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精選15篇)
第二課 篇1
第2課
教材
一、理論課
任
務
1、 使學生了解本學期的要求。
2、 進一步強調秋冬季體育課注意事項。
3、 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如何錘煉身體。
內
容
課的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力量
次數
準備部分
一、課堂常規(guī)(略)
二、宣布本課內容
三、點名
1、 教師宣布本課內容
2、 點名
1、學生聽
5
弱
1
基
本
部
分
一、體育錘煉對身體的作用
1、 提高運動系統的功能
2、 能夠促進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功能
3、 能促進神經系統的功能
二、怎樣科學錘煉身體
1、 教師講解、回答問題。
2、 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學生,并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多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1、 學生聽,并可以提問
30
中
中
1
1
1
結
束
部
分
1、 總結
2、 下課
1、 教師指出本課優(yōu)點與缺點
2、 師生再見
1、 學生聽
2、 師生再見
2
弱
1
第二課 篇2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幾個生字寶寶,現在它們排著對來看你們啦!快和它們打招呼吧!
生:讀生字詞。
師:同學們讀得真棒,老師要講一段故事來獎勵你們。
有一個小朋友,他的鄰居是個盲婆婆,已經好多年沒有看到美麗的鮮花、明亮的陽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還是黑暗。這個小朋友經常去陪這位可憐的盲婆婆,給她帶去了很多快樂。可小男孩發(fā)現,當自己去上學時,老婆婆一個人還是很孤單。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想啊想,終于想出辦法來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辦法嗎?
二、進入情境、整體感知
師:(出示掛圖)你們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辦法?可以從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樣呢?
生:高興,開心……
師:是!從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興,那你們能不能自己讀第一節(jié),找出兩個寫小朋友高興的詞呢?
生:(通過引導用筆畫出關鍵詞“喜滋滋”、“樂呵呵”)
師:你想怎樣讀它們。(指名讀)
生:(帶有激情地)喜滋滋、樂呵呵
師:老師聽出你很開心。
生:(面帶微笑地)喜滋滋、樂呵呵
師:老師看到你很高興。還有誰愿意試試?
生:……
師:我們一起試一遍。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像“樂呵呵”這樣的表示高興的詞嗎?
生:甜蜜蜜……
師:現在你們就是那個想出辦法的小朋友,把你們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吧!可以邊讀邊做動作,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在“捉回了”和“送給了”后面都要略微停一下。(板書:送給 盲婆婆)
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小節(jié))
師:你能不看書把它朗誦出來嗎?
生:(學生背誦第一小節(jié))
三、自主學習、以讀促讀
師:現在小朋友已經到了盲婆婆的家。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跟盲婆婆說的。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小節(jié)。
生:(輕聲讀、默讀、同桌互讀、找朋友讀)
師: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生:我知道小朋友很關心盲婆婆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
師: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生:放暑假的時候小朋友天天來陪伴婆婆。
生:星期天小朋友也來陪伴婆婆的。
生:放學以后,小朋友把作業(yè)做完了,也來給婆婆唱歌。
師:小朋友除了給婆婆唱歌,還會為婆婆做些什么呢?
生:他會自己唱歌給盲婆婆聽。
生:跟婆婆談家常。
生:給婆婆講故事。
生:幫婆婆做飯。
生:攙著婆婆到外面散心,給婆婆解悶。
生:他會為盲婆婆捶背,把學校里有趣的事情講給婆婆聽。
生:……
師:聽了小朋友的回答,老師知道了小朋友們也是關愛婆婆的好孩子。讓我們一起揣著一顆愛心去對婆婆說(做手勢讀第二小節(jié))
生:(聲情并貌地讀)
師:假如老師就是這位婆婆,請你對我說一次,不看書。
生:(有感情地背誦)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師: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生:不會,它只會叫。
師:為什么小朋友說蟈蟈會唱歌呢?蟈蟈的叫聲真的能為盲婆婆帶來歡樂嗎?
答案就在第三小節(jié),誰愿意讀一讀的?
生:(讀)
師:聽、讀了這一小節(jié),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生:我知道了“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師:(板書:領 把 走進 看到 清波 帶回 想起 歡樂)婆婆是一位盲人,怎么會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呢?
(出示插圖)你們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聚精會神的聽著(播放蟈蟈叫聲或流水鳥叫聲)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田野里的莊稼、綠樹紅花。
生:仿佛看到了雪白的棉花、流淌的小溪。
生:仿佛回到從前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生:仿佛聽到了小伙伴們的歡笑聲。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復了,看到了美麗的大自然。
……
師: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ㄒ幻麑W生朗讀第三節(jié),其余學生評議。)
生:聽了你的讀,我們仿佛也走進了田野,找到了歡樂。
。D時,學生紛紛舉起小手爭著朗讀,都讀出了盲婆婆的歡樂之情。)
師:你能把這一小節(jié)朗誦給你的同桌聽嗎?不看書。
。ㄍ阑ハ啾痴b)
師:蟈蟈的歌聲還會帶領盲婆婆到哪里呢?你能用“歌聲會……歌聲會……”說下去嗎?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花園,聞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聲會把您帶回故鄉(xiāng),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二(1)班教室,聽到小朋友瑯瑯地讀書聲。
生:歌聲會把您帶到大街上,看到熱鬧的人們。
生:歌聲會把您帶進大森林,看到可愛的小動物。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樹林里去,聽到小鳥們唧唧喳喳地歡叫聲。
生:歌聲會把您帶入馬戲團,欣賞到精彩的馬戲。
師:聽了小朋友說的,老師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復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聲帶給她的歡樂生活。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第三小節(jié),把對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讀出來。
師:好,同學們讀得很好!老師很受感動。讓我們一起祈禱,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獲得光明,永遠幸福快樂,好嗎?
生:(閉上眼睛祈禱著)共同祝愿盲婆婆早日重見光明,永遠幸?鞓贰
師:快,帶著你的祝愿,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一首屬于你們自己的詩歌。
(學生分小組熱烈地討論著)
請看一小組合作而成的詩歌:
歌聲會領您走遍世界,
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歌聲會把您帶回草原,
仿佛騎上駿馬追趕著那歡樂的羊群。
師:沒有創(chuàng)作完的小組課后繼續(xù)。
五、讀中感悟、內化體驗
師:小朋友,蟈蟈真的會唱歌了吧!
讓我們齊讀第四小節(jié)。
。ㄉx齊讀第四小節(jié))
師:把它和第二小節(jié)比較一下,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這兩小節(jié)第一句都一樣。
師:它們說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不完全相同,你們能體會出來嗎?
生:這一句是告訴婆婆這只蟈蟈真的會唱歌,而第二小節(jié)只是說蟈蟈會唱歌。
師:蟈蟈真的唱得好嗎?
