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科學教案 > 體育和科學教案 > 4.4 金屬(精選16篇)

4.4 金屬

發布時間:2022-11-06

4.4 金屬(精選16篇)

4.4 金屬 篇1

  1.與非

 。╨)的主要特性

  金屬具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質。例如,常溫下它們都是固體(汞除外),有金屬光澤,大多數為電和熱的優良導體,有延展性,密度較大,熔點較高。

  (2)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金屬元素的中文名稱都帶有“金”字旁。一般可根據金屬的特性來初步辨認金屬與非金屬。

  (3)某些非金屬(如石墨等)也具有與金屬相似的性質,但它屬于非金屬。

  2.金屬活動性順序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3.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和用途

 。1)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

  常見的金屬有鐵、鎂、鋁、銅、錫等。金屬一般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如2mg十o2==2mgo)。活潑金屬與稀硫酸、鹽酸發生反應,如mg+2hc1=mgc12+h2↑。按金屬活動順序,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較弱的另一種金屬從它的鹽的水溶液中置換出來。

 、 鐵的化學性質      

  化學反應 實驗現象

  潮濕空氣中與水、02等物質反應  生銹

  在氧氣中燃燒  fe+ 2o2= fe304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與酸反應 fe+2hcl= fecl2+h2↑ 產生大量氣泡,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與cuso4溶液反應 fe十cuso4= fes04+cu 鐵棒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若cus04完全反應,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阢~、鋁的化學性質

  銅在干燥的空氣中比較穩定,在潮濕環境中被腐蝕生成銅綠(堿式碳酸銅),銅綠有毒。

  鋁是較活潑的金屬,像鐵一樣能跟非金屬、酸、鹽等溶液反應。在高溫時,鋁有較強的還原性,工業上用鋁來冶煉高熔點金屬。

  (3)常見金屬的用途

  根據金屬的特性,金屬可用來做裝飾品、導體、炊具、機器設備的部件等。人們常根據金屬的一般屬性和每種金屬的獨特性質,如它們的密度、外表、價格等來選擇使用金屬。比如,銅、鋁的導電性僅次于銀,被廣泛用于電線、電纜等工業。

  4.金屬冶煉發展的歷程

 。1)金屬冶煉原理

  在高溫下,用還原劑(主要是一氧化碳)從鐵礦石里把鐵還原出來,產生游離的金屬單質。 (2)濕法煉銅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濕法煉銅的國家。濕法煉銅的原理是:

  cus04+fe =fes04+cu。

  5.金屬的污染及廢棄金屬的回收

 。╨)廢棄的金屬污染環境

 、購U舊電池中含有汞等,如果將廢舊電池隨意丟棄,汞等滲出會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脅人類健康。②鉛、鎘等有毒金屬的離子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2)廢棄金屬的回收

  通過回收,使金屬循環再生,不僅可以節約金屬資源,而且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6.合金與新金屬材料的發展

 。1)合金的概念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合金是比純金屬性能更好的物質。鋼、18k金、鋁合金等都屬于合金。合金也是改善金屬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2)生鐵與鋼的比較

  生鐵 鋼

  含碳量 2%~4.3% 0.03%一2%

  性能 質硬而脆,無韌性 質硬,有韌性

  機械加工 可鑄,不可鍛軋 可鑄,可鍛軋,可壓延

  種類 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碳素鋼、合金鋼

  冶煉 原料 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 生鐵(廢鋼)、氧氣等

  原理 高溫下,用還原劑co從鐵礦石中把鐵還原出來:fe203+3c0=fe+3c02 高溫下,用氧化劑02或feo把生鐵中過多的碳和其他雜質氧化成氣體或爐渣除去

  設備 高爐 轉爐、電爐、平爐

  (3)新金屬材料的發展

  常用合金包括鋼鐵、鋁合金、銅合金。

  特種合金包括耐蝕合金、耐熱合金、欽合金、磁性合金等。

4.4 金屬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也是本單元的一個次級研究主題,主要引導學生探究金屬這一類物質的共同性質特征。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為什么使用該種金屬的問題來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金屬的性質部分是本課最重要的活動內容,要求學生逐一進行操作和觀察,以揭示金屬的共同性質。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先動腦再動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學的研究。學習科學是為了服務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屬的性質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啟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⒘私馍磉叺慕饘僦破贰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為什么用金屬制作它們?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講述: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那金屬的性質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ǘ、研究金屬的性質。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現。(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3)、總結: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4、總結金屬的性質。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還很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三、拓展應用:

  1、談話:想一想,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

  4、課后學生搜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閱讀。

4.4 金屬 篇3

  4.4 金屬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認識各種類型的金屬,了解由它們的不同特性。重點是做實驗總結金屬的性質。

  教學準備:

  1、各種類型的金屬段。2、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的是常見材料。在認識和研究了紙和布后,今天我們來認識和研究另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4 金屬)

  一、想一想,說一說

  出示教材p47中的圖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的想一想,同桌之間說一說,最后由小組長做記錄,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為什么用金屬制作它們?

  生: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

  師:對,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下面我們就接下去研究一下金屬的性質。

  二、實驗研究金屬的性質

  1、光澤度實驗。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現。(變光亮,有熱度)         

  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導熱性實驗

  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總結:鋁勺導熱快。

  3、延展性實驗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討論: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來總結金屬的性質: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金屬還有其他一些性質,我們以后會學到。       

  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三、討論

  師:想一想,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把討論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4 金屬 篇4

  一、教學大綱對本教材內容的要求:<<大綱>>要求學生在認識了鋼、鐵、鋁等個體知識后,進一步學習認識的共同性質,

  并建立的概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和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得到提高發展。

  二、本課在本冊教材和單元中的地位:本冊教材共有14課,從知識上可分為四個方面,<<>>與<<生銹與防銹>>構成本冊教材 的教學單元,本課是

  的教學單元的第一課,本課指導學生在認識了銅、鐵、鋁的一些知識的基礎上,

  進一步認識銅、鐵、鋁的共同性質,建立的概念,為今后學習認識其它的打下基礎,從能力培養來看,屬于 “觀察”、 “實驗”、

  “歸納概括”能力系列,而且本課又是本單元的第一課,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和本冊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三、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認識的共同性質,建立概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認識的共同性質,建立的概念。

  難點:歸納概括所有的共同性質。

  五、教學方法:根據本課特點,結合實際, 采用觀察---實驗---歸納 概括的教學思路來講,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研究銅、鐵、鋁三種所具有的相同性質。

  ㈡.指導學生歸納概括的共同性質。

 、.運用已學知識,認識其它的。

  六、教學程序:

  1.導入  新課:談話、講述形式

  2.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來認識銅、鐵、鋁的共同性質。

  (2).指導學生歸納概括的共同性質。

  (3).指導學生認識幾種其它。

  課 題: 《金 屬》

  課 時: 一節

  教 材: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自然第七冊

  教 師:長春應化所子弟小學: 董 雷

  教學方法:根據本課特點,結合實際, 采用觀察---實驗---歸納概括的教學思路來講,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研究銅、鐵、鋁三種所具有的相同性質。

  ㈡.指導學生歸納概括的共同性質。

 、.運用已學知識,認識其它的。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認識的共同性質,建立概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實驗, 使學生認識的共同性質,建立的概念。

  教學難點 :歸納概括所有的共同性質。

  教具準備:分組實驗材料---酒精燈、銅、鐵、鋁、鋅、鉛、錫材料、木條、粉筆、電池夾、電池、小電珠、導線、鐵錘、鐵砧。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講述:在一年級的時候, 我們學習了銅、鐵、鋁的一些知識, 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銅、鐵、鋁的一些性質。

  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認識銅、鐵、鋁的一些共同性質

  1.認識銅、鐵、鋁都有光澤。

 、.提問:在一年級時,我們認識了銅、鐵、鋁三種,從外表上看,它們的顏色各不相同, 那么,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講述:首先, 我們從外表上來觀察銅、鐵、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來觀察呢?

 、.投影顯示: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教師講解)

  ⑷.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并指導。

 、.提問:通過觀察,它們的表面都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匯報:(它們都具有很亮的光澤)

 、.教師小結:我們把這種特有的光澤, 叫做光澤。

  板書: 光澤

 、.指導學生將結果填寫在課文13頁填空中。

  2.認識銅、鐵、鋁都容易傳熱。

 、.談話:從外表上看銅、鐵、鋁都具有光澤,那么,它還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下面,我們在做個實驗。

 、.投影顯示: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教師講解)

  ⑶.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并指導。

 、.提問:在剛才的實驗中,手握的一端有什么感覺?

 、.學生匯報:溫度逐漸升高、燙手。

 、.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銅、鐵、鋁都容易傳熱。

  板書: 容易傳熱

 、.指導學生將結果填寫在課文13頁填空中。

  3.認識銅、鐵、鋁都容易導電。

  ⑴.談話:下面我們在做個實驗,看一看它們還具有什么相同點。

 、.投影顯示: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教師講解)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并指導。

 、.提問:用銅絲、鐵絲、鋁絲連結的電路,電珠都怎樣了?

 、.學生匯報:亮了

  ⑹.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又知道了銅、鐵、鋁都容易導電。

  板書: 容易導電

  ⑺.指導學生將結果填寫在課文14頁填空中。

  4.認識銅、鐵、鋁都有延展性。

 、.談話:除了以上相同點外,它們還有別的相同的地方嗎?下面請

  同學們看老師來給你們做個實驗。

  ⑵.演示并講解:(將實驗材料傳給部分學生觀看)

  ⑶.提問:銅絲、鐵絲、鋁絲都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匯報:變寬、變長、變扁。

  ⑸.教師小結:這又說明它們都有延展性。

  板書: 有延展性

 、.指導學生將結果填寫在課文14頁填空中。

  5.實驗:木棍、粉筆是否具有以上性質。

  ⑴.談話:剛才我們分別對銅、鐵、鋁進行了實驗,找出了它們的

  一些共同性質,請你再看一看木棍、粉筆也有這些性質

  嗎?

  ⑵.講述:請同學們按照以上幾種實驗方法來實驗。

  ⑶.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并指導。

 、.提問:通過實驗,木棍、粉筆是否具有以上性質?

 、.學生匯報:(不具有)

 、.教師小結:通過對木棍、粉筆的觀察和實驗,我們知道它們都

  不具有銅、鐵、鋁所共有的那些性質。

 、妗⒅笇W生歸納概括的共同性質

 、.講述:銅、鐵、鋁從表面看是不一樣的,但它們有共同的性質,

  它們是同一類物體,叫。

  板書課題: 金 屬

 、.各小組討論一下:的種類很多,根據銅、鐵、鋁的共同性

  質,你可以推想所有的有什么共同性質

  嗎?

