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第二課時)--許娟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 by: 許娟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 齊讀課文。
2. 聽寫生字。
3. 出示《游子吟》指名讀,齊讀
二、 細讀課文。(由詩入手,結合課文,理解詩意)
1. 學習第5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孟郊)
○2默讀課文,思考:孟郊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
[教學設計說明:默讀課文是本學期的新要求,因此,課堂中應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3討論回答以上詞語,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4齊讀第5自然段。師板書:永遠不能忘懷
2. 學習第1-3自然段。
(1)揭示學習方法:用邊讀邊想,再討論的方法學習這三小節,讀一讀古詩,小組內學習,再讀課文第1-3自然段。
討論;你能讀懂什么?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古詩: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誰已讀懂這句話了?在課文哪兒找到的?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
“慈母”、“游子”指誰?
○2看第二句詩: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自己讀,你讀懂了嗎?在課文中哪兒讀懂的?
母親一邊縫,一邊想了什么?引讀:意恐遲遲歸。
○3看圖:你覺得母親怎么樣?(板書;一片恩情)
○4有感情地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孟郊外出了,母親生怕兒子遲遲歸。你從文中哪句話能讀出來?到第二自然段中去找找。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
a想一想,母親會掛念兒子哪些方面的事?
b母親天天不僅僅掛念而且怎么樣?
c母親在家天天掛念兒子,天天盼望兒子,說明了母親對兒子什么樣的情意?用題目上的詞語來說。
d孟郊聽了母親的話有什么表現?什么叫眼睛濕潤?他為什么會眼睛濕潤?想象一下,他為什么會心里想象?
○3出示圖(二)請大家看這幅圖,充分發揮聯想,感受一下母子離別的情景。
[教學設計說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通過挖掘課文語句的內涵,引導學生體會母子離別的場景,擴大學生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孝敬父母的良知。]
2.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掛念。
指名讀,比賽讀,齊讀
3. 再次齊讀: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教學設計說明:這時安排齊讀,學生較好地理解感悟這首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深情。]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含淚告別了母親,繼續往前走,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書中哪個詞語寫出了小草長得好?指名讀第一句。要讓同的人感到小草是長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