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 習題(精選13篇)
《小馬過河》 習題 篇1
1.給下面的詞語拼音。
馬棚( ) 磨房( ) 攔住( ) 既然( ) 馬蹄( )
小麥( ) 仔細( ) 淹沒( ) 腦筋( ) 告訴( )
2.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組成詞語。
匚( )( ) ( )( )
日( )( ) 亻( )( )
3.判斷下列字的書寫筆順是否正確,對的畫“√”,錯的畫“×”,并改寫出正確的筆順。
匹:一匚 匹( ) 麥:三 麥( )
4.選字填空。
半 伴
(1)我想了( )天,才猜出這個謎語的謎底。
(2)梧桐是我的好伙( )。
5.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
遠—— 深——
6.造句。
(1)四周——
(2)如果——
7.你知道老牛為什么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嗎?
8.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小弟弟小妹妹們聽。
《小馬過河》 習題 篇2
教學內容
小馬過河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積累新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
1、認讀9個生字,積累新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馬為什么要過河?過河時會遇到什么困難?結果怎樣?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小馬過河》。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讀文
1、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再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自讀自悟中體會課文內容。)
3、同桌互讀,互相糾正字音。
4、分角色朗讀。
5、自由匯報讀懂的內容。
6、師歸納。
識字
1、 師:(出示生字)組詞并講認字方法。
2、注意個別字的讀音。
3、自由認讀后測讀看誰記得又快又準。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讀讀這篇課文。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請大家準備一下,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請同學讀課文)
教學內容
小馬過河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認真分析理解課文。
2、在朗讀中理解深刻道理。領會聽與做的關系,學會實踐。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認真分析理解課文。
2、懂得道理。
教學難點
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勇于實踐,在實踐中找答案。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 學 過 程
一、比一比,看誰認得快,讀得準。
1、出示生字測讀。
2、出示句子測讀。
二、自主實踐,互動感知。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解的詞語。
2、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
同樣一條河,為什么牛伯伯說的與小松鼠說的不一樣?
3、圍繞問題討論做試驗。
4、講講讀懂的內容并朗讀全文。
5、讀了課文,大家認識了什么道理:
。
6、齊讀小馬媽媽的話。
7、為什么小馬趟過去時發現河水沒有牛伯伯說的那么淺,也沒有松鼠說的那樣深?(因為馬比牛矮,比松鼠高。)
8、思考:小馬從磨坊回來后會對媽媽說什么?
三、拓展。
思考:在我們身邊有類似小馬過河的事情嗎?
四、課外作業
把故事講給媽媽聽。
板書設計
牛伯伯 淺
小馬過河 小松鼠 深 動腦筋,試一試
媽媽 試
分角色反復朗讀,可以很快使學生進入情境,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初次嘗試讓學生簡述故事大意,只有個別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大致能說,多數還是在講述細節內容,不過相信堅持下去,能說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多。
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故事里蘊含的道理,而是讓他們先各抒己見,然后再統一認識,這樣既重視了孩子們的能動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好處。
在解決課后問題時,(小馬從磨坊回來后會對媽媽說什么?)我讓學生直接對我說,把我當成老馬,我做出相應的肯定,那一刻我們彼此感覺特別親切,眼淚竟在眼圈里打轉。有個學生竟說:“老師,你的孩子可真多啊!”
學生很喜歡結合實際的拓展部分,當他們說不到點子上時,我隨機舉了個例子,(羅冰儀要買桔子,愛吃酸的劉金波說那桔子一點也不酸,愛吃甜的李靜怡說酸死了,你應該怎么辦呢?我說得聲情并茂,孩子們聽得趣味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感覺走入文本,在走出文本,進而走入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小馬過河》 習題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多音字“沒”。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將一講。
3.通過反復朗讀,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遇事自己動腦獨立思考,勇于實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文
師:同學們,你在平時學習生活中遇到過困難嗎?你是怎樣克服的?
生各抒已見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小馬過河》,看看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它又是怎樣克服的呢?聽老師講這個故事,同學們邊聽邊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學生熟悉并且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困難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解決。
2.指名讀書,相互評價。
3.開火車讀詞游戲
深淺 攔住 甩甩尾巴 仔細 低下頭
4.誰愿意當“小老師”檢查識字情況?