 、.提問:哪組同學來回答。

 、.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雖然的種類很多,但根據銅、鐵、鋁所具有的

  相同性質,可以推想的性質是: 有光澤、

  容易傳熱、容易導電、有延展性,凡具有以上性質

  的材料都是。

  ⑹.指導學生填寫課文15頁填空

 、、指導學生認識幾種其它的

 、.出示實物和看課文插圖

 、.講述這些的性質和應用。

  ㈣、課后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認識了的共同性質,建立

  了的概念,了解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 “金 屬”

  有光澤

  容易傳熱

  共同性質: 容易導電

  有延展性

4.4 金屬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建議

  堿金屬知識結構網絡圖

  在學習完全章后應該指導學生總結出本章內容的知識網絡圖。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關鍵是熟悉自然族的學習方法。每一族重點掌握代表物質的性質,其他元素的性質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遞變性的規律加以掌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識結構的網絡可以把分散的內容統一起來。為以后學習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族 鹵族鋪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包含兩個主要內容:的原子結構及其單質的性質、焰色反應。其中前一部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

  第一部分內容中,先由兩張表格切入,讓學生通過表中提供的數據等信息的分析,總結歸納出的原子結構的特點。為后面學習它們的化學性質打好基礎,因為結構決定性質,通過總結結構的相同點和遞變性,完全可以大膽的預測其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然后利用實驗事實驗證推測的正確性,這樣的學習順序是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培養。教材在重點介紹了鈉的有關知識之后,由個別到一般,進一步歸納出堿金屬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以及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使將來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夠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鈉和鉀的焰色反應,以及它的正確操作和應用。

  閱讀材料“金屬鉀的發現”,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化學史的教育

  教學建議

  高一第二章第三節的編寫,采用了化學學習中使用較多的科學方法模式,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并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的性質作出推論和預測,當這些推論和預測經過多次論證后,便可將其中的正確部分上升為理論。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1.堿金屬單質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原子結構的特點,可以讓學生以教材中的兩個表格為主要依據,結合前面學過的鈉的有關性質,運用對比的方法通過自學、討論的方法掌握這部分知識。建議從相同點和遞變性兩方面指導學生總結出規律。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可以讓學生結合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去思考,利用規律大膽推測,然后用實驗加以驗證。此處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處的實驗尤為重要。要做好鉀在空氣中燃燒以及鉀和水反應的實驗。可以事先復習鈉的有關的實驗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再通過講解或者閱讀,從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的劇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較Li、Na、K、Rb、Cs與氧氣反應,與水反應的不同,從而得出結論:“堿金屬的金屬性都很強,是強還原劑,而且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大而逐漸增強”的結論。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

  3.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結合它們的化學性質讓學生自然地得出結論。此外還應涉及藥品的保存,例如:鈉和鉀應保存在煤油里,鋰保存在石蠟中。

  4.焰色反應的教學,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美麗的煙火、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離子的焰色反應,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強調焰色反應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步驟及其原因,特別指出鉀的焰色反應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并解釋原因。講解焰色反應的應用時應明確它可以用來檢驗金屬或其化合物。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結構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1.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引入]學生上黑板寫出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厶釂枺

 。1)的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是什么?

  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易失掉一個電子,表現出還原性。

 。2)的物理性質是否相似?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6頁[表 2—l],堿金屬的主要物理物質并加以總結。①色狀:銀白色金屬(銫略帶金色光澤)②柔軟、密度小,熔點低 ③有較強的導電導熱性。

 。厶釂枺

 。1) 的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是什么?

  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多,它們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于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越來越弱,失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容易。

 。2)的物理性質有什么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36頁[表2—1]與[表2-2],總結出堿金屬由于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漸大,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軟,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點:由高到低, 略低于水的沸點,K稍高于人的體溫, 低于人的體溫,除汞外,金屬中銫的熔點最低。

 。蹥w納]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到結論。①在變化規律中有個別反常現象,如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②從密度的大小得到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鋰保存在石蠟中,而鈉鉀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壑v解]堿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都是1個電子。則化學性質應與金屬鈉相似。對比 與 、 、 的反應及堿金屬其他金屬的反應,加上閱讀課文,發現 與 反應只生成氧化物, 與 反應會生成氧化物和過氧化物,而K與 反應除生成氧化物、過氧化物外,還能生成超氧化物。這說明 的活潑性,應該是 。分析了堿金屬與 的反應后,再比較鉀與水的反應

 。垩菔緦嶒灒菡n本第37頁實驗[2—9]與[2—10],教師可邊演示邊強調操作方法,并要求學生注意比較實驗的現象與程度。

 。壑v解]通過觀察現象可知,鉀與 反應能產生超氧化鉀,且比鈉與氧氣反應更加劇烈,鉀與水反應,與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樣的,但更劇烈。

  [討論]

 。1)堿金屬表現哪些共同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電子層數、原子半徑的變化有什么

  聯系?

 。2)的原子半徑與相應離子半徑的關系?

 。坌〗Y](1)堿金屬的共同的化學性質與遞變性

  a.堿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從鋰到銫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物為氧化物(鋰)、過氧化物(鈉)、比過氧化物更復雜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鉀、銣、銫)。

  b.堿金屬都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從鋰到銫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

  c.均為強還原劑 ,我們知道,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其本性決定的,的原子結構特點決定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原子最外層都是一個電子,決定了它們都是活潑的金屬,強還原性。而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減小,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活動性逐漸增強,因而,生成氧化物時越復雜,與水反應更劇烈。

 。2)因為為活潑金屬,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次外層變為最外層,所以其原子半徑大于相應的離子半徑。如:

  即: 原子半徑 半徑。

  3.焰色反應

  [引入]每當我們看到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焰色時就會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為什么燃燒時火焰會有不同的顏色呢?我們下面可以根據演示實驗的現象來解釋這些問題。

  [演示]課本第38頁實驗[2—11],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焰色反應的定義。

  [提問]

  (1)每次試驗完后,為什么都要用鹽酸洗凈鉑絲(或光潔的鐵絲或鎳、鉻、鎢絲)?

 。2)除金屬的化合物之外,單質金屬能不能有同樣的現象?

  (3)在觀察鉀的火焰顏色時,為什么要隔著藍色的鈷玻璃?

 。4)學習焰色反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讓學生參閱課本封里“焰色反應”彩圖,了解除堿金屬及它們的化合物外,鈣、鍶、鋇、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現焰色反應,并重點記憶鈉鉀焰色反應的顏色。強調 指出:由于一般鈉鹽、鉀鹽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無顏色,無法通過其他反應進行檢驗“ ”,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應來檢驗。

  總結、擴展

  1.總結

  堿金屬作為典型的金屬族,通過分析、總結的性質變化規律,學習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一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內在的不同和聯系的學習方法。

  2.擴展

  學習性質的相同性與遞變性的變化規律,掌握了學習元素及化合物性質的規律的方法,為學習其他各族元素及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堿金屬

 。ǎ┑脑咏Y構(見下頁)

 。ǘ〾A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

  相同點:硬度小,熔點低,只能放入石蠟或煤油中保存。

  不同點:密度依次增大(K反常比Na。,熔沸點依次降低,硬度依次減小。

  (三)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 等非金屬反應

 。1)與氧氣反應

 。ㄟ^氧化鉀、淡黃色)  (超氧化鉀)

 。2)與 反應

  (白煙)      (劇烈)

 。ūǎ         (劇烈爆炸)

  2.與水反應

 。ㄝp→浮、熱→球、氫→游、烈→叫)

  (劇烈、輕微爆炸)

  3.與酸反應

 。▌×、發生爆炸)

  (更劇烈、強烈爆炸)

  4.與鹽溶液

  要點:先與水發生置換,再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

  (溶液由藍色變無色,并有藍色沉淀產生,還有氣體生成)。

 。ㄈ芤河勺攸S色變無色,并有紅褐色沉淀產生,還原氣體生成)。

 。坌〗Y]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的變化規律

  隨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依次增加,原子半徑依次增大,還原性依次增強。即:

 。ㄋ模┭嫔磻

  1.定義:(見課本第38頁第三自然段)

  2.作用:利用焰色反應,可以測定金屬或金屬離子的存在。

4.4 金屬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建議

  堿金屬知識結構網絡圖

  在學習完全章后應該指導學生總結出本章內容的知識網絡圖。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關鍵是熟悉自然族的學習方法。每一族重點掌握代表物質的性質,其他元素的性質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遞變性的規律加以掌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識結構的網絡可以把分散的內容統一起來。為以后學習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族 鹵族鋪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包含兩個主要內容:的原子結構及其單質的性質、焰色反應。其中前一部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

  第一部分內容中,先由兩張表格切入,讓學生通過表中提供的數據等信息的分析,總結歸納出的原子結構的特點。為后面學習它們的化學性質打好基礎,因為結構決定性質,通過總結結構的相同點和遞變性,完全可以大膽的預測其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然后利用實驗事實驗證推測的正確性,這樣的學習順序是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培養。教材在重點介紹了鈉的有關知識之后,由個別到一般,進一步歸納出堿金屬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以及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使將來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夠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鈉和鉀的焰色反應,以及它的正確操作和應用。

  閱讀材料“金屬鉀的發現”,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化學史的教育

  教學建議

  高一第二章第三節的編寫,采用了化學學習中使用較多的科學方法模式,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并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的性質作出推論和預測,當這些推論和預測經過多次論證后,便可將其中的正確部分上升為理論。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1.堿金屬單質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原子結構的特點,可以讓學生以教材中的兩個表格為主要依據,結合前面學過的鈉的有關性質,運用對比的方法通過自學、討論的方法掌握這部分知識。建議從相同點和遞變性兩方面指導學生總結出規律。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可以讓學生結合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去思考,利用規律大膽推測,然后用實驗加以驗證。此處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處的實驗尤為重要。要做好鉀在空氣中燃燒以及鉀和水反應的實驗?梢允孪葟土曗c的有關的實驗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再通過講解或者閱讀,從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的劇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較Li、Na、K、Rb、Cs與氧氣反應,與水反應的不同,從而得出結論:“堿金屬的金屬性都很強,是強還原劑,而且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大而逐漸增強”的結論。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

  3.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結合它們的化學性質讓學生自然地得出結論。此外還應涉及藥品的保存,例如:鈉和鉀應保存在煤油里,鋰保存在石蠟中。

  4.焰色反應的教學,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美麗的煙火、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離子的焰色反應,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強調焰色反應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步驟及其原因,特別指出鉀的焰色反應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并解釋原因。講解焰色反應的應用時應明確它可以用來檢驗金屬或其化合物。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結構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1.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引入]學生上黑板寫出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厶釂枺

 。1)的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是什么?

  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易失掉一個電子,表現出還原性。

 。2)的物理性質是否相似?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6頁[表 2—l],堿金屬的主要物理物質并加以總結。①色狀:銀白色金屬(銫略帶金色光澤)②柔軟、密度小,熔點低 ③有較強的導電導熱性。

 。厶釂枺

 。1) 的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是什么?

  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多,它們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于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越來越弱,失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容易。

 。2)的物理性質有什么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36頁[表2—1]與[表2-2],總結出堿金屬由于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漸大,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軟,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點:由高到低, 略低于水的沸點,K稍高于人的體溫, 低于人的體溫,除汞外,金屬中銫的熔點最低。

 。蹥w納]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到結論。①在變化規律中有個別反,F象,如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②從密度的大小得到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鋰保存在石蠟中,而鈉鉀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壑v解]堿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都是1個電子。則化學性質應與金屬鈉相似。對比 與 、 、 的反應及堿金屬其他金屬的反應,加上閱讀課文,發現 與 反應只生成氧化物, 與 反應會生成氧化物和過氧化物,而K與 反應除生成氧化物、過氧化物外,還能生成超氧化物。這說明 的活潑性,應該是 。分析了堿金屬與 的反應后,再比較鉀與水的反應

 。垩菔緦嶒灒菡n本第37頁實驗[2—9]與[2—10],教師可邊演示邊強調操作方法,并要求學生注意比較實驗的現象與程度。

 。壑v解]通過觀察現象可知,鉀與 反應能產生超氧化鉀,且比鈉與氧氣反應更加劇烈,鉀與水反應,與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樣的,但更劇烈。

 。塾懻摚

 。1)堿金屬表現哪些共同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電子層數、原子半徑的變化有什么

  聯系?

 。2)的原子半徑與相應離子半徑的關系?

