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精選16篇)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發布時間:2023-01-05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精選16篇)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

  [教學要求]

  一、認識本課生字:蹦、麥、如、蹚、鼠、淹、啦、嘆、腦筋;指導學生觀察人物說話的動作、神情;會用:連蹦帶跳、難為情地、親切地、吃驚地等描寫人物說話時動作神態的詞語。

  二、分角色朗讀和復述課文。

  三、教育學生做事要動腦筋,要實地去試試,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提示課題。自學課文。結合句子教學生字詞。范讀課文。再自學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讀講課文一、二兩段、練習。

  第三課時:讀講第三段,總結課文學古詩。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自學課文(童話是兒童喜歡的體裁,無需解說,直接提示課題,情緒即被激起。)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同學們是很喜歡讀的。現在請你們自己讀課文。

  自學要求: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幾個角色。

  二、結合句子教學生字詞(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同時又可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黑板:

  小馬連蹦(beng)帶跳地馱著麥(mai)子向磨坊(mofang)跪去。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mo)小腿,能蹚(tang)過去。”

  松鼠(shu)說:“當然啦(la)!我的伙伴就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小馬想,如(ru)果媽媽在身邊,那多好啊!他嘆(tan)了口氣回家了。

  老馬說:“哦(o),自己不動腦筋(naojin),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教學“連蹦帶跳”時,增教“蹦蹦跳跳”、“一蹦一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二、范讀課文。

  小馬是怎樣過河的呢?請小朋友聽老師讀課文。

  三、再自學課文、分段(通過下列提問,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層次)

  1.課文第一小節說的什么?

  2.小馬過河,他到河邊去了幾次才過河?

  3.課文中寫小馬第一次過河從哪兒到哪兒?第二次呢?

  4.那么課文可分成幾段?

  第一段:小馬整天不離開媽媽。

  第二段:小馬第一次沒敢過河。

  第三段:第二次小馬終于過了河。

  四、練習。

  1.寫生字詞。

  2.給下面的句子加冒號和引號。

  小馬對媽媽說我是愿意幫您做事

  老馬說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提示注意點:引號成對用,句末標點點在引號里面。

  第二課時

  一、輕讀第一段。

  二、讀講第二段。

  1.自學。

  提出要求:課文中寫了小馬、老馬、老牛、松鼠的對話,看看他們說了些什么?課文中寫他們的對話時,還寫出了他們說話的動作、神情和語氣。你能把這些詞語找出來嗎?例如“小馬連蹦帶跳地說”,“連蹦帶跳”這個詞語就把小馬說話時的動作、高興的樣子寫出來了。自學時你就把這些詞語畫出來。

  2.找出提示語,為指導表情朗讀作好準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板書:

  小馬老牛小松鼠老馬

  連蹦帶跳地說嗒嗒地跑過去,問道嘆了口氣說難為情地說低下頭說說攔住它大叫認真地說高興地說親切地說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點,并結合指導朗讀:假如有一天,我們來到小河邊,聽到小馬與老馬,還有老牛、松鼠的對話,說話時,他們的神情、動作以及語調生動極了,這一場對話真有趣。它們一個個怎么說,你能學得起來嗎?(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使扮演角色朗讀課文帶有飽滿的真實的情感,這樣學生的表情朗讀就很容易達到要求,而且對提示語所顯示的形象有了具體的理解。)

  ①“連蹦帶跳地說”,表示小馬高興。還可以換上什么詞兒?(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老馬也是“高興地說”,老馬、小馬、都很高興。不過,一個像大人,一個像小孩。現在請同座的兩個小朋友分角色讀第二節中老馬和小馬的對話。

  ②小馬來到一條小河邊,他為難了。心里怎么想的?該怎么讀?(輕讀)請誰來扮小馬?

  ③小馬問老牛伯伯,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表示疑問的句子怎么讀呢?老牛回答時,說的很平靜,因為他認為河水很淺。現在請女同學扮小馬,男同學扮老牛,讀讀他們的對話。

  ④松鼠可不同了,忙攔住大叫,因為是大叫,后面是用了什么標點?感嘆號表示語氣加重。誰能扮小松鼠(指名試讀)。

  指導朗讀:“小馬!”一聲叫住,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些,是連著說的,第二個比第一個語氣加重些。(再讀)

  ⑤“小馬吃驚地問”,如果沒“吃驚地”,那是一般地發問。現在是“吃驚地問”,嚇了一跳,表示出小馬的害怕、緊張。(示范)

  ⑥老牛和松鼠對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一下嗎?(深、淺)

  ⑦小馬聽了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怎么辦?課文中哪兩個詞說明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的話不動腦筋?(立刻、連忙)

  ⑧練習朗讀三、四兩節。四個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⑨比較:如果省掉這些表現他們對話時的動作、神情的詞語,變成“小馬說……老馬說……松鼠說……”你們覺得怎么樣?

  ⑩指點“說”“問”都是表示動作的詞兒,所以前面都是用“地”。

  (雖是指導朗讀,卻把課文中的主要的知識點突出,而且通過對這些詞語、標點的理解來指導朗讀,這就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訓練以及思維的訓練結合在一起了。)

  4.練習。

  填充:

  我高聲( )喊小林飛快( )跑

  他輕輕( )問我認真( )寫字

  小紅高興( )說妹妹大聲( )唱著歌

  △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

  △教師微笑著說:“小朋友說!”讓學生加以描述。

  △指名一同學蹦跳著進教室,連聲喊:我們班上得了紅旗了。然后要把學生把這一情境加以描述。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生字。

  二、學習第三段。

  1.小馬怎么過了河?(自學課文)

  2.老馬怎么說的?(反復朗讀老馬的說)

  出示媽媽的話:

  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3.現在請你為小馬動動腦筋,他當時怎么想就對了?

  同一條河,老牛說“深”,松鼠說“淺”,你們說哪個說得對?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剪貼片(見右圖)并要求學生按“因為老牛____,所以___;因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回答。)

  (借助直觀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推理情境。)

  4.小馬聽了老馬的話,認真地試了試,試的結果怎么樣?為什么?

  出示小馬的剪貼片,要求學生按“因為小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三、總結課文,通過說話訓練,結出寓意。

  1.現在你們看這篇課文中哪句話最重要。

  2.齊讀老馬的話。

  3.老馬是說:“不……不……是不行的”。如果改成“要……要……”這樣正面的說法,該怎么講呢?

  (做事情要動腦筋,要去試試才行?)

  4.這告訴我們什么?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更要實地去試試。

  四、再現課文情境,分角色復述課文。

  1.各自準備。

  2.指名分角色復述。分別戴上小馬、老馬、老牛、松鼠的頭飾表演。

  五、結合寓意,增教一首古詩。

  宋朝大詩人陸游寫了一首詩,說明實踐的重要。

  出示古詩的板書: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2

  李吉林

  [教學要求]

  一、認識本課生字:蹦、麥、如、蹚、鼠、淹、啦、嘆、腦筋;指導學生觀察人物說話的動作、神情;會用:連蹦帶跳、難為情地、親切地、吃驚地等描寫人物說話時動作神態的詞語。

  二、分角色朗讀和復述課文。

  三、教育學生做事要動腦筋,要實地去試試,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提示課題。自學課文。結合句子教學生字詞。范讀課文。再自學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讀講課文一、二兩段、練習。

  第三課時:讀講第三段,總結課文學古詩。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自學課文(童話是兒童喜歡的體裁,無需解說,直接提示課題,情緒即被激起。)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同學們是很喜歡讀的。現在請你們自己讀課文。

  自學要求: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幾個角色。

  二、結合句子教學生字詞(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同時又可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黑板:

  小馬連蹦(beng)帶跳地馱著麥(mai)子向磨坊(mofang)跪去。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mo)小腿,能蹚(tang)過去。”

  松鼠(shu)說:“當然啦(la)!我的伙伴就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小馬想,如(ru)果媽媽在身邊,那多好啊!他嘆(tan)了口氣回家了。

  老馬說:“哦(o),自己不動腦筋(naojin),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教學“連蹦帶跳”時,增教“蹦蹦跳跳”、“一蹦一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二、范讀課文。

  小馬是怎樣過河的呢?請小朋友聽老師讀課文。

  三、再自學課文、分段(通過下列提問,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層次)

  1.課文第一小節說的什么?