(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
5.猜字游戲
6.理解課文中不懂的詞語。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小組互幫互學,解決困難,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
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默讀課文,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談論讀后的收獲。)
預設:
(1)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小馬在媽媽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實踐,終于渡過小河把小麥馱到了磨坊。
(2)小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們告訴小馬的答案不一樣。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而小松鼠卻說: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個小伙伴就是掉到這條河里淹死了。
(3)媽媽教給了小馬做事情應該要多多動腦,多多實踐的道理。
2.“同樣一條河,老牛說很淺,松鼠說很深。他們說的對嗎?”自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想法。
(1)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抓住“為難”“立刻”“吃驚”“連忙”“難為情”等詞語以及小馬過河時想的、說的話,老牛、松鼠說的話,小馬和老馬的對話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行分角色朗讀。
(學生自由讀書,回答問題。)
3.師: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問媽媽。
師:你們覺得他這樣做對嗎?
展開討論。
4.師:在媽媽的幫助下,小馬克服了困難,把麥子馱到了磨房。那小馬送完麥子從磨坊回來后,心情怎樣?又會對媽媽說什么話呢?
說一說,寫在小本本上。
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來感悟課文,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使學生的見解得到充分發揮。
學生展開想象回答問題,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四)復述課文,拓展延伸
1.復述課文
2.拓展閱讀:
故事《小貓刮胡子》、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感悟“遇事要多動腦筋,要實踐”的道理。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并組詞。
2.小組討論如何能很快記住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樣占格才漂亮,小組交流后描紅、寫字。
自主識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小馬過河》 習題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馬棚、麥子、馱到、磨坊、擋住、淹死、昨天、嘆氣、親切、試試”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
認識“馬棚、麥子、馱到、磨坊、擋住、淹死、昨天、嘆氣、親切、試試”等詞語。
三、教學難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四、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聽老師范讀課文,標示自然段,圈出生字詞。
(三)反饋學情,初步感知課文
1、標示自然段。
2、圈出生字,并出示卡片,板書拼音并跟讀。
3、指名教讀。
4、去拼音分組讀。
5、齊讀。
(四)自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我會劃”1、用劃出老馬說的話。
2、用“~~~~~~~~~”劃出小馬說的話。
3、用“ ”劃出牛伯伯說的話。
4、用“ ”劃出松鼠說的話。
(1)出示學習要求;
(2)學生自讀自學,老師巡視。
(3)匯報學情。
(4)分角色讀:指名讀--分組讀(相機認識其中兩個反問句。)
(五)“我會寫”
經過一番周折,小馬終于蹚過小河,把小麥送到了磨坊那里,那么,我們發揮一下想象力,小馬從磨坊回來,會是什么心情,會有怎樣的.感受要跟媽媽分享的呢?請在紙上寫下來。
1、呈現學習要求
2、學生寫,教師巡視。
3、反饋學情。
(六)小結課堂,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熟讀生字詞。
3、預習第二個生字表。
《小馬過河》 習題 篇5
案例背景:
新課程要求,課堂中要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的是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河對岸磨坊去,兩次去河邊的不同表現和不同結果。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老馬對小馬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獨立思考,親自從實踐中尋求問題的答案。
案例分析:
片段一:感知課文內容,師生共同參與。
師:同學們,老師來讀課文,你們認真傾聽,老師有讀錯的音請幫忙糾正,然后再評評老師讀的怎么樣,好嗎?
生:好!
(生一聽要幫老師正音,要評價老師,一個個都坐得很端正,豎起了耳朵,認真聽師讀)
師讀完后,學生個個舉器了小手,有的說老師普通話太標準了,沒有讀錯一個字,有的說老師讀的非常有感情。有的說老師用不同的語調來讀動物的話,太有意思了,有的說~~~~~~~~
師:你們真會評價!謝謝你們對我的夸獎。你們想不想像老師這樣讀?
生:想
師:下面你們就試著來讀,老師相信你們的能行,開始讀吧!
(生自由大聲或輕聲讀,師巡視)
師:自由讀完后,能知道文中寫了哪幾種動物嗎?
生:老馬、小馬、老牛、松鼠。
師:這篇課文較長,一個人全篇讀下來很辛苦你們說說還可用什么方式來讀?
生:老師,分角色讀吧。
師:行!女生當老馬,男生當小馬吧。另外在找兩位同學分別作老牛和松鼠,老師也不閑著,來讀敘述語。好了,下面請你們做好自己的角色,讓我們合作愉快!