 。坌〗Y](1)堿金屬的共同的化學性質與遞變性

  a.堿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從鋰到銫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物為氧化物(鋰)、過氧化物(鈉)、比過氧化物更復雜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鉀、銣、銫)。

  b.堿金屬都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從鋰到銫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

  c.均為強還原劑 ,我們知道,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其本性決定的,的原子結構特點決定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原子最外層都是一個電子,決定了它們都是活潑的金屬,強還原性。而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減小,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活動性逐漸增強,因而,生成氧化物時越復雜,與水反應更劇烈。

 。2)因為為活潑金屬,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次外層變為最外層,所以其原子半徑大于相應的離子半徑。如:

  即: 原子半徑 半徑。

  3.焰色反應

  [引入]每當我們看到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焰色時就會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為什么燃燒時火焰會有不同的顏色呢?我們下面可以根據演示實驗的現象來解釋這些問題。

 。垩菔荆菡n本第38頁實驗[2—11],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焰色反應的定義。

  [提問]

 。1)每次試驗完后,為什么都要用鹽酸洗凈鉑絲(或光潔的鐵絲或鎳、鉻、鎢絲)?

 。2)除金屬的化合物之外,單質金屬能不能有同樣的現象?

 。3)在觀察鉀的火焰顏色時,為什么要隔著藍色的鈷玻璃?

 。4)學習焰色反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讓學生參閱課本封里“焰色反應”彩圖,了解除堿金屬及它們的化合物外,鈣、鍶、鋇、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現焰色反應,并重點記憶鈉鉀焰色反應的顏色。強調 指出:由于一般鈉鹽、鉀鹽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無顏色,無法通過其他反應進行檢驗“ ”,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應來檢驗。

  總結、擴展

  1.總結

  堿金屬作為典型的金屬族,通過分析、總結的性質變化規律,學習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一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內在的不同和聯系的學習方法。

  2.擴展

  學習性質的相同性與遞變性的變化規律,掌握了學習元素及化合物性質的規律的方法,為學習其他各族元素及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堿金屬

 。ǎ┑脑咏Y構(見下頁)

 。ǘ〾A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

  相同點:硬度小,熔點低,只能放入石蠟或煤油中保存。

  不同點:密度依次增大(K反常比Na小),熔沸點依次降低,硬度依次減小。

  (三)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 等非金屬反應

 。1)與氧氣反應

  [1] [2] 下一頁  

  

4.4 金屬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常識性介紹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

  2.常識性介紹及合金的應用。

  3.了解生鐵和鋼的成分和機械性能的主要差別。

  4.掌握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能力目標

  在生鐵的種類及特性的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生鐵的共性,不同種類生鐵的個性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我國古代的成就,使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

  通過幾種金屬的介紹和實物展示,使學生認識到金屬單質色彩豐富。由于金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金屬材料的造型眾多,應用廣泛,從而向學生滲透物質美,物質用途美。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化學計算技能。

  教學建議

  關于生鐵和鋼的教材分析

  生鐵和鋼的一些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但是它們的化學成分又極為相近,所以二者關系密切。本節教材指出,生鐵和鋼都是鐵合金。由于初中學生所學的金屬知識較少,目前很難理解合金的概念。教材只簡介了幾種具體的鐵合金(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碳素鋼、合金鋼)的成分和性質上的差異,以及它們的用途。因此教學中對合金概念不必做過高要求。教材中生鐵的概念是從合金的角度來定義的:生鐵是含碳量在2%~4.3%之間的鐵合金。這樣的定義,事實是講生鐵是含碳量的幅度較寬的一組鐵合金。含碳量在定義范圍之內的所有鐵合金,都具有相類似的特性,例如硬度高、機械性能差、性脆、不易機械加工等等,這類鐵合金統稱之為生鐵。為了使學生了解各種不同種類生鐵的差異性,除了應該使學生了解鐵合金的共性之外,還應引導學生了解影響合金性質的其他因素。例如,鐵合金中含碳量的多少、含其他雜質元素的不同以及碳元素在合金中存在的形態的不同等,都會對生鐵的性質造成很大的影響。教材把生鐵分為白口鐵;铱阼F和球墨鑄鐵的分法,就是以鐵合金中碳元素存在形態不同為依據來加以區分的。啟發學生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生鐵的共性和不同種類生鐵的個性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必要的。

  生鐵的具體分類及它們的主要用途,教材都寫得比較具體,便于學生閱讀。

  對上述知識學生是比較陌生的,既缺少感性認識又缺乏對諸如碳元素的存在形態等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形象地講解,結合實際積極引導學生去想象各類生鐵內部的微觀結構,并跟它們的宏觀性質結合起來,有條件的還可以準備一些標本,讓學生觀察比較,以豐富感性知識。

  生鐵的冶煉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知識性,技術性都很強。但在初中階段的化學課里,僅做了一些最簡單的介紹,只要求學生了解鐵礦石還原成鐵的反應就可以了。教師在組織上述內容教學時,可采取多種不同的方法,可詳可略。但對于大多數學校應根據大綱的要求,不宜擴展過多內容。

  關于的教材分析

  在介紹了鐵的性質的知識以后,本節教材又對人們最為熟悉并且與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最密切相關的鋼鐵的知識做了介紹,并簡單介紹了幾種常見金屬。生鐵和鋼是在生活中和生產上使用最為普遍的金屬材料。自從人類進入鐵器時代以來,鋼鐵工業是否發達,一直是衡量世界各國經濟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偉大祖國是很早就掌握冶鐵技術并且是首先使用鑄鐵和生鐵煉鋼的文明古國,鋼鐵生產曾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處于領先地位,直到近代才停滯不前。隨著新中國的建立,鋼鐵工業又以嶄新的姿態迅速崛起,在短短幾十年內,鋼的年產能力從解放初的15.8萬噸,發展到1989年的6000多萬噸,1994年產量已達9000萬噸,成為年產量居世界第四位的鋼鐵大國。初中學生通過化學課的學習,簡要地了解一些鋼鐵方面的知識,了解祖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和現狀,(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時刻也不要忘記我國的人口多,從人均占有量來說,我們的鋼鐵工業還是甚感不足的,借以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節教材的內容相當豐富,涉及到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的分類,生鐵和鋼的成分、性質、種類以及冶煉,鋁、銅、鋅、鈦等金屬的性質和用途等知識。但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盡管他們很熟悉司空見慣了的鋼、鐵、銅,也知道一些鋼和鐵不相同的事實,假若進一步追問其中的道理,他們就可能講不清楚了。因此,對這一節教材如果教師處理得好,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起學習的積極性。

  教材在內容安排上,可以分成生鐵和鋼以及兩部分,其中包含了含有一定量雜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

  關于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還有一部分是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中有關不純物的計算。這段教材可以單獨處理。

  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是在第四章已所學習過的純物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當學生對于化學方程式意義缺乏深刻理解時,處理這一類型的計算一定會感到困難。困難的集中點就在于不能很好地把含雜質或不含雜質跟化學方程式的意義聯系起來考慮。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一類的困難,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1)化學方程式所表達的都是純凈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相互關系;各化學式所規定的化學量,反映的是純凈物之間的數量關系。(2)在現實生活中絕對純凈或理想純凈的物質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含雜質。當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時候,所含的雜質并不遵守該化學方程式所遵循的規律。因此當參與反應的物質含有雜質時,先要把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再用純物質的質量進行計算。

  教材第二節中給出了一個例題。在分析例題之前可以讓學生先做一兩個不必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為依據的算術應用題。例如:赤鐵礦能用于煉鐵的主要成分是 ,其余都是雜質,某地產赤鐵礦含雜質35%,問5000噸礦石中含雜質多少噸?能用于煉鐵的 成分占多少噸?

  這樣的問題,初三學生能毫不猶豫地給出答案:

  該赤鐵礦含 為5000噸×65% =3250噸

  含雜質為5000噸×35% =1750噸

  又例如,今有含氯化鈉95%的食鹽250克,問其中純氯化鈉的質量是多少?

  當學生有了這些概念,也懂得在什么情況下應該關心這類問題的時候,再分析課本上給出的例題,實際上就不會再有什么困難了。

  關于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教學建議

  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這部分教學應以學生學過的純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為基礎。教師首先帶著學生真正弄懂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然后讓學生通過教師搭的小階梯,自己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把教材的例題分解成簡單的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純量計算題和不用依據化學方程式就能計算的有關質量分數的計算題,讓學生在自己做題的基礎上,學會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關于幾種重要的金屬的教學建議

  從鐵的物理性質受雜質的影響引入本課,然后簡單介紹合金的含義。從鐵碳合金含碳量的區別導入  生鐵和鋼在機械性能上的差異。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列表比較,自己得出結論。對于幾種常見金屬的教學,由于內容簡單,又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可以采取先指導學生閱讀,然后由教師小結的方法。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學生學過的純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為基礎。教師先帶著學生真正弄懂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然后讓學生通過教師搭的小階梯,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最后學會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關于煉鋼和煉鐵反應原理的教學建議

  學生往往認為煉鋼和煉鐵的反應原理是相同的原因是:它們都是在高溫下利用氧化一還原反應。這時有必要教師對它們的主要原理分析:煉鋼的主要反應原理是在高溫下,使用氧化劑(如氧氣或鐵的氧化物)將生鐵中所含過量的碳及其雜質變成氣體或爐渣除去,而煉鐵的主要反應原理是在高溫下用還原劑(如一氧化碳)將鐵從它的氧化物中還原出來。所以煉鋼和煉鐵的反應原理不同。

  教學設計方案1

  重點: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難點: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鐵有哪些物理性質?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設問:前面我們學習了純鐵的一些性能,想一下與我們日常生活用的鐵制品性能完全相同嗎?不完全相同。純鐵很軟,不宜用來制造機械和其他用品。我們平時使用最多的是鐵的合金。生鐵和鋼就是鐵的合金。自從人類進入鐵器時代以來,鋼鐵工業是否發達,一直是衡量世界各國經濟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偉大祖國是很早就掌握冶鐵技術并且是首先使用鑄鐵和生鐵煉鋼的文明古國,鋼鐵生產曾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處于領先地位,直到近代才停滯不前。隨著新中國的建立,鋼鐵工業又以嶄新的姿態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幾十年內,鋼的年產能力從解放初的15.8萬噸,發展到1989年的6000多萬噸,1994年產量已達9000萬噸,成為年產量居世界第四位的鋼鐵大國。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時刻也不要忘記我國的人口多,從人均占有量來說,我們的鋼鐵工業還是甚感不足的,因此每位學生都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1)生鐵都有哪幾種,每種都有什么性能及用途?

 。2)鋼有哪幾種,每種都有什么性能?

  (3)煉鐵和煉鋼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4)生鐵和鋼有什么區別?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回答上述問題,然后師生共同小結。

  2.鐵是我們常見的金屬外,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還要用到一些金屬。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3.教師復習提問:(1)化學方程式都可以表示哪些意義?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進一步講解: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都是純凈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相互關系;各化學式所規定的化學量,反映的是純凈物之間的數量關系。但在現實生活中絕對純凈或理想純凈的物質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含雜質。當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時候,所含的雜質并不遵守該化學方程式所遵循的規律。那么我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下面做幾道這方面的練習題:

  ①赤鐵礦能用煉鐵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其余都是雜質,某地產赤鐵礦含雜質35%,問5000噸礦石中含雜質多少噸?能用于煉鐵的三氧化二鐵占多少噸?

  ②2000噸含氧化鐵75%的赤鐵礦石,可煉出多少噸鐵?

