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教學設計(精選19篇)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古詩,在讀中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背誦這首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10個生字。
2、教學難點:在讀中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歌描繪的美好意境。
三、教學時間:1.5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
1、孩子們喜歡古詩嗎?你知道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聽。
2、聽過《靜夜思》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了解呢?
過渡:看來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幾個詩歌中的生字寶寶,還要把詩讀得正確,有感情。有信心嗎?
。ǘ⿲W習生字
1、翻開書74頁,自己讀詩句,讀完后將圈出來的生字寶寶多試拼幾遍。
2、指名讀,評議。
3、學習生字。
(1)讀字音: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
a、小老師帶讀
b、你想提醒大家怎樣讀好這個字?
c、他能和誰交朋友?
。2)記字形:
a、左右結構:靜(在哪里看見過這個字?)、低(它的反義詞知道嗎?)、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區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結構:夜(分部件記憶,認識部件“夜下角”)、舉(圖畫)、望(從前,有個小王子,他的媽媽死了,他很想念媽媽,人們告訴他媽媽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頭望月亮想媽媽。同時教兒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圍結構: 床(會意記憶: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獨體字:光(謎語記憶:小兒子是個大胖子)、頭(謎語記憶:大戴兩朵大紅花)、鄉(會意記憶:鄉下山路多彎道)。
。3)檢測。
小朋友,今晚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蘋果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說:“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有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我才送給你!
4、寫字
過渡:還有一個生字寶寶,它說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見面嗎?它是?
。1)“頭”可以和哪些字成為好朋友?
。2)觀察幻燈,書空。
。3)觀察:寫好“頭”要注意什么?寫一個字
。4)抽生上黑板寫,學生評價。
(5)注意再寫一個字
。ㄈ└形蛞饩常笇Ю首x
1.小朋友們,課題里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么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讀出來。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著重號,并示范。)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說他是舉頭和低頭!芭e” 和“抬”有什么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李白的頭怎么就這么重?“舉頭”這個詞怎么讀?齊讀后兩句。
6. 李白在這樣的夜晚獨自一人身處異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討論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師引導:在這樣靜謐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輪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里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總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并背誦。
2、學會四個生字“目、耳、頭、米”,會認“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十個二類字。
3、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說給別人聽。
4、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學情分析:
現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較重視的,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的幼兒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經學會背誦多首古詩,其中又數《靜夜思》最熟悉。再者,這首古詩詩句淺顯,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重點:
知景、悟情,積累語言。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會認讀生字,會書寫“目、耳”。
2、會通過看圖幫助理解詩句,體會當時的思鄉意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3、初步學會由看到而聯想到,進行想像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
一、揭題、激發興趣。
1、小朋友,你們聽說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都說會背)
2、齊讀。
3、那么你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事嗎?舉手表示。想不想每個人都會背這首詩,會講這首詩的故事?
二、分層教學。
1、提出要求:(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伙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包括老師)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學習。
2、分層次交流: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伙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
三、知景、悟情、吟誦。
1、播放課件。
。1)觀察并說說當時詩人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
(2)那么古詩當中哪一句是描寫我們看到的環境的。聯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圖理解。
。3)詩人李白看著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鄉之情用詩句表達出來,就是哪一句?聯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圖理解。
。5)看,詩人多了不起,用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就把自己遠在異地他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深入人心。讓我們一起來朗誦古詩。
2、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那當時你為什么會想起他?(觸景生情)
3、當時大詩人李白遠在他鄉異地,低頭凝視屋內銀白的月光,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課件,吟誦古詩。
四、鞏固練習。
1、開火車生字卡片認讀,請生觀察“光、霜、鄉”的拼音有什么特別?滲透古詩押韻的特點。
2、分句認讀詩句,指名四生讀好拿著詩句排順序。
3、齊讀古詩,指導讀好停頓。(板書)
4、大家學得這么好,靠的是你們認真看,認真聽,認真想,對嗎?下面我們就來寫寫我們的“目和耳”。
。1)、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2)、說說你怎么記住這兩個字的?學生練寫。
。3)、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范寫,生練寫。
五、總結全文,布置實踐作業。
1、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聽。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鞏固生字,會背誦古詩。
2、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別人聽。
3、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中一張照片讓小朋友想起了自己遠在異國他鄉的媽媽……大詩人李白看到皎潔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小朋友,讓我們再來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鄉之人。朗誦古詩。
2、拓展說話:那小朋友來看看這副夜景,(播放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讓你想起了什么?(很凄涼、很傷感的感覺)
3、看書中插圖,也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讓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麗的感覺)
小組內說――指名說。
(從說中,孩子們學會了即使是同樣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產生的聯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1、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范寫,生練寫。
2、復習四個生字,選擇生字,找朋友擴詞。
三、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闖關游戲:
第一關:我會讀。(領讀生字。)
第二關:我會背。(開展背誦競賽。)
第三關:我知道。(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小組內比賽,選出獲勝者,再由各獲勝者進行比賽。)
四、教師拓展資料,把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板書: 靜夜思
床前/明 月 光,
疑是/地 上 霜。
舉頭/望 明 月,
低頭/思 故 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3
《靜夜思》教學設計
昌樂實驗小學 李磊
一、教學目標:
1、用相應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靜夜思》。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兩首古詩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能根據兩首古詩的意境,分別為古詩添色、添畫或配畫。
二、教學重點:
用相應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靜夜思》
三、教學難點: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新課教學:
導入:
1、 演唱歌曲《劃小船》在歌曲中分組進行律動
2、 學生回憶以前熟悉的詩歌,有表情的朗誦。
賞析圖畫《靜夜思》
1、 設問:靜和思分別是什么意思?這個畫面最像哪首詩的意境?
2、 教師吟誦
3、 學生吟誦
學習歌曲
1、 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2、 教師帶唱一遍,學生觀察教師演唱的表情
3、 用lu輕聲哼唱
4、 師生接唱歌詞
展開 探索
1、啟發討論
這首詩為什么被人們吟頌了幾百年而經久不衰呢?這是因為它有迷人的藝術魅力,現在請大家思考,能否用自己喜愛的其他方式再創作
分組:朗誦創作組,音響創作組,圖畫創作組,歌舞創作組,手皮影創作組3、 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維,聯系實際生活進行創作
4、 分組展現
配畫
以《靜夜思》為題,以繪畫的形式體現詩歌的意境。
評價
分組互相看,說說自己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最喜歡這張畫的哪一點。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4
設計意圖:
古詩《靜夜思》是小學一年語文中的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同學們對這首古詩都非常的熟悉,也十分適合少年兒童歌唱,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教學目標:
1、用聽唱的方法來學習歌曲,逐步體驗并理解詩歌的意境;
2、在演唱中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和識譜視唱能力,并最終使學生能夠獨立吟唱古詩詞。
3、能用聽唱的方法學會歌曲,養成自主學習歌曲的能力。
課前準備:教師(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歌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喜歡背古詩嗎?你都會背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吧。
(生盡情展示)對學生給予肯定和評價。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講述著一種心情、一個古詩、甚至是一段歷史。同學們那你知道哪些古詩是描繪思念家鄉及親人的嗎?(引入《靜夜思》)
二、歌曲教學
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靜夜思》。(出示歌片)
1. 解決歌片中出現的音樂知識。
2. 播放歌曲,聆聽可以隨音樂動起來。初步了解歌曲。
3. 看曲譜聽歌曲,從心里跟唱。
4. 再聽歌曲,小聲的跟唱。
5. 聽歌曲,大聲的跟唱。
6. 教師彈琴共同演唱,及時糾正唱的不準的地方;并強調演唱姿勢。
7. 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靜夜思》是一首五言絕句,那課前我們也背了很多的五言絕句,那你能換一下歌詞唱其他的古詩嗎?