生:唱得好。它的歌聲能使婆婆好象睜開了眼睛,看到美麗的世界。
師:說得真好。
讓我們一起背誦吧。
六、拓展想象、升華情感
師:婆婆因為有了蟈蟈而開心,可她更開心的你知道是什么?
生:是小朋友關心她。
生:是小朋友惦記著她。
師:小朋友的愛使婆婆不再孤獨了,他的心理會怎樣?
生:喜滋滋
生:更開心了
……
師: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鄰居,你會為她做些什么?
生:為她唱歌
生:跟婆婆談家常。
生:給婆婆講故事。
……
師:你們和那個關心別人的小朋友一樣,都是值得大家稱贊的。讓我們把漲滿心里的感情帶進課文里,盡情朗讀背誦吧!
。▽W生自由朗讀背誦)
七、聯系實際、拓展升華
師:回家小朋友把課文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一星期我們來開展“我學會關心”活動,為周圍的人做好事?凑l做得又多又好。
附板書:
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給
領 走進 看到 清波
盲婆婆
把 帶回 想起 歡樂
第二課 篇3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培養(yǎng)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2、 理解重點詞句,指導學生積累語言。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投影片、多媒體課件: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 昨天,我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好不好?(好)請看投影。誰能說一下,爬山虎的葉子有哪些特點?(生回答。)
師:看來,同學們對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掌握地非常好。那么下面就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沒有人為爬山虎搭架子,它怎么爬得滿墻都是呢?
生:因為它有腳。
師:關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 (配合板書:樣子 怎樣爬)
生:為什么爬山虎的腳能抓住墻?
生: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
……
師:非常好,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大致歸納一下有這么幾個問題:(1)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2)它是怎樣爬的?
師:這么多問題怎么解決呢?其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反復讀書就能解決,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自己動手從書中來找到答案,好不好?(好)
二、 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自由讀第3自然段,然后把你的發(fā)現說給小組同學聽。(生自由讀)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發(fā)現?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出腳的樣子。相機板書:位置、形狀、顏色。
師:現在我們發(fā)現了爬山虎的腳原來是這個樣子的。那么你們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嗎?
生:愿意。(指名兩名同學到黑板上畫,其他人在本上畫。)
畫好后,評議學生作品 師:誰說說他畫的好不好。(適當引導,加深理解腳的樣子。)
師:好,看來同學們都了解了爬山虎腳的樣子,那么誰想把這部分給同學們讀一讀。(指名讀2遍)其他同學在他讀的時候把文中的好詞妙句勾畫一下。
三、教學第四自然段:
師:好,下面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然后小組交流一下你的發(fā)現。
師:好了,誰來說一下你的發(fā)現?(學生可能讀出爬的過程。師強調觸、巴、拉、貼并板書)
師:說的非常好,那么,爬山虎是怎樣爬的,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能)來,請你來說說。同學們注意聽。
生:是這樣爬的,爬山虎的腳用細絲扒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是彎的,扒在墻上。
師:誰再來演一演?
師:他們特別注意到爬的一系列動詞,其他小組也注意到了,你們能在匯報中用上這一系列動詞嗎?
生:能。
師:非常好,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伺郎交⑴缐Φ膭赢嫞蠹蚁氩幌肟?(想)請大家特別注意它爬的動作,細微的變化。
多媒體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師:好了,課件看完了,同學們是不是對爬山虎的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是)剛才老師想了一個問題,想和大家討論一下,那就是壁虎也是在墻上爬的,那么它的爬和爬山虎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壁虎怎樣爬?(一步一步的爬)
師:那么,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能換成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嗎?(不能)為什么?
生:動物的腳爬是不留住的,爬山虎的腳是爬到哪里就長到哪里。
師:誰還想說?
生: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師:說得真好。知道小壁虎的腳是不留在墻上的,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這里用詞多準確。∥覀冊诹曌鲿r也要注意用詞準確。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同時把文中的好詞佳句劃出來。(生讀)
四、教學第五自然段:
師:好了。下面同學們快速閱讀一下第五自然段,看看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自由讀。)
生:我通過讀第五自然段知道了,爬山虎的腳觸到墻的和觸不到墻的不一樣。
師:讀得非常仔細。那也就是說爬山虎和墻有一種依賴關系。(板書:與墻的關系)
五、拓展延伸:師: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今后,我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并且把平時積累的好詞妙句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去。相信我們一定也能寫出和葉爺爺一樣棒的文章,有沒有信心?(有)
六、總結收獲,延伸課堂。
好了,同學們請坐好,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舉手)先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結合板書談收獲)
師:金秋十月,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jié),同學們你們喜歡菊花嗎?(喜歡),那么,你們想不想也像葉爺爺一樣,認真地去觀察一下菊花,并用自己的生花妙筆也寫一寫菊花的特點呢?(愿意)那好,就請同學們課下認真觀察一下菊花并寫一個小片段。(課外作業(yè))
板書設計:
樣子: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怎樣爬: 觸--→巴--→拉--→貼
與墻的關系: 觸著墻 ←-→沒觸著墻的。
。╠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第二課 篇4
【教學目標】
1、寫會3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和2個偏旁。
2、會認12個字。
3、正確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4、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動物,并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
會寫3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和2個偏旁。
【教學難點】
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發(fā)現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法。
【教學準備】
收集動物圖片、錄音、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揭題、復習生字詞
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可多了,今天,他們聚在一起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你們想去看看嗎?但是,小動物們說要考考同學們,你們過關了,才讓你們觀看。
第一關:生字關 (抽學生讀、齊讀)
第二關:詞語關 (開火車讀)
二、細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1、同學們順利過關了,你們知道小動物們要舉行什么比賽嗎?
。ㄙN“比尾巴”卡片,注意“巴”讀輕聲。)
2、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次比賽呢?一邊聽錄音一邊跟讀。
(學生讀后交流,老師貼圖。)
說話練習:
今天,來參加比賽的有( )、( )和( )。
3、“比尾巴”大賽的項目有哪些?
自由練習讀問句,指導認識問號。(指導讀問句時,注意聲音向上揚,讀出疑問的語氣。)
自由讀、指名讀。
4、“比尾巴”的結果如何?請同學們上講臺貼詞語卡片。
5、練讀課文。老師讀問句,學生回答,男女生對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配上動作)
6、填空練習:
猴子的尾巴( 。M米拥奈舶停ā 。K墒蟮奈舶停ā 。
公雞的尾巴( 。。鴨子的尾巴( )?兹傅奈舶停 。
7、小結:
課文以三問三答的形式出現。共有4節(jié),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這些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不能傷害它們。
三、練習擴展
1、瞧,又有幾位朋友來找大家了,它們也想有一條漂亮的尾巴,你能幫幫它們嗎?