  通過上述層層練習后,請同學倆倆討論:當參加反應的物質含有雜質時,如何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

  根據學生的回答,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當參加反應的物質含有雜質時,先要把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再用純物質的質量進行計算。

  總結、擴展:

  1.生鐵和鋼的比較 

  生鐵

  鋼

  組成元素

  鐵及少量碳、硅、錳、硫、磷

  鐵及少量碳、硅、錳幾乎不含硫、磷

  碳元素含量

  2%~4.3%

  0.03%~2%

  分類用途

  白口鐵:用于煉鋼

  灰口鐵:制造化工機械、鑄件

  球墨鑄鐵:機械強度高,可代替鋼

  碳素鋼(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

  合金鋼(錳鋼、不銹鋼、硅鋼、鎢鋼)

  機械性能

  硬而脆、無韌性、可鑄不可鍛

  堅硬、韌性大、塑性好、可鑄、可鍛、可壓延

  冶

  煉

  原料

  鐵礦石、焦炭、空氣、石灰石

  生鐵、氧氣或鐵的氧化物

  反應

  原理

  在高溫下,用一氧化碳從鐵的氧化物中將鐵還原出來

  在高溫下,用氧氣或鐵的氧化物把生鐵中所含過量的碳和其他雜質轉變為氣體或爐渣而除去

  設備

  高爐

  轉爐  電爐  平爐

  2.幾種常見金屬的性質和用途比較教學設計方案2重點難點:講解、自學并進。教學用具:鐵礦石標本、投影片教學過程 : 【提問】鐵具有哪些物理性質?有哪些化學物質? 【講解】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純鐵質軟,而我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用到的鐵制品是很堅硬的,所以通常用于制造機械和其它用品的并不是純鐵,而是鐵的合金。 【板書】 第二節 【引導】 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我們先來學習生鐵的特性和用途. 【板書】一、鐵 1、生鐵 2、成分:含碳量2%~4.3%,還含有硅、錳、少量的硫和磷 種類,特性,用途 【講解】鋼是鐵的另一種合金,它的含碳量在0.03%~2%之間,硫、磷等元素的含量很低,在組成成分上與“生鐵不同,所以在性能上有較大的差別。” 【板書】3.鋼 【解釋歸納鋼的分類及幾種常見鋼的特性和用途。 【介紹】鋼的冶煉方法 【設問】生鐵、鋼的冶煉方法有什么不同? 【板書】二、其它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對鐵的兩種合金—生鐵和鋼及其它幾種常見金屬有了初步的認識。鋼鐵工業是否發達,一直是衡量國力的重要標志,我國是首先使用鑄鐵和生鐵煉鋼的文明古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短短的幾十年的發展,1996年我國鋼鐵產量已在世界第一位。 【提問】 煉鐵的原料主要有哪些?這些原料屬于哪類物質?寫出煉鐵的反應原理。 【講解】 我們知識鐵礦石是混石物,而其主要成分—鐵的氧化物才是能煉出鐵的物質,根據:

  純凈物的質量分數= ,可知純凈物的質量=不純物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分數合可以計算出一定質量的鐵礦石中含鐵的氧化物的質量。【投影】 例1.現有含Fe2O385%的赤鐵礦1000噸,其中含Fe2O3多少噸? 【提問】根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說明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強調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都是純凈物間發生化學變化時的相互關系,各化學式所規定的化學量是反映純物質間的數量關系,在現實生活中,物質里或多或少都含有雜質,像煉鐵用的鐵礦石.那么當參加反應的物質含有雜質時,應如何進行計算呢? 【板書】 三、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投影】 例2. 含Fe2O385%的赤鐵礦1000噸,可以煉出多少噸鐵? 分析:根據前面分析,要根據化學議程式進行計算.道德要將赤鐵礦石中Fe2O3的質量(即純物質的質量)計算出來,再按照第四章中所學過的規范步驟進行計算。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掌握了含雜質物質的計算。實際上,除了鐵礦石以外,很多都是不純的物質參與反應,前面我們接觸到的制二氧化碳的原料石灰石,以及后面要學習的溶液在計算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請大家在學習中給予足夠的注意。

  探究活動 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并查閱有關資料分析下列問題。 1、為什么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 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 3、為什么燈泡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的話,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 4、為什么有的鐵制品如水龍頭等要鍍鉻?如果鍍金怎么樣?

  鋁

  銅

  鋅

  鈦

  物

  理

  性

  質

  銀白色金屬光澤,具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導電性,導熱性。密度2.7克/立方厘米,熔點660℃,沸點2200℃

  紫紅色金屬光澤,具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導電性,導熱性。密度8.9克/立方厘米,熔點1083℃,沸點2595℃

  青白色金屬光澤,密度7.14克/立方厘米,熔點419.4℃,沸點907℃,常溫下較穩定

  銀白色金屬光澤,密度4.5克/立方厘米,熔點1725℃,沸點3260℃,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化

  學

  性

  質

  耐腐蝕性,與各種硝酸、稀硫酸、弱堿作用緩慢,但可溶于鹽酸、濃硫酸和氫硫酸中

  用

  途

  冶煉高熔點金屬、電線、電纜、工業材料、建筑工業

  電線、電纜、電器、機械儀器、儀表、國防工業、化學工業

  電鍍、銅合金、干電池

  航空工業、造船工業、化工工業 

4.4 金屬 篇8

  第三節  堿金屬元素

  1.使學生了解堿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能運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及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使學生了解焰色反應,并能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鉀、鈉及其化合物。

  3.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堿金屬元素的性質以及原子結構的關系。

  教學方法模式的訓練。

  第一課時:投影儀、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燒杯、玻片、水、金屬鈉、鉀、酚酞溶液。

  第二課時:投影儀、酒精燈、裝在玻棒上的鉑絲,Na2CO3、CuSO4、KCl、BaCl2、CaCl2溶液藍色鈷玻璃。

  共2課時

  第一課時: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堿金屬的性質。

  第二課時:焰色反應及相關練習。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堿金屬元素的家庭成員有哪些?為什么把它們稱做堿金屬?

 。垡裕荼竟澱n我們就來系統地學習堿金屬元素。

  [板書]                    第三節  堿金屬元素

  [講解]人們把鋰、鈉、鉀、銣、銫等叫做堿金屬,并把它們放在一起研究,說明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系。這種內在的聯系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將從它們的結構特征和性質等來進行探討。

  [板書]一、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

 。劢處煟菔紫,我們來分析堿金屬元素在原子結構上的差異。

  [投影]

  [學生分析總結]

  [板書]相同點:最外層都只有一個電子。

  不同點:隨核電荷數的增多,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壑v解]根據堿金屬元素在原子結構上的特點,我們可進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學性質與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堿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上都只有一個電子,因此它們應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由此可推知它們也應該像堿金屬的代表物鈉一樣,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一個電子,形成+1價的陽離子,并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元素及水發生化學反應。

  現在,我們用實驗來證明這個推測。

 。郯鍟荻A金屬的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2—9]取Na、K同時放在石棉網上灼燒。

 。垩菔緦嶒2—10]Na、K分別與水反應。

 。壑v解]實驗證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K比Na更容易燃燒,K與水反應比Na與水反應更劇烈,說明K的金屬性要比Na強。

  元素的結構決定了元素的性質。如果說K與Na的化學性質相似是由于堿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質活潑又應該怎樣解釋呢?

 。蹖W生討論并回答]

 。劢處熆偨Y]元素金屬性的強弱,是由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的難易程度決定的。堿金屬元素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也逐漸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因此,堿金屬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電子層中電子的能力逐漸增強,也就是說從鋰到銫,它們的金屬性逐漸增強。所以,K與O2及水反應時要比Na劇烈。

  綜合上述實驗及分析,我們可得出堿金屬的以下性質:

  2Na+O2======Na2O2

  [教師]已知鋰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鋰,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練習,教師板書]

  4Li+O2======2Li2O

 。壑v解]Rb、Cs在室溫時,遇到空氣會立即燃燒。K、Rb等堿金屬與O2反應,會生成比過氧化鈉更復雜的氧化物。

  堿金屬除了能與O2反應外,還能與Cl2、S等大多數非金屬發生反應,表現出很強的金屬性,且金屬性從鋰到銫逐漸增強。

  [過渡]除Na、K外,其他堿金屬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與H2。

 。郯鍟2.與水的反應

  [教師]請大家寫出Na、K、Rb分別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壅乙粋同學上黑板板書]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劢處煟蓊A測它們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并證明理由。

  [學生回答]

  [講解]上面的實驗及大量事實說明,堿金屬元素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的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它們的金屬性由鋰到銫逐漸增強。

  [過渡]由剛才我們所學的堿金屬的化學性質可知,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隨核電荷數的遞增而呈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遞變性。那么,堿金屬的物理性質是否也符合上述規律呢?

  大家分析課本上表2—1,并總結出堿金屬元素物理性質的特點和遞變規律。

 。郯鍟萑A金屬的物理性質

 。劢處煟菡埓蠹覍⒎治鼋Y果填入下表:

 。郯鍟

  顏色

  硬度

  密度

  熔沸點

  導電導熱性

  密度變化

  熔沸點變化

  [學生活動,填表]

 。壑v解]因為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不能保存在煤油里,通常保存在石蠟中。

 。坌〗Y]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決定了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投影練習]

  1.下列有關堿金屬元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單質是很強的還原劑

  B.堿金屬與非金屬直接化合后都生成鹽

  C.隨原子的電子層數的增加,單質的熔沸點降低

  D.原子電子層越多,其單質與水反應越劇烈

  E.鉀是最活潑的金屬

  2.堿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狀態存在?說明理由。

  [板書設計 ]              第三節  堿金屬元素

  一、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

  相同點:最外層都只有一個電子。

  不同點:隨核電荷數的增多,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二、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1.  與非金屬的反應

  2Na+O2======Na2O

  4Li+O2======2Li2O

  2.與水的反應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三、堿金屬的物理性質

  顏色

  均為銀白色(Cs略帶金色)

  硬度

  柔軟

  密度

  較小

  熔沸點

  較低

  導電導熱性

  強

  密度變化

  逐漸增大(K特殊)

  熔沸點變化

  單質的熔沸點逐漸降低

  [教學說明]本節課從實驗對比和理論分析入手,總結出了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及遞變規律。教師在講述本節課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從物質的結構入手來分析物質的性質并逐漸使學生學會比較的學習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學習元素周期律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4.4 金屬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建議

  堿金屬知識結構網絡圖

  在學習完全章后應該指導學生總結出本章內容的知識網絡圖。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關鍵是熟悉自然族的學習方法。每一族重點掌握代表物質的性質,其他元素的性質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遞變性的規律加以掌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識結構的網絡可以把分散的內容統一起來。為以后學習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族 鹵族鋪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包含兩個主要內容: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及其單質的性質、焰色反應。其中前一部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

  第一部分內容中,先由兩張表格切入,讓學生通過表中提供的數據等信息的分析,總結歸納出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特點。為后面學習它們的化學性質打好基礎,因為結構決定性質,通過總結結構的相同點和遞變性,完全可以大膽的預測其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然后利用實驗事實驗證推測的正確性,這樣的學習順序是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培養。教材在重點介紹了鈉的有關知識之后,由個別到一般,進一步歸納出堿金屬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以及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使將來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夠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鈉和鉀的焰色反應,以及它的正確操作和應用。

  閱讀材料“金屬鉀的發現”,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化學史的教育

  教學建議

  高一第二章第三節的編寫,采用了化學學習中使用較多的科學方法模式,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并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的性質作出推論和預測,當這些推論和預測經過多次論證后,便可將其中的正確部分上升為理論。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1.堿金屬單質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原子結構的特點,可以讓學生以教材中的兩個表格為主要依據,結合前面學過的鈉的有關性質,運用對比的方法通過自學、討論的方法掌握這部分知識。建議從相同點和遞變性兩方面指導學生總結出規律。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可以讓學生結合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去思考,利用規律大膽推測,然后用實驗加以驗證。此處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處的實驗尤為重要。要做好鉀在空氣中燃燒以及鉀和水反應的實驗。可以事先復習鈉的有關的實驗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再通過講解或者閱讀,從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的劇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較li、na、k、rb、cs與氧氣反應,與水反應的不同,從而得出結論:“堿金屬的金屬性都很強,是強還原劑,而且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大而逐漸增強”的結論。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

  3.堿金屬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結合它們的化學性質讓學生自然地得出結論。此外還應涉及藥品的保存,例如:鈉和鉀應保存在煤油里,鋰保存在石蠟中。

  4.焰色反應的教學,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美麗的煙火、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離子的焰色反應,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強調焰色反應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步驟及其原因,特別指出鉀的焰色反應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并解釋原因。講解焰色反應的應用時應明確它可以用來檢驗金屬或其化合物。

  --示例

  第三節 堿金屬元素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堿金屬元素結構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引入]學生上黑板寫出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是什么?