  2.小馬過河,他到河邊去了幾次才過河?

  3.課文中寫小馬第一次過河從哪兒到哪兒?第二次呢?

  4.那么課文可分成幾段?

  第一段:小馬整天不離開媽媽。

  第二段:小馬第一次沒敢過河。

  第三段:第二次小馬終于過了河。

  四、練習。

  1.寫生字詞。

  2.給下面的句子加冒號和引號。

  小馬對媽媽說我是愿意幫您做事

  老馬說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提示注意點:引號成對用,句末標點點在引號里面。

  第二課時

  一、輕讀第一段。

  二、讀講第二段。

  1.自學。

  提出要求:課文中寫了小馬、老馬、老牛、松鼠的對話,看看他們說了些什么?課文中寫他們的對話時,還寫出了他們說話的動作、神情和語氣。你能把這些詞語找出來嗎?例如“小馬連蹦帶跳地說”,“連蹦帶跳”這個詞語就把小馬說話時的動作、高興的樣子寫出來了。自學時你就把這些詞語畫出來。

  2.找出提示語,為指導表情朗讀作好準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板書:

  小馬老牛小松鼠老馬

  連蹦帶跳地說嗒嗒地跑過去,問道嘆了口氣說難為情地說低下頭說說攔住它大叫認真地說高興地說親切地說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點,并結合指導朗讀:假如有一天,我們來到小河邊,聽到小馬與老馬,還有老牛、松鼠的對話,說話時,他們的神情、動作以及語調生動極了,這一場對話真有趣。它們一個個怎么說,你能學得起來嗎?(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使扮演角色朗讀課文帶有飽滿的真實的情感,這樣學生的表情朗讀就很容易達到要求,而且對提示語所顯示的形象有了具體的理解。)

  ①“連蹦帶跳地說”,表示小馬高興。還可以換上什么詞兒?(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老馬也是“高興地說”,老馬、小馬、都很高興。不過,一個像大人,一個像小孩。現在請同座的兩個小朋友分角色讀第二節中老馬和小馬的對話。

  ②小馬來到一條小河邊,他為難了。心里怎么想的?該怎么讀?(輕讀)請誰來扮小馬?

  ③小馬問老牛伯伯,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表示疑問的句子怎么讀呢?老牛回答時,說的很平靜,因為他認為河水很淺。現在請女同學扮小馬,男同學扮老牛,讀讀他們的對話。

  ④松鼠可不同了,忙攔住大叫,因為是大叫,后面是用了什么標點?感嘆號表示語氣加重。誰能扮小松鼠(指名試讀)。

  指導朗讀:“小馬!”一聲叫住,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些,是連著說的,第二個比第一個語氣加重些。(再讀)

  ⑤“小馬吃驚地問”,如果沒“吃驚地”,那是一般地發問。現在是“吃驚地問”,嚇了一跳,表示出小馬的害怕、緊張。(示范)

  ⑥老牛和松鼠對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一下嗎?(深、淺)

  ⑦小馬聽了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怎么辦?課文中哪兩個詞說明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的話不動腦筋?(立刻、連忙)

  ⑧練習朗讀三、四兩節。四個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⑨比較:如果省掉這些表現他們對話時的動作、神情的詞語,變成“小馬說……老馬說……松鼠說……”你們覺得怎么樣?

  ⑩指點“說”“問”都是表示動作的詞兒,所以前面都是用“地”。

  (雖是指導朗讀,卻把課文中的主要的知識點突出,而且通過對這些詞語、標點的理解來指導朗讀,這就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訓練以及思維的訓練結合在一起了。)

  4.練習。

  填充:

  我高聲( )喊小林飛快( )跑

  他輕輕( )問我認真( )寫字

  小紅高興( )說妹妹大聲( )唱著歌

  △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

  △教師微笑著說:“小朋友說!”讓學生加以描述。

  △指名一同學蹦跳著進教室,連聲喊:我們班上得了紅旗了。然后要把學生把這一情境加以描述。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生字。

  二、學習第三段。

  1.小馬怎么過了河?(自學課文)

  2.老馬怎么說的?(反復朗讀老馬的說)

  出示媽媽的話:

  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3.現在請你為小馬動動腦筋,他當時怎么想就對了?

  同一條河,老牛說“深”,松鼠說“淺”,你們說哪個說得對?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剪貼片(見右圖)并要求學生按“因為老牛____,所以___;因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回答。)

  (借助直觀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推理情境。)

  4.小馬聽了老馬的話,認真地試了試,試的結果怎么樣?為什么?

  出示小馬的剪貼片,要求學生按“因為小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三、總結課文,通過說話訓練,結出寓意。

  1.現在你們看這篇課文中哪句話最重要。

  2.齊讀老馬的話。

  3.老馬是說:“不……不……是不行的”。如果改成“要……要……”這樣正面的說法,該怎么講呢?

  (做事情要動腦筋,要去試試才行?)

  4.這告訴我們什么?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更要實地去試試。

  四、再現課文情境,分角色復述課文。

  1.各自準備。

  2.指名分角色復述。分別戴上小馬、老馬、老牛、松鼠的頭飾表演。

  五、結合寓意,增教一首古詩。

  宋朝大詩人陸游寫了一首詩,說明實踐的重要。

  出示古詩的板書: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3

  教學目的

  1、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句子應有的語氣。

  2、能按故事發展的過程,理清敘述的順序,復述小馬第一次到河邊的情況。

  3、能背誦、默寫老馬教育小馬的話,從中體會故事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訓練說話

  1、今天學的課文叫《小馬過河》。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呢?他又是怎樣過河的呢?

  2、聽范讀,劃出生字新詞;思考問題: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3、訓練說話。

  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要幫媽媽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馬要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房去。)

  組織學生討論: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點“河對岸”說進去,那就表達完整了。你看應該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過三次提問,逐步提高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從而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他們思維的嚴密性。〉

  4、學習字詞。

  讀生字新詞——正音。

  提醒學生注意易寫錯的字——字形。

  生字組詞,并抄寫。

  〈課堂上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和寫。〉

  二、理清課文脈絡,練習說話。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問題: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怎樣?

  2、梳理課文脈絡。(板書:過不了河蹚了過去)

  3、口頭填空。

  課文先寫小馬為什么要過河,接著寫小馬( )的情況,然后寫老馬( ),最后寫小馬( )。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并訓練學生由句組段的說話能力。〉

  三、指導朗讀,練習復述

  1、課文哪幾段寫第一次來到河邊過不了河的情況?(第3 -- 6 段)

  2、指導朗讀。

  (1)理解下面的帶點詞語,據此讀出句子的語氣:

  “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么辦,那多好啊!”

  “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

  (2)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下面句子的語氣:

  “老牛說:‘水很淺嗎,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松鼠攔住小馬,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

  〈前后兩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方法略有不同,但訓練重點都放在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3、練習復述。

  (1)按故事發展的順序,給下列詞語排隊編號:

  回家 問松鼠 問老牛 為難 連忙 立刻

  (2)指導復述。

  要求把編了號的詞作為提示語,有順序地復述,用自己的話通順地復述。依據復述要求,進行評議。

  〈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的經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之一,因而指導要到位,訓練要充分。〉

  4、找近義詞

  讓學生從編號的詞語中找出一對近義詞。(連忙、立刻)

  你是怎么從這對近義詞中體會到小馬自己不動腦筋,光聽別人的話的?

  四、指導表演,讀寫句子

  1、分角色朗讀,表演老馬教育小馬的情節。

  抓住“難為情”一詞,讓學生說說“難為情”是什么意思。你為什么事情感到過“難為情”?并演示:“難為情”時,你是什么樣子的?做給大家看看。

  2、學生自讀第7自然段,并劃出一句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話。

  對老馬教育的這段話,讓學生:

  (1)讀——讀出“親切”的語氣。

  (2)說——說說“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這個字。(板書:動腦筋、試一試)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誦。

  (4)默——不遺漏或寫錯標點符號。

  五、突破難點,加深理解

  1、學生自讀第8自然段,并說說從哪里看出小馬記住了媽媽的話,遇事開動腦筋了。

  2、討論:小馬親自下河去試一試,覺得河水怎么樣?同一條河,為什么老牛、小馬、松鼠對不的深淺說法會不一樣,究竟誰說得對?

