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牽牛星》譯文(精選6篇)
《迢迢牽牛星》譯文 篇1
迢 迢 牽 牛 星
選自《古詩十九首》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牽牛星啊相隔得那樣遙遠,銀河那邊潔白的織女盼你。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她擺動著細長柔軟的手兒,梭兒札札不停地穿過布機。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整日整夜她織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淚如雨珠點點滴滴。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銀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見底,織女牛郎就相隔這點點距離。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語聚不到一起。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2000/05/19
《迢迢牽牛星》譯文 篇2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牽牛星啊相隔得那樣遙遠,銀河那邊潔白的織女盼你。
她擺動著細長柔軟的手兒,梭兒札札不停地穿過布機。
整日整夜她織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淚如雨珠點點滴滴。
銀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見底,織女牛郎就相隔這點點距離。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語聚不到一起。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里,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關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何嘗不皎皎,織女又何嘗不迢迢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游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于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賓牛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詩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紡)。\'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無心于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一樣滴下來。\'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最后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并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恐不確。\'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注:\'盈盈,端麗貌。\'是確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淺\'的影響,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亦見于《古詩十九首》。李善注:\'《廣雅》曰:\'贏,容也。\'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于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注:《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只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間詞,即\'迢迢\'、皎皎、\'纖纖\'、\'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于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迢迢牽牛星》譯文 篇3
一、 導語
1、 同學們學習的地方叫教室。按照同學們以往課上踴躍說理解、積極提問題的表現,我覺得這個叫法不妥,應該叫學室。學習、學習,當然是以同學們的學為主,而老師的教是為你們的學服務的。所以這堂課你們希望怎么學?
2、 我們今天要學的是詩歌。前不久,我們曾學過一首現代詩,它是( 《天上的街市》 )。通過那首詩的學習,你知道欣賞一首詩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同學們很喜愛詩歌,背了不少的詩歌,也了解了詩歌的一些知識。那你認為我們背詩學詩的目的是什么呢? 欣賞詩歌精煉含蓄的語言,欣賞詩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賞詩歌圖畫般美麗的意境,欣賞詩人真摯動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的同時,我們從中收獲精彩的語言,收獲美麗的詩意,收獲或淺或深的感動,從而提升我們做人的層次。正如古人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一個人如果不喜歡詩,他的文學趣味也就會低下。”所以同學們不要僅僅停留在背誦這樣膚淺的層次上,我們要努力走進詩歌,動腦去采擷、去收獲。希望同學們在這堂課上勤于動腦,滿載而歸。
二、 學習
1、 我們今天學習《迢迢牽牛星》。請哪個同學來背這首詩。
2、 請你來回答這首詩中詩人要表達的是什么感情。
3、 你認為怎樣閱讀才能較為準確地理解詩人的感情?
要準確理解一首詩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我們除了品味語言、了解詩的背景等之外,還得學會抓住詩中的意象。意象聽去陌生,其實同學們都比較熟悉,就是詩中的人物,或景物。如劉禹錫的《秋詞》,當中的意象就是晴空、一鶴。晴空湛藍,鶴沖云霄,這景色多美呀。再加上詩人“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語句,我們就知道這首詩詩人要抒發的感情是(對秋天的贊美熱愛之情。)
4、 這首詩選自何處?(南朝梁蕭統編的《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一組詩的名字,它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大都出于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演義開頭那個動蕩混亂的年代。古詩十九首大都抒發了那個時代離家在外的游子和守候在家的思婦的感傷之情。古代有位文學評論家叫鐘嶸,他評價古詩十九首“天衣無縫,一字千金”。你覺得《迢迢牽牛星》當得起這個贊譽嗎?請同學們緊緊抓住詩中的意象,用自己的感情去碰觸詩人的感情,用自己的想象去還原填補詩的意境,品讀這首你們自認為很熟悉的詩,看看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理解,或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5、 詩歌賞析