  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易失掉一個電子,表現出還原性。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是否相似?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6頁[表 2—l],堿金屬的主要物理物質并加以總結。①色狀:銀白色金屬(銫略帶金色光澤)②柔軟、密度小,熔點低 ③有較強的導電導熱性。

 。厶釂枺

 。1) 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是什么?

  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多,它們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于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越來越弱,失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容易。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有什么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36頁[表2—1]與[表2-2],總結出堿金屬由于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漸大,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軟,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點:由高到低, 略低于水的沸點,k稍高于人的體溫, 低于人的體溫,除汞外,金屬中銫的熔點最低。

 。蹥w納]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到結論。①在變化規律中有個別反常現象,如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②從密度的大小得到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鋰保存在石蠟中,而鈉鉀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壑v解]堿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都是1個電子。則化學性質應與金屬鈉相似。對比 與 、 、 的反應及堿金屬其他金屬的反應,加上閱讀課文,發現 與 反應只生成氧化物, 與 反應會生成氧化物和過氧化物,而k與 反應除生成氧化物、過氧化物外,還能生成超氧化物。這說明 的活潑性,應該是 。分析了堿金屬與 的反應后,再比較鉀與水的反應

  [演示實驗]課本第37頁實驗[2—9]與[2—10],教師可邊演示邊強調操作方法,并要求學生注意比較實驗的現象與程度。

  [講解]通過觀察現象可知,鉀與 反應能產生超氧化鉀,且比鈉與氧氣反應更加劇烈,鉀與水反應,與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樣的,但更劇烈。

 。塾懻摚

  (1)堿金屬表現哪些共同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電子層數、原子半徑的變化有什么

  聯系?

 。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半徑與相應離子半徑的關系?

  [小結](1)堿金屬的共同的化學性質與遞變性

  a.堿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從鋰到銫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物為氧化物(鋰)、過氧化物(鈉)、比過氧化物更復雜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鉀、銣、銫)。

  b.堿金屬都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從鋰到銫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

  c.均為強還原劑 ,我們知道,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其本性決定的,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決定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堿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都是一個電子,決定了它們都是活潑的金屬,強還原性。而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減小,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活動性逐漸增強,因而,生成氧化物時越復雜,與水反應更劇烈。

  (2)因為堿金屬元素為活潑金屬,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次外層變為最外層,所以其原子半徑大于相應的離子半徑。如:

  即: 原子半徑 半徑。

  3.焰色反應

  [引入]每當我們看到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焰色時就會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為什么燃燒時火焰會有不同的顏色呢?我們下面可以根據演示實驗的現象來解釋這些問題。

 。垩菔荆菡n本第38頁實驗[2—11],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焰色反應的定義。

 。厶釂枺

 。1)每次試驗完后,為什么都要用鹽酸洗凈鉑絲(或光潔的鐵絲或鎳、鉻、鎢絲)?

 。2)除金屬的化合物之外,單質金屬能不能有同樣的現象?

 。3)在觀察鉀的火焰顏色時,為什么要隔著藍色的鈷玻璃?

  (4)學習焰色反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讓學生參閱課本封里“焰色反應”彩圖,了解除堿金屬及它們的化合物外,鈣、鍶、鋇、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現焰色反應,并重點記憶鈉鉀焰色反應的顏色。強調  指出:由于一般鈉鹽、鉀鹽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無顏色,無法通過其他反應進行檢驗“ ”,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應來檢驗。

  總結、擴展

  1.總結

  堿金屬作為典型的金屬族,通過分析、總結堿金屬元素的性質變化規律,學習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一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內在的不同和聯系的學習方法。

  2.擴展

  學習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相同性與遞變性的變化規律,掌握了學習元素及化合物性質的規律的方法,為學習其他各族元素及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堿金屬

 。ǎ〾A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見下頁)

 。ǘ〾A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

  相同點:硬度小,熔點低,只能放入石蠟或煤油中保存。

  不同點:密度依次增大(k反常比na。鄯悬c依次降低,硬度依次減小。

 。ㄈ〾A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 等非金屬反應

 。1)與氧氣反應

  [1] [2] 下一頁  

  教學教案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4.4 金屬 篇10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是一邊學知識,一邊將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在總結得出結論后,插入生活實踐問題,讓學生邊學邊用,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利用多媒體模擬微觀反應的實質,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順利的理解置換反應的定義,加深印象,同時在學生探究實驗結束后,再利用微機進行分析總結,效果顯著。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既學習了知識,又觀看了動畫,還加深了理解,突破了教材的難點和重點。

  本節課既有學生探究活動,又有動畫模擬,而且在授課的過程中,還穿插著問題的解決,使得本節課的課堂容量有些過大,有一些知識完成的比較倉促,不透徹。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嘗試將其分成兩節課來完成,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學生在探究活動時,課堂的秩序顯得有些亂,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加強學生活動探究實驗時的課堂秩序。

4.4 金屬 篇11

  教學目標

  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化合物的溶液的反應。

  通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學習,能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行為習慣、從細微實驗現象差別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重點和難點

  金屬與氧氣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置換反應的判斷

  實驗準備

  教師:鎂條、鋅片、鐵片、銅片、稀鹽酸、稀硫酸、鋁絲、鐵絲、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和多媒體課件。

  學生:鑷子、試管夾、試管架、試管、砂紙、火柴、酒精燈、小木條。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點評

  第 一 課 時

  創設情境引入

  多媒體展示下列實物照片:黃金項鏈、銀戒指、鐵匠鋪剛打制出的鐮刀、鎂條。

  從學生熟悉的裝飾品入手,有力地激發了學生尋求“金屬為什么會變色”的欲望。問題

  是否為各種金屬的本質顏色?

  不是本質顏色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活動

  ①學生討論并填寫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選兩種)

  物質本色觀察到的顏色是否

  變色原因

 。ú孪耄                  

 、诓孪腈V條、鐮刀變色的原因。

  ③鏈接民間諺語:“真金不怕火煉”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學生討論、小結:有的金屬能與氧氣發生反應,有的不能。如(化學方程式):3fe+2o2fe3o4。

  從生活中的普通現象得到金屬能與酸反應這一性質,無生硬感和灌輸感,可謂水到渠成。銜接生活小知識

  綠豆在鐵鍋中煮熟后為何會變黑?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綠豆在鐵鍋中煮了以后會變黑;蘋果、梨子用鐵刀切了以后,表面也會變黑。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教師講解:這是因為綠豆、蘋果、梨子與多種水果的細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鐵反應,生成黑色的鞣酸鐵。綠豆在鐵鍋里煮,會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鐵,所以會變黑。

  問題: 從剛才的生活小常識中你有什么啟示?

  過渡自然。

  由生活常識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語過渡更具“挑逗性”,學生也覺得“學習化學真有用”。

  學生猜想:金屬與酸可能會發生反應。

  活動與探究:探究金屬能否與酸反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

  金屬

  是否有氣體產生

  速度

  用燃著的木條放在

  試管中,有何現象

  學生完成表格,討論、交流。

  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想→探究→交流→分析歸納→小結,使學生覺得金屬活動性順序好像是自己剛發現的,既有所獲,又體驗了成功感。知識情景再現

 、儆^察漫畫。

 、谘a充素材:多媒體展示銀戒指、鉛、白金戒指與硫酸反應的現象。

  問題:從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發現或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答:

 、俨皇撬械慕饘俣伎膳c酸發生反應。

 、诮饘俜N類不同,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一樣。

 、郛a生的氣體能燃燒,經檢驗是氫氣。

  學生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演)(教師指導)

 、賛g+2hcl=mgcl2+h2↑

 、趜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問題1:根據與酸反應的快慢或劇烈程度,能否判斷出上述金屬中哪種最易與酸反應,即它們的金屬活動性如何?

  問題2:①上述反應是否是我們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②上述幾個反應有何共同點?

  借助教學的輔助手段,讓知識再現,有利于突破難點,掃清障礙。學生討論、歸納

  反思小結:

 、賛g、fe、zn、cu的金屬活動性依次減弱。

 、谥脫Q反應的定義。

  聯想與運用:

  1.多媒體展示:下列反應是否都是置換反應?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動與探究: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F請你設計兩種實驗方案鑒別真假黃金,要求寫出實驗方法、現象和結論。

  反思小結

 、偻ㄟ^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金屬的哪些化學性質?

  ②你還有哪些收獲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鞏固與練習

  ①課本p14 1、3、4。

 、谡n后小實驗:sn、pb、ag與稀鹽酸反應。

  看似練習,實為伏筆,為下節課進一步得出金屬活動性順序搭臺階。

  第 二 課 時

  復習鞏固

  你知道了金屬的哪些化學性質,并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①能與o2反應:4al+3o2=2al2o3。

  ②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質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學小組的張同學,從實驗室借來一臺天平,在天平兩端秤盤里各放兩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燒杯,再在兩只燒杯中分別倒入等質量的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鎂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著他又拿兩個質量相等的鋁球,并同時將這兩個鋁球分別放入兩個燒杯之中,這時天平兩端繼續保持平衡。過一會兒,將鋁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問題:為什么把鋁球放入兩燒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導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學生猜想:可能是鋁與其中的一種溶液發生了反應,而另一種沒有。

  學生驗證猜想

 、俳處熣故荆轰X絲、硫酸銅溶液、硫酸鎂溶液。

  ②學生探究,完成下表:

  藥品

  實驗現象

  結論

  鋁與硫酸銅溶液

  鋁與硫酸鎂溶液

 、劢處熝a充:鐵絲、銅絲、硝酸銀溶液、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

  ④學生實驗“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兩個。

  反應物質

  實驗現象

  結論

 、輰W生交流。

  問題:同學們剛才吃“自助餐”的時候有什么發現?

  學生1:我發現鋁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而不能與硫酸鎂溶液反應,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學生2:我發現鐵能置換出銅、銀,不能置換出鋁。

  學生3:我發現鐵、銅不能置換出鋁,但能置換出銀。

  問題:根據你的發現,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嗎?

  學生分析:

 、黉X能置換出銅、銀,說明鋁的活動性比銅、銀強。

 、阼F能置換出銅、銀,說明鐵的活動性比銅、銀強。

 、坭F、銅不能置換出鋁,說明鋁的活動性比鐵、銅強。

  學生歸納:fe、cu、al、ag的活動性順序從強到弱是al、fe、cu、ag。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問題與啟示

  問題: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酸反應?

 、谑遣皇撬械慕饘俣寄芟嗷钠浠衔锏娜芤豪镏脫Q出來?

