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大蝦和梭魚》課后反思
《天鵝、大蝦和梭魚》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朗讀教學和讓學生懂得不合作辦不成事的道理。在教學中,我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識字學詞,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在讀中悟出寓意,以此獲得新知,使朗讀能力、思維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反思本課教學得失,收獲如下:
1.備課之前不能忽視先備學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基礎上才能設計出真正合理的,有利于使學生有所收獲,有所提高的教案。我在設計教案時總是趨于理想化,而忽略對學困生的照顧,往往實際上課時間比預計時間長,這是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常常出現老師所提問題碎的問題,其實就是因為老師在備課時所設計問題大了或難了,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所以迫使老師在教學中將問題一步一步細化,最后變成了零碎的雜問題。
2.找準訓練點。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包含的多方面的內容,而我們的課堂是有限的,若想在一課中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那什么都抓不好。因此,針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時應找準訓練點,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在本課教學中,我將訓練點定為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想象,拓展思維。在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逐層提高。
3.理解文句擅抓關鍵詞。本詩第二節是學習重點,而“拼命”一詞更是幫助理解三個形象的關鍵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看圖和表演理解詞意,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文段,使朗讀有了層次,理解的障礙也自然掃除。
4.注重延伸拓展。學一篇文章的目的不僅僅是懂了一個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用這個道理指導自己的言行。因此,在文本教學之余,不防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若遇到同樣的情況將會怎樣去解決,以此提高綜合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