學生視唱其他古詩,教師給予肯定和評價。
四、總結:
我國古代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濃縮著文人的智慧,閃耀著歷史的光輝,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朵瑰麗的奇葩。讓我們用歌唱的方法去學會更多的古詩。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5
二、設計理念:
采用低年級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防止平均用力。
三、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目、耳、頭、米”,認識新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五、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六、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七、 課前準備:
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八、教學流程:
。ㄒ唬┎轮i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ㄖi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設計意圖]
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猜謎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并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學,并讀讀自制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 “靜 、床、 光、望、鄉”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準、讀順。
[設計意圖]
指導方法,重視落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精神。
。ㄈ﹦撛O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還認識它們嗎?
2.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后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靜 、床、光 、望、鄉 ” 5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后鼻音的字,讀正確后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準備給同學正音。
。2)讀后正音。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ㄋ模└惺茉娨,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A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么呢?”
生: “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么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5.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6.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8.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
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辦法,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和故事,用播放音樂和有感情地朗讀的辦法,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農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這首詩很短,含義又及深,很難讓一年級的學生全面理解,這里只是讓學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學生都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品讀這首詩。
。ㄎ澹⿲懽志毩,學寫4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發現了什么?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目、耳”兩字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和“米”的橫應寫在橫中線上。
。ㄈ⿲W生獨立描紅、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
寫字練習注意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范和及時的反饋與矯正。
。┩卣够顒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ㄆ撸┌鍟O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 ”。
2、朗誦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說給同學聽,培養觀察與說話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古詩和認字。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頭飾、布置學生觀察晴朗的夜空。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一、導入激趣
1、交流觀察晴朗夜空的內容和感受:
同學們觀察了晴朗的夜空,現在請你們在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拧⌒〗M交流。
⑵ 推選代表或自薦上臺說一說。
⑶ 出示課文插圖“我會說”。(播放插圖中小女孩觀察天空時的錄音:在一個晴朗的夜空,我來到小溪邊的草地上,觀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頭看見藍藍的天空中,有許多星星一閃一山亮晶晶的,還看見彎彎的月亮一會兒躲進云里,一會兒又跳出來。真美。
2、引入新課:靜夜思(板書)
二、初讀古詩
1、看課文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2、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拧∽宰x課文,讓學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讀幾遍。
、啤≈该x,評議。
三、識記生字
1、學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一讀。
2、認讀生字:
、拧〕鍪綼n、ang ,指學生認讀,注意后鼻韻母的讀音。
、啤≌J讀生字。(自讀,小組開火車讀,看哪組讀得準)
⑷ 游戲“運西瓜”。(把西瓜圖貼在黑板上,它們的背面都有一個生字)
西瓜豐收了,讓我們幫忙把西瓜搬上車,不過每個西瓜后面都有一個生字,要想辦法記住它,可以用組詞、說一句話、找相近的字進行比較等辦法。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拧≈该麑W生朗讀,評議。標出朗讀節奏及重點詞。
⑵ 配樂朗讀。
、取熒餐首x:
教師引讀每句的前兩個字,學生補充,齊背誦。
過渡:我們知道這首詩是李白寫的,現在誰想辦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詩?也可以做動作。
指名學生上臺背誦,其他學生評議。
全班齊背。(配樂)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里的字:
⑴ 觀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這兩個字的寬度。
、啤≈笇W生說一說再書空。
⑷ 學生書寫后展示、評議。
2、學生觀察“頭、來”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拧〗處煼秾懀⒁庾詈髢晒P,寫時要注意。
⑵ 書空、書寫、展示、學生評議。
六、擴展活動
學生交流各自會背的詩。
七、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各兩個:
—( )( 。 —( 。ā 。
3、寫出詩句,選擇加粗字的意思:
、拧。ā 。,疑是地上霜。
疑:① 好象( ); ②不信(。
⑵ 舉頭望明月,( 。。
舉: ① 向上抬(。 ② 全(。。
【板書設計】 6、靜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7
一、介紹作者
1、教師出示中秋賞月圖
問:圖中表示的是什么時候?人們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2、屏幕演示:李白像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就稱他為“詩仙”。
二、從圖畫意境進入古詩,導入課題
1、在這時候,李白又在干什么?(學生們大膽猜測)
2、故事導入:在遠古的唐朝,同樣是這樣一個中秋的夜晚,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著蒼茫大地。人們從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團聚。月兒圓了,人團聚了,多美好啊!可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卻無法回家與親人分享這人間最溫暖的時刻。他只身一人離家在外,看到這樣圓圓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想起了親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寫詩來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留傳千古的詩——《靜夜思》!
3、課件演示揭題:《靜夜思》教師板書課題。
三、初讀古詩,解決生字詞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古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和難認的字,就找拼音朋友幫幫忙。
2 再次讀詩,把詩句讀通順,讀連貫。
1)出示全詩,生字在詩句中出現。指名讀。(相機點撥:“靜”、“疑”、“霜、“故”“鄉”組詞語,做動作理解“舉”、“望”。)
2)生字從詩句中跳了出來,去掉音節讀。
3)齊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流暢。(出示詩句與詞語)
3引導學生理解“故鄉”:同學們,能大聲地告訴老師你的家鄉在哪里?能用一句話介紹你的家鄉嗎?(引導學生用“家鄉”說話,激發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4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故鄉”兩個字的
四、朗讀全詩,理解感悟
1 師:同學們都愛自己的家鄉,那大詩人李白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已久,他想自己的家鄉嗎?自由地多讀讀古詩,思考老師的問題。
2生答:詩人想念自己的家鄉。師:你是從哪句詩感受到的?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抓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出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詩的動畫。
李白在詩中寫了兩個動作是什么?他舉頭做什么,低頭做什么?誰來做一做這兩個動作。
看課件,認真觀察詩人是怎么舉頭、低頭的。給你什么感覺?(沉重,傷心,難過)
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這句詩到底該怎么讀?
師用沉重的語氣范讀并畫出節奏。哪些字該讀重些呢?(舉,思)
生試著用沉重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3結合插圖,說說如果你是作者,站在窗前,望著皎潔的月光,會想到什么,心情又會怎樣。生答:當詩人望著圓圓的月亮時,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親人,感到十分的孤獨。
4帶著這樣的心情,在音樂聲中再次朗讀古詩,渲染氣氛。
5那么,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他會如此悲傷?讀讀第一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生自由發言。(重點理解“霜”,可出示秋天霜降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再結合插圖,讓學生知道月光照到地上就好像地上鋪了一層霜。)你能讀好這一句詩嗎?
6、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五、 創設情景,吟誦古詩
1、 簡介背景:當時李白25歲離開家鄉,東游淮揚,不到一年,用去銀兩三十余萬,錢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場大病。中秋的夜晚,別人都回到故鄉,與父母、妻兒、朋友團聚。只有他獨自一人躺在客店里,遲遲不能入睡,霜一樣冷的月光鋪滿了房間,沒有一個人給他添一件衣服,沒有一個人給他生個火盆,沒有一個人來照顧他,更沒有一個人陪他說說話。他多孤獨啊!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舉起和低下的不僅僅是頭,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濃濃的鄉愁。
2、同學們互相說說:看著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會想起故鄉的什么?
3、思念親人——孤獨地讀詩
想到了親人:會想到哪些親人呢?(父母、孩子、妻子等)你想對他們說什么呢?
孤獨地讀詩,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從讀詩中表達出
過渡:李白的這首詩寫得多好啊!直到現在,每當月圓之時,想家之際,許多遠在異國他鄉的人們都會含著眼淚吟頌它。讓我們把這重重的濃濃的鄉愁帶到詩中來吧!