  啟示:①金屬與酸發生反應的條件。

 、诮饘倥c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的條件。

  反思小結

 、贇w納金屬的化學性質:與氧氣反應、與酸反應、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诮饘倩顒有皂樞驊茫褐脫Q反應的條件。

  練習與鞏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質能由金屬與酸直接反應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種常見的金屬的部分性質:

  顏色、狀態

  硬度

  密度(g/cm)

  熔點(℃)

  導電性

  導熱性

  延展性

  銀白色固體

  較軟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將該金屬投入稀鹽酸中,可產生大量的無色氣體。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①試推斷該金屬可能的一種用途。

 、谠摻饘俚幕顒有员茹~。(填“強”或“弱”)

 、壅堊赃x試劑、設計實驗探究該金屬與鐵的活動性強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種猜想

  驗證方法

  現象

  結論

 、苋

  這種金屬就是鋁,而有些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用鋁等一些其他金屬摻雜甚至代替純銀飾品賣給不知情的顧客,請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條件設計一個方案,幫助鑒別這些飾品的真偽。

  執教:湖北省宜都市聶家河鎮中學 張建平

  點評

  新課程標準下化學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必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在本課題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小故事等多種形式創設了真實的教學情景,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提出問題、猜想、驗證、分析、歸納、小結等過程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新方法,讓學生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思維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創新精神。

  點評: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 王宜平

  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中學 張紅旭

  背景資料

  “金屬王國”的多面手:/gkjqy/clkx/k071101.htm

  金屬鑄幣收藏中的化學知識: /china/goods_search2-t.asp

  金屬鑄幣收藏中的化學常識

  曾經有報刊發表了《黃金與白銀不宜“同居”》的文章,從金屬的物理性質上論證了黃金與白銀不宜存放在一起。它講的是純銀的硬度比純金軟,金、銀放在一起純銀會附在純金上,黃金飾物就會發白。白金(鉑金)的硬度大于黃金2至3倍,兩者也不宜放在一起。

  古今金屬鑄幣,它們的金屬材質一般是金、銀、銅、鐵、鋁、鎳、鉛、錫等等。首先我們要明白“金屬的化學活性”。金屬的化學活性就是不同的金屬與其他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其化學活動性排序是: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排序越*前的金屬化學活動性越強,反之惰性越強。所以金、鉑、銀等材質做成的錢幣與氧化劑發生緩慢氧化的程度比起銅、鋁、鐵等材質做成的錢幣要慢得多。所以天長日久,金幣往往還是金光閃閃,銀幣還是銀光閃閃,而銅幣和鐵幣往往就有銅綠、鐵銹斑斑。

  還要明白一個化學原理就是“金屬的置換反應原理”。它指的是,化學活性強的金屬能夠把含有化學活性比它弱的金屬的化合物在離子狀態下分離出來。從一個通俗易懂的實驗上講吧。如果你拿一根紅色的銅棒,放入硝酸銀的溶液中,那么紅色的銅棒上幾分鐘時間就會出現一層銀附在銅棒上,就是說,銅把銀的化合物中的銀分離置換出來了。另外,化學活性不同的金屬相互接觸形成“原電池”,從氧化和還原的角度講,“原電池原理”與置換反應的化學本質是相同的。

  那么,這些金屬典型的化學性質方面的常識給收藏者們在收藏保存金屬鑄幣上有什么啟示和要求呢?

  第一,為防止緩慢氧化,不宜將原封金屬幣上的那層保護油或者包裝去掉。對于已經打磨或者清洗以后的金屬錢幣,最好涂一層薄薄的黃油將表面保護起來。

  第二,存放金屬幣的環境要干燥防潮,選用干燥劑要講究,不宜選堿性干燥劑,要選中性干燥劑。如果存放環境受潮或者是酸堿性不平衡,則容易在金屬幣表面產生“溶液環境”而使金屬表面附著的無機鹽化合物處于離子狀態,更容易腐蝕。

  第三,存放金屬幣的環境溫度不能太高,金屬幣怕熱。因為金屬的溫度越高,它的化學活動性就越強。實驗表明,將一根銅絲放在常溫下與放在酒精燈火焰上,與氧發生化學反應的速度是相差迥異的。

  第四,不同材質的金屬幣,不宜存放在一起,因為它們的化學活動性不一樣。比如有的古幣愛好者,為了保持幣“原有的古代風采”而不愿意打磨和除銹,古幣上可能附有一層含有結晶水的無機鹽化合物,最常見的是銅幣上的銅綠。不同材質的金屬幣與這樣的附著一層結晶化合物的幣放一起,置換反應和原電池反應就容易形成,從而形成更加嚴重的腐蝕。

4.4 金屬 篇12

  一、 教學設計思路

  在課題1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重點介紹金屬與氧氣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已經做過鎂條、鋁箔、鐵絲等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教材采用實驗事實→歸納的編寫方法,重點說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義上反映金屬的活潑程度:如鎂、鋁比較活潑,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教材的重點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的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應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過程和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和點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從而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其活動性順序。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3)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難點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

  教學方法

  問題情景──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聯系實際

  儀器藥品

  教師用具: 投影儀、鎂條、銅片、鋁片、被氧化了的鎂條與鋁片、酒精燈、坩鍋鉗、砂紙、火柴。

  學生用具:試管(若干)、燒杯,鑷子、鐵刀、氧氣、鎂條、鋁絲、鋅粒、銅絲、銅片、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砂紙、火柴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情景】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時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黃銅(銅、鋅合金)單純從顏色、外型上看,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現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鑒別真假黃金。

  【學生討論并回答】

  【小結】前兩種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物理性質,后一種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的化學性質。

  【過渡】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屬,就需要了解金屬的各種性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屬的物理性質,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

  回答:通過測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畫;用火燒(“真金不怕火煉”),變黑的為黃銅,不變色的為黃金……問題導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板書】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投影】明確教學目標

  【展示】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的鎂條和鋁片,并把其與砂紙打磨后的鎂條與鋁片相比較。

  【提問】是誰給純凈的鎂條和鋁片穿上了“外衣”呢?

  【點撥】確切地講,是空氣中的氧氣。

  閱讀,了解本節課學習目標

  回答:空氣

  學生知道學習目標后,學習方向明確,學習更加主動【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投影】

  活動與探究:前面的學習告訴我們,金屬和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在實驗中取不同的金屬絲和箔片,分別在空氣中和氧氣中進行燃燒對比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

  探究指導:

 。1) 將鎂帶、鋁絲、鐵絲、銅絲用砂紙打亮,放在空氣中。過一會兒觀察并記錄現象。

 。2) 用坩堝鉗夾一段鎂帶,在酒精燈上點燃,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3) 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團棉花伸進裝有鋁粉的試劑瓶內輕輕蘸一下,讓棉花團外圍沾上一些鋁粉,將其在酒精燈上點燃后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氧氣瓶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注:可看到耀眼的白光和大量的白煙)

  (4) 將一根鐵絲繞成螺旋狀系在一根火柴上,用坩堝鉗夾住另一端在酒精燈上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將紅熱鐵絲伸入盛有少量水的氧氣瓶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5) 將一根銅絲繞成螺旋狀,用坩堝鉗夾住酒精燈加熱,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學生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培養操作技能,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的觀察、規范表達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對比能力,證明鎂、鋁較活潑,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

  【學生活動,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補充】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由此說明,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金最不活潑。

  【板書】活動性:mg、al>fe、cu>au

  【思考】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為什么我們通?匆婅F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在清洗鋁制品時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討論并回答】

  【小結】鎂、鋁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如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al2o3)薄膜,從而阻止驢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這也是鋁的產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的運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補充】我們平常所說的“電化鋁”實際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鋁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鋁保護層的鋁制品。

  【過渡】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鋁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如因其導電、質輕用于電線,導熱用于炊具,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允許鋁攝入量為60 mg,過量容易引起老年癡呆。因此,要盡量少吃油炸食品,盡量少用含鋁的膨松劑,盡量避免使用鋁制的炊具及餐具。

  【學生板書】

  2mg + o22mgo

  4al + 3o22al2o3

  3fe + 2o2fe3o4

  2cu + o22cuo

  回答:鋁制品耐腐蝕是由于鋁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之故;若用鋼刷、沙等來擦洗鋁制品,容易把氧化鋁薄膜除掉,從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通過反應現象判斷產物并能書寫化學方程式。

  通過對比突破難點,并為金屬活動性順序做鋪墊。

  問題導思,激發興趣,培養理論聯系實際、規范表達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渡】很多金屬不僅能與氧氣反應,而且還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金屬與鹽酸或稀硫酸是否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屬的活潑程度。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鎂、鋅、鐵、銅的活動性。

  【投影】

  活動與探究:

  將學生分成a、b兩大組:

  a組:在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兩小塊打磨光潔的鎂條、鋅粒、鐵片、銅片,各加入約5 ml稀鹽酸,觀察現象,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并比較發生的現象。

  探究參考:填寫表格(參見附一)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上黑板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現象由學生口述】

  【提問】通過以上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學生討論并回答】

  【評價】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指導閱讀】欣賞課本圖8-13 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比較。

  學生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學生板書】

  a組:

  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fecl2+ h2↑

  b組:

  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回答:(1)鎂、鋅、鐵可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2)鎂、鋅、鐵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時的劇烈程度不同。鎂反應最劇烈,其次是鋅,然后是鐵。

  (3)與酸反應時,能生成氫氣的金屬活動性強;否則,就較弱。

  (4)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

  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相互激勵,發展和完善自我

  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的觀察、規范表達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反應現象判斷產物并能書寫化學方程式。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過渡】我們還有沒有其它方法來證明不同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

  【投影】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中反應出來。

  活動與探究:

  (1) 在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里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擦亮的鐵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變化。

  (2) 在盛有硫酸亞鐵溶液的試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擦亮的銅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變化。

  (3) 在盛有硫酸亞鐵溶液的試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擦亮的鋁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變化。

  (4) 在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擦亮的銅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現象由學生口述】

  探究參考:填寫表格(參見附二)

  【提問】通過以上實驗,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并回答】

  【小結】金屬活動性順序:鋁>鐵>銅>銀

  【介紹】“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加倍努力把我們祖先的業績發揚光大。

  學生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學生板書】

  fe+cuso4 == feso4+cu

  2al+3feso4==al2(so4)3+3fe

  cu+2agno3==cu(no)32+2ag

  問題導思,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培養操作技能,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的觀察、規范表達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反應現象判斷產物并能書寫化學方程式。

  培養自學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討論】鐵與氫相比較誰更活潑?

  【學生討論并回答】

  【結論】鐵可以把氫從化合物里置換出來,說明鐵比氫活潑。

  思考并回答:鐵可以把氫從它的化合物里置換出來,說明鐵比氫活潑。    問題導思,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局v解】經過了許多類似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人們進行了認真的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出了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

  【板書】二、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

  思考、理解、記憶、記錄

  引導學生由實驗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現象到本質產生飛躍。【過渡】下面,是我們本節課探究時所發生的一些化學反應:

  【投影】

  mg+2hcl == mgcl2+ h2↑

  zn +h2so4== znso4+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cu+2agno3==cu(no3)2+2ag

  【討論】請大家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它與我們學習過的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是否相同?

  【學生討論并回答】

  【評價】回答的很好;瘜W上,我們把具有這一特點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板書】三、置換反應

  特點:a + bc = b + ac

  思考,回答:

  這些反應的特點是: 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其特點不同于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相互激勵,發展和完善自我

  【投影】

  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給你以下一些判斷依據:

  1.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

  【投影】

  課堂練習:下列物質能否發生反應?寫出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它們是否為置換反應。

  (1)銀與稀鹽酸

  (2)鋅與硫酸銅溶液

  (3)銅與硫酸鋅溶液

  (4)鋁與硝酸銀溶液

  思考、理解、記憶、記錄

  思考,使知識再現后完成課堂練習。

  培養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能力。

  獲得學生反饋信息,檢測本節課所學知識。

  【投影】

  課后思考題:

  1.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為什么不能用鐵制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

  2.學完本課題后,你能否想出另外的辦法來鑒別黃銅與黃金?