(生特別喜歡分角色這種形式的朗讀,又是和老師一起合作,因此個個精神抖擻。)
片段二:讀后感悟,拓展延伸。
續編故事
師:此時你就是小馬,我就是你的媽媽老馬,我在家里等著你呢。你從磨坊回來回對我說什么呢?
(一聽到老師做老馬,學生們都躍躍欲試,紛紛離座到講臺前與我對話,他們特喜歡這種情境,把我叫成了媽媽,他們很開心,因為這樣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顯的很親近,此時教室里學生個個情緒高漲)
生:媽媽,媽媽!我回來了,我完成了你交給的任務。
(我摸摸生的頭)
師:你真不錯!完成了媽媽交給的任務
生:媽媽,你說的對!什么事都要自己試一試才知道行不行。
(我對生豎起了大拇指)
師:太棒了!孩子,你不僅完成了任務,還明白了一個道理。
生:媽媽,下次我一定記住你的話,遇到問題時要多動動腦筋,再去試一試。
(我連連對著生點頭)
師:是呀!是呀!孩子,以后可要多動動腦筋了。
生:媽媽,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師:所以孩子,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試試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瞧瞧!學生的思維多么活躍呀!有時課堂上創設一種情境,給學生心理上的放松,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馬過河》 習題 篇6
一、 周學習內容:學習《特殊的考驗》和《小馬過河》二、 周學習重難點:1. 生字:認字28個,寫字17個。2. 積累:學習默讀課文,聯系不出聲,不指讀,繼續練習查字典,分析字型。3. 作文: 練習寫話,為小動物寫評語。三、 周學科融合:表演課本劇,在活動中體會課《小馬過河》《特殊的考驗》表達的意思。四、 周學情分析:這兩篇課文內容生動有趣,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很耐人尋味,要讓學生體會到實踐出真知,明白在實踐中要身體力行學到的東西。
特殊的考試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教材分析這是一篇又趣的童話。這個故事圍繞著什么樣的人能當“小小衛生院”節目主持人展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學法教師導法情景導讀法,小組合作學生學法分角色朗讀表演,分析字形自主識字學習目標1.理解目標:體會感悟懂得的道理應該用行動去落實。 2.積累目標:模擬每個人物的特點,分角色朗讀,積累“招聘”“錄取”“潔凈等詞語。 3.生字目標:會寫13個字,認識8個字。 學習重點1.初讀感知點:(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節,知道故事中出現了幾個人物。(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端詳字形,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錯。(3)、找找生字和課文中哪個字組成一個詞,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不懂的畫出來。2.細讀感悟點:(1)、再讀課文,不讀錯別字,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分組討論學習:a、動物電視臺要招聘主持人,主持什么節目?那些動物來參加應聘?為什么小白兔會被錄取?b、看到門口的果皮,小熊、小猴、小狐貍分別怎么做? 小白兔呢?c、為什么小白兔會被錄取?(3)、分角色朗讀課文。先試試根據每個人物的特點模擬其聲音,看誰學得象。(4)、從小白兔身上你學到了什么?3.能力訓練點:(1)分角色朗讀課文。(2)表演課本劇。4.拓展延伸點:為課文中的小動物 寫評語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小馬過河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教材分析這是一篇寓言式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馬不知河的深淺,不敢過河,后來親身拭了拭,了解河的深度, 學法教師導法情景導讀學生學法小組合作,表演演課本劇學習目標1.理解目標:朗讀、表演課文內容,懂得要在實踐中學習的道理2.積累目標:練習看上下文猜字 。3.生字目標:把握“沒”的讀音,注意“死”的寫法。 學習重點1.初讀感知點:(1)、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標出自然段的序號。(2)、自學生字,分析字形,不寫錯別字。把帶有生字的詞語反復讀幾遍,聯系上下文理解。(3)、出示字卡,檢查自學情況。2.細讀感悟點:(1)、再讀課文,讀通順,不讀錯別字。用一兩句話介紹課文內容。(2)提讀第一、二小節,。思考:這兩小節主要講了什么?(3)、默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當小馬不敢過河時,都誰為他出主意?他們各自出了什么主意?小馬接受了誰的主意,渡過了河?(4)、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3.能力訓練點: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表演課本劇4.拓展延伸點: 續編故事,要求用第一人稱。
《小馬過河》 習題 篇7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4學習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去想,從實踐中去尋求答案。
二、教材說明
這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他的伙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老馬對小馬說的話,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與課文插圖內容相應的課件或投影片,課文朗讀錄音磁帶。
2課前觀看老牛、小馬、松鼠的外形,了解其身高。
3老牛、小馬、老馬、松鼠的頭飾。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中,“如、然”是翹舌音,“擋”是后鼻音,“突”是第一聲,不讀tù。著重指導學生分析識記以下幾個字。
匹:外邊是三框兒,里邊是“兒”字。筆順是匹。
袋:衣字底,上下結構。
突:上邊是穴寶蓋,下邊是“大”字加一點。
然:上半部左邊不是“夕”。
低:可用熟字“底”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2寫字教學。
如:右邊“口”的高矮要掌握好。
突: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袋:上短下長,上面是“代”字,不要寫成“伐”。
愿:下面的“心”字要寫扁些。
(三)詞句教學
1“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小馬為難了”,“為難”:不知道該怎么辦。
2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過去。”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一個說“水很淺”,一個說“深得很”,這是擺在小馬面前的一對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圖或教學課件演示,了解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的原因。
3“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這是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馬自己動腦筋想想: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最好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出正確答案。讓學生明白:要聽別人說,也要動腦想,還要自己去實踐。