做練習:書85頁讀讀畫畫。
2、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它們的尾巴各不相同,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3、老師這里還有一首尾巴歌。
尾巴歌
老虎尾巴賽鋼鞭,猴子尾巴打秋千,
綿羊尾巴大布袋,松鼠尾巴降落傘,
燕子尾巴剪春風,孔雀尾巴百花衫。
(學生自由讀,拍掌讀。)
四、總結、課后延伸
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你們可以從課外書中找資料,也可以上網或到動物園看看,收集動物尾巴的奧妙,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家長、老師和同學。
第二課 篇5
佚名
教學目標 :
1、通過朗讀,討論,理解課內容,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能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3、深刻領會并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4、結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義,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分別場面圖)、磁帶(二胡曲《還鄉(xiāng)行》)、火車汽笛聲錄音
教學過程 :
一、整體感知,提示訓練點。
1、學生讀書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ò鍟褐谐颜x 鮮血凝成)
2、快讀全文思考:作者圍繞這個中心選擇了哪些材料?
。ò鍟捍竽、小金花、大嫂)
3、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只選擇了這幾個材料來寫?
。ò鍟簢@ 選擇典型材料)
二、研讀課文,體會訓練點。
1、引導學第一段,體會學習方法。
指讀課文,出示思考題(投影)
聽讀要求:
A、用簡潔的話,說這段寫了幾件事?
B、認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寫?
C、邊聽邊劃,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出來。
學生聽讀后討論,教師啟發(fā)生回答問題。
。ò鍟合囱a衣服 送打糕 救傷員)
。ńY合思考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娘與志愿軍戰(zhàn)士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擇材料的用意)
齊讀本段的最后一句(這比山還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懷?)進行句式的變換(變成陳述句)體會反問句的表達作用。
結合句子讓學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練習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問難。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配樂范讀----學生練讀----個別讀文)
2、結合學第一段的思考題,遵循學習第一段的思路,分組自學第二、第三段。
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出小金花和大嫂與志愿軍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材上的特點。
(板書:救老王 挖野菜)
抓住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師在前三段學習的基礎上,運用激情語言,放錄音,投影,創(chuàng)設情境,和學生一起齊讀第四段。通過感情誦讀,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4、針對全文進行置疑問難。
三、概括學習過程,深悟訓練點。
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認識這一寫作方法的好處。(板書:突出中心)
四、課外延伸,指導背誦。片段練習,運用訓練點。
1、向學生介紹《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書,選讀精彩段落,激發(fā)學生的背誦興趣,讓學生自由選擇背誦。
2、結合課后的練筆內容,讓學生進行構思。
第二課 篇6
· 課時目標: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1、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吉林霧凇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嵃拙К、銀光閃爍、美、千姿百態(tài))
2、 這么美麗的霧凇,同學們想欣賞一番嗎?(想)(點擊課件)
。1)看完后,你想說些什么?
。2)出示文字,是啊,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
此時,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問?
二、自主探究。
1、 看來大家都十分愛動腦,上完了今天這一堂課你會知道問題的答案的,F在請同學們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讀到你最欣賞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到你體會到霧凇奇特時,讀到你想和同學交流時,請舉起你的手。(學生自主讀文感悟)
2、 交流自主學習情況。
剛才同學們自學得非常認真投入,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把自己最棒的研究成果匯報給大家,誰來說?(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相機引導)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
。ㄗ杂勺x、指名讀、欣賞美麗的霧。
你看到了什么?
此時你想說什么?
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吧!
(2)讀了課文,你還有哪些收獲?
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讀讀這句話,看看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段話中最吸引你的詞語句子有哪些?它們?yōu)槭裁次悖?/p>
匯報自主探究情況:
“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寫出了霧凇是逐步形成的。
“一層又一層”、“最初……逐漸……最后”寫出了霧凇的形成過程。
再讀讀這句話,看你又產生了什么問題?
真會讀書,這些問題都很值得研究,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到松花江畔去看看,好嗎?(點擊課件)
。3)想研究一下霧凇神奇的形成過程嗎?下面我們就以“霧凇的自述”為題,以小組為單位,再仔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從書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把自己當作霧凇,告訴大家為什么你不出現在別的地方,只出現在松花江畔。(小組合作探究)
哪一組霧凇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
指導朗讀:這一段寫得相當美,咱們一句一句讀不過癮,老師建議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句話。
(練讀—指讀,評點—齊讀)
。4)繼續(xù)交流,通過讀書,你還從哪兒體會到霧凇的奇特?
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tài)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想想霧凇會有哪些姿態(tài)?試著完成下列練習:
霧凇真是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真是奇特!
面對這樣的美景,我們也和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引讀)
誰來把這詩句美美地讀一讀?能說說從這句詩中體會到的意思嗎?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贊嘆一番—(齊讀)
三、拓展實踐。
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會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么?
如果你是小詩人,你會寫些什么?
如果你是……,我會……?
。ㄕ覍W習伙伴完成)
四、總結。
吉林霧凇與云南石林、長江三峽、桂林山水稱為我國四大自然奇觀,有機會的話,大家一定要去領略一下我們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哦!
五、作業(yè)。
1、 完成練習冊。
2、 給自己布置一道課外作業(yè)題。
六、板書
22 霧凇
奇觀
第二課 篇7
一、導入新課
1. 鞏固生字新詞
2. 說說課文介紹了孩子們與風箏間哪些情景?(“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二、自主學習
1.找出課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2.理解詞語。
憧憬 凌空 大驚失色 倏地 垂頭喪氣
3.說說“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4.把你的感受送進朗讀中去。
三、探究交流
感受做風箏的“快樂”
1. 自由讀第2小節(jié),找找孩子們做了什么樣的風箏?是怎樣做的?(找出重點詞語)
2. 交流:重點:1理解“精心”
2從“精心”可以體會到什么?
3你做過什么風箏?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4仿說句子:a-----我在-----精心------
b-----在-------精心-------
3.孩子們在做風箏是,他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從哪些詞句中看出?劃出來。
4.交流結合重點:1理解“憧憬”找反義詞(“希望、“向往”)
2想象孩子們心中充滿了怎樣的希望?
3聯系上下文理解“依然”,用“依然”仿說句子。
4說說為什么“我們”做的風箏什么也不像,但我們依然快活?
5.有感情讀出做風箏時的“快樂”
感受放風箏的“興奮”
1.你放過風箏嗎?加上動作說說你是怎樣放風箏的?
2.全班演示放風箏,說說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興奮、激動”)
3.自由讀第3小節(jié),找出文中表達孩子們放風箏時“興奮、激動”的詞句。
4.交流:結合:想象:1“我們快活地喊叫著”,我們在喊著什么?