  〈四種答案(略)〉

  學生興趣高,對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發表各自的意見,其間教師以肯定學生的某些意見的方式作為引導,最

  后的結論如何做也須視學生的認知水平而定。

  3、訓練用”既不像……也不像”說話。

  (1)說“高度”

  (2)說“深度”

  (3)連說。

  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把剛才說的兩句話連起來。

  六、朗讀全文,小結收獲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小結收獲。讓學生說說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3、鼓勵學生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問題,教師作適當處理。

  中年級閱讀教學以段的訓練為重點。這堂課較好地按照“重點訓練+常規訓練”的思路來組織教學,既突出了段的訓練,又注意了詞句訓練,朗讀、默讀、背誦訓練和說話訓練。教師善于抓住教材特點,重視語言和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教師教學十分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起點的學生,提高全班學生的水平。◆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4

  教學內容: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三冊。

  教學目標:

  1.通過“小馬過河”這個童話故事,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要親門去試試,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中老馬對小馬說的話,分角色朗讀。

  教學模式:以讀為主,瀆中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質疑、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生:喜歡)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

  教師出示一張小馬的圖片)(生笑了,說:“小馬。”)對,是一匹可愛的小馬。小馬第一次來到咱們這兒,看到這么多的人,他心里十分緊張。誰愿意隨便對他說點什么,讓他放松放松。

  生:小馬,你別緊張,我們歡迎你。

  生:小馬,我們愿意和你交朋友。

  生:小馬,我們班的同學可好了,別害怕。

  師:小馬真高興,今天認識了這么多的新朋友。現在他不緊張了,而且他還特別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

  [評析:用談話的方式導入,很親近、自然,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輕松愉悅地進入學習氛圍。]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小馬過河。)

  師:通過讀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小馬為什么過河?

  生:小馬過去河了嗎?

  生:小馬是怎樣過河的?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通過讀課題就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中,快快打開書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暢所欲言,提出問題,并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閱讀當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目的性、實效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讀準字音;3.讀通句子;4.讀課文,標㈩自然段。

  (生自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生:8個。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剛才老師發現有幾位同學邊讀邊帶著表情,一會露出了微笑,一會兒又皺緊了眉頭,這是怎么回事?

  生:當我讀到小馬過不去河的時候,我替他著急,就皺緊了眉頭;當我看到小馬最后過河了,我真為他高興。

  師:看來你已經把自己當成是文中的小馬了,說明你讀得很認真,很投入,相信你一定感受到了朗讀的樂趣。其他同學也想向這位同學一樣感受一下朗讀的樂趣嗎?那就趕快再讀課文吧。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師從細微之處入手,激發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

  師:小組開火車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互相糾正讀音、語氣、停頓。組長覺得組內誰讀得好,就獎勵給他一顆星。

  師:同學們,剛才被獎勵一顆星的同學請舉手。

  (生紛紛舉手。)

  師:你們真棒,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吧,向他們學習。沒有得到獎勵的同學別灰心,一會還有讀課文機會,繼續努力呀。

  [評析: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讀課文,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益,真正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師: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結局又怎樣呢?

  師: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不懂。不懂的問題,請標上問號。

  (生默讀課文。)

  師:誰愿意把自己讀書的收獲說給大家聽,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馬最后過河了。

  生: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小馬是為媽媽送麥子要過河的。

  生:老師,我知道了小馬一開始沒有過去河,后來聽了媽媽的話才過了河。

  師:你回答得很完整,已經把課文的大概內容概括出來了,很了不起。

  生:我知道了,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試一試。

  師:你的答案總是與眾不同,我最欣賞你這一點,你不僅讀懂了內容,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真的很好。

  [評析: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設計了這樣一個自讀自悟的環節,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初步培養。]

  師:還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也說—說。

  生:老師,我不明白為什么老牛說水很淺,而松鼠說水很深呢?

  師:誰能為他解答這個問題。

  生:因為老牛很高,而松鼠身材很小,所以他們一個認為水不深,一個認為水深。

  師:你很善于思考,說得不錯,有理有據。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小馬的媽媽為什么自己不去送麥子,非得讓小馬去送呢?

  師: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小馬的媽媽已經老了,她跑不動了;所以讓小馬去。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老師,我覺得不是老馬跑不動了,擅長跑是馬的本領,她是想鍛煉一下小馬。

  師:你的答案很精彩。看來你已經看透了老馬的心思了。

  師:小馬愿不愿意去幫媽媽做這件事呢?

  生:愿意。

  師:從課文中的哪個詞語你感覺到了。

  生:連蹦帶跳。

  師:你能做個動作嗎。(生笑了,做不出來)那你能換個詞語嗎?

  生:蹦蹦跳跳。

  師:小馬愿意為媽媽做事,說明這是一匹什么樣的小馬?

  (大屏幕出示:____的小馬。)

  生:善良的小馬。

  生:孝順的小馬。

  生:懂事的小馬。

  [評析:這個環節,通過創設的幾個問題,構建了一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對課文的分析中來。教師適時的點拔,促使學生的互動、交流得到進一步完善。]

  師:小馬過不去這條河了,他都去問了誰呢?

  生:老牛伯伯、小松鼠、青蛙媽媽。

  師:課文中,小馬與牛伯

  三、創設情境,讀中感悟

  (教師帶上小馬頭飾,學生分別帶上老牛伯伯和小松鼠的頭飾。)

  師:老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

  生:因為水很淺,我趟過,一點危險都沒有,絕對不會淹死的,根本不用害怕,只管過好了。

  師:這樣啊,那我可要馬上過去了。

  師:(范讀)正當小馬準備趟過去的時候,突然從樹上跳下一只松鼠,攔住他大叫——

  生:(帶著小松鼠的頭飾,激動地大叫)別過河,別過河,你會被淹死的。

  師:(做出吃驚地表情)水很深嗎?

  生: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師:(做害怕的表情)啊?這么深哪!剛才牛伯伯不是說水很淺,才剛沒小腿嗎?這可怎么辦呢?哎,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師:同學們,剛才老牛伯伯、小馬、松鼠的對話精不精彩?

  (生齊答:精彩。)

  [評析:尚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了情境,把學生自然地帶進了文中情境之中,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情境之中,改變了自身的角色,融入了童話世界里,盡情地朗讀,和文本親近,自然地揣摩小馬的心理變化。這樣做不僅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還使語文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臺,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師:此時的小馬感到很為難,因為牛伯伯和松鼠一個說水淺,一個說水深,到底誰說的對,你快告訴小馬呀。

  生:我覺得他們說的都對,因為老牛很高大,所以他覺得水很淺,而松鼠身材小,所以他覺得水很深。

  師:你的思維很活躍,反應很快,這個問題回答得讓大家都感到很滿意。

  師:此時,如果你是小馬,你會怎樣做呢?

  生:我會用一根木棍往水中放,試試水有多深。

  生:我覺得可以用“扔石子”的方法試一試,河邊一定會有石子的,如果石子落水的聲音很響就說明水很深,石子落水的聲音很小就說明水不深。

  生:老師,如果我是那匹小馬我會自己下水試一試,如果覺得不是很深就耥過去,如果感覺有些深了,有危險了就趕緊調頭回來。

  師:你很聰明,也很勇敢,敢去嘗試,還為自己找了退路。

  師:可書中的小馬卻想到回家問媽媽。你來評價一下,這是一匹什么樣的小馬?

  (大屏幕出示:____的小馬。)

  生:膽小的小馬。

  生:不愛動腦筋的小馬。

  生:懦弱的小馬。

  師:你都知道“懦弱“這個詞,可真了不起。

  [評價:課堂教學伴隨著認知活動的進行,學生的情感體驗就越深刻強烈。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自由選擇讀文的方式,來體驗小馬和媽媽的對話,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觸及了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了學生的精神需求,使認知活動高度有效。]

  師:小馬回家后,他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不好意思。

  師:哪個詞讓你感覺到了?

