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龜上幼兒園(精選8篇)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1
目標:
一、感受在集體中傾聽故事的樂趣。
二、理解小烏龜的心情,體驗有朋友的樂趣。
準備:
背景圖 – 動物幼兒園,插入角色:擬人化的青蛙、鴨子、小雞;手、腳、頭能伸縮的活動小烏龜。
過程:
一、介紹主人公 – 小烏龜
(一)開學了,小朋友都上了幼兒園了。動物媽媽們也把動物寶寶送到動物幼兒園啦。你們看,誰來到了幼兒園?(出示角色:小烏龜)
(二)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老師和朋友,它一個也不認識。你們瞧,它怎么啦?(頭、手、腳縮進龜殼里)為什么把頭、手、腳通通縮進烏龜殼里呢?
(三)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誰都不認識,心里好害怕,它怕別人欺侮它,把頭、手、腳通通縮進殼里。小烏龜上幼兒園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看圖欣賞故事。
(一)教師邊講故事邊演示教具,幫助孩子理解小動物的動態。
故事后提問:
1. 小烏龜怎么會大哭大叫?
2. 小青蛙、小鴨、小雞知道這是烏龜嗎?它們怎么會不知道呢?
△小青蛙、小鴨、小雞以為烏龜是什么呢,請再仔細聽故事。
(二)再次欣賞故事
1. 重點突出三個小動物看見烏龜時的言語動作,幫助幼兒理解不是故意欺侮小烏龜。
2. 故事后提問:
①小青蛙、小鴨、小雞不知道是烏龜,它們是怎么說的呢?
②三個小動物知道是小烏龜后,它們是怎么對小烏龜說的?
③為什么小烏龜不再害怕上幼兒園了呢?
三、遷移經驗。
如果我們班級也有小朋友象小烏龜那樣害怕上幼兒園,害怕與老師、朋友說話,我們怎么幫助它呢?
附故事
小烏龜上幼兒園
今天是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幼兒園里的老師,小朋友,小烏龜都不認識,他害怕地把頭、手和腳通通縮進烏龜殼里。
小青蛙走了過來。“咦?這是什么東西?”小青蛙爬上烏龜殼,在上面跳上跳下“嗨!跳上跳下,真好玩!”
小鴨子走了過來。“咦?這是什么東西?”他拿起鼓捶在烏龜殼上敲啊敲。“咚咚咚,真好玩!”小青蛙張開大嘴巴唱起歌來。
兩只小雞走了過來。“咦?這是什么東西?”他們倆在烏龜殼上畫圖,“嘰嘰嘰,真好玩!”
小烏龜在殼里,忍不住大哭大叫起來。小青蛙、小鴨、小雞都嚇了一跳:“啊!這是什么,會動還會說話呀!”他們仔細地瞧了一瞧!“嘎!是小烏龜。”“小烏龜,對不起!我們不知道是你呀!咱們一起玩吧!”
小烏龜認識了好朋友,他再也不害怕了,他和朋友們一起唱歌跳舞,玩得真高興。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2
活動目標:
1.獲得聽故事的樂趣。
2.學習適應集體生活。
3.認識新朋友,學習和新朋友一起玩。
活動準備:
故事:《小烏龜上幼兒園》[附]。
活動過程:
教師講述《小烏龜上幼兒園》的故事,和幼兒討論:
——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發生了哪些事?
——小烏龜遇到誰了?
——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怎么辦?
請幼兒說說如果班上也有小朋友像小烏龜一樣害怕,應該如何幫助他呢?(如:跟他說我們一起玩、請老師抱抱他、大家一起安慰他……)
請幼兒在區域自由玩耍,鼓勵幼兒邀請想媽媽的幼兒一起玩。
活動評價:
能說出幫助同伴的方法。
能和朋友一起玩。
延伸活動:
1.第一次上幼兒園是一件很特別的事,可以請幼兒帶自己的照片和作品,或全班照一張相,為第一次上幼兒園留下美好的紀念。
2.小組活動時間或分享時間講述有關上幼兒園經驗的圖畫書,減輕幼兒第一次上幼兒園的焦慮。
[附]故事:小烏龜上幼兒園(李紫蓉)
今天是小烏龜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幼兒園里的人,小烏龜一個都不認識,他害怕地把頭、手和腳通通縮進烏龜殼里。
小青蛙走過來。“咦?這是什么東西呢?”小青蛙爬上烏龜殼,在上面跳上跳下,太好玩了!
小鴨子走過來。“咦?這是什么東西呢?”他拿起鼓錘在烏龜殼上敲啊敲,又呱呱呱地大聲唱歌,太好玩了!
兩只小雞走過來。“咦?這是什么東西呢?”他們一起在烏龜殼上畫畫,還在上面挖蚯蚓,太好玩了!