(四)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對話很多。富有兒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讀老馬的話要語調平和,像一位慈祥的媽媽。如:“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讀出商量的語氣。“那么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要讀出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語氣。小馬的話則應讀得天真活潑。“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沒……沒想過。”應表達出因為小河擋路,沒有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時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話應顯得不在乎。松鼠的話應當急促,給人以緊張的感覺。
(五)練習提示
課后第一題中“說說小馬過河以后會說些什么”,要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和自己的體會說。可以先分小組說,后指名在班上說,使人人都有練習的機會。
第三題是用帶點字口頭組詞。可以采取看誰組得對、組得多的比賽激勵學生動腦筋多組詞語。
第四題是讓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了解近義詞“立刻”和“連忙”。可以讓學生交換這兩個詞語的位置再讀一讀,看它們的意思改變沒有,如果沒有改變,就證明這兩個詞的意思差不多。
(六)擴展活動
1戴上頭飾,表演《小馬過河》。
2以“小馬過河”為題另編一個童話故事,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看誰想得新,想得與眾不同。
3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過河,會怎么樣,以“小猴過河”自編故事。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讀一讀。
讀出三個層次:(1)初讀課文。讓學生自由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丟字,把句子讀通順。(2)細讀課文。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然后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可參加學生的討論,發現問題,及時點撥。(3)熟讀課文。采取自由讀、同桌互讀互聽等多種形式讀課文。讓學生進入角色體會情感。
(二)演一演。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情節生動,適合兒童表演。針對這一特點,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課文為依據,讓學生演一演,用這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小馬過了河會說什么?回到家怎樣對媽媽說?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演的過程中把這些想象加進去,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創造力。
(三)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四)完成課后練習。
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小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它的伙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說明遇到事情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最后老馬對小馬說的話。指導朗讀。
重難點解析: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中,“事、如、然”是翹舌音,“擋”是后鼻音。
著重指導學生分析識記以下幾個字:
“匹”外面是三框,里面是“兒”字,注意強調筆順。
“事”也要強調筆順,要八部件寫緊湊,字體不能太長。
“袋”是一字底,上下結構,下邊不要寫成“伐”。
“突”上邊穴寶蓋,下邊是大字多一點。“步”下半部不是少。
“麥”上邊青字頭,下邊不要寫成反文。
2、詞句教學:
(1)“為難”的意思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2)老牛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這是擺在小馬面前的一組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圖,了解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和水深的原因。
(3)“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這是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馬自己動腦筋。讓學生明白:要聽別人說,也要動腦想,還要自己去實踐。
3、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對話很多。富有兒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讀老馬的話要語調平和,像慈祥的媽媽。如:“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讀出商量的語氣。“那么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了嗎?”要讀出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語氣。小馬的話要天真活潑,“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了。”“沒……沒想過。”應表達出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話應顯得不在乎。松鼠的話應當急促,給人以緊張的感覺。
4、擴展活動:
(1)表演《小馬過河》。
(2)以“小馬過河”另編一個童話故事。
(3)假如有一只猴子要過河,會發生什么故事。
《小馬過河》 習題 篇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感知和理解故事發展的全過程,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于嘗試的道理。
2.喜歡這個故事,體會小馬在故事中情緒的轉變,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對該故事的感受。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和理解故事發展的全過程,能夠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內容。
2.活動難點:體會小馬在故事中情緒的轉變,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對該故事的感受。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動物頭飾若干;
四、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提問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引出小馬和小馬的故事。
2.活動展開:
(1)老師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
(2)分組模仿小馬媽媽與小馬對話
(3)活動結束:師幼進行角色扮演游戲,表演《小馬過河》。
五、活動延伸
把故事與家人分享,并在生活中提醒幼兒要多觀察,多動腦,多嘗試。
《小馬過河》 習題 篇9
講故事人:從前,有只小白馬,和他的媽媽一起住在一間小磨房里。馬媽媽每天磨面,然后給河對面的張爺爺送去,拿到集市上賣。(音樂:馬媽媽的音樂)
一天,馬媽媽生病了,身體很不舒服,磨完面,她把小馬叫過來
馬媽媽:小馬、小馬!(音樂:馬媽媽和小馬),
小馬:哎!媽媽、媽媽,有什么事呀!