  生:難為情。

  師:大家知道小馬最后過河了。在媽媽說的話中,哪句話對小馬的觸動最大。請大家大聲地讀一讀。

  師:現在你在來評價一個這是一匹什么樣的小馬?

  生:勇敢的小馬。

  生:膽大的小馬。

  四、分角色讀,讀中升華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馬給大家帶來的這個故事嗎?聰明的叔叔阿姨們,把這個童話故事拍了一部動畫片,可是還沒有找到配音演員,大家想試試嗎?

  (生積極參加配合。)

  [評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尚老師抓住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以無聲的畫面引入,以當配音演員為“誘餌”,造成學習的懸念,孩子們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五、總結,談收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還了解了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像小馬一樣遇到過什么難題,你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生:我有時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不會的題就問媽媽。

  師:噢,那學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應該怎樣做?

  生:應該自己先試試看不能做出來,實在不會再問媽媽。

  生:我以前一遇到點難事,就放棄了,我覺得那樣不對,今后,我要向小馬學習,要先想一想,試一試。

  師: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小呀。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老師希望你們能做一個勇敢的、愛動腦筋的孩子,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成長。

  總評:

  聽了尚穎老師的這節課,感覺很有新意,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點。第一,打破傳統的講讀模式。

  整堂課幾乎沒有老師的講,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中,教師以興趣為先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讀得輕松,讀得高興,增強讀書的成就感。教師利用課文自身的莢去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第二,注重思維的訓練。教師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引導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學生一次又一次說得有新意,超越課本,超越別人。第三,教學思路環環相扣,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又一個新高潮。讀童話——分角色朗讀童話——給動畫片配音,每一個環節都使學生處在高度的興奮中。第四,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動畫片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師把為本文自制的動畫片引進課堂,讓學生給動畫片配音,當配音演員,其實是要學生復述課文,練習說話,發展思維,發展語言。教師巧妙地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達到了這一目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5

  第三冊的《小馬過河》是篇童話。課文借小馬過河這件事,說明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而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還要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篇童話情節生動有趣,對話很有特點,又特別接近兒童的口語,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課文篇幅較長,故事含義深刻,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訓練重點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經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讀懂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明白老馬講的道理;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具體教學過程 ,可采用以下步驟:

  一、借助拼音朗讀課文,做到讀準讀通,對課文內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讀講,具體理解課文內容。

  1.第1段(1、2節)

  (1)什么事使小馬高興得連蹦帶跳?

  (2)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馬當時的心情?

  (應以天真、活潑、高興而又肯定的語氣讀。)

  2.第2段(3、4、5、6節)

  (1)一條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馬為難了?理解“為難”的意思。

  用“為難”的語氣讀小馬心里想的話。

  (2)小馬問牛伯伯的話應該用什么語氣?

  (有禮貌、詢問)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語氣?(平靜,因為他認為河水很淺。)

  (4)小松鼠攔住小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氣?(急促,聲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個“別過河”語氣還要加重。)

  (5)小馬輕信別人的話,不動腦筋,連忙收住腳步,理解“連忙”。

  3.第3段(第7小節)

  (1)小馬回家后,怎樣回答問話的?

  理解“難為情”(害差、難過或慚愧的意思)。

  (2)在小馬的兩次答語中,都出現省略號,這里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為難,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

  (3)老馬是怎樣教育小馬的?(要讀出既嚴肅又親切的語氣。)

  4.第4段(第8小節)

  小馬聽了老馬的話后小心地趟過了河,要注意讀出小馬自信、不怕困難的語氣。

  三、抓住重點段落,讀段識篇。

  《小馬過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段中媽媽教育小馬的一句話是這篇童話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學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思維。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重點詞句。如:小馬和媽媽說話時的神態怎樣?有什么動作?(難為情,低下了頭)媽媽用什么態度對小馬說話?(親切)媽媽說了些什么?(“光聽……是不行的。”“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找出這些詞句后,不僅要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理解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馬所以“難為情”,是因為沒完成任務,“低下頭”是因為“不動腦筋”,沒“試試”,而感到慚愧。“不動腦筋”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實指小馬沒有“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說的話。

  老牛和松鼠說過哪些話呢?這就需要聯系前面所學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小馬“不動腦筋”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到前面學過的段落,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老牛說水很淺,小馬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立刻”這個詞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松鼠說水很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連忙”這個詞也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聯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對這一重點句子,要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逐步加深體會。可提出以下問題來幫助理解。

  (1)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它們誰說得對?為什么?

  (它們說得都對。它們所以說得不同,是因為它們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說。)

  (2)光聽別人說為什么不對?

  (因為別人的話,是根據別人的感受來講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光聽不想,就無法了解實際情況,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像小馬光聽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到底能不能過河。)

  (3)應該怎樣做才對?

  (動腦筋,親自試試。)

  (4)小馬聽了話,懂得了什么?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6

  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小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它的伙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說明遇到事情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最后老馬對小馬說的話。指導朗讀。

  重難點解析: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中,“事、如、然”是翹舌音,“擋”是后鼻音。

  著重指導學生分析識記以下幾個字:

  “匹”外面是三框,里面是“兒”字,注意強調筆順。

  “事”也要強調筆順,要八部件寫緊湊,字體不能太長。

  “袋”是一字底,上下結構,下邊不要寫成“伐”。

  “突”上邊穴寶蓋,下邊是大字多一點。“步”下半部不是少。

  “麥”上邊青字頭,下邊不要寫成反文。

  2、詞句教學:

  (1)“為難”的意思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2)老牛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這是擺在小馬面前的一組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圖,了解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和水深的原因。

  (3)“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這是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馬自己動腦筋。讓學生明白:要聽別人說,也要動腦想,還要自己去實踐。

  3、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對話很多。富有兒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讀老馬的話要語調平和,像慈祥的媽媽。如:“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讀出商量的語氣。“那么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了嗎?”要讀出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語氣。小馬的話要天真活潑,“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了。”“沒……沒想過。”應表達出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話應顯得不在乎。松鼠的話應當急促,給人以緊張的感覺。

  4、擴展活動:

  (1)表演《小馬過河》。

  (2)以“小馬過河”另編一個童話故事。

  (3)假如有一只猴子要過河,會發生什么故事。◆ [2004-02-11]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7

  教學目標 :

  1、讀課文、弄懂課后題1。

  2、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求問題的答案。

  3、能聯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幾個詞語:為難、連蹦帶跳、去路、沒、趟等。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媽媽說的話。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故事導入  ,略知一、二段

  1、師講故事的開頭(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問:同學們,故事講到這兒,你覺得小馬怎樣?為什么?

  生:我覺得它很懂事,因為它懂得幫媽媽做事。

  生:我認為它是個聽話的孩子。因為它一聽說能幫媽媽做事,就很高興。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小馬第幾次來到河邊才過了河?它是聽了媽媽說的哪句話才下決心過河?用“~~~”畫出來,并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三、聯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詞

  1、(出示投影片),抽學生逐段讀課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A、媽媽所說的“別人”在課文中指誰?

  B、“別人”都是怎么說的?用“=”畫出來,想一想,它們說的話對嗎?

  C、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馬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用“一一”畫出來。

  2、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3、交流討論結果

  A、學生答了1、2問后,發散:這時候,如果你是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的話,你會怎么辦?

  生:我會想一想它們誰說的話有道理。

  生:我會自己去試一試。

  B、學生答第3問,并抓重點詞“立刻”、“連忙”。

  四、讀最后一段,體會中心句

  1、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么做的?它實踐的結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圖說說為什么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3、你從老馬的話中想到了什么?

  生爭論:媽媽的話一定是對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我要多動腦筋想辦法。

  生:我會親自動手去做一做。

  生:我會去做試驗,找到解決辦法。

  五、總結,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難,你會怎樣做?

