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拼搭》(精選4篇)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拼搭》 篇1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分析:
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
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于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二、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三、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二)、教師啟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征。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
三、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 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1)幼兒評價:拼得是什么圖形?誰拼得好?為什么?
(2)教師評價:表揚會應用公用邊的原理、注意用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較多圖形的幼兒。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好嗎?
活動反思:
1.讓數學變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為什么學生喜歡這節活動課,因為這節課直觀形象,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像玩游戲一樣,有趣好玩。所以,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形結合,用動畫片中的人物創設情境,聯系生活中的數學等就是讓數學變得好玩一點,學生積極性才高。數學教學應該向語文課學習,讓學生能感知數的靈動,讓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2.數學要多讓學生操作。
數學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會更深。滾一滾,如果要對低年級的學生說是很難說清楚的,但學生動手滾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就是讓學生多操作。
3.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有人說感覺器官用的越多,記得就會更牢固。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手去摸,動手去堆,用眼睛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
4.了解學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
低年級學生在用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時,有時候不太準確,這時候就不要強求學生記住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等一等,現階段只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讓學生討論。
不要小看這些小孩子,他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會精彩演繹。在搭一搭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搭出哪些物體,學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給與了肯定和表揚。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拼搭》 篇2
設計意圖
孩子們進入大班下學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們的活動內容能來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們更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在生活中得到發展,將我們學習的生活內容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天,31天,總共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是用來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歷查看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房子卡的月歷(大月,小月,二月的.區分)小字卡,數字卡(28 30 31 365)人手一份
2,各種掛歷,臺歷,月歷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數字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來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就來先認一認,讀一讀這些數字 你們發現了什么嗎?(學號 年齡 時間等)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學之間的關系
1,出示房子圖,幼兒仔細觀察,問幼兒發現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勵幼兒大膽發言。你們真能干發現了它們的秘密,請問你們想知道嗎,那老 師就告訴你們吧。
2,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回答問題。
三,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1,現在老師指日期小朋友說出是幾月幾號
2,老師說日期小朋友上來把它找出來。今天是幾月幾號請小朋友找出來。
3,前幾天小朋友帶來了掛歷,請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訴老師與同伴,再來找一找節日,如五一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等。
活動反思
數學《有趣的數學》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日歷,掛歷,臺歷等讓幼兒來認識日期,查閱日期,活動中體現了綱要精神:幼兒的教育內容生活化,游戲化。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為幼兒創造熟悉的生活場景,應該讓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學習的數學課堂,這次教學活動我設計了三個環節,每一環節環環相套,層層遞進活動開始我神秘說要與數學朋友做游戲,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過讓幼兒認認,想想,說說數學,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擴展思維,接著讓幼兒進入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年媽媽帶著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戲,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關系。掌握了一年有12個月,有30天一個月的,有31天一個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動的延伸更使小朋友樂透了。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節課創設情境的教學激發了小朋友去探究去發現。加深了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拼搭》 篇3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堆堆搭搭、推推滾滾,進一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特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過程與方法:通過搭搭數數,展開空間想象,發展空間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在玩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神奇口袋和面具、分組給學生準備不同的幾何形體和滑板)學生(幾何形體實物或模型)教學重、難點: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別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1、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一個神奇的袋子]我們馬上要用它來做一個游戲,游戲叫哪吒摸寶,誰愿意當聰明的哪吒?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近這個袋子就要閉上眼睛。(摸到了什么?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不錯是挺聰明的,再摸一個。這位小哪吒行嗎?)(下面的小朋友有些著急了,我們再選一位小哪吒 ,這次的游戲要求不一樣了,除了要閉上眼睛,還要實現大家的愿望,讓我先來,好嗎?我想請你幫我摸出一個長方體,輪到你們有什么愿望趕快向他提出來,這位小哪吒合格嗎?2、小朋友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里,身邊的每一樣物體都有它自己的形狀,今天我們就和它們交朋友,進行一個有趣的拼搭(板書上:有趣的拼搭)
二、新授1、滾一滾(師做動作)老師有個疑問,為什么滑板車下面的輪子是球狀的呢?(生:球會滾)師:其他物體不會滾嗎?那我們動手把小袋中的幾樣物體分別拿出來滾一滾。師:我們把這樣的物體放在一起,一塊滾,請三位小朋友和老師合作一下,你們每小組4人,也這樣滾一滾,發現什么?球滾得最快,哦,我知道了,原來滑板車上的輪子是球狀,因為球滾得快而且不費勁,謝謝!師:那你們有沒有看見過這樣的事情,能說一些給大家聽聽嗎?(真細心,真聰明)2、堆一堆過渡:可見球的用處很大,而且可以看得出來,小朋友們很喜歡球,現在老師為你們準備幾個小袋,里面分別裝了……請每一小組來選一個袋子。剛才小朋友都搶著拿球,可是我們這次不是滾一滾了,是堆一堆,用你們拿的這個物體堆得越高越好。師:拿球的小組站起來,堆得怎么樣?滾一滾,比誰滾得快我們要選球,堆一堆就不能選球了。不要恢心,一起來看看其他小組:⑴大的正方體和小正方體比(大正方體比小正方體好堆,因為大所以堆得高)⑵長方體⑶圓柱(他們是豎著堆的,有橫著堆的嗎?(木材廠的木頭就是這樣堆的)3、數一數老師也堆了一些,看看我是用什么物體堆的?用了幾個?這個堆得怎么樣?知道我用也哪些物體嗎?數一數分別用了幾個。看看老師搭的這個圖形像什么?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搭一搭?先討論搭什么,然后才能動手。師放音樂師問:你們組搭了什么?用到了哪些物體?