  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相互激勵,發展和完善自我【小結】通過本課題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多數金屬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且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各不相同,根據金屬與酸反應或金屬與另一種金屬化合物的反應,可以判斷出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同時,我們也認識了一種新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         【創新作業】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活潑性 zn > fe > cu

  課后習題3、6、8

  【板書設計】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活動性:mg、al>fe、cu>au

  三、 金屬活動性順序

  三、置換反應

  特點:a + bc = b + ac

  【教學后記】

  理科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效地教育、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本節課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l.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通過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懂得研究科學的一般過程,知道觀察和實驗是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在學習中,養成求異思維的習慣。學生都能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在設計實驗方案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實驗方案進行比較,讓學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和新方法,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富有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思維方式。

  2.實驗能力的培養

  實驗是通過直觀的方法,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促進學生思維,以加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本節課通過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操作、紀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這一過程,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學生掌握實驗能力,它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用它來驗證假設,更重要的是在于學生具備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包括實驗方法的設計,實驗儀器的選擇和裝置,實驗操作技能,實驗數據的記錄和分類的訓練。在這堂課中,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的實驗能力都有進一步的提高。

  綜上所述,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可以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口,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化學的課堂教學中。

4.4 金屬 篇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稀硫酸以及金屬化合物溶液間的置換反應。

  b.熟悉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學會利用金屬與酸以及金屬化合物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推斷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2.過程與方法

  a.學會通過實驗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

  b.學習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對比分析,對信息的歸納處理,獲取結論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發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c.使學生在實驗探究、討論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二、教學內容分析

  1.內容分析

  在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其中金屬活動性順序是一個重點。此前,學生在第一課時已經研究了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對其中表現出的金屬活潑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在這里安排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能使學生掌握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又能通過反應上的區別加深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

  雖然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見過幾個置換反應,但是并不熟悉,運用也不熟練,因此我改變了教材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填寫相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要求,重點要求學生對反應能否進行、反應進行的劇烈程度等情況進行認真觀察、比較即可。而將對置換反應特點和規律的總結放在下一課時,這樣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建構更加完整,對置換反應的理解、掌握和運用也更容易。

  2.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金屬活動性順序。

  教學難點: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知識有意義的建構。

  三、教學對象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可以用“實驗探究──討論”的教學模式,完成對金屬活動性的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會”。

  四、執教者自我分析

  本人對新課標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能恰當的處理教材,正確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對象,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結構的過程。

  五、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認可學生的探究行為并鼓勵學生嘗試;引導學生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結果、得出結論的能力。

  2.學生學法方面:通過猜想、實驗、合作交流、搜集與處理信息,獲得知識,并在技能、情感與態度方面得到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的發展和學習。

  六、教學策略

  1.以活動形成探究的鏈節,以問題的解決建構知識的階梯,多層次獲取規律與結論。

  2.利用學習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以實驗組為單位,組內合作探究,組間互動評價,使學生才智展示與評價激勵和諧發展,創設積極探究的氛圍,形成嚴謹的思維品質。

  七、教學設計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利用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建構金屬活動性順序15 min【復習引入】上節課,我們討論了金屬和氧氣的反應,首先來回憶一下,mg、fe、zn、au這四種金屬,是否可以在空氣中燃燒?如果可以,各需要在什么樣的條件下?

  回憶思考、回答:mg在空氣中燃燒fe、zn必須在純氧中燃燒au不能燃燒  從回憶上節課的知識出發,引出這節課的內容。【追問】根據mg在空氣中可以燃燒,而zn、fe必須在純氧中才能燃燒,cu、au很難與氧氣反應,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講述】這種活潑性,化學上就叫做金屬活動性。思考回答并填寫探究問題單1探究問題單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的活潑性強弱: 【學生可能答案】金屬活動性:mg>zn、fe>au 找出少量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探究留下懸念。      通過金屬和酸的反應,建構金屬活動性順序2 11 min 【過渡】如何判斷更多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呢?這就要利用金屬的另一個化學性質了!咎釂枴拷饘龠能與什么物質反應?【講述】下面,我們就通過金屬與酸的實驗來比較mg、zn、fe、cu的活動性!疽龑W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思考回答:與酸的反應【學生實驗】a組:mg、zn、fe、cu分別與稀鹽酸反應;b組:mg、zn、fe、cu分別與稀硫酸反應。 實驗探究,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填寫探究問題單2。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使學生通過活動,自己發現金屬活動性順序,既有所獲,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感。探究問題單2:金屬與酸的反應a組:金屬與稀鹽酸的反應金屬是否有氣體產生速度mg  zn  fe  cu    b組:金屬與稀硫酸的反應金屬是否有氣體產生速度mg  zn  fe  cu  【引導】通過你們觀察到的現象,能否推測出mg、zn、fe、cu的活動性強弱?思考,回答:活動性強弱:mg>zn>fe>cu 【追問】如果我要把這四種金屬分為兩類,可以怎么分?依據是什么?思考、討論,并得出結果:可分為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兩類。為后面金屬活動順序表中出現氫元素打下基礎。          通過金屬之間的置換反應,建構金屬活動性順序3。20 min           【過渡】通過金屬和鹽酸、稀硫酸反應,可以得出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但是,如果兩種金屬都是不能和鹽酸、稀硫酸反應的,例如cu和ag,那我們如何判斷它們的活動性強弱呢?【引導】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知識中,有沒有從鐵得到銅的反應呢?【提問】根據什么知道有銅生成?    思考,回憶在第五單元時學過的知識,曾經做過用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反應后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 顏色變化。    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后續探究活動做鋪墊。【引導】我們可以用鐵和銅的化合物反應,可以得到銅。那么其它的金屬與金屬化合物反應,是否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呢?【提問】桌面上有哪些金屬?有那些金屬化合物?它們之間是否像鐵和硫酸銅一樣,也能發生發應呢?我們下面就來試一試。  【學生實驗】mg、zn、fe、cu分別和mg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反應。 將每組實驗現象填寫在探究問題單3上。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探究問題單3: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反應: mgznfecumgso4溶液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培養學生的從事實提取知識的能力!咎釂枴渴遣皇撬械慕饘俸徒饘倩衔锒寄馨l生反應?聯系mg、zn、fe、cu活動性強弱,觀察一下,能夠發生反應的金屬和金屬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觀察、思考: 活動性強的金屬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是水溶液中提取出來。【過渡】下面,就請大家根據這個結論,設計實驗來證明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咎釂枴磕阍O計出了什么樣的方案?通過什么現象,說明誰的活動性強?【演示實驗】cu+agno3溶液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誰的活動性強?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回答:a組:cu+agno3溶液 b組:ag+cuso4溶液 思考,回答:活動性強弱:zn>cu>ag  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結前三個金屬活動性順序3 min【小結】我們今天討論了幾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能否將這些金屬按活動性強弱的順序排列?【講述】科學家通過更多類似的實驗,總結出了更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菊故尽拷饘倩顒有皂樞  總結、回答:金屬活動性:mg>zn>fe>cu>ag>au 發展學生分析、歸納、綜合進行信息處理的科學方法和能力。課后思考 1 min 【設問】這個順序與我們得出的順序是否相符?還發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出現h呢?它又為什么會排在這個位置呢?這個問題留待下節課來討論。 觀察,識記回答: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出現了非金屬元素:h  為下節課留下鋪墊。

  八、教學設計說明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教學要以學生主動構建過程為核心,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并與學生的原有經驗緊密結合,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內容適合學生,并能被學生吸收到他們的知識結構中,使他們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根據這樣的原則,這節課在整體設計上,采用多層次的探究,力求讓學生完成對“金屬活動性順序”這一知識的主動建構。金屬

  與氧氣的反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對學生來說最熟悉,根據反應所需條件的不同,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但是,zn、fe之間的活動性強弱通過這個性質,就很難做出判斷。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順利進入中等層次,利用金屬與酸的反應來解決。在探究了金屬與酸的反應之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能夠與酸反應的金屬可以通過此方法來判斷其活動性強弱,但是不能與酸反應的金屬,其活動性又如何判斷呢?這就要求學生再尋求新的實驗方法和新的反應來判斷,要求學生調動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進入第三種化學性質: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的探究學習中。這樣,通過問題,將三個不同的層次串聯在一起,層層遞進,使學生始終處于求知、探究活動之中,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并在此過程中,自主建立了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最后利用小結,就可以將學生在三個層次中得到的活動性片斷綜合在一起,讓學生建構一個完整的活動性順序。

  九、教后反思

  在對這次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本人認為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已經不僅僅是傳授必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其提高。因此,教師在觀念上必須真正轉變,找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在教學設計上,要切實以“學生發展”為本,利用一切條件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建構和豐富自己的知識。最終達到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

4.4 金屬 篇14

  教學目標:

  1.能夠進行對金屬性質的研究。

  2.探究金屬具有光澤、易傳熱、具有延展性的特點。

  3.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質,知道金屬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金屬的用途,同時還需要考慮價格、資源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教學重點:探究金屬的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探究金屬具有延展性、有光澤、易傳熱。

  教學準備:ppt、生銹鐵釘、砂紙、鋁絲、鐵錘、塑料棒、竹筷、金屬勺、熱水、燒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首先請看幾幅圖片,看了之后告訴老師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都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

  3、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研究生活中的另一種常見材料——金屬。(板書)

  二、認識常見金屬制品

  1、在6000多年前,人類就學會了制造比石器鋒利的銅刀等銅制工具。(多媒體)當今社會金屬制品更是應用廣泛,看看我們的教室里面,哪些是金屬制成的?

  2、觀察,匯報。

  3、生活中的金屬制品制品有哪些呢?(多媒體)說說為什么用金屬來制作它們?

  4、匯報。

  5、所以說每一種金屬材料都有它獨特的價值。那么金屬到底還有哪些特殊的本領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廣泛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一起來繼續研究金屬。看看金屬有哪些性質?

  三、探究金屬的性質

  1、我們來做幾個實驗,進一步發現金屬的一些性質。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砂紙,鐵釘,(出示)你們要準備怎么做?

  2、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3、我們可以用砂紙打磨生銹鐵釘一端的表面,對比看一看擦過的部分和沒擦過部分,還可以摸一摸磨過的一端,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從中你發現金屬的性質有哪些?(示范)把你看到的現象用簡潔的語言填在表格中。(多媒體出示表格)

  4、做完實驗,組織匯報,總結金屬性質:有光澤。(板書)

  5、老師還帶來了塑料塊、竹筷、金屬勺子,以及一杯熱水。要是把這三個同時放在熱水里,過2分鐘后摸一摸這些物品的上端,會有什么感覺呢?你人為它們的熱度會一樣嗎?將現象也填在表格中。在做實驗的時候同學們要保持安靜,當老師來加熱水時及時讓道,不能觸摸燒杯和熱水以免燙傷。

  6、分發材料進行實驗。然后組織匯報,總結金屬性質:易傳熱。

  7、教師出示:鐵錘、玻璃棒、木塊等。提問:如果老師用錘子敲擊他們會有什么現象呢?(玻璃會破碎、木塊會破碎………)

  8、分發材料鐵錘和鋁絲,讓學生進行實驗,完成記錄。

  9、組織匯報,總結出金屬性質:延展性——在科學上物體(像鋁條)在受到外界錘擊等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或形成薄片而不破裂的這種性質叫做延展性。。

  10、金屬的性質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描述,除了剛才我們探究發現的有光澤、導熱性、延展性等外,還有哪些性質呢?請看大屏幕。

  11、組織交流。

  12、我們剛才說了不同的金屬性質不同,那么想要制作下面這些物品你會選擇那些金屬呢?為什么?(鍋,易拉罐,項鏈)

  13、匯報。

  14、回答得非常正確,鍋用鐵做,因為像剛才同學們說的便宜,而且堅硬,鐵還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用鋁做易拉罐,是因為它輕,易加工,也就是延展性好,價格也很便宜。用金銀來做飾品不僅因為其光澤度好,不易生銹(氧化),價格昂貴也是重要的原因。

  15、金屬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它的性質和價格是緊密聯系的。性質決定應用。合理選擇金屬可以為我們帶來方便。金屬還有其他重要的性質,我們會在今后學習中了解到。

  五、總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關于金屬的哪些知識?