  六、續編故事

  1、師講故事的開頭:過了幾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幾天幾夜,河水漲了老高。外婆打電話來找老馬,說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馬聽了十分著急,對小馬說:”孩子,你先給外婆送點東西吧。”小馬馱起面飛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

  2、請同學們幫小馬想辦法,把這個故事編完整。◆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8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小馬過河》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營造童話意境

  激發學習欲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 小馬過河 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后的教學中,緊緊圍繞 小馬過河

  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

  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

  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松,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沖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 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9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新。如: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后的思考題:“過河后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說些什么?”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說:“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著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的問:‘孩子,你怎么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說:‘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媽媽聽了小馬的話后,說:‘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后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小馬聽了媽媽的安慰后,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說:‘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說,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老馬高興地點頭稱贊:‘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獲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說:‘媽媽,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這時,我班的另一位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索性站起來說:“老師,再來聽聽我的故事吧。” “小馬馱著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面磨好了。’媽媽稱贊說:‘你真是個能干的好孩子。’小馬這時又忍不住對媽媽說: ‘媽媽,今天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親自去試一試,才會找到正確的答案。’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這位同學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樂的小馬。“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錯。”我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里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原動力。在本堂課中,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因為學生對小馬都比較熟悉,創設情境,讓學生和小馬打招呼,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朗讀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課的朗讀教學活動中,我們注意以情感推進朗讀活動。同時,也注意以激勵性評價推進朗讀活動,以及分角色朗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設計,深深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學生獨特的思維正是其學習個性化的體現。保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個性化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是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相同,這就意味著面對相同的問題情境,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低年級的小學生形象思維(直觀思維)占較大優勢。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結合教材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馬過河》一課中,有這樣三句話: 1.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 2.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小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3.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為讓學生理解上面三句話,領會課文的重點、難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創設了一個“場景”。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適量的水當作一條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中,水剛沒老牛的小腿。接著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中,水把松鼠整個淹沒了。最后把小馬(背上畫有半口袋麥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里,水剛沒小馬的大腿。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比較老牛、松鼠、小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為什么說水“淺”,松鼠為什么說水“深”,小馬試了過后為什么說水不深也不淺。學生親臨“場景”,觀而生感,觀中明理,激發思維的火花。由此,學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去試一試的道理。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一課生動有趣,對話很多,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而要真正達到分角色朗讀的目的,需要以讀好每一個人的語言為前提。文中雖然“說”字相同,但“說”的語言與神態卻不同。不同語氣、神態、動作的“說”云集此課,如“連蹦帶跳地說” “高興地說”“認真地說”“嘆了口氣說”“難為情地說”“低下了頭說”“親切地說”;還有那些“說”的“親戚”,如“大叫”“問道”“吃驚地問”;更有六處單一個“說”字,至于語氣和神態,自己心領神會便是。于是,教學此課,便抓住不同的“說”進行教學設計,強化朗讀訓練。

  先是讓學生動筆墨讀書,在文中用曲線劃出各種各樣的“說”,然后分組共同試讀,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誰讀得有聲有色,頭飾將戴在誰的頭上,角色將有誰來扮演”為“誘餌”,激發孩子讀的興趣讀的水平。學生讀得投入,又如“做游戲”般輕松,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生讀,師讀,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讓孩子們“讀書多遍也不厭倦”。等由“讀的量變”到“讀的質變”后,敲定分角色朗讀的人選,示范過后,再以小組形式給人人擔當角色的機會,讓人人過把“讀”癮。此時此刻,課堂的精彩與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說明的道理則由老馬一語道破: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從字里行間,孩子們輕易而舉地悟出了“動腦筋”“去實踐”的道理。等小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它的體驗是: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其中的“為什么”孩子竟也對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為目的,心里忽然覺得不甘心。新課程倡導閱讀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加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我想:道理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導孩子實踐道理。于是,我把問題拋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與小馬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么做的?暫時的沉沒過后,十幾個孩子小手高舉。孩子們舉得例子雖然有點幼稚,甚至牽強附會,但我相信:“死”道理已變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已不需要“媽媽”的指點了.

  《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好多學生是在跟著老師和別人的看法走。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指導"蹦、甩"的書寫。

  2."匹、昨、周"容易寫錯。

  3."4、5"自然段是教學重點。

  4.第7自然段中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的話。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也……"是理解的重點和難點。

  5.明白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借助拼音讀課文,認讀生字。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借助拼音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讀準下列字的讀音:匹p!、磨m^坊、剛沒m^小腿、為w6i難。

  三、教學過程

  (一)借助拼音讀課文。

  1.請你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看誰能讀準下面字的讀音?

  一匹磨坊剛沒小腿為難

  p!m^m^w6i

  3.同學之間互相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不出錯。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中寫了幾個小動物?

  如:課文中寫了小馬、小馬的媽媽、老牛和松鼠4個小動物。

  (2)想一想,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

  學生能簡要回答出:課文寫了小馬馱著半口袋麥子去磨坊,路上被一條河攔住了去路,它不知河水是深還是淺,就去問老牛、松鼠,結果老牛說水淺,松鼠說水深,小馬不知怎么辦才好,就回去問媽媽,聽了媽媽的話,小馬親自去試,終于趟過了河。

  (三)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4、5自然段是教學重點。

  (二)第7自然段中小馬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的話,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通過理解課文,明白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1自然段。

  讀一讀這一段,說說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有一天,老馬讓小馬干什么呢?請你讀一讀第2自然段。

  如:老馬讓小馬把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小馬很愿意。

  2.同桌同學分角色練習讀老馬和小馬的對話,看誰讀得好。

  3.指名分角色讀這段,師生評議。

  如:××同學讀出了小馬接受任務時高興的心情。

  再如:××同學讀得很好。一聽他的聲調就是"一匹老馬"在說話,他還讀出了老馬見小馬很愿意做事的高興的語氣。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小馬馱著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難?請你讀一讀第3自然段。

  (1)學生閱讀該段后可以說出: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得很急,小馬為難了。

  (2)想一想什么叫"為難"?

  如:"為難"就是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2.結合課文說一說,小馬遇到困難后是怎么想的?

  如:

  (1)我能不能過去呢?

  (2)想問媽媽該怎么辦。

  (3)它想到可是離家太遠了。

  3.誰能把小馬為難的心情讀出來?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河水流得那么急,又不知深淺,離家已經很遠了,小馬是怎么做的呢?請你讀讀第4自然段。

  學生閱讀后回答:小馬向四周望望,看見老牛在河邊吃草,就跑過問老牛自己能不能趟過河去。

  2.閱讀并理解老牛說的話"……剛沒小腿……"。

  (1)自己讀一讀,了解句子的意思。

  (2)邊讀邊想,"剛沒小腿"是剛沒誰的小腿?

  如:這里指老牛很高大,河水剛沒過它的小腿。

  3.想想該用什么語氣讀小馬的話呢?

  學生通過聯系上文,體會小馬的心情,能用為難、著急的語氣來讀小馬的問話。

  4.分角色讀這一段。

  (五)學習第5自然段。

  1.小馬聽了老牛的話是怎么做的?請你讀讀第5自然段。

  如:小馬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

  2.突然出現了什么情況?請你讀讀松鼠和小馬的對話后回答問題。

  學生閱讀后回答:松鼠說水很深,還淹死過它的伙伴呢,因此它不讓小馬過河。

  3.同桌同學分角色讀松鼠和小馬的對話看誰讀得好。

  4.指名讀這段,師生評議。

  如:××同學讀出了小馬吃驚的語氣。

  再如:××同學在讀松鼠的話時,語氣再急切點就好了。

  5.(出示插圖1)老牛說水淺,松鼠說水深,看圖想一想它們說的對不對,為什么?

  集體討論:

  (1)它們說得不對。因為老牛很高大,河水對它來說很淺,剛沒過它的小腿,這并不能說明水真的很淺;松鼠很矮,河水對它來說很深,還淹死過它的伙伴呢,但對老牛來說卻不算什么。因此,松鼠的話也不可信。

  (2)它們說得對。因為老牛和松鼠的身材不同,它倆對河水深淺的看法也不一樣。它倆的話,對它們自己來說是對的。

  (六)學習第6自然段。

  1.遇到困難,小馬可沒有像你們那樣開動腦筋,仔細分析老牛和松鼠的話。咱們看看他是有什么表現?請你讀讀第6自然段。

  2.學生閱讀后發現聽了松鼠的話,小馬不知怎么辦才好,只好回家問媽媽。

  3.有語氣地讀讀這一段。

  (七)學習第7自然段。

  1.讀一讀第7自然段,了解大意。

  2.找一找,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了什么?請你用筆劃出來,讀一讀。

  (1)指名讀小馬的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的話。

  (2)想一想,從她的話中,你懂得了什么?

