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思品社會呼喚誠信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承諾形式,感知社會各種主體(廠家——消費者、政府——市民、簽訂合同的甲方——乙方……)對誠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會的監督與制約下,誠信品牌毀之容易建之難,我們應該每時每事以誠為本。
3.關注社會誠信問題,愿意為打造誠信社會出一份力,也做一個呼喚誠信的社會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有關誠信的事例,感受社會各種主體對誠信的期待。
2.通過對社會生活中誠信與不誠信事例剖析和對比,懂得誠信是現代商品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關規則的必然要求。
3.懂得誠信是現代社會中的一條法律原則,是各行各業人們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為準則。
教學準備:
1.學生訪問、觀察、查找社會生活中的承諾(信譽卡、保修卡、合同等)。
2.調查了解本地區人們比較信賴的產品和信得過的商店,了解人們為什么信賴它們。
3.收集我國古代有關誠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師準備相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要做到誠信,一方面需要個人的嚴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會的完善規范。社會生活中的信用到處存在。板書課題:社會生活中的承諾。學生齊讀。
二、社會生活的各種承諾形式
課件出示xx年“經洽會”簽約場景圖(是解說有關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諾。
1.分組思考、討論:人們為什么要簽訂協議、合同和作出承諾,它們在社會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匯報交流。
3.小結:雙方用簽訂合同、協議的方式,作出約定,并依據約定行事。違約要受到懲罰。
三、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承諾,交流自己的調查情況
1.信譽卡小展示。
①將收集的信譽卡、保修卡、房屋買賣合同、裝修合同等展示出來,大家講講其中的故事。
②說說商家按承諾上門服務,自己買到放心商品的喜悅和商家不講信譽的煩惱。
2.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承諾形式?
思考:
①簽訂了合同意味著什么?
②誰來讀讀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對雙方有什么約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們得到承諾和沒得到承諾的感覺。
3.政府、村鎮、街道等有關部門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諾,說明了什么?當這些承諾得以兌現,人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社會生活中有許多的承諾,人們因為這些承諾得到兌現而對對方信任著,因沒得到承諾而憤怒、失望。
四、總結:現代社會生活中離不開信用,社會呼喚誠信
五、作業:調查了解本地區人們比較信賴的產品和信得過的商店,了解人們為什么信賴他們。
板書設計: 社會生活中的承諾
合同
協議
措施
……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社會因誠信而美好,人們因各種承諾得以兌現而信任它們,誠信要靠行動來打造。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匯報交流上節課調查本地區人們比較信賴的產品和信得過的商店的情況
1.分小組匯報:
①它們為什么能成為重合同守信用單位?
②顧客在這里買東西放心嗎?生意怎么樣呢?
2.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