要達成的一個目標。
。ㄋ模⿲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居”和“樂”,因這兩個字已是會認的,已對它們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
。ㄎ澹┛偨Y課堂,激發閱讀: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
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孤單——快樂
一只喜鵲 好多鳥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和老師!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6課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3、理解“也”的用法,會用……也……說話。
4、感悟朋友、鄰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
學習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點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學習難點:聯系實際,了解鄰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
四、說學法:
1、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胄抡n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訓練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本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二)品讀詞句,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一是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獨”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孤獨感。
第二部分通過對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學習方法的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快樂”的含義,讀中悟樂,能說出自己什么的快樂是什么樣的,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有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ㄈ┚涫降挠柧,會用“……也……”說話,也是本課要達成的一個目標。
(四)寫字的指導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居”和“樂”,因這兩個字已是會認的,已對它們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
。ㄎ澹┛偨Y課堂,激發閱讀: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
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孤單——快樂
一只喜鵲 好多鳥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和老師!
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6課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3、理解“也”的用法,會用……也……說話。
4、感悟朋友、鄰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
學習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點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學習難點:聯系實際,了解鄰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
四、說學法
1、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胄抡n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訓練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本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ǘ┢纷x詞句,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一是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獨”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孤獨感。
第二部分通過對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學習方法的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快樂”的含義,讀中悟樂,能說出自己什么的快樂是什么樣的,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有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三)句式的訓練,會用“……也……”說話,也是本課要達成的一個目標。
(四)寫字的指導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居”和“樂”,因這兩個字已是會認的,已對它們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
(五)總結課堂,激發閱讀: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
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孤單——快樂
一只喜鵲
好多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