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
教學目標:1、 智能目標: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 技能目標: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渲染意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當寒冷的深秋到來時,在山林中能欣賞到怎樣的畫面呢?請看:(畫面以行書詩文為前景,以山水國畫為背景,配上民族音樂,渲染出詩歌特有的古典意境,在學生感受美的同時,教師隨機導入新課)
二、感受情境,發現問題,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古詩,結合圖片,思考:詩文大致描繪了怎樣的景色?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你想從這首詩中讀懂什么?
2、學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學習目標:(板書課題)
*理解詞義句意,充分發揮想象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三、嘗試學習,“扶放”結合
1、請一位同學誦讀第一行,想想,主要寫的什么?讀后指名回答。
2、“遠上”、“斜”、“寒山”這幾個詞告訴了我們山的什么特點?(先查字典)
3、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把第一句簡單畫下來。(師展示畫得正確的作品)你能在他們的畫上找出“遠上”、“斜”、“寒山”嗎?
4、指導串講句意:出示訓練: 望去,一條 小路 地在 上延伸。 (板書:遠上寒山)
5、總結方法: 剛才我們學習第一行詩文的步驟是什么?指名回答,師小結: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6、大家看看圖,山上有什么景物?指名回答。(板書:白云生處)
8、小結:詩人站在山腳,遠遠望到山林是什么樣子?指名回答,板書:遠望山高。
8、你想想,深秋的山林中還會有些什么呢?激發想象,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9、大家想象真豐富,讓我們一齊在讀中品味這山林的美景吧!學生誦讀。
10、看到這樣的美景,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樣做呢?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小組討論理解三四行。分小組匯報結果。根據匯報板書(停車、霜葉),(近景壯美)
11、反復誦讀全詩
12、學生串講全詩含義。
二、 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這首古詩詞句精辟,讓人回味,你認為哪些詞句寫得好?這些次能讓你想到怎樣的畫面?
2、 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板書:熱愛大自然)
三、 指導誦讀詩句。
詩句這么美,風景這么美,我們要怎樣才能讀得美呢?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帶著贊美的語氣朗讀。(多種形式反復讀,直到背誦)
四、 布置作業
1、我自己的語言,描繪秋天的美景
2、搜集2首借景抒情的古詩
3、思考:根據本課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課文第三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