a、這首詩的意象就是一個人,她就是織女。為什么用“河漢女”而不用“織女星”? 與前面的“星”重復,又不押韻,而且河漢女還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動和情態。 起筆就引導人們抬頭仰看深邃廣闊、星漢燦爛的夜空,讓人們神思直飛向那個凄婉美麗的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
b、“擢”讓人如見其形,“弄”讓人如聞其聲。 這句既寫出了織女的勤勞,又寫出她試圖借忙碌的勞動來掩飾排遣自己的愁思。
c、織女是天上最能織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卻織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沒有心思織布,織女內心強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 這句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傷心 《詩經》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d、銀河很清很淺,應該能自由往來,那為什么兩人卻不能見面呢?是有人壓制了她的愛情。 這句朗讀時應該讀出什么語氣?表現了怎樣的感情?反問的語氣,表現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這句不是與“迢迢”相矛盾嗎?因為思念而覺得距離很遠。顧城《遠和近》。近在咫尺卻如在天涯,這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 比較《天上的街市》有關的語句,表達詩人對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這兒卻表現了織女不能與牛郎相見的痛苦。兩相對比,我們更同情飽受思念離愁的織女。
e、讀了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樣的畫面?一位女子淚光盈盈地站在水邊,含怨帶愁地望著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飽受離愁、楚楚動人、凝眸深情遠視的神態結束,既給人以美感,又讓人想象回味。
f、疊詞的運用。
迢迢形容牽牛星之遙遠,皎皎形容織女星之明亮,纖纖形容手之細長,札札形容織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瑩,脈脈形容注視之含情。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盈盈表現女子的美好姿態,皎皎表現女子的明艷動人。
“皎皎”既表現星的明亮,又表現女子的明艷動人,真稱得上“一字千金”。
“盈盈”既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表現了女子的美麗,還可表現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讓人回味無窮。
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
無論誰,其實一直都需要美好的感情。詩人用織女的意象來表現自己追求美好愛情而不得的痛苦,我們因為有美好的感情,所以讀了之后會深深的理解并同情。這樣“披情入文”,我們會在含英咀華的同時收獲感動,我們的感情也變得寬容豐盈。所以說,讀詩使人變得靈秀。(在黑板上寫上“披情入文”、“含英咀華”,并解釋)
6、請同學來讀詩。
7、請你來總結這堂課上你的所學所得,可以從內容,可以從學法,可以從語言,也可以從你的感受或聯想等等。
8、學生合作讀詩
(其他同學朗誦)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女:望著你在河的那邊 用扁擔把星的閃耀挑在牢靠的雙肩
男:望著你在河的那邊 用機杼把夜的深邃織成無盡的長絹
女:我怎能織起一絲一縷 終日守望你遠遠的背影
是思念搖動機杼織出夜幕 將你的閃亮襯托得鮮明
男:我怎能挑起一兩一斤 終日守望你遠遠的背影
是思念撐起扁擔挑起星辰 將你的面孔映照得清晰
合:淺淺的河漢告訴我 告訴我歲月的失落 告訴我距離的冷漠
女:讓我的話傳到那一邊 哪怕單位是光年
合:淺淺的河漢告訴我 告訴我歲月的失落 告訴我距離的冷漠
男:你看那流星它悄悄滑落 那是灼熱的淚珠在閃爍
(其他同學朗誦)
當我們再次抬頭看那熟悉的夜空時,我們也許會多了浪漫的聯想,詩意的感受。所以這堂課我們不僅收獲了語言,收獲了感動,也收獲了詩意。人生有詩歌相陪,那該是多么美好的詩意人生呀。
三、 請同學們抓住意象、披情入文、含英咀華課后讀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至龍標遙有此寄》,把你讀后的感受和理解寫在家作本上。
《迢迢牽牛星》譯文 篇4
教學目標:古詩表達思念的常用意象
教學過程:
師:《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在淚別小姑時有這樣一句話:“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注釋說古代女子在農歷七月七日晚向織女乞巧。何謂乞巧?
生: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于當晚陳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針,向織女乞求智巧。
師:講到牛郎織女,我們就會想起在奶奶懷里聽過的他們的愛情故事。
請一生講述故事(略)。另一生找出課文和故事相應的詩句。疏通字句(略)。
師:本文除了“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詩句都能從故事中得到驗證。但這首詩并不是對牛郎織女故事的復述。如果只是簡單地復述故事,它就當不起“天衣無縫,一字千金”的美譽。那么這首詩在牛郎織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代文藝理論家鐘惺《古詩歸》說:“樂府之妙,在能使人驚;古詩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對這首古詩,你能思到什么?(學生討論)
師:提示:解讀這首詩的關鍵應該是“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兩句。為什么整天織布卻織不成布,還哭成淚人兒呢?
這兩句詩和《詩經.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生:原來是“懷人”。那“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懷人,思念遠方的人兒。
師:討論:作者為什么講牛郎織女的故事,而不講女媧補天或者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
生:原因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織女思念牛郎,牛郎織女相隔遙遠不能見面來表達自己思念愛人,兩人不能見面的哀怨的感情。這種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師:再看:敘述者是男是女?從何可知?
生:女。從“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可知。
師:一個女子思念遠方的人的詩,有個特定的名稱:思(sì)婦詩。《古詩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婦詩,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這首詩影響了唐代王昌齡的《閨怨》,課外大家可以分析這兩首詩的關系。
和思婦詩相對的是游子詩,這也是古詩一個主題,比如《涉江采芙蓉》,表達游子思念故鄉和親人。
師:所以《古詩十九首》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表現生離死別,羈旅情懷,表達思念。
我們再引申出去,表達思念,古代詩文中除了課文所用的牛郎織女這一意象外,還有哪些常用意象?