馬媽媽:小馬,媽媽今天不舒服,不能給張爺爺去送面了,好孩子你能邦媽媽去送面嗎?
小馬:媽媽,我己經長大了,我也該學著幫你干活了,我會送去,您放心吧。
馬媽媽:真是媽的乖孩子,路上要當心啊(幫小馬扛上面,聲響伴奏)……。
講故事人:小馬高興地背著糧袋在森林小路上跑著(音樂:鋼琴彈奏《草原英雄小姊妹》主題,左手主、屬音五度旋律音程伴奏。其他學生節奏樂伴奏。)。突然前邊-條很寬的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不知該怎么好、在河邊走來走去……(音樂、音條刮奏、小馬音樂反復奏),這時她看見不遠處,牛爺爺在河邊吃草,他趕忙跑過去問牛爺爺(牛爺爺音樂加小馬音樂,河水音樂)
小馬:牛爺爺、牛爺爺您好!
牛爺爺:小馬你好呀!有什么事要我幫忙嗎?
小馬:牛爺爺,我媽讓我給河對面的張爺爺送面去,可這條河那么寬,它是深還是淺,請您告訴我,能過去嗎?
牛爺爺:啊一這事兒很簡單,這條河雖然很寬,但它的水很淺、最深的地方才到我的小腿,你可以放心地過河去。
小馬:太好啦,謝謝牛爺爺!
講故事人:小馬來到河邊,伸腳----剛踩下一腳(單面鈸!),這時急急忙忙跳過-只小松鼠(音樂:小松鼠) 邊跳邊喊
小松鼠:小馬小馬!你可千萬不能下河呀!
小馬:為什么?
小松鼠:你看,這條河,又寬又大、水可深呢(音樂:水聲加上串玲),前天,我們的一個小伙伴、一不小心掉到河里被水淹死了(哭聲)。
小馬:小松鼠你別難過,謝謝你告訴了我,讓我好好想想。再見!(小松鼠下)(音樂:小馬音樂)
講故事人:小馬心里打上鼓了:一個說水淺、一個說水深,到底這水是深還是淺?——我該聽誰的呀!不行,我還得回去問媽媽。于是他又急急忙忙跑回小磨房。(音樂:同前小馬跑音樂,速度快一點)
小馬:媽媽、媽媽!(喘氣狀) (音樂:馬媽媽與小馬)
馬媽媽:孩子,你怎么又跑回來了?
小馬:我走到半路,迂到一條大河,我不知是深還是淺,問牛爺爺,他說水很淺,可小松鼠又跑耒說水很深,千萬不能過。他們的一個小伙伴還剛剛淹死在訶里呢。我不知該怎么辦好,只好回來問您了。
馬媽媽:孩子,我總是跟你說,遇事要動腦子多想想。你想想,牛爺爺有多高;小松鼠有多矮,他們說的深啦、淺啦,你自己去比一比,你雖然設有牛爺爺那么高,可比小松鼠高多了!這水對你是深還是淺呀?我還告訴過你:干什么遇到困難要自己去試一試,這水到底是深還是淺,你下河去走走,深了就退回來,淺了你就走下去。自己親自去做一做,你就會真正知道是深還是淺了……。
小馬:媽媽、媽媽,我懂了,您放心吧!