學生們讀詩
六、指導書寫“故鄉”
1、 觀察占格
2、 小組交流
3、 描紅書寫
4、展示
七、作業
1、把《靜夜思》這首詩讀給家長聽。
2、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唐朝
望 明月
思 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8
教材簡析:
《靜夜思》(人教版實驗教材一上)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全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課文的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生動地再現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是引領學生理解古詩,深情吟誦的教學媒介。
教學理念:
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倍旁娫~中那精練、含蓄、優美的語言正是引領學生進入詩意濃濃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憑借,它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審美情趣有著重要意義。一年級的古詩教學在解決識字、寫字教學重點后,應把誦讀古詩和感悟詩韻、體味意境作為另一重點,要讓學生視誦讀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主動地背誦積累古詩,加強體驗,增強語感,在讀書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一輪皎潔的明月,學生興趣盎然,發言踴躍)同學們,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靜夜思》。
[導語設計親切自然,加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使課伊始,便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跟著老師一起寫詩的題目。
2.簡介這首詩的背景:小朋友,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誰嗎?(生暢所欲言)李白生前寫下一千多首優秀詩篇,這首《靜夜思》寫的是他剛剛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后,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新課程倡導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教材處理要有開放的意識,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課內交流對詩歌作者李白的認識,調動學生已知經驗,關注學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個性體驗,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表現欲望,同時為整體感知詩意作好情感鋪墊。]
三、自主識字,分層學習
師:老師發現,剛才有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要掌握一項新本領,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現在,請已經會的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讀一讀,認一認,看誰認記得又快又準,請不會的小朋友到老師這邊來,老師一句一句地教你讀。
1.檢查識字效果:生字都記住了嗎?誰能看詩讀一讀。
2. jìng chuáng guāng wàng xiàng
出示:靜 床 光 望 鄉 5張生字卡片,指導讀好后鼻音。
3.老師把生字卡片的拼音去掉還會讀嗎?(開火車讀所有生字卡片)隨機給生字“光”找朋友。
4.教學新偏旁“攵”。
5.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后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保ㄕn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最后教師有意識地指向生字“靜”,讓學生靜下來,組織課堂常規。)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四、誦讀表演,感悟詩韻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怎么樣的?李白站在窗前干什么?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讀全詩,感悟詩韻。
(1)教師范讀,再現意境。
(2)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3)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4)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5)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古詩詞往往用字凝練,意境深遠,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對于剛學古詩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學習古詩詞,重在讀,不在“懂”,對詩意的理解可以淡化模糊。]
五、寫字練習,學寫“頭”字
[寫字練習注意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范和及時的反饋與矯正。]
六、課堂拓展,欣賞古詩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這首詩中,你從哪兒感受到李白寫的是月亮?
4.寫月亮的詩很多,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別的人,看誰在課外還能背上一首寫月亮的詩。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們的語文教學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知識背景下探索,獲得新知,體驗生活中的“大語文”。]
。ㄗ髡邌挝唬赫憬瓬刂萦H實驗學校)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靜、夜、思、床、前、明、舉、低、故、鄉”10個生字;會寫“鄉、頭、是”三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思。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誦古詩。
課前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3、釋題:思、思念、想念。思考:詩人在什么時候思念什么?激發學生求知欲。
三、初步感知
1、引導學生看圖,讓學生欣賞,初步感悟古詩。
2、師范讀古詩,體會古詩意境。
四、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并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識記生字,學生互相交流怎樣識記生字。
4、指導認識生字。
5、檢查識記字形情況,互相交流,書空“鄉、是、頭”。
五、理解古詩,朗誦古詩。
1、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了哪些詞句。
。1)說說自己見過的“霜”。
(2)用動作表示“舉頭”、“低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3、學習朗讀古詩,主動匯報學習情況表演朗讀。
4、多種形式朗讀古詩。(1)男、女生讀。(2)分小組讀。(3)開火車讀。
5、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6、練習背誦。大膽評議,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書方法。
7、集體背誦古詩。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靜夜思》,懂得了家鄉和親人的可愛,還會認了10個生字,學會寫了3個生字。只要我們開動腦筋,主動積極地學習,就能不斷地增長知識。
七、作業
1、書寫生字。
2、請同學們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13 靜夜思
chuánɡqiánmínɡ yuè ɡuānɡ
床前/明月/光,
yí shì dìshànɡ shuānɡ
疑是/地上/霜。
jǔ tóuwànɡmínɡ yuè
舉頭/望/明月,
dītóusī ɡùxiānɡ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等四個生字。
2、讓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培養學生觀察與說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有韻律地朗讀、背誦詩歌,展開想象體會詩歌意境。
【教具準備】
課件 、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1、電腦放夜空課件。
2、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喜歡嗎?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與月亮有關的詩。
板書:靜夜思
二、初讀古詩感知整體美
1、電腦出示古詩。
2、看課文,聽錄音,整體感知。
3、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 自讀課文。
⑵ 指名讀課文。
、恰』ハ嘟涣,讀懂了那些詞語。
⑷配音朗讀。
4、指名到講臺前背誦,其他學生點評。
5、認記生字交流學法:
⑴ 認識要求會認的10個字,自讀課文、開火車讀、分組讀。
、啤W生交流學習方法。
三、品讀課文,領悟要點
1、合作探究:
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2、課件出示全詩,放手讓學生自己讀,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詩句,誦讀詩句。
3、指導朗讀,領悟要點:
讓我們跨越時空,跟詩人一起在月光下思念家鄉的親人。
、拧〗處熞龑W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等手法感悟詩的意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啤≡诶斫庠娋涞倪^程中指導朗讀:
、佟〗處熞龑W生自由讀后,問:“在這個明月夜,你知道李白在干什么嗎”“你是從哪句知道的?”
、凇∫龑W生理解“疑”,讓學生用“疑”組詞。然后:“為什么使人將月光疑是霜呢?”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
、邸〉3、4句引導學生用動作來領會詩句的含義,展開想象:
“坐在窗邊的同學抬起頭來看看窗外,你看見了什么?”“那要是夜晚,又會怎樣?”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句詩。“我們把頭低下閉上眼睛,十秒鐘后告訴大家,你想到了什么?”月光下李白又會想到什么?讓學生讀一讀,怎樣才能把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讀出來。
、堋〗虒W生讀詩句時,先讀一句,讓學生跟讀。熟讀之后,配樂朗讀,最后練習背誦。
四、課外延伸
課下讓學生找一找有關月亮的美麗傳說及描寫月亮的詩句,大家交流。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生字“思、疑、霜、故”,理解詩句。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三、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四、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五、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并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學,并讀讀自制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靜、床、光、望、鄉”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準、讀順。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還認識它們嗎?
2.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后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思、疑、霜、故”4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后鼻音的字,讀正確后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準備給同學正音。
。2)讀后正音。
第二課時
一、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A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么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6.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7.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8.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9.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二、寫字練習,學寫4個生字
。ㄒ唬┮龑W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發現了什么?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ǘ┙處煼秾憽
重點指導“疑、故”兩字左右兩部分要寫緊些,“思”和“霜”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要擺放合適。
。ㄈ┙處煼秾,學生獨立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三、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四、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1、能學會歌曲《靜夜思》,并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夠用朗誦、演唱、配畫來表現《靜夜思》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難點:把握歌曲的演唱風格。
教學準備:彩筆 紙張 小獎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憶以前所熟悉的詩歌。
二、賞析。老師:“古詩中“靜”是什么意思?“思”又是什么意思?
