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借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全文的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和表演。
二、教學設計及意圖:
面對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我選擇了加強讀書訓練和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這一指導思想來備課,把指導學生讀書與加強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結合起來。于是,我預設這樣幾個環節:
一、揭題導入。課一開始,我先出示了狐貍和老虎的圖片,并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狐貍、老虎,以此激活學生知識儲備,再現學生生活經歷,并對角色形象進行初步的價值判斷,為學習下文做鋪墊。我告訴學生今天所學的是成語故事,讓他們在思想上做好接受的準備,寓寫字教學于課題板書之中,注重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指導。讀通課文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頭戲。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應當是“通讀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這個過程中,我幫學生掃除生字障礙,著重進行了字詞句基本功訓練。讓學生結合初讀弄清生字字音,并初步理解字義,感知字形因為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做到正確連貫的朗讀課文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因此,教學時,我將力氣用在培養學生借助拼音快速準確的認字、識詞連詞成句,連句成段上,我以為,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字詞句的訓練,也是初步的語感體驗過程,
三、整體感知。在全文通讀之后,我沒有急著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某個局部上,而將全篇作為一個知覺整體感知,從而獲得一個鳥瞰式的全景圖。首先在解題時讓學生初次從整體感知了課文,我先讓學生了解“假”的意思,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新知,通過讓學生比較,自己去發現“假”的含義,其次在再讀課文之后,讓學生了解成語的意思。這一階段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求讀得正確、流利、瑯瑯上口。
四、教學生字。這是低年段的重點,不能忽視,因此,我對學生進行扎實的寫字訓練。讓學生自己去記憶,主動記憶。
閱讀的本質是對話。在整個教學中,我精心組織好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活動,讓學生在與文本的自主性對話中完成立體的建構。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自主讀書、獨立探究的機會,保證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順利展開。
在實際教學中我還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還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