講故事人:小馬于是又高高興興地上路了。(音樂:小馬跑音樂,加一些小鳥叫聲) 很快,耒到了河邊,(水聲:哇鳴筒慢刮加串鈴) 這次他毫不猶豫地向河里走去。小松鼠又跑過耒說
小松鼠:小馬小馬,你不要命啦!(一把抓住小馬往后拖)
小馬:小松鼠,我想試一試,你那么小,我這么高,也許我可以過去呀,謝謝你的關心,再見!(音樂:淌水,木質類跟小馬動作敲,散響類做水聲)。小馬走過河抖抖身上的水,高興地向前跑。(音樂:小馬跑路,同時加節奏朗誦)
集體朗誦:
小白馬愛勞動
邦助媽媽去送糧
迂到困難不要怕
動腦筋想一想
動手動腳試一試
再大困難難不倒
小白馬愛勞動
聰明能干人人愛(音樂漸漸減弱,小馬招手再見,下臺。)
《小馬過河》 習題 篇10
教材理解: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小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去,松鼠說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剛被淹死,不能過。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得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文章篇幅較長,涉及的事物較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教師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中扎扎實實的訓練學生的語言。
教學目標
1、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句子應有的語氣。
2、通過朗讀、表演、給動畫片配音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遇事要自己動腦精親自嘗試的道理。
3、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及表達能力。
4、繼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老牛、松鼠說法不同的原因,進而理解老馬說的話中包含的道理。
教學模式: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質疑、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法及學法:
教法:(1)圖片及多媒體直觀展示法;(2)一點突破教學法;(3)以讀促悟法。
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教學準備:
1、老牛、小馬、松鼠、老馬圖片及頭飾;
2、多媒體課件;
3、歌曲《時間像小馬車》錄音。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訓練學生說話。
1、激趣:親愛的孩子們,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教師出示小馬圖片)對,是一匹可愛的小馬。小馬第一次來到咱們這個集體中,看到這么多張生面孔,他的心里太緊張了,誰愿意隨便對他說點什么,讓他放松放松?
2、導入課題,引導提問。
教師激qing導入:聽了大家的發言,小馬真高興,今天認識了這么多的新朋友,現在它不緊張了,而且他還特別愿意和大家共同來分享一個有關他的童話故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小馬過河》。(教師板書課題)齊聲將課題讀兩遍。
引導提問:通過讀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小馬為什么要過河?他怎樣過河?過河了沒有?)
3、訓練說話: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通過讀課題就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小馬為什么要過河?(要幫媽媽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馬要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組織學生討論:
要是把磨坊所在地點“河對岸”說進去,那就表達完整了。你看應該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過三次提問,逐步提高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從而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他們思維的嚴密性。〉
過渡:小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了嗎?下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本中,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二、整體入手,捕捉重點,理清脈絡。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如何?
2、集體強化,梳理課文脈絡: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兩次)哪幾個自然段是說小馬第一次過河?(三至四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說小馬第二次過河?(6自然段)小馬兩次過河的結果一樣嗎?(第一次過不了河;第二次趟了過去。)
3、口頭填空。
課文先寫小馬為什么要過河,接著寫小馬( )的情況,然后寫老馬( ),最后寫小馬( )。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并訓練學生由句組段的說話能力。〉
三、細讀課文三、四自然段,引入情境,質疑解疑。
過渡: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為什么沒有過河呢?請小朋友們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朗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教師配樂感情朗讀,為學生做好榜樣作用,激起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1)小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么想的?(2)同時一條河,老牛和松鼠說的一樣嗎?用“————”畫出牛伯伯和松鼠說的話,在有感情地讀一讀,想一想他們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
出示要求后教師首先要指示學習方法,因為學生剛剛開始練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往往將讀與思考脫節。學生自主學習后,分小組討論。
四、深入理解,深化感悟,品讀角色,初明事理。
(一)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小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難?請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讀出“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的句子時,教師在黑板上忽一條小河的簡筆畫)
2、小馬高高興興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它的去路,你們想象一下,它現在是什么樣的心情啊!(為難)
3、請你用為難的語氣把此時小馬心里的想法讀給你的同桌聽。
(二)解決第二個問題:
1、同是一條河,老牛和松鼠說的一樣嗎?
(1)學生回答后,教師用多媒體分別出示兩種動物圖片及它們所說的話。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松鼠攔住小馬,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
松樹認真地說:“當然啦!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引出矛盾,為下文作鋪墊和過渡。
(2)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會用什么語氣對小馬說話?