  如:我懂得了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認真思考,親自試一試找出正確的答案。

  (3)師:別人的話是不是都不要聽呢?

  生:別人說的話對,當然要聽。但是當你遇到和小馬差不多的情況時,就不能光聽別人說,因為那樣就不知道聽誰的好了,就要自己動腦筋,親自去試試。有時別人說的話也不一定對,要認真分析,判斷正確和錯誤。

  3.分角色讀這段。

  (八)學習第8自然段。

  1.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么做的?請你讀讀第8自然段。

  2.如:小馬來到河邊,剛抬起前蹄,松鼠又來警告它,可是小馬親自去試,終于趟過了河。

  3.想一想,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么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么深?學生結合插圖,聯系上文可以說出:因為小馬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所以對它來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九)分角色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11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

  (二)會用"四周","如果"造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指導"蹦、甩"的書寫。

  (二)"匹、昨、周"等字容易寫錯。

  三、教學過程

  (一)自學生字。

  1.請你自己分析下列字。

  匹、蹦、半、麥、如,周、伯、昨、伴、甩、啦

  2.誰愿意做小老師給大家講講這些字?如:

  (1)"匹、蹦、如、伯、昨、伴、啦、麥"可以用結構方法或加偏旁方法來記。

  (2)"半"可以用加筆畫的方法來記。把"十"加上點、撇、橫就是半。

  (3)"甩"可以用換一筆方法記。把"用"的豎變成豎彎勾。

  (4)"周"可以用縮短一筆加偏旁的方法來記。把"用"的豎,下邊不出頭,再在下邊加上"口",就是周。

  3.說說下面字哪容易寫錯?

  匹、昨、周

  (1)"匹"的豎彎勾易錯寫成。

  (2)"昨"左邊的日字旁不要寫成"目"。

  (3)"周"里邊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

  (4)說說匹的筆順是什么?

  4.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匹"。

  外邊的"匚"分別占了上半格、左半格、下半格的一半。的豎寫在豎虛線上。請你自己在本上練習寫寫。

  (2)怎么才能把"甩"字寫漂亮?

  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甩"的第四筆要落在橫虛線,起筆在豎虛線上,把上邊的托起來。

  (3)觀察"蹦"的結構和筆畫,誰愿意在黑板上寫一寫?寫后師生評議。

  (二)造句。

  1.用"四周"造句。

  (1)請你讀讀書上的句子,說說"四周"是什么意思?

  如:"四周"是周圍的意思。

  (2)請你仿照書上的句子,自己造句。

  (3)造句舉例:

  房屋的四周種滿了鮮花。

  站在街心花園向四周望去,你能看到許多晨練的人。

  (三)讀句子,說說兩句話中哪兩個詞意思相近。

  1.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

  2.小馬聽了松鼠的話,連忙收住腳步。相近的詞是"立刻"和"連忙"。因為它們都是時間短,動作快的意思。

  (四)作業。

  1.寫生字。

  2.讀課文。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1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孩子們,你們誰讀過《小馬過河》的故事?

  那么,誰能告訴老師,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呢?

  今天,老師將這這些小動物都帶到這里來了,想不想看一看?

  老師出示小馬、老馬、牛伯伯、小松鼠的圖片。

  來,我們跟他們大聲地打聲招呼:嗨,你們好!

  今天,咱們就來學習《小馬過河》這個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自由讀課文。師提要求:輕輕地打開書49頁,像老師這樣端好書。(稍等)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你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三.多種形式識字、寫字。

  1.帶拼音識字。

  大屏幕出示13個生字。這些生字你認識哪個?

  學生隨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棚,讓幾個學生組詞,從而理解字意。

  匹、磨重點抓住字音、字形進行指導。

  1.磨、馱引導學生猜字謎記憶字形。

  嘩,聽一段嘩嘩流水聲理解字意。

  擋,利用做動作理解字意。

  死、昨、試強調平翹舌音。

  在學生匯報到匹、磨時,教師點擊課件,兩字的拼音變紅,引起學生注意。

  匯報死、昨時,兩字變藍,引起學生注意這兩個字是平舌音。學生注意到后,教師帶讀,重點強調。

  2.游戲識字。

  小青蛙聽說我們在認字,它也來湊熱鬧,瞧,教師展示青蛙上樓梯課件。

  從你開始,大聲讀第一層樓梯上的字,要是這個小朋友讀對了,我們就跟著大聲讀一遍;然后你看吧,小青蛙就會跳上一個臺階。

  學生開火車讀打亂順序的13個生字,教師操作課件,讀對一個,小青蛙跳上一個臺階。全部認完,掌聲響起。

  3.詞語中鞏固識字。

  教師出示詞語,男生認讀——女生認讀——全班認讀。

  第一組:磨坊麥子嘩嘩

  第二組:一匹親切昨天

  第三組:馱起試試試一試

  4.指導寫“麥”字。

  觀察——范寫——臨寫——評價

  四.再讀課文,要求課文讀流利。

  1.引導學生數一數、標一標課文的自然段。

  2.指名讀課文,師生、生生互評。

  3.朗讀1、2自然段,感受小馬的樂于承擔。

  自由讀,體會媽媽與小馬的話。

  指名讀,談感受。

  分角色讀。師生評價,生生評價。

  表演讀。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2

  講故事人:從前,有只小白馬,和他的媽媽一起住在一間小磨房里。馬媽媽每天磨面,然后給河對面的張爺爺送去,拿到集市上賣。(音樂:馬媽媽的音樂)

  一天,馬媽媽生病了,身體很不舒服,磨完面,她把小馬叫過來

  馬媽媽:小馬、小馬!(音樂:馬媽媽和小馬),

  小馬:哎!媽媽、媽媽,有什么事呀!

  馬媽媽:小馬,媽媽今天不舒服,不能給張爺爺去送面了,好孩子你能邦媽媽去送面嗎?

  小馬:媽媽,我己經長大了,我也該學著幫你干活了,我會送去,您放心吧。

  馬媽媽:真是媽的乖孩子,路上要當心啊(幫小馬扛上面,聲響伴奏)……。

  講故事人:小馬高興地背著糧袋在森林小路上跑著(音樂:鋼琴彈奏《草原英雄小姊妹》主題,左手主、屬音五度旋律音程伴奏。其他學生節奏樂伴奏。)。突然前邊-條很寬的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不知該怎么好、在河邊走來走去……(音樂、音條刮奏、小馬音樂反復奏),這時她看見不遠處,牛爺爺在河邊吃草,他趕忙跑過去問牛爺爺(牛爺爺音樂加小馬音樂,河水音樂)

  小馬:牛爺爺、牛爺爺您好!

  牛爺爺:小馬你好呀!有什么事要我幫忙嗎?

  小馬:牛爺爺,我媽讓我給河對面的張爺爺送面去,可這條河那么寬,它是深還是淺,請您告訴我,能過去嗎?

  牛爺爺:啊一這事兒很簡單,這條河雖然很寬,但它的水很淺、最深的地方才到我的小腿,你可以放心地過河去。

  小馬:太好啦,謝謝牛爺爺!

  講故事人:小馬來到河邊,伸腳----剛踩下一腳(單面鈸!),這時急急忙忙跳過-只小松鼠(音樂:小松鼠) 邊跳邊喊

  小松鼠:小馬小馬!你可千萬不能下河呀!

  小馬:為什么?

  小松鼠:你看,這條河,又寬又大、水可深呢(音樂:水聲加上串玲),前天,我們的一個小伙伴、一不小心掉到河里被水淹死了(哭聲)。

  小馬:小松鼠你別難過,謝謝你告訴了我,讓我好好想想。再見!(小松鼠下)(音樂:小馬音樂)

  講故事人:小馬心里打上鼓了:一個說水淺、一個說水深,到底這水是深還是淺?——我該聽誰的呀!不行,我還得回去問媽媽。于是他又急急忙忙跑回小磨房。(音樂:同前小馬跑音樂,速度快一點)

  小馬:媽媽、媽媽!(喘氣狀) (音樂:馬媽媽與小馬)

  馬媽媽:孩子,你怎么又跑回來了?