小烏龜在殼里,忍不住大哭大叫起來。小青蛙、小鴨子和小雞都嚇了一跳:“啊!他會動,還會說話呀!”
小青蛙、小鴨子、小雞、小烏龜做了好朋友。他們組成了一個樂隊,大家一起唱唱跳跳,真是太好玩了!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3
《小烏龜上幼兒園》是小朋友來幼兒園上第一節活動,在第一環節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能認真的聽故事,但在提問的時候,幼兒對于故事的情節和人物還比較模糊。因此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們采用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圖片的過程中完成對于故事的學習,第三環節拓展故事的中心,遷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激勵幼兒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習適應集體生活方法。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獲得聽故事的樂趣,并學習適應集體生活方法,老師首先利用這種早期閱讀的方法,讓幼兒傾聽這個故事,初步感覺文學作品的美。全部活動幼兒都十分的感興趣。因為這個活動既是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所以我以為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活動。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4
小班語言活動《小烏龜上幼兒園》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里里的感受,它遇見了小青蛙、小鴨子和小鴨,這些動物對小烏龜做了些什么事情,又是如何成為了好朋友的故事。下面便是我對這個活動進行的反思及在教學活動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
首先我在小朋友們面前拿出一只小烏龜,引起小朋友們的興趣進行觀察烏龜的外觀,再觀察小烏龜的手和腳如何收縮。其次是出示故事的掛圖,讓幼兒邊觀看邊聽教師講述故事。最后引導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塊講故事。這三個環節下來小朋友們可以簡單地闡述故事內容。
雖然有所成績,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在講故事時還不能完全把握好小朋友們的注意力,一些小朋友的注意力很快就分散,和旁邊的小朋友玩鬧,打斷了我的教學思路還讓部分認真聽故事的小朋友也無法盡興聽下去,這塊組織教學的工作能力還需要提高。還有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幼兒化,表情沒有豐富多彩,動作也不夠夸張,無法在小朋友們面前展示各種形象的動作,這與自己不夠膽大是分不開的,因此在這方面我還需要加強,幼兒園每周有一次國旗下的講話,我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提高自己講話的能力。最后是有的小朋友在整個活動中一言不發,也有積極活躍愛發言的小朋友,這就告誡我應該時刻注重個別教育,對于這類小朋友以后我想用獎勵、表揚的方法來進行指導,例如:在活動中讓全班小朋友們共同講這個故事,再就是利用餐前飯后時間給膽小的小朋友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講已學過的故事,這樣可以讓孩子得到了鍛煉又起到復習鞏固。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5
一、推薦主題:
《動物朋友》
二、教學設計生活化、游戲化的相關性分析:
“小烏龜”這一動物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表現出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他們樂于模仿、表演,樂于借此進行游戲、交往。引發了幼兒的多種聯想。
三、建議活動過程:
(一)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的旋律,能根據音樂有節奏地做動作。
2、體驗小烏龜第一次上幼兒園害怕的情緒,會跟著音樂做害怕“縮”的動作。
3、感受上幼兒園快樂的氛圍,愿意大膽地表演音樂。
(二)活動準備:
1、籃子做的烏龜殼每人一個。音樂《烏龜游啊游》、《小手伸伸》
2、圖片兩張(烏龜害怕和高興)、圖譜若干。
(三)活動過程:
1、韻律活動進場《烏龜游啊游》
——出示圖片《小烏龜上幼兒園》,引出課題
——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怎么樣啊?幼:有點害怕。不敢出來。
——他害怕的時候會怎么樣?播放音樂“縮”的音樂
(評析:以韻律活動帶領幼兒進場,使幼兒在韻律中模仿烏龜的動作,投入情境,感受音樂旋律。)
2、完整欣賞音樂。
——教師輪流點小烏龜,被碰到的小烏龜要害怕的躲到殼里去。
3、分段欣賞
——表演第一段音樂,重點引導幼兒傾聽烏龜縮回烏龜殼的音樂。
——出示烏龜殼。
師:“小烏龜很膽小,可是他也很想知道幼兒園里有些什么?你猜猜他會先把什么伸出來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畫畫并做一做動作。
(評價: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用繪畫的形式將烏龜的動作一一表現出來,是的幼兒從畫面中獲得直觀感受,幫助幼兒激勵理解音樂內容。)
4、創編第二段的動作
——小烏龜在幼兒園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引導幼兒從搭積木,玩娃娃家,上課,唱歌、畫畫、跳舞等多方面有節奏的做動作。
5、完整表演。
——小烏龜上幼兒園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6、韻律《碰一碰》
——現在小烏龜還害怕上幼兒園嗎?(出示小烏龜開心的圖片)
——我們也來找一個朋友做游戲吧。
(評析:以游戲的形式,帶領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6