(老牛說的話要讀得輕松,慢條斯理,松鼠說的話要讀出急切、認真的語氣。)
自己把這兩種動物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讀一讀。
(3)師生分角色帶上頭飾共同表演。
師:老師也想加入到你們當中,和您們共同表演這部分內容,好嗎?下面我們共同來將這個片斷表演出來。老師當小馬,誰來當牛伯伯?誰來當松鼠?(用講臺當作小河,找一把椅子當作大樹)
2、同是一條河,它們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呢?請你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句子說一說其中的原因。(學生說后,教師在小河的簡筆畫旁貼出老牛、松鼠圖片,并板書:高、淺矮、深)
3、老牛和松鼠的話你們仔細想過了,可是我們的新朋友小馬想過它們說的話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多媒體出示帶有近義詞“馬上、連忙”的句子。)
(1)、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
(2)、小馬聽了松鼠的話,連忙收住腳步
a、指名讀。
b、“立刻”、“馬上”都表示什么?請你再讀一讀,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小馬不動腦筋)
c、小結:同學們,這兩句話都是書中的句子,我們讀書的時候要仔細讀句子,看看前面寫了什么,后面又寫了什么,多想一想,收獲會更多一些。
四、指導表演,讀寫句子。
1、分角色朗讀,表演老馬教育小馬的情節。
抓住“難為情”一詞,讓學生說說“難為情”是什么意思。你為什么事情感到過“難為情”?并演示:“難為情”時,你是什么樣子的?做給大家看看。
2、學生自讀第5自然段,并劃出一句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話。
對老馬教育的這段話,讓學生:
(1)讀——讀出“親切”的語氣。
(2)說——說說“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別人”指誰?
(3)寫——做改寫句子的練習:用“不應該……而應該……”的句式表達老馬的意思。
(4)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誦。
(5)議——讀了小馬媽媽的話,你明白了什么?。
五、突破難點,加深理解。
過渡:聽了媽媽的話,小馬又一次來到河邊,這次它過去了嗎?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6自然段,并說說從哪里看出小馬記住了媽媽的話,遇事開動腦筋了。
2、討論:小馬親自下河去試一試,覺得河水怎么樣?同一條河,為什么老牛、小馬、松鼠對不的深淺說法會不一樣,究竟誰說得對?學生興趣高,對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發表各自的意見,其間教師以肯定學生的某些意見的方式作為引導,最后的結論如何做,也須視學生的認知水平而定。
3、訓練用”既不像……也不像”說話。
(1)說“高度”
(2)說“深度”
(3)連說。
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把剛才說的兩句話連起來。
4、小馬過河后,心里可高興了,它不但完成了媽媽交給的任務,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于是它就歡快的唱起了《時間像小馬車》這首歌,讓我們和它一起來唱。多媒體播放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六、分角色讀,讀中升華。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馬給大家帶來的這個故事嗎?聰明的叔叔阿姨們,把這個童話故事拍了一部動畫片,可是還沒有找到配音演員,大家想試試嗎?
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學生當配音演員。
七、依據課文,小結收獲。----
1、讓學生暢所欲言,小結收獲。說說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還了解了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像小馬一樣遇到過什么難題,你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2、鼓勵學生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問題,教師作適當處理。
3、教師小結,提出希望。
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小呀。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老師希望你們能做一個勇敢的、愛動腦筋的孩子,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成長。
八、思維啟迪,拓展延伸。
(一)課內作業:
課后習題:小馬從磨坊回來后,會對媽媽說什么?媽媽又會對它說什么?
1、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拓寬思路。(如:可以是趟水的感覺、磨坊磨面的情景、路上碰到的事情等)
2、兩人一組分角色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對話練習。
3、指名小組匯報表演。
(二)課外作業:
續編故事:過了幾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連下了幾天幾夜,河水漲了老高,外婆打電話說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馬聽了十分著急,對小馬說:“孩子,你趕緊去給外婆家送袋面粉吧!”小馬馱起面粉飛快的向外婆家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請同學們替小馬想想辦法,回家后把這個故事續編完整,并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小馬過河
老牛圖片 淺
高
小馬圖片 深
松鼠圖片 矮
遇事要多動腦,并且要親自嘗試。
既不像……也不像……
《小馬過河》 習題 篇11
教學目標 :
1、讀課文、弄懂課后題1。
2、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求問題的答案。
3、能聯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幾個詞語:為難、連蹦帶跳、去路、沒、趟等。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媽媽說的話。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故事導入 ,略知一、二段
1、師講故事的開頭(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問:同學們,故事講到這兒,你覺得小馬怎樣?為什么?