  小馬:我走到半路,迂到一條大河,我不知是深還是淺,問牛爺爺,他說水很淺,可小松鼠又跑耒說水很深,千萬不能過。他們的一個小伙伴還剛剛淹死在訶里呢。我不知該怎么辦好,只好回來問您了。

  馬媽媽:孩子,我總是跟你說,遇事要動腦子多想想。你想想,牛爺爺有多高;小松鼠有多矮,他們說的深啦、淺啦,你自己去比一比,你雖然設有牛爺爺那么高,可比小松鼠高多了!這水對你是深還是淺呀?我還告訴過你:干什么遇到困難要自己去試一試,這水到底是深還是淺,你下河去走走,深了就退回來,淺了你就走下去。自己親自去做一做,你就會真正知道是深還是淺了……。

  小馬:媽媽、媽媽,我懂了,您放心吧!

  講故事人:小馬于是又高高興興地上路了。(音樂:小馬跑音樂,加一些小鳥叫聲) 很快,耒到了河邊,(水聲:哇鳴筒慢刮加串鈴) 這次他毫不猶豫地向河里走去。小松鼠又跑過耒說

  小松鼠:小馬小馬,你不要命啦!(一把抓住小馬往后拖)

  小馬:小松鼠,我想試一試,你那么小,我這么高,也許我可以過去呀,謝謝你的關心,再見!(音樂:淌水,木質類跟小馬動作敲,散響類做水聲)。小馬走過河抖抖身上的水,高興地向前跑。(音樂:小馬跑路,同時加節奏朗誦)

  集體朗誦:

  小白馬愛勞動

  邦助媽媽去送糧

  迂到困難不要怕

  動腦筋想一想

  動手動腳試一試

  再大困難難不倒

  小白馬愛勞動

  聰明能干人人愛(音樂漸漸減弱,小馬招手再見,下臺。)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3

  【活動目標】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培養其機智勇敢的精神。

  【活動準備】沙包(與幼兒人數相等)、平衡木四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在音樂伴奏下,老師組織孩子們進入活動場地,進行隊形隊列練習,大圈——小圈——圓點——四隊體操隊形結束。

  2、聽音樂一起做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1、每人一個沙包:

  1)、幼兒自由玩沙包,老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各種玩法。

  2)、根據剛才孩子們的沙包玩法,集體練習。

  2、介紹沙包的另一種玩法:小馬過河

  小馬過河

  玩法:平衡木四組,幼兒每人一個沙包 ,聽到口令后,幼兒將沙包放于頭頂上,兩手平舉,等上小橋——平衡木,平衡到達另一端,幼兒自由活動,也可以分組比賽活動。

  規則:若沙包掉下或幼兒從平衡木掉下即為失誤。

  3、教師示范做動作。

  4、幼兒在活動場地上自由練習頭頂沙包兩手平舉的動作,老師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動作。

  5、幼兒練習在平衡木上的動作,注意安全。

  6、分組比賽:小馬過河

  7、幼兒自我評價。

  三、活動延伸:

  一起探討沙包的多種玩法。

  四、結束部分:

  1、聽音樂跟隨老師做放松運動。

  2、整理活動場地。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4

  時間:某一天

  地點:馬棚河邊

  人物:老馬 小馬 老牛 松鼠

  (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

  老馬: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連蹦帶跳)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

  老馬:(高興地)那好,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房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房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攔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樣辦,那多好啊!”可是他離家已經很遠了。)

  (小馬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

  小馬(嗒嗒嗒跑過去):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過去嗎?

  老牛:水很淺,剛沒過小腿,能趟過去。

  (小馬聽了,立刻跑到小河邊,準備趟過去)

  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

  小馬(吃驚):水很深嗎?

  松鼠(認真):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個小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么才好)

  小馬(嘆了口氣)哎,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八!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老馬:怎么回來了?

  小馬(難為情):一條河攔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

  老馬:那條河不是很淺馬?

  小馬:是呀,牛伯伯也這樣說。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伙伴呢!

  老馬: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淺,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

  小馬(低下了頭):沒……想過。

  老馬(親切地):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淺,你去試試就會明白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

  松鼠:怎么,你不要命啦。

  小馬:讓我試試吧。

  (小馬下了河,小心趟到了對岸。原來,河水并不象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象松鼠說的那樣深)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5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讀書讀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學甚至是聲情并茂,我想采訪一下,你已經讀了幾遍書?(五遍?)哦,真好。你呢?(九遍?)真多。那你呢?(大概十五六遍吧!)怪不得你讀得那么好,老師也要向你學習,多讀書,讀好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小馬過河》。

  二、學習新課:

  1、朗讀關。

  ⑴這節課,我們要去闖五道難關,有沒有信心?第一關是朗讀關。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

  ⑵先請你們在小組里大顯身手,如果你認為哪個同學讀得好,就請你用自己的方式來夸一夸他。

  ⑶每小組選一名小選手來參加班級的朗讀挑戰。

  ⑷誰來評一評小選手們剛才的表現?

  ⒉生字關。

  ⑴我們已經站在第二關的門口了,第二關是生字關,你們看,生字朋友已經在等著我們呢!誰想和它們交朋友?已經認識了的請你介紹給大家。

  ⑵讀得這么好,看來同學們和它們已經是老朋友了。能不能告訴老師你們是怎么結識的?

  ⑶剛才,老師聽這些生字朋友說,想請同學們幫一個忙,它們想請你們幫它們找個合適的好伙伴,誰來?

  ⒊辯論關

  ⑴同學們已經順利地闖過了兩關,現在我們要智闖第三關。認真看書,邊讀邊畫老牛、小馬、小松鼠的圖片。

  ⑵看黑板上的老牛、小馬、小松鼠是否合適?從書上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說明理由。拿起筆來,認真的讀一讀,畫一畫。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一下。

  ⑶把你想說的理由交流一下。

  ⑷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幾個句子。①誰來讀小松鼠的話?這只小松鼠挺著急的,誰還想讀?多善良的小松鼠啊,急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②誰來讀讀老牛的話,這位牛伯伯讀得怎么樣?老師也覺得真好,就這么讀。③小馬過河了,他的感覺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⑸你們看,同樣的一條小河,老牛說河水很深,松鼠說河水很淺,這是什么道理?他們說得對不對?

  ⑹你說對,你說不對,再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呀,這位同學覺得他們說得又對又不對,到底誰的意見正確呢,我們先請認為對的同學說明理由,再請認為不對的同學說明理由,最后請認為又對又不對的同學也要說明理由。

  ⑺同學們剛才的辯論,我聽出來了,認為對的同學是說老牛和小松鼠說的話對自己來說是對的,認為不對的同學說他們的話對別人來說是不對的,你被說服了嗎?你呢?現在這三位同學還是認為自己的想法對。那老師告訴你們,你們都動了腦筋,想出了自己的理由,你們的意見都是對的。

  ⒋夸獎關。

  ⑴我們已經順利地闖過了三關,第四關就是夸獎關。小馬第一次過河時,有沒有過去?聽了媽媽的話,它過去了嗎?

  ⑵媽媽的話具有這么神奇的作用,我們可要來仔細讀一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愛怎么讀就怎么讀。

  ⑶你讀懂了媽媽的話嗎?如果你讀懂了媽媽的話,就請你夸一夸過了河的小馬。誰來夸一夸它?夸它什么呢?小馬你要仔細聽,聽他們夸你夸得夠不夠,如果不夠,你就告訴他,你還得接著夸。

  ⑷這位同學夸小馬真棒,誰還來夸一夸它?這位同學夸小馬愛動腦筋,肯試一試,小馬,你覺得他夸得夠嗎?

  ⒌聯系實際關

  ⑴正因為小馬肯動腦筋肯去試一試,所以它才過了那條河。同學們真聰明,攻克了一道道難關,老師真高興。現在我們向第五關挺進。

  ⑵在實際生活中,你有沒有像小馬那樣動腦筋,去試一試的時候呢?請小組交流一下。

  ⑶誰想說給大家聽聽?①這位同學真勇敢,能自己開動腦筋,點著了打火灶煮方便面吃,不過你可千萬小心啊。②這位同學遇到了難題,能自己開到腦筋,把它做出來了,也很好。③這位同學第一次到大超市買東西,他善于觀察,愿意去問去試,終于買到了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成功以后你高興嗎?沒有實際中的苦,哪有成功后的甜呢?