2想象說話:天上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有-----有-----……,一會兒------,一會兒-------,讓人看了真-------。
5.有感情讀第3小節(jié)
感受找風箏時的“傷心”
1.正當風箏放得最高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這時的我們是怎么樣的?(“驚失色”、“千呼萬喚”)
2.理解:1“大驚失色”,讓學生作表情。
2“千呼萬喚”,想象我們怎樣的呼喚?
3從這兩個詞體會我們當時的心里是怎么樣的?(“著急”),讀好這兩個詞
3. 風箏不見了,我們四處尋找,想象我們找了哪些地方?
4. 找了那么多地方,那么長的時間都不見風箏的蹤影,當時我們是怎么樣的?(“垂頭喪氣”)
5. 交流:1說說“垂頭喪氣”是什么樣子?(表情演示)
2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 “垂頭喪氣”的時候,仿說“垂頭喪氣”
3體會“垂頭喪氣”的時候,人的心情是怎樣的?
4讀出“傷心”
四、歸納點撥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ǘ┫胂笸卣梗
1.我們的風箏真的找不到了,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嗎?引讀“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2.想象:我們到了水磨坊,會發(fā)生什么事?有沒有找到“幸福鳥”。
3.以“我們向水磨坊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為開頭說一段話。
第二課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2、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好對話的語氣
【教具準備】1、小壁虎、小魚、老牛、燕子四種動物的圖片和頭飾。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但是大家只需用耳朵聽,不許發(fā)出聲音,等老師把這個謎語說完后,看哪位小朋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謎底猜出來。
1、多媒體展示謎語:身體扁平四肢短,模樣丑陋本領大,腳有吸盤墻上爬,專吃蚊子人人夸。
2、指名猜謎語:小壁虎
師:我們今天繼續(xù)來學習《小壁虎結尾吧》(展示課題板書),學生齊讀課題。
師:當你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或者是想知道什么呢?
預設:a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
b 它向誰借尾巴了呢?
c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
過渡:是啊,這幾位同學提問的非常好,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是向誰借了呢,最終它借到尾巴了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聽聽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理解借尾巴的原因(學習1、2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
2、學生回答: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先用自己的話說,再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讀出來)
3、動作演示理解“一掙”,理解小壁虎尾巴易斷的特點。
師:同學們想一想,沒有尾巴的小壁虎此時心情會是怎么樣呢,它又是怎么想的呢?假如你就是那只斷了尾巴的小壁虎,你最想做什么呢?引導學生學習第2自然段
過渡:是啊,沒有尾巴的小壁虎最想去借一只尾巴了,那它都是向誰借了呢?
三、先扶后放,學習借尾巴的經過。(學習3、4、5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3、4、5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小壁虎向( )( )( )借尾巴。
。ㄒ唬┲笇W習第3自然段
1、指名學生讀書。
2、小壁虎首先來到了哪里?它是怎么樣給小魚說話的?
多媒體展示圖片及句子:“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3、對比體會小壁虎的禮貌:①“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魚,把尾巴借給我。”
4、看到那么有禮貌的小壁虎,小魚有沒有把尾巴借給它呢?它是怎么說的呢?
5、師:從這段話中我知道了( )。
6、師生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
過渡:因為小魚要用尾巴撥水,所以它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那小壁虎又去向誰借了呢?
。ǘ┬〗M合作學習第4、5自然段
1、要求: a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去學習
b學習時可以選擇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選擇表演或講故事。(先學習壁虎爬到哪,看見什么;再學習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最后想想:為什么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壁虎。(學生匯報時教師可以以記者的身份隨機參訪,分別采訪老牛和小壁虎)
c每個小組的每位成員都必須參與學習
(三)、鞏固訓練
1、師: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它們都沒能借尾巴給小壁虎嗎?
因為( ),所以( )
因為( ),所以( )
因為( ),所以( )
2、照樣子說詞:
游來游去 飛來飛去 ( )來( 。┤
四、得知故事結果,了解小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習6、7自然段)
1、師: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沒借到,心情會怎樣?讀時應讀出怎樣的感情?請一位學生讀讀。(一名學生讀,讀完評價。)
2、全班讀,讀出難過來。
3、師:小壁虎難過地回到家,又發(fā)生了什么呢?自由讀第七自然。
(指導學生讀出小壁虎高興的口氣來。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再生 保護自己)
五、課堂演練,加深理解
1、一生講故事,四位學生表演。
2、請一組同學上臺擺出正確的圖文。
六、總結全文,課后延伸
師:除了剛才講的四種動物尾巴的作用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板書設計】
小壁虎借尾巴
小魚圖片 撥水
老牛圖片 趕蠅子
燕子圖片 掌握方向
小壁虎圖片 再生 保護自己
第二課 篇9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趙州橋》這篇課文的前兩節(jié),請同學們說說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橋的?
生:作者是從趙州橋的長、寬和橋的結構來介紹橋的。趙州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大橋洞。
生:作者是從趙州橋的設計是世界建橋史上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來介紹橋的。因為這么長的橋沒有橋墩,在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小橋洞。這種設計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
〔復習不是機械的簡單的重復知識,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運用文字投影片進行口頭練習
(1)趙州橋全部用( )砌成,下面( )橋墩,( )一個拱形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 )。
(2)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 ),既減輕了( ),( ),又減輕了( ),( )。
〔在復習過程中,注意運用電教媒體,有利于全體學生鞏固知識!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個填空內容,我們把“既減輕了”后面的內容和“又減輕了”后面的內容位置交換一下(用投影復片將上述兩部分內容的位置交換一下)再讀一讀,想一想:意思變化了沒有?
生:意思沒有變,說明既……又……這兩部分內容不分先后,先說哪一部分內容都可以。
〔使學生通過讀的練習,從語言的實踐中來體會既……又……這一對關聯詞語的并列關系,沒有講語法術語。在復習中滲透新知識。這里很巧妙地運用投影復片將“既……又……”后面內容的位置交換進行讀的訓練,恰到好處!
二、繼續(xù)講讀課文
師:趙州橋的這種設計是一個創(chuàng)舉,這是橋的內在體現堅固。請大家讀一讀第三小節(jié)的第一句話,想一想這句話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生: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在這里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要說橋的另一個特點:美觀。
師:請大家默讀這一節(jié),寫橋的美觀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生:整個一節(jié)是圍繞著“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寫的。
師:課文中主要寫了哪些精美的圖案?