這是一節小班故事教學,首先我出示實物小烏龜引導幼兒從視覺上觀察烏龜的整個特征,包括老師故意動一下小烏龜讓它把手和腳縮起來,讓幼兒明白縮的真正含義。其次是出示故事的圖片,讓幼兒觀看,教師進行講述故事,幼兒傾聽。再次是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幼兒再次理解故事內容。最后使引導幼兒大膽跟著老師講故事。這四個環節緊緊相扣,銜接還不錯,整體下來幼兒還是可以理解故事內容并進行跟講。但幼兒的注意力方面還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好,一些幼兒注意力很快就分散,于是在旁邊和小朋友玩鬧,有的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一言不發,而我也就看到那些善于發言的幼兒,這就不能使那些不說話幼兒的語言得到很好的發展,而應該時刻注重個別教育,對于這種幼兒可以用獎勵、表揚的方法來進行指導,比如:讓他們和其他幼兒一起來將這個故事等,還有就是可以利用一些餐前飯后時間給幼兒講講已學過的故事,這樣可以起到近一步熟悉與鞏固。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7
一、 說教材:
《小烏龜上幼兒園》這個故事選自于小班上學期望整合(一),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為角色。講述了一只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情及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小烏龜能快樂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體當中的故事。現獨生子女較多,其有較多的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因此,都比較嬌氣;并且接觸外面的生活較少加上年齡較小,未離開過家長。因此,剛踏入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哭鬧得厲害。為了能使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來安撫幼兒情緒,并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大領域相結合。
二、 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提出:“發展幼兒語言最主要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的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在加上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愿意去傾聽。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么要上幼兒園,并加深對小烏龜的認識。
2、能力上: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愿意傾聽故事,體會和新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愿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么要上幼兒園為重點。對于剛入園的幼兒來說情緒還未穩定,會有膽怯的心理。本次活動中的難點是: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活動準備: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頭飾。
五、教學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傳統模式、角色扮演游戲及提問法。
1、傳統模式:主要使幼兒能認真傾聽故事內容。
2、提問法:幼兒認真傾聽過后,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把故事內容說出來。
3、角色扮演:充分讓他們表現自己、大膽說話積極融入到集體當中。六、說學法: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因此,我想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從而喜歡上幼兒園,并且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活動重點、難點。
小烏龜上幼兒園 篇8
語言活動《小烏龜上幼兒園》這個故事,主要包含三點:1.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里里的感受,它遇到了小青蛙、小鴨子和小鴨,這些動物在小烏龜的龜殼上做了什么事情。2.小烏龜和小青蛙、小鴨子、小雞成為了好朋友。3.小烏龜心情的變化,從傷心到高興。由于是小班上學期,因此我認為讓幼兒了解一點就可以了,復述故事對幼兒來 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下面我將對這個活動進行反思,并從中找到在教學活動中所出現的一些怎提以及解決策略!
這是一節小班故事教學,首先我出示實物小烏龜引導幼兒從視覺上觀察烏龜的整個特征,包括老師故意動一下小烏龜讓它把手和腳縮起來,讓幼兒明白縮的真正含義。其次是出示故事的圖片,讓幼兒觀看,教師進行講述故事,幼兒傾聽。再次是販毒案講述故事,幼兒再次理解故事內容。最后使引導幼兒打膽跟著老師講故事。這四個環節緊緊相扣,銜接還不錯,整體下來幼兒還是可以理解故事內容并進行跟講。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細節問題,作為一個新老師,在幼兒的注意力方面還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好,一些幼兒注意力很快就分散,于是在旁邊和小朋友玩鬧,這就打斷了我的思路,而我還不能及時的把幼兒的注意力迅速轉移過來,這就需要提高,比如在平時的時候多查閱一些知識,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幼兒化,表情不夠豐富,動作不夠夸張。這是自己不敢放開來,而應該不拘謹,大膽的像幼兒展示,畢竟我們是幼兒學習的模范,老師的舉動會影響幼兒的行為,因此在這方面需要加強,我們幼兒園經常要下到各班級去為幼兒將故事,我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提高自己講故事的能力。最后是有的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一言不發,而我也就看到那些善于發言的幼兒。這就不能使那些不說話幼兒的語言得到很好的發展,而應該時刻注重個別教育,對于這種幼兒可以用獎勵、表揚的方法來進行指導,比如:讓他們和其他幼兒一起來將這個故事等,還有就是可以利用一些餐前飯后時間給幼兒講講已學過的故事,這樣可以起到近一步熟悉與鞏固。
作為一個新老師,在很多方面都要再接再厲,好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