  課堂小結:在這節課中,同學們能夠積極地開動腦筋,靈活的思考問題,我們已經勝利地闖過了五關,你們都是最棒的,在以后的生活中,還會遇到很多需要大家去動腦筋,試一試的難題,相信每位同學都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 篇16

  教學目的

   1、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句子應有的語氣。

  2、能按故事發展的過程,理清敘述的順序,復述小馬第一次到河邊的情況。

  3、能背誦、默寫老馬教育小馬的話,從中體會故事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訓練說話

  1、今天學的課文叫《小馬過河》。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呢?他又是怎樣過河的呢?

  2、聽范讀,劃出生字新詞;思考問題: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3、訓練說話。

  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要幫媽媽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馬要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房去。)

  組織學生討論: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點“河對岸”說進去,那就表達完整了。你看應該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過三次提問,逐步提高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從而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他們思維的嚴密性。〉

  4、學習字詞。

  讀生字新詞——正音。

  提醒學生注意易寫錯的字——字形。

  生字組詞,并抄寫。

  〈課堂上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和寫。〉

  二、理清課文脈絡,練習說話。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問題: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怎樣?

  2、梳理課文脈絡。(板書:過不了河蹚了過去)

  3、口頭填空。

  課文先寫小馬為什么要過河,接著寫小馬( )的情況,然后寫老馬( ),最后寫小馬( )。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并訓練學生由句組段的說話能力。〉

  三、指導朗讀,練習復述

  1、課文哪幾段寫第一次來到河邊過不了河的情況?(第3 -- 6 段)

  2、指導朗讀。

  (1)理解下面的帶點詞語,據此讀出句子的語氣:

  “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么辦,那多好啊!”

  “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

  (2)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下面句子的語氣:

  “老牛說:‘水很淺嗎,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松鼠攔住小馬,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

  〈前后兩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方法略有不同,但訓練重點都放在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3、練習復述。

  (1)按故事發展的順序,給下列詞語排隊編號:

  回家 問松鼠 問老牛 為難 連忙 立刻

  (2)指導復述。

  要求把編了號的詞作為提示語,有順序地復述,用自己的話通順地復述。依據復述要求,進行評議。

  〈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的經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之一,因而指導要到位,訓練要充分。〉

  4、找近義詞。

  讓學生從編號的詞語中找出一對近義詞。(連忙、立刻)

  你是怎么從這對近義詞中體會到小馬自己不動腦筋,光聽別人的話的?

  四、指導表演,讀寫句子

  1、分角色朗讀,表演老馬教育小馬的情節。

  抓住“難為情”一詞,讓學生說說“難為情”是什么意思。你為什么事情感到過“難為情”?并演示:“難為情”時,你是什么樣子的?做給大家看看。

  2、學生自讀第7自然段,并劃出一句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話。

  對老馬教育的這段話,讓學生:

  (1)讀——讀出“親切”的語氣。

  (2)說——說說“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這個字。(板書:動腦筋、試一試)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誦。

  (4)默——不遺漏或寫錯標點符號。

  五、突破難點,加深理解

  1、學生自讀第8自然段,并說說從哪里看出小馬記住了媽媽的話,遇事開動腦筋了。

  2、討論:小馬親自下河去試一試,覺得河水怎么樣?同一條河,為什么老牛、小馬、松鼠對不的深淺說法會不一樣,究竟誰說得對?

  〈四種答案(略)〉

  學生興趣高,對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發表各自的意見,其間教師以肯定學生的某些意見的方式作為引導,最

  后的結論如何做也須視學生的認知水平而定。

  3、訓練用”既不像……也不像”說話。

  (1)說“高度”

  (2)說“深度”

  (3)連說。

  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把剛才說的兩句話連起來。

  六、朗讀全文,小結收獲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小結收獲。讓學生說說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3、鼓勵學生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問題,教師作適當處理。

  中年級閱讀教學以段的訓練為重點。這堂課較好地按照“重點訓練+常規訓練”的思路來組織教學,既突出了段的訓練,又注意了詞句訓練,朗讀、默讀、背誦訓練和說話訓練。教師善于抓住教材特點,重視語言和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教師教學十分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起點的學生,提高全班學生的水平。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馬過河》(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小馬過河教案(通用17篇)

    小馬過河【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本課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沒”。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一講。...

  • 奧爾夫教學法課例:《小馬過河》小音樂劇(通用12篇)

    講故事人:從前,有只小白馬,和他的媽媽一起住在一間小磨房里。馬媽媽每天磨面,然后給河對面的張爺爺送去,拿到集市上賣。(音樂:馬媽媽的音樂)一天,馬媽媽生病了,身體很不舒服,磨完面,她把小馬叫過來馬媽媽:小馬、小馬!...

  • 《小馬過河》教案范文合集(通用16篇)

    教學目標: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二.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三.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表現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 小馬過河優秀教案(精選12篇)

    預設目標:1、學習本課“馱、愿、匹、坊、唉、筋、鼠”七個字,理解“磨坊、前蹄”的詞義。2、正確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3、說說眼中的小馬,初步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

  • 從經典課文《小馬過河》的變遷談起(通用13篇)

    這些天聽講座突然聽到了《小馬過河》的故事,臺上講課的是一位老先生,年過五旬,待他講完他所學的《小馬過河》才發現,原來這一篇經典小學課文竟幾經變遷。...

  •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小馬過河》說課稿(通用15篇)

    活動目標:1、使幼兒懂得遇事要多動腦筋,勇于嘗試,認真完成任務的道理。2、理解故事內容,并豐富詞匯:磨坊-磨面的作坊,也叫磨房。趟-從淺水里走過去。難為情-不好意思。活動準備:1、老牛、松鼠、小馬貼絨教具各一個。...

  • 有關《小馬過河》說課稿(精選13篇)

    一、說教材《小馬過河》選自未來出版社大班上冊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中根據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進行添畫,學習畫馬的外形。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和繪畫能力的提高。...

  • 《小馬過河》的作者(通用13篇)

    《小馬過河》是一篇語言優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話,一直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小馬過河》發表于1955年,30多年來,多次被選入教材,并被譯成英、法等十幾種文字。1980年,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講評獎時被評為一等獎。...

  • 談《小馬過河》的板書設計(通用13篇)

    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小馬過河》這篇課文,對于一些抽象思維較差的學生來說,其難點是:準確理解老牛、松鼠和小馬這三個角色對同一條小河的深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

  • 小馬過河體育教案大班(精選2篇)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及情節發展,并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2、教育幼兒遇事動腦筋、想辦法3、認識漢字“馬”“牛”“松鼠”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 二年級《小馬過河》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會寫“麥”和“突”兩個字。2、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恰當的語氣。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遇事要自己動腦筋,親自去嘗試的道理。【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 《小馬過河》教學案例(精選16篇)

    案例背景:新課程要求,課堂中要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

  • 《小馬過河》實錄整理(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人物語氣。2.理解老馬的話,懂得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光聽別人說,還要自己動腦筋去想,敢于在實踐中尋找答案。教學重、難點:理解老馬對小馬說的話;分角色朗讀課文。...

  • 小馬過河教案范文(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讀課文理解媽媽的話,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求問題的答案。2、能聯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幾個詞語:為難、連蹦帶跳、去路、沒、趟等。3。...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无 | 日日操日日操 | 亚洲乱妇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不卡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不卡 | 欧美午夜a级限制福利片 | 岛国av在线免费观看 | 成人网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 免费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免费免费 | 秋霞影院亚洲国产中文精品 | 深夜影院一级毛片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仙人 | 少妇的肉体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在线播放 | 黄色a一级片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 www.68av蜜桃亚洲精品 | 91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看 | 国产91皮裤在线播放 | 又色又爽又大免费区欧美 | 中文字幕在线看第二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国产激情爱 | 亚洲久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观看国产美女裸体视频 | 久久中文视频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 | 欧美熟妇bbbbbb搡bbbb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 | 热99精品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 | 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 | 日本成人精品在线 |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