三、吟誦。
1、教師吟誦。
2、個別學生吟誦。
3、學生吟誦。
四、學習歌曲。
1、師有感情的范唱。觀察老師演唱的表情。
2、老師帶唱一遍。學生用“路”輕聲哼唱。
3、老師學生接唱歌詞。
五、演唱歌曲。
1、想象你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離你很遠……找思念的感覺。
2、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六、配畫。
1、以《靜夜思》為題,以繪畫的形式體現詩歌的意境。
2、學生隨音樂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七、評價。
1、分組互相看看,說說自己畫了什么。表現了奧妙,最喜歡這張畫的哪一點?
2、老師小結,發獎。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3
《靜夜思》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全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課文的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生動地再現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是引領學生理解古詩,深情吟誦的教學媒介。
教學理念:
本課是一首古詩的教學,對于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本課這首《靜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我把本課的著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記憶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鄉”、“光”、“故”,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學生聽音樂,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師:圖中的人在干什么, 他在想些什么?
(課件出示學生興趣盎然,發言踴躍。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的同時簡介圖上的畫面內容。)
師:這是一首《思鄉曲》,思鄉的感情可以用音樂來表達,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設計意圖〗:音樂、背景,首先在課前營造一種古香古色的韻味,引領學生們進入古詩境地,從而給整堂課罩上古詩的氛圍,并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ǘ┌鍟n題,簡介李白,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李白畫像及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認識“靜”“夜”“思”三個生字,指導后鼻音及整體認讀、平舌音的發音,從而讀準字音。
2.簡介詩人李白資料及這首詩的背景:小朋友,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誰嗎?由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匯報自己課外搜集查到的資料。
教師小結: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封號,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還稱他為“詩仙”。詩仙就是在說詩人(“李白”。)這首《靜夜思》寫的是他剛剛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后,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3.觀察圖畫,結合圖意,采用單字解釋再串連的方式解釋題目。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嗎?放音樂,讓學生背一背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教材處理要有開放的意識,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課內交流對詩歌作者李白的認識,調動學生已知經驗,關注學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個性體驗,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表現欲望,也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為整體感知詩意作好情感鋪墊。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分層學習
(1)自己讀詩,隨文識字。
師:這首詩生字比較多,同學們初讀時,遇到困難:如有的字不會讀,怎么辦?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問老師,可以問同學。
師:真好,這就是高效率的學習方法,F在請同學們把生字圈出來,比一比看哪些同學最能干,不用老師教就能讀準字音,讀通全詩。
師:讀完的同學快打個勝利的手勢。剛才小朋友們讀書可認真了,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古詩。(點生朗讀,及時鼓勵)
師:剛才那個同學真勇敢,敢第一個來讀,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小“戰士”也想來讀讀,現在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朗讀,每個小朋友都來勇敢地表現一下。
。2)檢查識字效果: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隨詩讀準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們有些不服氣了,它們跑出課文,到投影儀中排好隊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們敢向它們挑戰嗎?
。ㄕn件投影生字靜 夜 床 光 舉 頭 望 低 故 鄉)
師:現在我們先請小朋友們在下面熱身,自由認讀生字,把它們牢牢記在心里。
。ㄟ@個環節要讓學生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師:熱身完畢了吧,請小朋友們同桌互相檢查是否讀準了字音。
師:同學們,現在該到你們展現的時候了哦!請你們齊讀生字,注意發準字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并隨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如三拼、整體認讀音節。通過相互檢查的方法讓同位兩個小伙伴合作學習,互相糾正。
師:讀的真不錯,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你們給這些生字娃娃找個朋友吧,這樣大家才會記得更牢啊!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和他的朋友已經排好隊了,我們來與他們打聲招呼吧,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讀這些詞語。
師:哦,老師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想當小老師,那我們來分組吧,一個小老師教一排,讀完后我們評一評哪個小老師教的最好,我們獎勵他一個“智慧星”。
師:小老師們真棒,你們要為有這么出色的小老師驕傲。同學們學的也真是認真,小眼睛睜的大大的,腰板挺的直直的,嗓門也放的大大的,小老師們也為有你們這些可愛的學生而高興呢!
(3)游戲鞏固。
師:小老師們這么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經學會了,那現在我們來開火車;疖,火車,哪里開?
生:火車,火車這里開!
師:好,我們就從這個外圈作為火車行駛的軌道吧!“火車修理員”們注意了,你們可不能閑下來,要隨時發現情況,支援前線啊!
師:經過努力,火車順利到站了。現在要開始大波浪的翻江倒海了,小朋友們,做好準備了嗎?這趟任務里,可不允許任何一個小朋友分心掉隊哦,否則就要“翻船”了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
師:真棒!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火車順利到站了,大波浪也確實氣魄壓人。看來大家都已經認識這些生字寶寶了,那現在老師來增加些難度,看誰還能認出它。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詞
師:同學們,看到了嗎?有什么不一樣。
生:沒有了拼音。
師:對了,生字寶寶們真淘氣,把“帽子”甩掉了,那現在還有誰來挑戰呢?
師:恩,挑戰者真多,看來老師可低估你們了。那你們自己派一個能代表吧!
師:果然是不負眾望,讀音標準響亮!真了不起!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還是不服氣,又有新招了,他們不按原來順序排隊了,同學們還能認識他們嗎?
。5)游戲鞏固:課件出示生字轉盤,學生們快速搶讀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2、認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師:這么多的生字中,你記得最牢的字是哪個呢?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的?把你的識字方法教給大家吧!
生:我記住了“靜”字,它是由“青”和“爭”組成,“青”是綠色是樹林的意思,“爭”是爭吵,“靜”是沒有聲音,連起來就是樹林里在爭看誰最青,沒有爭吵的聲音。
生:我記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動腦筋種好田,讓禾苗長出好多麥穗。
生:我記住了“床”字,廣西有根木頭。
生:我是這樣記住“床”字的,這個木頭很寬,可以給人睡覺。
生:我記住了“明”字,一個日是白天,一個月是夜里,兩個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記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豎橫變成撇和捺。
……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那么多好辦法來識記這些生字。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編字謎,兒歌,故事,還可以拆分熟字組合,可以做動作,只要大家仔細觀察,認真動腦筋,一定會認識更多的字。
(2)猜謎語強化鞏固
師:同學們剛想了很多辦法,那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看誰腦筋動的快!聽老師敘述,猜猜是什么字。
謎語一:此木雖寬,供人臥躺。
生:床。(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二:他是何方人氏,老愛腳踢石子。
生:低。(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三:大字左上有兩點,像人把頭點又點。
生:頭。(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
師:快把你們的方法告訴身邊的同學們吧,互相幫助,你們的收獲會更大,方法會更多,記憶也會更牢!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在一起,交流識字的辦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為其它學生提供了一種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通過各種形式的游戲“開火車”“快速搶讀”“猜謎語”,反復的出現生字,讓學生在快樂積極的態度中完成生字的認記。更重要的是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朗讀古詩
1、體會詩意
⑴ 指名讀古詩
、啤“這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⑶ 指名說說
、取√岢霾欢牡胤
相機理解“霜”: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課件出示三幅放大的花草結霜的近景圖,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霜”的意思。)
師: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抬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于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意的大致理解,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里,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狀態。
2、入境朗誦
、拧W生自由練讀
、啤≈该x,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恰煼蹲x
、取∨錁纷x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思念故鄉的詩人李白,在的寂靜的夜晚,獨自一人,對著月亮,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
⑸ 學生練讀
⑹ 指名朗誦
、恕∪w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烘托、借助圖畫的感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全情投入朗誦。讓學生熏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
3、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么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升華。
四、指導書寫
師:看來大家都是認字小能手了,我們已經會認12個生字了,現在,我們要學會寫生字。比比看,誰把今天學的生字寫得最漂亮。
課件出示:“頭是鄉故”
師:來,齊讀一遍。
師:要寫好字,要按一定的筆順規則來書寫,你知道有哪些筆順規則嗎?