生: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映出單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想象出圖案中龍的自在的情景。)
生: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映出單片讓學生欣賞并根據畫面和文中的句子所描繪的內容,同桌進行演示,體會圖案中龍的神態(tài)。)
生: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映出單片讓學生觀察,討論“戲”字的含義。)
〔運用畫面形象、生動的投影片,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結合文中有關句子,提出想象和演示要求,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維訓練,體現了教師備課的精細!
師:請同學看這一段內容。
(映出文字投影片,省略號中的內容為活動的薄膜復片。)
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有的刻著……;還有的刻著……。所有的龍……。
師:精美圖案后面的冒號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內容有什么關系?
生:這里的冒號是起了提出下文的作用。
生:冒號后面的有的……有的……還有的……和所有的龍都屬于精美的圖案。
師:說得很好!再請同學看課文中有的……有的……還有的……后面是什么標點?這些標點說明什么?現在我們來做個練習,邊看投影邊朗讀。當讀到“有的”“有的”“還有的”時,看老師翻出的是什么內容就讀這一內容。(教師利用復片,翻出描繪龍的句子讓學生朗讀。)
〔結合朗讀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進而理解標點在句子中的作用。既使學生了解趙州橋外表的建筑美,又使學生懂得在書面表達中如何正確使用標點!
師:同學們,這樣讀了以后,你們明白了用分號的道理嗎?
生:這里“有的刻著”“有的刻著”“還有的刻著”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說中間一幅精美圖案,也可以先說后面一幅精美圖案,中間用分號,最后用句號。
師:請大家齊讀這一小節(jié),看看這一節(ji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學生齊讀)
生:是按照總起、分述、小結的順序寫的。
〔在學生掌握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簡單的文章結構教學,著眼于培養(yǎng)能力!
師:作者在文章中著重介紹趙州橋的堅固和美觀是為了什么?
生:這是為了歌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生:這是在贊美我國歷史遺產。因為這座橋是建筑在隋朝,離開今天已有1300多年了。這樣古老的大橋,當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教師在學生了解了橋的堅固、美觀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寫橋的美觀和堅固?”從而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本文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贊美了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這樣做,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體現了加強德育,滲透思想教育的做法,是可取的!
(在本課結束前,教師播放了《趙州橋》的錄像片。播放前,教師還提示同學在觀片中注意哪些內容課文中已經寫到了,哪些內容文中還沒寫到,要看得更仔細。特別要認真聽片中的解說詞,進一步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點評:
吳愛光老師積極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鉆研教材,能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出發(fā),認真?zhèn)湔n。擅長于運用電化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使教學形象、生動,啟發(fā)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本課教學特點:
一、充分運用電教手段,突出重點、難點,取得顯著效果
吳老師根據《趙州橋》這篇課文的特點,確定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是第二、三節(jié)。因此,在第二節(jié)教學設計中兩次運用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突出了這座橋的設計是一個創(chuàng)舉。接著在理解第三節(jié)時,又運用投影片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些較難理解的句子,通過一幅幅單片的放映,使學生深刻領會趙州橋欄板圖案之精美。
二、充分運用電教手段,使閱讀和練習緊密結合起來,加強了操作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吳老師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落實了教學要求。
如吳老師把“讀”作為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并貫穿在教學始終。“讀”的形式多樣化,有朗讀、默讀等,每次讀都有明確要求。如通過讀文字投影片,主要使學生從語言的實踐中理解“既……又……”這一對關聯詞語的并列關系;并以同樣的方法,通過文字投影片朗讀第三節(jié)中有關精美圖案的句子,使學生體會分號的用處。
三、充分運用電教手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
在本課結束前,吳老師播放《趙州橋》的錄像片,以加深印象,并提示學生注意錄像片中的解說詞,進一步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學生通過教學,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受到了教育與感染。
總之,看了本課教學實錄后,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對發(fā)展語言,發(fā)展認識,發(fā)展思維,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課 篇10
一、教學設計思路:
1、讓學生先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人物,引導學生通過三次的不同事件反應對比質疑分析,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指導學生質疑:父親為什么這樣做?分析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是想讓兒子知道,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3、拓展延伸,讓學生切合自身的實際談生活中如何體諒父母的辛勞,做父母的好孩子,在領悟及情感的升華中分角色朗讀課文,感悟真情。
二、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老人這么做的目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的道理。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進入故事情境
這節(jié)課上一節(jié)語文課,看老師寫課題(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由一枚金幣我們認識了兩個主要人物,還記得他們是誰嗎?(板書:父親、兒子)一個勤勞儉樸的父親卻把兒子給他的金幣扔進了火爐里,這是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深入學習課文,共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體會人物情感
師:讀懂人物,首先要讀懂文章。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父親和兒子都是怎樣的人?
1、先體會父親的勤勞儉樸,兒子的懶惰花錢如流水
。▽W生自由談,重點討論兒子懶到什么程度)
師: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可這位父親卻有這么一個不掙錢,卻花錢如流水的無用的兒子,老人是什么心情?
你能通過朗讀把老人失望、痛苦的心情表現出來嗎?
2、父親還是個怎樣的人?從哪體會出來的?讀父子倆三次對話的部分,思考父親面對兒子給他的三枚金幣是怎么做的,兒子有什么表現?邊讀邊畫,然后和同桌說一說。
。ㄉ鷧R報,師板書)
3、觀察父親的做法和兒子的表現,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
。1)為什么前兩次兒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卻“受不了”了?
。2)父親為什么要把金幣扔進火爐里?
。3)前兩次父親怎么知道那錢不是兒子掙的?
確定第一問為研讀重點,朗讀討論,前兩次兒子為什么笑了。
4、分角色朗讀前兩次對話。
指導朗讀,引導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溺愛與縱容,讀出父親的失望與痛苦。
第二次對話中,抓住“筋疲力盡”、“滿頭大汗”,讀好兒子騙父親的話,
5、對比閱讀第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指名朗讀。
。2)評價,重點評兒子的話讀得怎么樣。
。3)創(chuàng)設情境:要想讀好兒子的話,就要像演員一樣去體驗生活。第三次這枚金幣是怎么掙來的?學生默讀這部分,勾畫出重點詞、句交流。
說說兒子為掙這枚金幣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抓住“苦差使”、“當牛當馬”、“干了整整一個星期”來體會勞動的辛苦。最后歸納出這枚金幣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
(4)角色互換,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激qing、交流:兒子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流淚掙來的金幣,卻被扔進了火爐,那扔進去的,不只是金幣,而是他整整一個星期的血汗!同學們,假如你是兒子,你想對爸爸說什么?
文中的兒子和你們一樣滿腹的委屈憤怒,所以他大聲叫道:(指名讀兒子的話)
這句話很難讀,老師也練了好幾遍,讓老師試試行嗎?