三、小結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美的事物,課后小朋友們可以動動腦筋搭出更多更美的東西。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拼搭》 篇4
小學數學人教版(XX版)第一冊第四單元
《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第二課時《有趣的拼搭》,主要教學第35頁后半部分和第36頁的內容以及練習八的第4、5、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拼、搭活動中經歷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與理解,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體驗,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拼出新的圖形,能較清楚地向別人說明所拼圖形的內容與方法。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有趣的拼搭”這部分內容時,主要先通過拼擺若干個小正方體、小長方體和圓柱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鞏固對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再通過“看誰搭得又穩又高”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嘗試指導法、效果回授教學法。學生采用:合作交流、實驗探究法。
教學準備:積木(分1、2號籃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以前玩過搭積木嗎?
老師知道同學們喜歡搭積木。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搭積木,你們猜猜他們是誰?(生猜一個師板貼一個)
圓圓鼓鼓小淘氣,滾來滾去不費力。(球)
正正方方六張臉,平平滑滑都一樣。(正方體)
上下圓圓一樣大,放倒一推就滾動。(圓柱)
長長方方六張臉,相對兩面一個樣。(長方體)
小朋友們真棒!看來小朋友們對前面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立體圖形來玩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 “有趣的拼搭”(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課先以親切的談話引入課題并以“猜一猜”活動復習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充分體驗,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
(用1號籃子的積木:用幾個相同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
1、正方體的拼組
師:小朋友們,老師知道你們都是拼圖的小能手,下面我們來玩“拼一拼”的游戲。
(1)用2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2)用3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3)要拼一個大的正方體需要幾個小正方體?
小組合作、交流。
全班匯報。
2、長方體的拼組。
師:剛才,小朋友們用正方體拼成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圖形,很有創意,也很棒!那么用長方體拼擺,又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用4個相同的長方體來拼組。
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用4個長方體拼一拼,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認識的圖形。
3、圓柱的拼組
師:剛才老師看到了小朋友們很愛動腦筋,拼出了許多不同的圖形。
最后,我們來看看用圓柱能拼成什么圖形?
小朋友用2個圓柱拼一拼。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用2個小圓柱可以拼成一個大圓柱。
師提問:兩個圓柱橫著拼平穩嗎?為什么?(容易滾動)
小結:圓柱的曲面容易滾動,不穩定,但兩個平面平平的很穩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操作中相互交流,說出所拼圖形的內容與方法,體會到用幾個相同的圖形可以拼出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成一些沒學過的圖形,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數一數
師:剛才,我們分別用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拼成了一些新的圖形,大家拼得不錯,很有創意。瞧!小明搭的積木多漂亮!你能數出這個圖形里有幾個長方體嗎?
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訂正。
(三)欣賞圖片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用立體圖形拼成的圖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創意的拼搭吧!(課件逐一顯示)
學生欣賞圖片。
師:嘩!這些圖形搭得很漂亮,很有創意是吧?那你們想不想玩“搭一搭”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和“欣賞圖片”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
(四)搭一搭
(用2號籃子的積木)
出示例題圖。
1、審清題意,明確要求。
下面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把這道題齊讀一遍。(學生讀題)
師:你知道這個游戲的規則是什么嗎?(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1) 用上所有的積木搭。
(2)看誰搭得又穩又高。
師:這兩個要求告訴了我們什么?(要求我們把所有的積木都要用上,而且還要高,不能倒)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觀察想象,擬定策略。
師:對啊!怎樣才能搭得又穩又高呢?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這些立體圖形當中,你認為最難搭的是哪一個?(球)為什么?(球沒有平平的面,容易滾動,很難搭得穩)
師:那怎樣搭才能把球放穩呢?
小組討論:球怎樣放才能放得穩?怎樣搭才能搭得又穩又高呢?
全班交流。
(2)初步操作,合作探究。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桌面上的學具都放回籃子里,再請組長把1號籃子放進抽屜里,并拿出2號籃子。
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搭一搭
全班交流:比一比哪個小組搭得又穩又高?
比一比,哪組搭得又穩又高?(老師用米尺逐一量一量)
指明一小組說說搭得又穩又高的方法:
第一:把球放在3個長方體的上面可以放得穩。
第二:盡量把長方體豎著放就搭得高。
(3)再次操作,驗證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看誰搭得又穩又高(所有的積木都要用手)”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深化對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活動一:我說你搭。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繼續玩游戲?下面我們玩一個“我說你搭”的游戲,好不好?
(1)師生活動:師說生搭
(2)小組活動:一生說一生搭。
2、活動二:創意拼搭
師:小朋友們搭得很開心,是吧?還想繼續玩嗎?下面我們來玩“創意拼搭”的游戲。請把1號和2號的積木都拿出來,搭你喜歡的圖形。
小組活動。
作品展示。
哇!小朋友們的作品真漂亮,很有創意哦!(選幾個作品展示。)
師:哪個小組愿意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創作!
【設計意圖】通過“我說你搭”活動和“創意拼搭”的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請小朋友們說說你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有趣的拼搭
板貼:四種立體圖形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