生:先橫后豎,先撇后捺
生: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生:先中間后兩邊
生:先里面后封口。
師:同學們真棒,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筆順規則,F在我們一起來回憶,再來讀讀。(課件出示筆順規則)
師:我們先來看“頭”字,請同學們看老師寫字,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
師:寫好了,同學們拿出小手來,我們一起再來書空一次。
師:寫字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竅門,注意正確的書寫姿勢,身坐直,紙放正,拿穩筆,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子一拳遠。好,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做好準備了,現在請你們描紅練習吧!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書寫規則,反復提醒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練習點評及展示
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怎么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里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后請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來點評,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也站起來讀,還通過范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配樂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一環節,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識字教學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分層次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后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出示打亂的生詞,讓學生“找朋友”、“認朋友”等游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當學生基本能讀后,在加大難度,把拼音去掉,剩下生字及詞讓學生再來挑戰認讀,還加入“轉盤認生字”的游戲,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床”“光”“望”“鄉”都是后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復習鞏固加深寫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么認識的,讓他們互相交流,補充,充分展現了自己豐富的想象,這一環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悟教學,是這節課最為成功的地方。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幅幅生動的插圖。如:出示《靜夜思》背景插圖,李白的圖象,以及理解“霜”這個詞時出示的圖片等等,還有富有動感的練習題,這些生動有趣的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教學世界的欲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么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升華。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靜”“夜”等10個生字,會寫“目”“耳”等4個生字。
2.朗讀古詩,并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課前準備:(板書)(課件)
床前明月光,
夜 疑是地上霜。
靜
思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設計思路
從背古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從初讀──理解──誦讀──唱讀,使古詩教學充滿韻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師:會背這首詩的請舉手!背給老師聽聽。(生背)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播放李白的圖像,認識唐代詩人李白。師: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哦。還會背哪些唐詩?
2.指三四名背。(評價語:你背得真好聽!你背詩的樣子很可愛!等)
過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裝著很多詩哦,稱你們小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今天咱們這些小詩人要好好地學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坐正,咱們要認真地學!請齊讀這首詩。
二、認識二類字
過渡:這首詩里有10個字,我們一起來讀。
1.幻燈:10個帶拼音的生字,齊拼讀,讀準字音,重點讀好“靜、床、光、望、鄉”幾個后鼻音和三拼音節的字。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幻燈效果:學生記住了哪個字,那個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時配有鼓掌聲,以此激勵孩子。)
3.幻燈:再出現10個不帶拼音的生字,多種方式認讀。
4.只留“靜”字在屏幕。師:把“靜”字放在課題里看你們能不能讀準,請讀課題。
三、釋題-理解
1.小朋友們,課題里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么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讀出來。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著重號,并示范。)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說他是舉頭和低頭。“舉” 和“抬”有什么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李白的頭怎么就這么重?“舉頭”這個詞怎么讀?
6.齊讀后兩句。
7.我們在詩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們不能明白的是,李白為什么要強調靜夜、靜思?在詩句中的哪些地方隱含著“靜”呢?同座討論一下。老師引導:天上只有一輪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里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
過渡:
其實古人讀詩很講究韻味,他們讀出來的詩有點像唱歌一樣的好聽。你們聽──—
四、吟讀
1.師范讀。(師邊讀邊在黑板上畫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聲拖半拍,仄聲向上拖一拍,讀來饒有趣味。)
2.生自由讀。
3.指一名學生匯報讀。(師打拍子指導讀:你看著老師的拍子讀。)
4.集體匯報讀。(師:全體起立,跟著老師的拍子讀。)
過渡:
這樣讀詩才有味道。古人讀詩的時候為了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有時候是唱讀的。我們一起來唱—
五、唱讀
1.師(放《靜夜思》音樂):來,我們一起唱。
2.師:喜歡唱嗎?先誦后唱,我們再唱一遍。
六、總結
看著你們唱詩的樣子,我要悄悄地告訴你們,你們不是小詩人,而是小詩仙了!小詩仙們,下課!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古詩,唱讀古詩。
2.認識10個二類字。
3.用二類字擴詞,比比誰組的多。
二、指導寫字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形成寫字口訣:
拼“耳”字:ěr ěr
寫“耳”字:橫 豎 豎 橫 橫 橫
數“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邊數邊書空。
2.描紅、臨寫,提醒正確的的寫字姿勢。
3.評價學生作業。
三、實踐活動
晚上觀察天空,爍爍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用圖畫來展示。
深圳市荔園小學趙家英,大學本科畢業,深圳市荔園小學教科主任,所設計的課例《我的同學》獲小學語文錄像課二等獎,有多篇論文在全國及地區發表,輔導的徒弟所教課例獲深圳市福田區閱讀競賽特等獎。深圳市荔園小學是深圳市的一所大校,共有三個校區,61個教學班。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感受到古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濃濃思鄉情。
3、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室; cai課件
【設計理念】
本課是一首古詩的教學,對于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本課這首《靜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我把本課的著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背誦古詩
(背景屏幕出示“古詩”)讓學生讀讀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歡的古詩。
〖設計意圖〗:音樂、背景、文字,首先在課前營造一種古香古色的韻味,背背喜歡的古詩,引領學生們進入古詩境地,從而給整堂課罩上古詩的氛圍。
二、介紹詩人
疊紀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古詩作品,寫出這些古詩的作者我們把他們叫作(“詩人”)。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詩人。
1、屏幕演示:出現李白像,讓學生介紹一下對李白的了解。
2、課件演示,介紹李白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封號,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還稱他為“詩仙”。詩仙就是在說詩人(“李白”。)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們不但會背誦古詩,而且知曉古詩的作者,了解詩人,喜歡詩人,近而也更加喜歡我們的古詩文化。
三、從圖畫意境進入古詩
1、課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圖)看,這是什么時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學生看圖說一說
3、揭示詩題
師:這是秋天,一個靜悄悄夜晚,李白正離家在外,看到這樣圓圓的月亮,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故鄉。于是寫下了一首留傳千古的詩作──“靜夜思”
4、齊讀課題
5、知道這首詩嗎?讓學生背一背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四、認讀生字
1、讀字正音
、拧≈该x古詩
、啤≡跁鴩霰菊n生字,邊圈邊讀
、恰⊥换ハ鄼z查,互讀互聽。(出示課件)
靜 夜 床 光 舉 頭 望 低 故 鄉
、取≈该I讀,并讓學生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⑸ 開火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并隨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如三拼、整體認讀音節。通過相互檢查的方法讓同位兩個小伙伴合作學習,互相糾正。
2、認清字形
、拧W生小組交流,用什么好辦法記住了這些字。
、啤≈该f一說。
、恰屪x生字游戲。(課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課生字)
相機理解“舉”、“舉頭”:請學生把鉛筆舉起來。請舉手,請舉頭,“舉頭”還可以說成什么?
通過反義詞的方法理解低。聯系詩句內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 對號認生字
1夜 2光 3頭 4床 5故 6鄉
課件出示:學生對口令:
夜是幾號字?頭是幾號字?2號什么字?4號什么字?5號6號什么詞?