生:常用的還有:紅豆,楓葉,鴻雁,青絲,青草等等(例句略)。還有最常用的就是月亮。比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一輪明月,照兩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布置作業:
1、古人常用月圓月缺表達人間的悲歡離合,但很少有人用到月亮里的嫦娥,為什么?結合課文思考。
2、然而李商隱的《嫦娥》(略)卻用月亮里的嫦娥表達思念,寫出新意,思考這首詩為什么成功了?
3、背誦課文。誦讀課堂上所舉的詩句。
《迢迢牽牛星》譯文 篇5
一、 導語
1、 同學們學習的地方叫教室。按照同學們以往課上踴躍說理解、積極提問題的表現,我覺得這個叫法不妥,應該叫學室。學習、學習,當然是以同學們的學為主,而老師的教是為你們的學服務的。所以這堂課你們希望怎么學?
2、 我們今天要學的是詩歌。前不久,我們曾學過一首現代詩,它是( 《天上的街市》 )。通過那首詩的學習,你知道欣賞一首詩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同學們很喜愛詩歌,背了不少的詩歌,也了解了詩歌的一些知識。那你認為我們背詩學詩的目的是什么呢? 欣賞詩歌精煉含蓄的語言,欣賞詩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賞詩歌圖畫般美麗的意境,欣賞詩人真摯動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的同時,我們從中收獲精彩的語言,收獲美麗的詩意,收獲或淺或深的感動,從而提升我們做人的層次。正如古人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一個人如果不喜歡詩,他的文學趣味也就會低下。”所以同學們不要僅僅停留在背誦這樣膚淺的層次上,我們要努力走進詩歌,動腦去采擷、去收獲。希望同學們在這堂課上勤于動腦,滿載而歸。
二、 學習
1、 我們今天學習《迢迢牽牛星》。請哪個同學來背這首詩。
2、 請你來回答這首詩中詩人要表達的是什么感情。
3、 你認為怎樣閱讀才能較為準確地理解詩人的感情?
要準確理解一首詩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我們除了品味語言、了解詩的背景等之外,還得學會抓住詩中的意象。意象聽去陌生,其實同學們都比較熟悉,就是詩中的人物,或景物。如劉禹錫的《秋詞》,當中的意象就是晴空、一鶴。晴空湛藍,鶴沖云霄,這景色多美呀。再加上詩人“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語句,我們就知道這首詩詩人要抒發的感情是(對秋天的贊美熱愛之情。)
4、 這首詩選自何處?(南朝梁蕭統編的《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一組詩的名字,它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大都出于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演義開頭那個動蕩混亂的年代。古詩十九首大都抒發了那個時代離家在外的游子和守候在家的思婦的感傷之情。古代有位文學評論家叫鐘嶸,他評價古詩十九首“天衣無縫,一字千金”。你覺得《迢迢牽牛星》當得起這個贊譽嗎?請同學們緊緊抓住詩中的意象,用自己的感情去碰觸詩人的感情,用自己的想象去還原填補詩的意境,品讀這首你們自認為很熟悉的詩,看看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理解,或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5、 詩歌賞析
a、這首詩的意象就是一個人,她就是織女。為什么用“河漢女”而不用“織女星”? 與前面的“星”重復,又不押韻,而且河漢女還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動和情態。 起筆就引導人們抬頭仰看深邃廣闊、星漢燦爛的夜空,讓人們神思直飛向那個凄婉美麗的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
b、“擢”讓人如見其形,“弄”讓人如聞其聲。 這句既寫出了織女的勤勞,又寫出她試圖借忙碌的勞動來掩飾排遣自己的愁思。
c、織女是天上最能織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卻織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沒有心思織布,織女內心強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 這句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傷心 《詩經》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d、銀河很清很淺,應該能自由往來,那為什么兩人卻不能見面呢?是有人壓制了她的愛情。 這句朗讀時應該讀出什么語氣?表現了怎樣的感情?反問的語氣,表現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這句不是與“迢迢”相矛盾嗎?因為思念而覺得距離很遠。顧城《遠和近》。近在咫尺卻如在天涯,這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 比較《天上的街市》有關的語句,表達詩人對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這兒卻表現了織女不能與牛郎相見的痛苦。兩相對比,我們更同情飽受思念離愁的織女。
e、讀了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樣的畫面?一位女子淚光盈盈地站在水邊,含怨帶愁地望著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飽受離愁、楚楚動人、凝眸深情遠視的神態結束,既給人以美感,又讓人想象回味。
f、疊詞的運用。
迢迢形容牽牛星之遙遠,皎皎形容織女星之明亮,纖纖形容手之細長,札札形容織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瑩,脈脈形容注視之含情。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盈盈表現女子的美好姿態,皎皎表現女子的明艷動人。