你們也練練,相信一定比老師讀得好。
讓我們齊讀這句話,共同體會下兒子心中的傷心、憤怒,好嗎?全體起立,師引讀。
6、讀到這剛才同學提出問題能解決了吧。(回答各自的問題,重點明確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的用意。從而明白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ㄈ、聯系實際,激qing導行
同學們,此時我們的父母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著,有的可能在地里收莊稼,有的也可能在給人蓋房子,現在你最想對你們的父母說點什么?
師小結:聽了你們的心里話,老師不禁要為你們的進步喝彩。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個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懂得珍惜的好孩子。
(四)、作業(yè)
把你想對父母說的心里話寫在日記里,讀給父母聽,相信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
《一枚金幣》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讀中體會文章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豐富、多層次、多形式的閱讀。一次讀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讀有一次讀的效果。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覺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會對爸爸說什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孩子們說得生動形象,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聯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系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后,談想對父母說什么,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四)對于積累成語進行再現擴展
本課出現了兩個成語:筋皮力盡滿頭大汗。在讓學生想象兒子一個星期遇到了哪些困難時,當學生說他會很累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說出累到什么程度,這時學生很快用到了以上兩個成語,同時我引導學生說出帶“汗”字的成語,既給他們做運用的示范,又鞏固了積累,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所積累詞句的習慣。
不足之處:
1、在讓學生理解兒子受不了的心情時如果能采用“抓”與“拿”進行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來體會,我想學生不但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心情,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2如果能給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的時間,我想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
上完本節(jié)課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得心應手地駕馭好一堂課,全方位把握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卓有成效的引導,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應變能力。
第二課 篇11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敘事散文《荷塘舊事》板書課題。請同學們打開書,速讀課文,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本文作者回憶童年時在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荷塘邊和小伙伴戲水的事情。
師:同學們說的對,實際文章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在文中,它是本文的中心句,請同學們找出來。
生:我懷念那荷塘……
師:對,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板書)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本文謳歌了主題是大自然和諧和人類純樸的愛,可見文章是從兩方面來寫,大自然和諧美指什么?人類純樸的愛指什么?
1生:指的荷塘的美景。
2生:指的是小伙伴的關愛。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描寫“荷塘”的部分,仔細體會文章語言美。
生:自由讀
師:通過讀文,我們知道作者覺得村東北的野荷塘最美,你們體會到了嗎?你體會到什么?
生:我讀了……
師:同學們的感悟能力很強
同學們看屏幕,你覺得這兩段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荷塘的美,請同學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生:試讀
師:你覺科應該怎樣讀?
生:我覺得要以贊美的語氣?輕柔平和的語調來讀,語速稍慢,重音要讀出來。
師:即然你體會得這樣深刻,你就來讀讀。
師:聽學生朗讀,我感覺荷塘真美,我也想讀(配樂讀)老師讀的好嗎?
師:那是因為我有音樂的伴奏,如果你們有音樂伴奏,相信你也會讀的更好,下面你們選擇一段自己喜歡的配樂來讀,喜歡第四段的同學,你們幾個一齊來,我負責放音樂,喜歡第五段的同學,你們幾個一齊來讀。
生:讀
師:你們讀的很能動人,還有很多的同學想讀,有由時間的關系,我們齊讀好吧!
生:齊讀
師:聽了同學們出色的朗讀,使我聯想到一些描寫荷塘的好詩佳句,同學們知道哪些好詩佳句,誰想讀給大家聽
生:讀詩
師:你知道的可真多,讓我佩服,你舊知識沒忘,說明你學習很踏實。
師:作者筆下的荷塘如此美麗,這是為什么?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
生: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方法,用詞非常恰當
師: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恰當的詞語寫出了景物的特點,使我們仿佛看見了月下的荷塘,風中的荷花,同學們想看看這是什么?
生:想
師:美嗎?
生:美!
師:現在請你看圖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段話。可以想象雨中荷花雨后的荷花、荷葉象什么,荷花什么樣?
師:你的描寫真是太生動了,“荷塘舊事”的作者聽到了也地堅大拇指的。
師:課堂時間有限,我不能一一欣賞了,課后再拜讀你們的作品。
師:通過讀文,我們知道了以后荷塘如天上月牙兒一樣時時浮現在作者的眼前,那么作者難忘的僅僅是荷塘美景嗎!
生:不是……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章的另一部分。
生:自由讀
師:作者寫了他和小伙伴的什么事?
生:想,荷塘遇險的事,和小伙伴游戲的事。
師:你覺得作者和小伙伴們的游戲有趣嗎?
生:
師:作者怎么把游戲的場面寫的這樣有趣?你認為作才那些詞用的貼切。
生:
師:小伙伴們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師:由于游戲太有趣了,使作者得意忘形了,結果使自己處于危險境地,請同學們看作者遇險這一部分,這部分該怎樣讀,才能體現作者很危險。
生:語氣學快,語速逐漸快,語調變化
師:誰想讀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過危險的經歷呢?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現在作者游水了,書中沒有寫他的心情,你能不能猜想一下作者此時的心情。
師:在作者處于絕望的時候,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他的。
生:
師:齊讀小伙伴游戲的這句話,這寫一個比喻句這個比喻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對小伙伴們依賴和依靠,小伙伴是他的生命保險。
師:絕處逢生,嚇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們卻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你是怎么理解小伙伴的呢
生:在救助我的生命以后,小伙伴們松了一口氣,此時一看到我的狼狽相,才忍不住哈哈大笑
師:可見小伙伴們的憨直純樸
師:作者對故事的回憶到此,作者為什么寫自己遇險的事情呢,表達了他怎條的感情?美麗的荷塘,和荷塘邊快樂,頑皮、勇敢純樸的人。不僅使作者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和人類純樸的愛。
第二課 篇12
unit5 review and check 第二課時
教材類型:牛津版 所屬學科:英語>>5b(五下)
教案內容:
一.教學目標
1.能熟練運用“打電話”及課程的日常用語
2.能正確掌握like + doing的形式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1,2
三.教學用具
掛圖,實物,圖片
四.教學過程
step1.revision
1.greetings
2.free talk
may i speak to…?
this is …speaking.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see you soon..
sorry, wrong number.
step 2.look read and complete of part c
1. show the picture and describe the dialogue
2.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3. check out
4. play a game: make friends
the way:做兩組卡片:一組是課程名稱,另一組是代表該課程的圖片。
請幾位學生各抽一張,并找出與自己卡片上的名稱/圖片相符的圖片/
名稱,引導學生復習課程名稱,如一位學生出示代表pe的科目圖片,
另一位學生則說pe。
5. show the picture of part c2
6.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7. check out
step 3.consolidation
1. assign homework: finish part c
2. recite it
第二課 篇13
一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體會筍芽兒思想感情的變化,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好第2題中的句子。
2.使學生知道筍芽兒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勵下,勇于鍛煉,終于茁壯成長,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
二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作業(yè)本》2比一比,組詞。(2)聽寫個別生字詞。
2.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出示課后1(1),指名讀第一段,其余思考。
(2)討論課后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誰能來扮演筍芽兒,“央求”竹媽媽讓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兩位學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這段中,春雨姑娘、筍芽兒、竹媽媽的話分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試讀)
、僦该x春雨姑娘的話,并說說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么?