答對者來摘蘋果,并請摘到兩個蘋果的同學把其中的一個送給好朋友。
⑸ 摘蘋果游戲
出示帶有生字的蘋果,“誰會摘下帶有生字的蘋果?”請學生正確摘下帶有生字的蘋果,領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在一起,交流識字的辦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為其它學生提供了一種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通過各種形式的游戲“搶讀”“對號”“摘蘋果”反復的復現生字,讓學生在快樂積極的態度中完成生字的認記。
五、朗讀古詩
1、體會詩意
、拧≈该x古詩
、啤 斑@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恰≈该f說
、取√岢霾欢牡胤
相機理解“霜”: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師: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抬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于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意的大致理解,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里,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狀態。
2、入境朗誦
、拧W生自由練讀
、啤≈该x,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恰煼蹲x
⑷ 配樂讀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思念故鄉的詩人李白,在的寂靜的夜晚,獨自一人,對著月亮,,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
⑸ 學生練讀
、省≈该收b
、恕∪w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烘托、借助圖畫的感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全情投入朗誦。讓學生熏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
五、古詩賞析
師:一輪明月,一段思鄉情,一首靜夜思,李白還有很多詩作都寫到了月亮,我們來欣賞兩首。
配樂朗誦 《古朗月行》《月下獨酌》
師:如果你們也喜歡這兩首詩可以到我們的《古詩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設計意圖〗:介紹李白另兩首古詩作品,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素材,并激起學生對古詩、詩人的興趣。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1)會認文中的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四個字,學習新的偏旁“攵”
。2)吟誦古詩,背誦古詩,在場景中感受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3)以舉字為引子讓孩子深刻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培養孩子對家鄉的思念。
2.過程與方法
。1)場景布置,情景導入,整體感知,
。2)體會情感,指導朗讀,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仿佛置身于詩人的境界來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出口成誦,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培養興趣
1.各位小觀眾,你們好!今天有一位歌唱家要給孩子們帶來一首歌曲,可是這位歌唱家不喜歡主持人說出他唱的是哪首歌,而是讓孩子們來猜?纯春⒆觽冇袥]有認真聽!(伴認真傾聽的姿勢)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這位歌唱家吧!(場景布置:所有的窗簾拉上,只剩下投影儀的光線,最好把們也暫時關上。讓孩子們仿佛置身于晚會現場)播放《靜夜思》歌曲。
2.各位小觀眾聽完歌曲之后是有獎競猜環節。請問這首詩的作者是?他是那個朝代的人?(有很多孩子背過唐詩三百首,肯定有同學知道是唐朝;卮鹕系乃蜕闲《Y物一份。)主持人介紹詩人李白的簡介,配上音樂和圖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以《靜夜思》題的節目吧!學習靜、夜兩個字!方法:請小觀眾們保持現場的安靜!請跟我說“安靜、安靜、夜夜安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詩人站在床前,月光透過窗戶射進了屋子的圖片。師有感情的配樂朗讀詩歌。
2.孩子們自己讀一次詩歌。孩子讀完之后幻燈就立刻在原來的圖片上出現生字。要求:各個生字必須出現在相應的位置,床字放在圖片上床的位置,光就出現在月光射進屋子的地方。師:孩子們請欣賞魔術大變變,屏幕上突然出現這么多的字,我們要想辦法把他們變回去才行!魔術師說只要你們把每個字讀正確了,這些字就會回去。不信就趕快試一試吧!
3.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學生記住了那個字,幻燈就將這個字的拼音去掉。
師:孩子們看!你們記住了這個字拼音就已經不見了!要是你們在沒有拼音的情況下讀準了這些字,他們就會消失。ㄒ源藖砦⒆觽兊淖⒁饬Γ谡J讀字的時候可以用音樂的一噠噠二噠噠的節奏來讀!床噠噠夜噠噠,音樂的節奏感讓枯燥的認讀生字變得生動有趣)
4.留下靜字,他變不走是因為課題還沒有讀好。請讀課題!
三、詩歌分析、展開想象
1.孩子們讀課題,你能不能猜到這首詩是在一天中什么時候寫的?(夜)你就是詩人李白你現在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思)師:下面是大家齊動腦環節。
2.詩歌中你是怎么看出他是在晚上寫的呢?(明月)明月一直是詩人們喜歡寫作的話題,他也是人們思念的一種寄托。
3.作者到底是在思念著那個地方?哪些人呢?(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詩人從詩中就直接告訴我們他是在思念,指導孩子們把思念之情讀出來。(背景音樂應該是感傷的,讓人會對自己的親人產生思念之情的,但一定是小聲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孩子們最初肯定是不能將情感升華到思念的境界,教師利用望字和思字來進行教學。師先范讀一次孩子跟讀一次,并配上動作
4.讓孩子們做舉頭和低頭的動作,最初孩子們只是簡單的抬頭和低頭。師:孩子們你們用的動作只是抬頭,想一想,要是爸爸媽媽都在遠方,而你一個人在這里讀書。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沒有辦法回來,你們望著外面的明月,(幻燈出現明月高掛的圖片)想著自己的家人。你們再做舉的動作給大家看看!肯定很多人還是做的抬的動作,舉重冠軍要是能夠像你們這么輕松的舉起杠鈴,孩子們都可以做冠軍!舉帶有一定的重量,所以試試想想你的頭上有很重的東西!
詩人的頭上也仿佛有杠鈴那么重,孩子們說李白他的頭上怎么就有一個杠鈴那么重的東西呢?是什么?(聰明的孩子是能夠理解他是在思念自己的故鄉)
5.師:在這個明月高掛的夜晚,我的親人,我家鄉的親人是否和我一樣在望著這輪明月。在這個孤獨的晚上,只剩下天上的明月和我做伴。天地之大,可只有我和明月來這里對望。靜靜的夜晚,靜靜的思念,思念那遠方的家人。(師配樂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讓孩子從朗誦中感受到那種情誼)
我們現在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是否也有一點傷心難過!看來我們的孩子也可以做一位小詩人了。既然是小詩人就應該讀好這首詩,師與生齊朗讀詩歌。師與生對讀。
詩人讀書就像唱歌一樣,我們既然是小詩人也應該想唱歌一樣。
四、歌聲伴歌行,你我共歡樂
1.師先范讀一次,一邊讀一邊在詩歌的下面畫上節奏。打打打打打
2.生自己跟著節奏讀,熟悉之后就打著拍子拍讀。
3.小組合作讀,一個打拍子其余三個就讀。
4.孩子們一起跟著老師的拍子一起讀。
5.學習《靜夜思》歌曲。孩子們一起唱詩歌。
五、詩歌朗誦、唱讀會
師:今天孩子們還沒有唱過癮,還沒有學過癮。晚上回去我們就再唱唱,明天我們舉行一場詩歌朗誦、唱讀比賽!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下課!開燈!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形式,幫助孩子們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生字,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讓孩子們憑借經驗,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在其中體驗學習之樂,培養學習之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言語和多媒體創設的有效情境中,讓孩子們從詩歌的朗讀中鞏固漢字的識記,感知詩歌其意,領悟詩人情懷,進而輕松步入詩中意境,感受詩歌帶來的音韻美、情感美、意境美。
(2)創設詩歌中一些可以想象說話的情境,讓每個孩子無拘無束地進行思維和語言訓練。在思維和說話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美妙情感。
二、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三、教學難點真正體會詩人情懷,進入詩境。
四、教學準備:字卡
五、教學程序
一、猜謎激趣,明月引題
猜謎是孩子們的所愛,運用一個簡單的謎語勝過了激趣的言語。我在上課伊始,便神秘地拋出謎面: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學生可能很容易地猜出謎底,趁著這股興奮勁兒,我將激情講述月亮和中國人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中華民族是個愛月的民族,中秋節我們賞月吃月餅,故事里我們講嫦娥奔月,古詩里詩人對月亮更是情有獨鐘,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可以請學生運用課前查閱的資料儲備來揣測這個問題,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求知的強烈愿望。這樣的導入不僅順勢引入了古詩學習,而且使學生對于月亮這一極具文化內涵的事物有更全方位的感知做好鋪墊,也為學生對詩人借月抒懷的理解奠定了基礎。
