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說課稿
一、說教材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北京》。這是一篇寫景記敘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將北京描繪成一幅多彩的圖畫,從這幅畫里我們能讀到莊嚴美麗的天an門,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又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天an門、立交橋;名勝古跡、公園和高樓大廈。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部分孩子還沒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跡、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對于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壇、城、國、圖”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容,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遵照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也本著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原則,我準備采用“情境識字法”和“圖文結合法”教學。即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集中識字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教學中注意“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把生字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組詞造句,同時還注意教給學生識字的方式,充分展開識字的過程。“圖文結合法”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圖片的輔助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入角色,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麗和偉大,同時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三、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一課時教學過程,整個過程分為六步。
一、喚起生活積累,導入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趣,在上課之前(播放《北京歡迎你》)mv。我的導入是這樣的:上個星期,我們學唱過《北京歡迎你》,剛才大家又跟著音樂歡樂地唱起來,隨著畫面愉快地游覽了北京,或許你還和爸爸媽媽去過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在學生說完后,我小結: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我們一起來書寫“北京”兩個字,請注意“北”的左邊要書寫正確,第三筆是提。這樣學生在欣賞中感知了北京。
在這一環節中,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北京,學生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說陌生,是因為我們地處江南,遠離北京,由于學生年齡小,大部分未到過北京,對北京缺乏具體形象的感知。談話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迅速調動學生入情入境。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北京美,作者描寫北京的語言更美。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來感受北京的美麗?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覺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