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 ”。
2、朗誦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說給同學聽,培養觀察與說話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古詩和認字。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頭飾、布置學生觀察晴朗的夜空。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一、導入激趣
1、交流觀察晴朗夜空的內容和感受:
同學們觀察了晴朗的夜空,現在請你們在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⑴ 小組交流。
⑵ 推選代表或自薦上臺說一說。
⑶ 出示課文插圖“我會說”。(播放插圖中小女孩觀察天空時的錄音:在一個晴朗的夜空,我來到小溪邊的草地上,觀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頭看見藍藍的天空中,有許多星星一閃一山亮晶晶的,還看見彎彎的月亮一會兒躲進云里,一會兒又跳出來。真美!)
2、引入新課:靜夜思(板書)
二、初讀古詩
1、看課文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2、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⑴ 自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讀幾遍。
⑵ 指名讀,評議。
三、識記生字
1、學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一讀。
2、認讀生字:
⑴ 出示an、ang ,指學生認讀,注意后鼻韻母的讀音。
⑵ 認讀生字。(自讀,小組開火車讀,看哪組讀得準)
⑷ 游戲“運西瓜”。(把西瓜圖貼在黑板上,它們的背面都有一個生字)
西瓜豐收了,讓我們幫忙把西瓜搬上車,不過每個西瓜后面都有一個生字,要想辦法記住它,可以用組詞、說一句話、找相近的字進行比較等辦法。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⑴ 指名學生朗讀,評議。標出朗讀節奏及重點詞。
⑵ 配樂朗讀。
⑷ 師生共同朗讀:
教師引讀每句的前兩個字,學生補充,齊背誦。
過渡:我們知道這首詩是李白寫的,現在誰想辦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詩?也可以做動作。
指名學生上臺背誦,其他學生評議。
全班齊背。(配樂)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里的字:
⑴ 觀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這兩個字的寬度。
⑵ 指學生說一說再書空。
⑷ 學生書寫后展示、評議。
2、學生觀察“頭、來”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⑴ 教師范寫,注意最后兩筆,寫時要注意。
⑵ 書空、書寫、展示、學生評議。
六、擴展活動
學生交流各自會背的詩。
七、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各兩個:
—( )( ) —( )( )
3、寫出詩句,選擇加粗字的意思:
⑴ ( ),疑是地上霜。
疑:① 好象( ); ②不信( )
⑵ 舉頭望明月,( )。
舉: ① 向上抬( ); ② 全( )。
【板書設計】 6、靜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