“皎皎”既表現星的明亮,又表現女子的明艷動人,真稱得上“一字千金”。
“盈盈”既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表現了女子的美麗,還可表現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讓人回味無窮。
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
無論誰,其實一直都需要美好的感情。詩人用織女的意象來表現自己追求美好愛情而不得的痛苦,我們因為有美好的感情,所以讀了之后會深深的理解并同情。這樣“披情入文”,我們會在含英咀華的同時收獲感動,我們的感情也變得寬容豐盈。所以說,讀詩使人變得靈秀。(在黑板上寫上“披情入文”、“含英咀華”,并解釋)
6、請同學來讀詩。
7、請你來總結這堂課上你的所學所得,可以從內容,可以從學法,可以從語言,也可以從你的感受或聯想等等。
8、學生合作讀詩
(其他同學朗誦)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女:望著你在河的那邊 用扁擔把星的閃耀挑在牢*的雙肩
男:望著你在河的那邊 用機杼把夜的深邃織成無盡的長絹
女:我怎能織起一絲一縷 終日守望你遠遠的背影
是思念搖動機杼織出夜幕 將你的閃亮襯托得鮮明
男:我怎能挑起一兩一斤 終日守望你遠遠的背影
是思念撐起扁擔挑起星辰 將你的面孔映照得清晰
合:淺淺的河漢告訴我 告訴我歲月的失落 告訴我距離的冷漠
女:讓我的話傳到那一邊 哪怕單位是光年
合:淺淺的河漢告訴我 告訴我歲月的失落 告訴我距離的冷漠
男:你看那流星它悄悄滑落 那是灼熱的淚珠在閃爍
(其他同學朗誦)
當我們再次抬頭看那熟悉的夜空時,我們也許會多了浪漫的聯想,詩意的感受。所以這堂課我們不僅收獲了語言,收獲了感動,也收獲了詩意。人生有詩歌相陪,那該是多么美好的詩意人生呀。
三、 請同學們抓住意象、披情入文、含英咀華課后讀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至龍標遙有此寄》,把你讀后的感受和理解寫在家作本上。
《迢迢牽牛星》譯文 篇6
包兆科
教學目標 :古詩表達思念的常用意象
教學過程 :
師:《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在淚別小姑時有這樣一句話:“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注釋說古代女子在農歷七月七日晚向織女乞巧。何謂乞巧?
生: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于當晚陳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針,向織女乞求智巧。
師:講到牛郎織女,我們就會想起在奶奶懷里聽過的他們的愛情故事。
請一生講述故事(略)。另一生找出課文和故事相應的詩句。疏通字句(略)。
師:本文除了“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詩句都能從故事中得到驗證。但這首詩并不是對牛郎織女故事的復述。如果只是簡單地復述故事,它就當不起“天衣無縫,一字千金”的美譽。那么這首詩在牛郎織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代文藝理論家鐘惺《古詩歸》說:“樂府之妙,在能使人驚;古詩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對這首古詩,你能思到什么?(學生討論)
師:提示:解讀這首詩的關鍵應該是“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兩句。為什么整天織布卻織不成布,還哭成淚人兒呢?
這兩句詩和《詩經.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生:原來是“懷人”。那“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懷人,思念遠方的人兒。
師:討論:作者為什么講牛郎織女的故事,而不講女媧補天或者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
生:原因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織女思念牛郎,牛郎織女相隔遙遠不能見面來表達自己思念愛人,兩人不能見面的哀怨的感情。這種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師:再看:敘述者是男是女?從何可知?
生:女。從“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可知。
師:一個女子思念遠方的人的詩,有個特定的名稱:思(sì)婦詩。《古詩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婦詩,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這首詩影響了唐代王昌齡的《閨怨》,課外大家可以分析這兩首詩的關系。
和思婦詩相對的是游子詩,這也是古詩一個主題,比如《涉江采芙蓉》,表達游子思念故鄉和親人。
師:所以《古詩十九首》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表現生離死別,羈旅情懷,表達思念。
我們再引申出去,表達思念,古代詩文中除了課文所用的牛郎織女這一意象外,還有哪些常用意象?
生:常用的還有:紅豆,楓葉,鴻雁,青絲,青草等等(例句略)。還有最常用的就是月亮。比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一輪明月,照兩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布置作業 :
1、古人常用月圓月缺表達人間的悲歡離合,但很少有人用到月亮里的嫦娥,為什么?結合課文思考。
2、然而李商隱的《嫦娥》(略)卻用月亮里的嫦娥表達思念,寫出新意,思考這首詩為什么成功了?
3、背誦課文。誦讀課堂上所舉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