二、解題品讀,思念扣題
在板書課題后,我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后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會說出“靜”讀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于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組組詞,說說能用什么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漢字的教學是音、形、義的結合,教學豈能就此止步呢?于是我想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漢字的意義,從而更好地解讀詩題。我會這樣問:哪個字告訴我們這首詩發生在什么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這個夜晚是怎樣的?“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著什么呢?這樣,學生會很快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一個追問,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狀態。
學生朗讀詩歌,這種閱讀已經和孩時的無意識朗讀截然不同了。學生帶著問題,很容易從最后一句詩中發現思的是故鄉。那我們可以初步感悟這是寫詩人在靜寂無人的夜晚思念故鄉的詩歌。其實這也教會了學生學習詩歌時,詩歌題目的解讀對于把握詩歌內容的重要性。
三、讀準會認,思考問題
學生對詩句熟爛于胸,此時的繼續學習如果按部就班定會讓學生失去興致,于是,我就勢提出:既然大家會背了,那我來考考大家。字會不會認,意思會不會講
由此誕生兩個環節:第一,讀準會認每個字;第二,抓住難點動腦想
1、在第一個環節中,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意識,采用同桌間互讀生字,相互糾錯。同桌合作讀生字,檢驗并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培養聽說和判斷的能力。同時,也少不了老師的恰當引導,如“靜、床、明、鄉”是后鼻音,要讀準。“夜、錢、低、故”筆畫較多,字形復雜,“思、床、明”結構特點和字義有一定的聯系,可引導學生記憶字形。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多讀多認多記。為了鞏固識字,還可以玩生字寶寶摘帽子(即去掉拼音)拼讀的比賽,獲勝者獎勵圓月圖形;還可以將詩歌中的十個生字空出來,在將這十個生字的卡片分發給十個學生,在播放配樂詩朗誦的錄音中,將古詩恢復原貌。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而且孩子年齡小,喜歡喜聞樂見的比賽或游戲,因此采用多種形式識字十分重要。在學生能讀準字音后,再朗讀詩歌。
2、第二個環節我引導孩子們在熟悉的詩句中去發現疑問、走進詩歌、突破難點。“疑”在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這個字的意思很難被孩子們理解。此時,我會帶著孩子們走進詩中獲取詩人感受,播放課件,畫面上的月光灑落在詩人的床前,老師的話語要抒情:“明亮的月光灑落在你的床前,好像;好像是。”不再把孩子置身于詩外,而是讓他們融入到詩中去,以第一人稱的形式獲取直接的感受,從而與詩人心靈相通,引起共鳴。孩子們的想象力馬上被激發起來了,一個個沉浸在無限美好的遐想中:他們會回答出“明亮的月光灑落在“我”的床前,好像鋪了一地的珍珠粉。”“明亮的月光灑落在“我”的床前,好像給“我”的房間罩上了一層白色的面紗。”等等。順著這個答案,“疑”字的意思也便不解自明,意為好像?磥恚娙耸怯盟獊碜屛覀兏惺艿矫髟碌牧聋惿柿T了。接下來,孩子們還會對哪些字、詞有疑問呢?這個時候學生極有可能提到“舉頭”“低頭”二詞,這組反義詞可由能懂該詞義的學生用動作示意。這個環節可深可淺,視學生實際而定。孩子們的心靈是蘊藏豐富的礦藏,但他們自己很難憑空發現、發掘和發展,必須在教學中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的詩意情境,才能實現自我的發現和發展。
四、情境誦讀,深化主題
詩歌學到這個時候,通常就戛然而止,往往就匆匆結題,點明中心了?墒牵矣X得這樣是不是將一種可以讓孩子感受的豐富的內心體驗給拋卻了。孩子們是需要在過程在情境中感悟詩人的情懷的。
于是,我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再讀全詩:
詩人一人漂泊在外,靜寂的夜晚,一輪圓月高掛天空,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生讀:床前明月光。月光皎潔,好像是地上的一層白霜--生讀:疑是地上霜。此情此景中,詩人抬頭望望,皓月當空--生讀:舉頭望明月?墒牵铝吝@么的圓滿,自己卻和親人相隔千山,和故鄉阻隔萬水,心情不禁有些惆悵,于是低下頭來,思念家鄉--生讀:低頭思故鄉。為了整體感知,接下來讓學生再欣賞配樂詩朗誦,接著在悠揚的樂聲中讓孩子們自由朗誦,充分享受朗誦之美,進而請孩子們當當小詩人,學著詩人的樣子,作出詩人的動作,吟出詩人的心聲。
接下來,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詩人看到月亮有可能想到的內容。學生按捺不住表達的欲望,暢所欲言,“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他想到了兒時的小伙伴”。想到這里,一種月雖圓而人未團圓的的悲愴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老師順勢利導播放馬思聰的《思鄉曲》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把握重音、節奏、韻律。為孩子們營造濃郁的詩意境界,營造盡情想像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培養了孩子們對家鄉對親人的熱愛。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直達學生心靈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教學。
關于寫字部分的教學,課標中要求寫的字寫筆畫簡單,不求多,貴在精。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首先由教師指導書寫。范寫在一年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筆順規則,但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后讓學生練寫,練寫上可體現彈性,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寫完后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伙伴和老師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寫字的樂趣。
五、拓展再讀,回歸結題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希望孩子們不要只滿足于書上的寸方土地,而要放眼課外,多積累,多閱讀,養成讀書博覽的好習慣,也同時告訴孩子,學習課本不是盡頭,課外還有更多精彩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去用心感悟。我會這樣引入: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除了《靜夜思》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中國臺灣詩人寫了這樣一首小詩,題目叫《月之故鄉》: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丛铝,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
多媒體出示詩歌,師配樂朗誦。讓學生課外去探討這首詩的內涵。自此,讓學生意猶未盡,將課內所學經驗和感悟向課外延伸,真正走大語文的路子。
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從猜謎激趣,明月引題;解題品讀,思念扣題;讀準會認,思考問題;情境誦讀,深化主題;拓展再讀,回歸結題五個環節入手,注重情景創設,關注心靈感悟,促進自主互動,滲透學法指引,鼓勵質疑探索,讓學生充分地讀,不同方式地讀,不同層面地讀,創設情境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學會讀書,愛上讀書。這也是我們語文教育最神圣的使命。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2個偏旁“〦 、攵”。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1、課前主動觀察和搜集有關星空的資料,學會觀察和搜集資料的方法,如用眼睛觀看、請教父母、閱讀有關書籍、有條件的可以學學從網上瀏覽查找資料。
2、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時能認真傾聽,大膽發言,并補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靜夜思》的教學,使學生產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對大詩人李白產生敬佩之情。樂于誦讀古詩,主動搜集與月有關的古詩并誦讀或背誦。
【策略與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反復誦讀,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課文情景圖,寫有生字的小黑板,教師用的生字卡片,與寧靜夜空和諧的音樂;學生用的生字卡片,課前召開一次“神奇的星空”資料交流會。(詳細過程見單元綜合活動設計)
【教學過程】
一、由圖入境,激趣設疑
1、出示“詩人李白遙望明月”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仔細看圖,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疑問?