(溫柔、關心)(聲音要稍低些)然后齊讀。
、谥该x筍芽兒的話,說說該用什么語氣?
(撒嬌、畏縮)(聲音要尖嫩些)指導齊讀。
、壑该x竹媽媽的話,說說該用什么語氣讀?
。〒、害怕)(聲音要粗些、快些)指導齊讀。
。5)齊讀第一段,并選好自己認為讀得好的對話部分站起來讀。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第一段的。
。2)小結:① 圍繞課后思考題,理解內容。
、 抓住對話部分體會,并感情朗讀。
。3)自學并反饋學習情況。
、 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做?(討論)
、 自愿扮演雷公公、筍芽兒和竹媽媽,朗讀他們所說的話。其余學生進行評議。
、 師生共同討論本段中對話應采用的正確語氣。
雷公公粗重(聲音低沉)
竹媽媽不放心(理解“嘮叨”)
筍芽兒堅決(音稍高、有力)
。4)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4、學習課文第三段。
。1) 自學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2) 討論,有感情朗讀。
小草:堅強、不屈不撓
筍芽兒: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陽公公:關愛。
分角色讀,齊讀。
一、課前組織談話:
以《開心辭典》為話題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你想長大嗎?為什么?
二、找外因,隨機指導朗讀
是呀,誰不想長大呢?今天我們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筆找一找,在筍芽兒成長的路上都有誰在幫助它?
2、生匯報:(隨學生回答而教學)
。1)春雨姑娘:
a“沙沙沙……來啦!”
指導讀好“沙沙沙……”(是呀,春天到了,春雨姑娘開在綠色葉叢上彈奏著樂曲,沙——,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吧。)
指名讀——女生讀——全班齊讀本段
b、“不能睡懶——多美呀!”
c、春雨姐姐笑了,用細細雨絲……滋潤著她。
。ɡ斫狻白虧櫋保┦茄郊毤氂杲z灑在身上,筍芽可舒服了,生齊讀。
(2)雷公公
“轟隆!……筍芽兒!”
。ɡ坠珪䦟S芽兒說什么呀?)指名講——請男生齊讀這一段
。3)小草弟弟
“小草向筍芽兒……快快長大!”
這小草的話,他又怎么幫筍芽兒的呀?
。ㄖ该v——指導讀——齊讀)
。4)太陽公公:
“太陽公公笑了……溫暖著她”
(生讀——讀得再暖和些——再指名讀)
3、是呀,目前如果在筍芽兒成長的路上,春雨姑娘他們只是嘲笑她、諷刺她,筍芽兒能長成一株強壯的竹子嗎?生講,是的。
下面老師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學過的詞語來用上這些句式來說一說。春雨姑娘,雷公公……他們對筍芽兒支持,關心吧。(用困難的學生可以選擇一句話來講)
春雨姑娘笑了,____著她,____著她
雷公公____著她。
小草弟弟____著她
太陽公公笑了,____著她,____著她
。ㄍ瑢W們,從剛才的說話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詞語表達,可見我們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多彩,我們平時在學習中應該不斷積累,提高寫作,閱讀水平)
三、探究內因
1、成長的路上難免會有磕磕碰碰,有他人的幫助自然不錯,但是更主要的還應該*誰?(自己)是筍芽兒也不例外,請外速找找,筍芽兒成長中同表現的句子吧。
2、生找
3、生交流
a、筍芽兒醒過來了,……還沒睡醒呢!
。ㄟ@可是一株不見世面的變撒嬌的筍芽兒,誰來邊讀邊配上動作)
b、筍芽兒……地面上去
給“央求”換個詞吧,誰來向我這位竹媽媽央求一番(生想像說)
c、筍芽兒被嚇住了……“那……我還是呆在這兒吧!”
。ㄟ@可是一株____師引說,誰來加上動作讀——指名讀,指導體會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指名讀——小組讀
d、筍芽兒……:“我不怕,我要出去……”。
。ú蛔〉卣f就是,不停地的說,你瞧這省略號在這里是告訴我們語句重復的省略)——指導加以創(chuàng)造讀。
e、筍芽兒……小衣服(這可真是勇敢地的小筍芽兒)
終于,……竹子,她鉆在……自豪地喊著:“我長大啦!”
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導體會“終于”“自豪”)——齊讀。
4、合作表演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從1—9小節(jié)中,任意選擇。
。1)生從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片斷中任意選取一個內容4人合作表演。(加上動作、神情、脫稿想象。師巡視指導……)
。2)請兩小組上臺合作演出筍芽兒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幫助下的不同表現(其余生作評委)
。ū硌葜幸髮W生先自我介紹——再創(chuàng)作性表演——生評價——師評價)
(3)談感受:看看這場演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是呀,在雷公公重重約鼓聲中,筍芽兒再也忍不住了,它決定勇敢地鉆出地面了,在春雨姑娘,太陽公公,小草弟弟的支持、關心、記憶下,在自己不斷努力下,他終于長成了一株強壯的竹子,引讀:只見她站在山岡上,迎風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自豪地喊著:“我長大了啦!”
四、拓展練習
在生活中你們成長中離開更多人的幫助,請你們這樣句式來說一說:
在家中,媽媽____著我,爸爸____著我,爺爺____著我,奶奶____著我,我總得____。
在著____我,我希望____。
五、作業(yè)布置
1、課外多看看童話故事,可在班中舉行“講童話故事兒賽”
2、可組織一次辯論會:以“長大路上,外界約幫助重要遠是自身努力重要?”
3、請以筍芽兒名義,給竹媽媽寫一封家信,告訴竹媽媽自己成長中的感受和見聞。
第二課 篇1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欣賞剪紙
1、姥姥的剪紙是什么樣的?課文里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姥姥的剪紙?請分別找出來,朗讀體會剪紙的特點。
2、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相應的特點。
3、了解學生朗讀感悟情況,并隨即點撥,引導學生欣賞姥姥的剪紙。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這個句子寫出了姥姥剪紙的內容廣泛,題材對偶,也說明了姥姥的確是剪紙行家,(抓住“無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這句話生動地說明姥姥的剪紙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顯示了姥姥的神剪紙技藝高超。(指名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
。3)“嗬……無可挑剔”這句話是“我”發(fā)自內心的贊賞。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紙形神兼?zhèn),是完美無缺的工藝品。
。4)“我搶過來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出示幾幅剪紙,一起欣賞
5、通過欣賞這些剪紙,用一個詞來贊美一下這些剪紙。
姥姥的剪紙真是啊。ò鍟杭艏堣蜩蛉缟、活靈活現)
二、認識姥姥
1、姥姥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藝術作品?