  2、總結:金屬性質有光澤、傳熱好、有延展性等。

  板書設計:

  金屬

  有光澤

  傳熱好

  有延展性

  探究金屬的性質實驗記錄單

  班第       組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我們的發現)

  實驗結論

  (我們認為金屬的性質有)

  (一)、用砂紙打磨鐵釘的表面,對比看一看擦過的和沒擦過的有什么不同?

 。ǘ、把塑料塊、金屬勺、竹筷放入熱水中。2分鐘后摸一摸這幾種物品的上端,你有什么感覺?

 。ㄈ┌唁X絲平整地放在地面上,用錘敲打。你發現了什么?

  探究金屬的性質實驗記錄單

  班第       組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我們的發現)

  實驗結論

  (我們認為金屬的性質有)

  (一)、用砂紙打磨鐵釘的表面,對比看一看擦過的和沒擦過的有什么不同?

  (二)、把塑料塊、金屬勺、竹筷放入熱水中。2分鐘后摸一摸這幾種物品的上端,你有什么感覺?

 。ㄈ┌唁X絲平整地放在地面上,用錘敲打。你發現了什么?

4.4 金屬 篇15

  金屬熱脹冷縮嗎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若冰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2、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過程與方法:1、設計簡單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2、正確使用酒精燈給物體快速加熱。3、對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用模型實驗加以解釋。情感、態度、價值觀:1、對探究各種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表現出更濃的興趣。2、初步意識到事物遵循普遍的變化發展規律,但也有特殊性!窘虒W重點】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教學難點】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酒精燈、銅球熱脹冷縮演示器;墊圈(鋼絲條)、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塊等;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一、觀察銅球的熱脹冷縮現象1、我們知道了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后,你還想知道什么?到底固體會不會熱脹冷縮,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這里有一個銅球,這里還有一個金屬環,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做實驗。3、你們認為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根據什么現象知道固體的金屬球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交流討論,確定實驗方法。5、按學生匯報的方法演示實驗。6、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銅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預設:通過分析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驗,但要給學生準備棉質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這個活動中還要特別強調使用酒精燈和不可直接觸摸加熱后的銅球等安全問題。)二、觀察鋼條的熱脹冷縮現象1、師: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了圓形的金屬墊圈或鋼絲條,根據材料設計一個實驗裝置,觀察它們的變化。2、學生交流實驗方法。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4、交流現象。5、小結:我們發現金屬墊片和鋼絲條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有了前面觀察銅球的討論和實踐,讓學生嘗試去觀察其他金屬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讓他們根據觀察材料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教師只要稍作提示,學生們可以想出各種有效的觀察方法來)三、金屬熱脹冷縮嗎1、師:銅球和鋼條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熱脹冷縮呢?2、閱讀教材38頁的資料。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一個個單個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認識做個提升,需要組織學生加顧一系列觀察實驗的現象 ,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板書設計:         金屬熱脹冷縮嗎 銅、鋼......    大多數金屬      熱脹冷縮 (銻 、鉍 ---- 熱縮冷脹)   教學后記

4.4 金屬 篇16

  金屬和金屬材料 簡析與教學建議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教師進修學校 秦自云

  本單元主要介紹了鐵、鋁、銅等重要金屬和合金。教材內容包括金屬的物理性質(如導電性、導熱性等),金屬的化學性質(如與氧氣、鹽酸等反應)以及反應的規律性知識(如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資源的利用(如鐵的冶煉以及冶煉時有關雜質問題的計算),金屬資源的保護(如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等。教材比較集中地介紹了金屬和金屬材料的有關內容,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了它們的性質、用途和資源保護等多方面的內容,與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化學學習的全面性;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驗事實出發,采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親自感受純金屬與合金的性質、金屬與氧氣以及鹽酸等反應的不同,以加深學生對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用途的關系的了解,認識到金屬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注意對一些重點內容(如置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腐蝕的條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過實驗,層層引導,深入討論,并歸納得出結論;在活動與探究的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同時使他們獲得新知識;注意對學生進行金屬資源保護意識的教育,注意介紹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狀記憶合金等,以事實來說明化學學習的價值。

  本單元教學重點:鐵、鋁、銅等金屬和合金的重要性質和用途,金屬活動性順序,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鐵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合理利用金屬資源的意識。

  本單元教學難點: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初步探究,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

  在本單元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教學中,一方面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化學,把生活經驗化學化、化學問題生活化,體現“化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運用化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認識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科學學習中的問題,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弘揚個性。

  例如,在課題1的教學中,課前可以由學生收集一些常見的金屬材料,由實物或事實入手,使學生認識金屬材料與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的關系,并進而引入到對金屬的物理性質的教學。在課題2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對一些實例和習題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感受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在課題3的教學中,關于地球上及我國的金屬資源情況的教學,可以結合地理課的有關內容,利用礦物標本或實物照片、圖表等進行教學,應鼓勵學生主動查找有關資料,并在課內外進行交流。我國冶煉鐵的歷史及解放前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等內容的教學,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教學方法。

  2.學習方式重探究

  運用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化學知識,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新的教學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本單元教學中要注意根據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探究形式。

  例如,在課題1的教學中,采用“基本問題驅動──對比實驗──收集整理數據──分析作出結論──解釋基本問題”的探究形式,探討“為什么目前純金屬只有90余種,但由這些純金屬按一定組成和質量比制得的合金已達幾千種?”這一基本問題,使學生認識物質組成的改變會使其性能發生改變的重要依據。在課題2的教學中,采用“實驗──收集整理數據──分析討論──發現規律”的探究形式,探究金屬活動順序和轉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在課題3的教學中,采用“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方案──收集整理數據──結論──解釋──交流”的課內外相結合的探究形式,探究金屬的腐蝕及其防護的知識。

  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在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對實驗現象進行正確對比和分析,這是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

  3.知識拓延多發散

  在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時,要注意思維的發散性訓練。例如,在課題1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這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還需考慮價格、資源、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边@一問題的認識時,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重點組織好教材中的“討論”,對有些討論題應說出不止一個理由。也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討論題。

  同時,要注意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例如,“金屬之最”以及“形狀記憶合金”這些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查閱有關資料,辦一期化學小報或墻報等。鋼的淬火和回火實驗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且簡單易做,應鼓勵學生課外嘗試去做。關于金屬資源保護的教學,可以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將教材中的一些礦物可供開采的年限圖制成投影片或計算機軟件等,并配合其他資料,使學生強烈感受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以及保護金屬資源的重要性。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是每個學生都隨手可做的事情,可結合本課題未的“調查與研究”,使學生了解廢舊金屬回收的意義,并積極主動地去做。有關金屬的腐蝕和防護的“活動與探究”,可以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設計出多種方案,允許多種方案同時試驗,以小組或個人等多種方式活動。本單元小結可以按照教材中所給的思路,采用討論、填表和填空等多種方式進行。

  4.知識應用重歸納

  讓學生感受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作為有關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等的判斷依據,可以通過對一些實例和習題的討論和分析進行歸納,也可以結合課題2的復習和小結進行。

  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是一類在實際生產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計算,討論這一類計算題的解法時,關鍵是歸納出解題思路:即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都是純物質的計算,要把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梢砸暻闆r進行課堂練習,當堂討論和評析一些錯誤的解法以及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4.4 金屬(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堿金屬(精選14篇)

    第一節 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鈉的物理性質;理解和掌握鈉的化學性質;了解鈉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鈉堿金屬(通用2篇)

    §6.1 鈉【教學目標】1.知道鈉的物理性質和用途。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3.知道燒堿的工業制法和電解的概念。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分析、歸納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和訓練。...

  •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通用2篇)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重點難點:重點:1.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鐵的兩種合金。3.鐵生銹的條件及防護。4.石灰石的存在和檢驗;5.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課時2 金屬與金屬礦物)(精選2篇)

    自學導航1.寫出你較熟悉的幾種金屬的元素符號。2.用細砂分別打磨一塊鐵片、鋁片、銅片,鐵具有 色,鋁具有 色,銅具有 色,它們都具有 光澤。相同大小的三種金屬片 最輕,說明 最小。...

  • 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通用5篇)

    教學目標知道一些常見的金屬(鐵)等礦物,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屬生銹的簡單方法,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認識回收金屬的重要性。...

  • 堿金屬(精選16篇)

    第一節 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鈉的物理性質;理解和掌握鈉的化學性質;了解鈉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幾種常見的金屬(通用10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常識性介紹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2.常識性介紹及合金的應用。3.了解生鐵和鋼的成分和機械性能的主要差別。4.掌握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 第1課  金屬工具

    第1課 金屬工具 [教學目標]1.明確人類早期歷史劃分(考古學分類)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知道兩河流域約于公元前40xx年代初期最先使用青銅器、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鑄造業發達、赫梯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冶鐵術的國家,約于公元...

  •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滬教)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重點難點:重點:1.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鐵的兩種合金。3.鐵生銹的條件及防護。4.石灰石的存在和檢驗;5.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重點難點:重點:1.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鐵的兩種合金。3.鐵生銹的條件及防護。4.石灰石的存在和檢驗;5.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 第二節  幾種常見的金屬

    第二節 幾種常見的金屬一.知識教學點1.我國鋼鐵產業的發展2.幾種常見的金屬及合金的應用3.生鐵和鋼4.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二.重、難、疑點以及解決辦法1.重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2.難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 課時6 金屬和礦物單元復習

    知識結構典例分析:有一包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適量的炭粉、氧化銅、氧化鐵、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根據以下實驗回答問題:1. 取樣,加熱到高溫時產生一種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 ,幾種常見的金屬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常識性介紹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2.常識性介紹幾種常見的金屬及合金的應用。3.了解生鐵和鋼的成分和機械性能的主要差別。4.掌握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 第五章 金屬與礦物(課時2 金屬與金屬礦物)

    自學導航1. 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做此實驗時須預先在集氣瓶里放___或____。其目的是為了防止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反應的類型為_______。...

  • 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

    教學目標知道一些常見的金屬(鐵)等礦物,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屬生銹的簡單方法,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認識回收金屬的重要性。...

  • 體育和科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字幕 | 91免费在线视频?看 日韩美女一级片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片在线 国产国产 | 窝窝AV青青一区二区 |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 中文字幕老妇偷乱视频在线小说 |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久9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 国产久免费热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自拍 | 九草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蜜桃 | 激情六月婷 | 成人一区二区不卡免费 |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 青青草中文 | 夜夜春亚洲嫩草一区二区 | 欧美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全国最大黄色网址 | 直接看av |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 日韩午夜激情视频 | 国产精品国精无码A片AV | 日日摸天天碰中文字幕你懂的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粗大猛烈进出呻吟声蜜臀视频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2020 | 国产骚妇自慰在线 | 污黄啪啪网18以下勿进免费的 | 99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欧洲AV无尺码 | 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高清在线 |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 江苏富婆按摩高潮对白 | 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 午夜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ww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