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樹和喜鵲說課稿范文(精選2篇)
二年級樹和喜鵲說課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6課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3、理解“也”的用法,會用……也……說話。
4、感悟朋友、鄰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
學習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點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學習難點:聯系實際,了解鄰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
四、說學法
1、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訓練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本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二)品讀詞句,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一是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獨”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孤獨感。
第二部分通過對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學習方法的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快樂”的含義,讀中悟樂,能說出自己什么的快樂是什么樣的,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有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ㄈ┚涫降挠柧,會用“……也……”說話,也是本課要達成的一個目標。
。ㄋ模⿲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居”和“樂”,因這兩個字已是會認的,已對它們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
。ㄎ澹┛偨Y課堂,激發閱讀: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
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孤單——快樂
一只喜鵲
好多鳥
二年級樹和喜鵲說課稿范文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
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三方面預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寫字要求是: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有明確的要求,并不斷糾正不良寫字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
二、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一篇童話故事。本單元圍繞“伙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小公雞和小鴨子》、《樹和喜鵲》、《怎么都快樂》。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伙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稑浜拖铲o》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和伙伴一同玩耍、一同游戲、一同生活,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這也正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人文內容,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到第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對童話故事也有所了解。學生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節課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以下3個:
1、復習生字和詞語,會寫“快、樂”兩個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以上所預定的教學目標,正是基于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四、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教師范讀,個別讀、小組讀、全體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并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會對說話提出要求,并及時評價和指導。
學生學法: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胄抡n
首先復習課文生字詞語,并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從前、后來、孤單、快樂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匯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導入部分可以實現目標1中的復習生字和詞語。
。ǘ┢纷x詞語,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通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孤單”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只鳥”的孤單,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他們的孤獨感。這一環節可以實現目標2中的部分目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
第二部分通過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么又快樂起來了?學習方法和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并理解“鄰居”的含義,在讀中悟出快樂,并能說明自己和朋友玩耍時的快樂場面,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又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這一環節的活動可以實現目標3。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進行閱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本文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ㄈ⿲懽值闹笇
在第二課時里指導“快”和“樂”的書寫,因為這兩個字已經是會認的,在第一課時已經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的要求: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占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范,學生練寫、糾正學生寫字姿勢。這一環節活動實現了預定的目標1。
。ㄋ模┛偨Y課堂,激發閱讀
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快樂起來?讓學生思考,說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此向同學們推薦童話故事《三只小豬》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ㄎ澹┌鍟O計: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一只喜鵲
好多喜鵲
孤單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