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話(“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1)出示“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3)姥姥*什么才能“熟能生巧”?
指導讀好第6自然段:
a 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剪
b.用不管……還是……不管……還是……不管……還是……
c.分組讀
(4)現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
。5)什么叫“準頭”?
(6)書中舉了個什么樣的例子來說明的?
a 工夫不大……
b 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剪成的?
c 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詞語能感受到?這些詞語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d 指名分角色朗讀,演出作者的調皮
。7)舉舉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來說一說。
熟能生巧,總,!”
3、從中說明姥姥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姥姥心靈手巧)
4、除此之外,姥姥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1)出示第3自然段
。2)抓住“廣結良緣、有求必應”進行理解
。3)指導朗讀
。4)板書:勤勞善良
三、體味祖孫之情
1、姥姥對鄉(xiāng)親們是如此友好、熱情,對我這個孫子更是疼愛有加,她是怎么通過剪紙傳達這份情的呢?
2、讀讀第三段,找找在這里具體寫了幾幅姥姥的剪紙?是什么樣的?
(1)指名交流
。2)出示描寫剪紙的語句
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背上。
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3)這三幅剪紙的圖案有什么特點?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4)剪紙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點?你體會到什么?
理解:12小節(jié)(抓住幾個“總是”指導背誦)
。5)說說這三幅圖仿佛在告訴我們什么?
(6)重點理解第三幅圖
a 一片開闊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怎樣的神態(tài)?
b從剪紙中看出了,從姥姥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份。
3、我對姥姥又是一份怎樣的感情?
。1)指名讀讀有關句子
。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
。3)師簡介原文的一個片段:
當時我也動過要學剪紙的心思,可惜我當時有其他的事,后來也離了鄉(xiāng),遠離了姥姥,遠離了她美麗的剪紙。直到前年春節(jié)家里通知說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趕回家里,看到了一別三年的姥姥,此時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異地躺在當門的床上。我當時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會躺在那兒。我不顧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張有點浮腫的臉,再試試鼻息,姥姥還活著,我哇地一聲哭了。我的姥姥還活著,我上學地起早貪黑給我做飯的姥姥還活著。
。4)是啊,兒時的記憶怎能忘記,慈祥的姥姥有怎會忘懷,說說作者會夢見什么?
四、作業(yè)
1、搜集一些剪紙
2、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姥姥的剪紙
剪紙: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
第二課 篇1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11課《觀潮》,這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本來的發(fā)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依據小標題給課文分段。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怎樣注意積累材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負擔著最主要的訓練任務,因此,編者將這課安排在這里,是在前兩篇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以它為例,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項目“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四、課堂教學程序安排
(一)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看邊想,動之以情,最后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天下奇觀”的贊嘆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要讓學生逐漸達到培養(yǎng)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目的。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是: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guī)律;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二)課前準備:投影儀、膠片、放相機、電視機、錄音機。目的是要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縮短教學時間。
。ㄈ┙虒W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11課,課題是什么?板題(11、觀潮)“觀”是什么意思?“觀潮”是干什么?回憶2節(jié)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么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閱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yǎng)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系,養(yǎng)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閱讀文章,并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閱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么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么去?)老師建議大家?guī)Ш脙蓸訓|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引導學生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出發(fā),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學生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著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xù)渲染氣氛: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zhèn),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于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jié),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依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之后,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學生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著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fā)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jié)),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么?“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么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海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動”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動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于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后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說感受,可以讓學生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后再學習文章,易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朗讀文,用“……”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么?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么。為什么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說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聯系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會是“白色城墻”?這與“線狀”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c.比較句子,說一說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么作用?(投影顯示)
。1)浪潮猶如戰(zhàn)馬飛奔而來。
(2)浪潮猶如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3)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4)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飛奔而來。
(5)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á僖馑家淹暾,②寫出了顏色,③突出了數量,④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它開闊,橫貫江面,它勢猛,有進無退,所以先呈線狀,后呈墻狀,至此則呈“萬馬并進”狀。⑤寫聲勢大,前面“千萬匹”也寫聲勢,但寫的是客觀的實景,這里則寫主觀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這五句連續(xù)寫形狀變化的句子,讀出由遠到近氣勢越來越大的變化,(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及時點拔)
通過以上對江潮聲音、形狀的分析,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動心”即首先通過分析語言文字,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動真心。其次為了突出聲音與形狀的前后對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紹的格局,依照本地學生從未見過浪潮的特點來分別進行教學,即先理解聲音的變化,后體會形狀的變化。
d.指導朗讀第三段。我們能否把剛才描寫聲音與形狀的句子合起來讀一下呢?注意要讀出江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抽讀了3、4自然段,大家評議,指出優(yōu)劣,體會讀法,接著再自己試讀、抽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e.復述重點段落。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能復述出來嗎?再放錄像,先看著畫面,師生共同復述,再讓大家各自試著復述。
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華,也是重點部分,所以我想通過本段詞句的訓練,作為契入教學重難點的一個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詞意,再深入體會潮來時的氣勢,然后要求復述,力求使學生能夠把這一段精彩的語言積累下來,為完成課后作業(yè)中的背誦作鋪墊。
(3)過渡學習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蕩蕩地從東飛奔而來,霎時,潮頭向西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學課文第四段,檢查你讀懂了什么?同時引導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霎時,過了好久)用“△△”標出,各說明了什么?“依舊”、“恢復”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恢復”說句話(板書、恢復平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么壯麗,那么雄奇(板書,壯麗、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么作者會寫得這么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讓我們再次自由朗讀全文,回味一下這美、這壯、這奇!
教師的小結滲透了德育,滲透了文章的寫法,達到了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又引導學生由部分回歸整體再讀全文,給人一種“課已盡,趣無窮”的感覺。
4.表述學習成果(歸納主要內容),質疑問難
5.布置作業(yè):我國能稱得上“天下奇觀”的景點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等,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圖片,互相交流,這是我們今天作業(yè)中的一個必做題;另一個選做題是:查找資料,探討錢塘江東寬水深,西窄水淺的地形與浪潮的形式有什么關系?
作業(yè)的布置安排了兩種題型,即:必做題與選做題,這是為了在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長,也是教學中分層優(yōu)化的一個體現。
課堂教學到此結束。
。ㄋ模┌鍟f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級交叉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