2、教師揭示課題:靜夜思讀了這首詩,你就會解決很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學生看圖回答圖中內容:一輪圓月、一個人抬頭望明月、這是夜晚┅┅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疑問)這個人是誰?是什么時候的人?這是什么季節的晚上?┅┅創設這一情境,與詩意聯系,與詩作者及時代背景相聯系,將學生帶入了詩的意境,有助于理解詩的內容和感情;同時,讓學生據圖提問,既能促使學生帶著疑問去讀書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同學們,誰會背這首詩?指名背,要求其他同學打開書聽讀。(生背后,教師要鼓勵其課外主動學習)
2、再次齊讀:提不同要求,會背的可背,不會背的,可以看書讀,不會讀的,可以邊聽邊隨讀。一生背詩,其他學生看書聽讀。背誦。了解學生課前讀此詩的情況,實現以學定教,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課外主動背誦古詩的積極性。
三、再讀古詩,識記生字
1、先讀一遍古詩,再對照生字表把生字在詩中圈出來,然后想辦法記一記這些生字。
2、檢查學生識記生字的總體情況。出示生字表。
3、出示字卡,用開火車的形式快速反饋認字情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認字情況,尤其要關注學困生。
4、教師對一些如加、減、換偏旁的方法記字的要及時歸納并推廣給全體學生,以便使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識字方法,對編出的歌訣要給予肯定。學生自讀古詩,在詩中勾出生字,再讀生字,想辦法記一記。同桌互相用生字卡檢查生字的讀音。學生匯報哪些字想出了好辦法,就自由站起來說給大家聽。學生練讀。發現錯讀或不會讀的字,及時讓學生多讀幾遍。同桌同學互查互幫,并在同學的書上標記不會認的字。學生自由匯報自己想出的記字好辦法。學生自己探究識記漢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識字后,及時反饋結果,學生從心理上會產生一種“我要全對”這樣一種適度的壓力。此時發揮同伴檢查評價的作用,促使學生積極投入識記生字的過程,提高識字的效率。教師在全班的反饋中,肯定學生的識字方法,有助于學生掌握漢字規律,形成識字能力。
四、細讀古詩,感悟詩意
〖教師活動〗
1、教師組織學生自己再讀古詩,想一想知道了什么?
2、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匯報,與解決課初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聯系起來。
3、隨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幾點: 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他一生寫了約一千首詩歌。誰還會背李白的其它古詩?課下查找一些李白的詩背一背。
4、為什么詩人把月光當成了“霜”?你在什么季節見過“霜”?(秋天,進而解決了課始學生提出的圖上是什么季節的問題)月光與霜有什么相似之處;
5、 理解“舉”、“低”。
〖學生活動〗
1、學生自讀,匯報知道了什么。
2、小組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3、組織全班交流。
4、學生與教師一起交流。
5、學生背誦以前背過的其他古詩。
6、學生思考、結合實際講解自己對霜的了解。
7、學生邊讀詩邊做“舉頭”和“低頭”的動作。“我知道什么”這一極具開放性的問題,解答域寬至全文語句,問答距長至全詩內容及情感,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各類學生,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讀懂一些詞句。選擇的空間很大,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地發展。在全班交流時,教師從學生匯報的已知中,了解學生所未知的,進行點撥,使學生的認識逐漸走向完善,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感情朗讀、背誦,讀中悟情,背中積累
學生邊讀邊想象,邊加上動作。
六、指導寫字讓學生觀察生字,描紅、臨寫
展示學生寫的字,評一評,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觀察“目、耳、頭、米”4個字在田字格中是怎么擺放的。然后臨摹書中生字,體會如何占位。寫字要讓學生自己觀察、體驗漢字的書寫特點,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七、布置作業,將學習延伸至課外
1、把《靜夜思》背給家人聽,并評價。
2、查找與月亮有關的古詩或李白的詩背下來。語文學習的資源非常豐富,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課外學語文的意識。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9
【課前透視】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靜夜思》寫的是游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游子的身份神馳萬里,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游子強烈的思鄉情感。這首詩語言凝煉,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煉。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掛圖,朗誦配樂磁帶,生字卡片。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談話:同學們喜歡背古詩嗎?你會背哪首古詩?能背給大家聽嗎?(指名回答,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示“思”讀平舌音,交待作者。)“靜、夜”這兩個字你認識嗎?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你能簡單地說出這兩個字的意思嗎?
(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針對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古詩的濃厚興趣,并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演示:出示課件或掛圖,問:圖上都畫了什么?看到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適時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你能把課下收集到的資料向大家展示出來,并介紹一下他嗎?
(利用插圖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收集、展示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對話平臺
1、范讀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古詩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中,在欣賞優美畫面和動聽的音樂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自讀
、拧≌埓蜷_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啤∽屑氂^察,詩里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么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抓住契機,因勢利導,有效調控教學。讓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
、恰⊥阑プx古詩,互相評議。
⑷ 指名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注重對朗讀的評價,提高朗讀能力。)
3、識字
、拧W習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記住這個偏旁?
、啤∧贸鲎灾频纳挚ㄆM內交流識字方法。
、恰R報。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請小老師說說在認讀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⑷ 開火車認讀生字。
、伞〗M詞,用你喜歡的字說一句話。
⑹ 游戲:找朋友。為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讓學生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交流識字方法和當“小老師”活動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熟讀
、拧∽杂删氉x。(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⑵ 指名讀文,注意字音讀得是否準確。
、恰∨c伙伴開展競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自己找伙伴賽讀。
(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在讀中注意對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體驗讀詩的樂趣,感悟強烈的思鄉之情。)
5、寫字
⑴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組展開討論:這兩個字怎樣寫?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每一筆都寫在什么位置?
、啤R報。
⑶ 教師范寫。提示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橫與橫之間的距離。
、取∽杂删殞。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每個字都要讓自己滿意。
、伞∧膫字最滿意,找出來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滿意在哪里。
。ń處熥⒁鈱懽肿藙莸闹笇,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評討論和評議時教師一定要參與其中,發揮指導和示范作用。)
第二課時
1、導入
、拧∮螒颍捍筠D盤。(轉盤上的指針轉到了哪個詞上就讀哪個詞,鞏固識字效果。)
⑵ 齊讀古詩。
2、評讀
⑴ 指名讀,大家評。(整體讀得怎么樣?哪兒讀得很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⑵ 組內互評。
。ㄌ岣邔W生的朗讀能力。使“讀者愛讀,聽者專注”,師生共同探討讀古詩的方法,互聽互評,共同進步,極大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3、感悟
、拧∽杂勺x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啤≌f說你什么時候見過“霜”。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⑶ 你或者你的親人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
(挖掘、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進一步體會濃濃的思鄉之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質疑
仔細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學生的大腦不是一個需要填充的機器,而是一支等待被點燃的火把”。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5、背誦
、拧⒄詹鍒D,邊想詩的意境邊自由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啤∵x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可以同座背,組內背,自由找伙伴背。)
、恰〗處熞场⒅该、齊背。
⑷ 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請你邊做動作邊背這首詩。(配樂)
6、寫字
、拧〈笃聊怀鍪尽邦^、米”,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要掌握重點筆畫的位置,漢字基本上能寫端正。)
、啤〗處煼秾。(提示“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恰W生描紅、臨寫。(教師提醒學生的坐姿與執筆方法。)
、取“炎约赫J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伙伴和老師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7、實踐
、拧≌n后練習“我會說”,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說給同學們聽。
、啤」旁娎收b會。(此項活動可延伸到課外進行,比比誰會背的古詩多,評出“小詩人”。)
、恰∮杏嗔Φ膶W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
(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豐富語言積累。)
【伴教錦囊】
1、詞語解釋
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懷疑,以為。
舉頭:抬頭。
2、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名,現存詩歌近千首,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3、李白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