生:我覺得它很懂事,因為它懂得幫媽媽做事。
生:我認為它是個聽話的孩子。因為它一聽說能幫媽媽做事,就很高興。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小馬第幾次來到河邊才過了河?它是聽了媽媽說的哪句話才下決心過河?用“~~~”畫出來,并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三、聯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詞
1、(出示投影片),抽學生逐段讀課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A、媽媽所說的“別人”在課文中指誰?
B、“別人”都是怎么說的?用“=”畫出來,想一想,它們說的話對嗎?
C、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馬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用“一一”畫出來。
2、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3、交流討論結果
A、學生答了1、2問后,發散:這時候,如果你是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的話,你會怎么辦?
生:我會想一想它們誰說的話有道理。
生:我會自己去試一試。
B、學生答第3問,并抓重點詞“立刻”、“連忙”。
四、讀最后一段,體會中心句
1、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么做的?它實踐的結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圖說說為什么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3、你從老馬的話中想到了什么?
生爭論:媽媽的話一定是對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我要多動腦筋想辦法。
生:我會親自動手去做一做。
生:我會去做試驗,找到解決辦法。
五、總結,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難,你會怎樣做?
六、續編故事
1、師講故事的開頭:過了幾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幾天幾夜,河水漲了老高。外婆打電話來找老馬,說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馬聽了十分著急,對小馬說:”孩子,你先給外婆送點東西吧。”小馬馱起面飛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
2、請同學們幫小馬想辦法,把這個故事編完整。◆
《小馬過河》 習題 篇12
1、“怎么不能?”的意思是:(能 不能)
( )
2、照例子補充。
馬(棚) 羊( ) 狗( ) 雞( ) 鳥( ) 螞蟻( )
3、對照句子,體會體會不同在哪里。
例:
(1)河水流著。
(2)河水嘩嘩地流著。
——“嘩嘩”既寫出了水的聲音,也寫出了水的急速。
(1)小馬跑過去。
(2)小馬噠噠噠地跑過去。
——“噠噠噠”既寫出了小馬的( ),也寫出了小馬的( )。
4、多音字組詞。
沒(méi)—— 興(xīng)——( )
沒(mò)—— 興(xìng)——( )
5、在句子中加上一個詞,會使句子更加生動。大家結合課文試試吧。
(盡量用文章中的詞語)
(1)小馬( )地說。
(2)小馬( )地說。
(3)小馬( )地說。
(4)老馬( )地說。
(5)小松鼠( )地說。
(6)小馬馱起口袋,( )地往磨坊跑去。
(7)小馬( )收住腳步。
(8)小馬( )尾巴,跑回家去。
(9)它下了河,( )地趟到了對岸。
6、請你寫出幾條帶“馬”字的成語。(多多益善)
( )( )( )( )
7、根據文章內容填空。
老牛說水淺,是因為( );松鼠說水深,是因為( ),小馬感到不深不淺,是因為( )。
8、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
對對子。
9、老聯:
讀萬卷書——
新對:
聽人勸,吃飽飯——
《小馬過河》 習題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句子應有的語氣。
3.通過朗讀、表演、給動畫片配音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遇事要自己動腦筋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老牛、松鼠說法不同的原因,進而理解老馬說的話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教師出示小馬圖片)對,是一匹可愛的小馬。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小馬過河》。
(教師板書課題)齊聲將課題讀兩遍。
(二)檢查預習
過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課件出示:預習要求)
A.結合圖畫,自由讀文,讀通順流利。
B.讀正確生字新詞。
C.讀好長句子,讀準節奏和停頓。
1.圖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誰?在干什么?
(學生試說:小馬準備過河,松鼠說水太深不能過,黃牛說水很淺可以過。)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62頁,把書端好,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字詞識讀
同學們課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認讀了生字詞,這些生字能讀正確嗎?
(課件出示)
yuànyìmàiikètdiàomìn
愿意麥該刻突掉命
同桌互讀生字,用心聽,他讀得是否正確。
指名讀第一行生字,如果讀對了大家就跟著讀一遍。重點指導:“愿、意”是整體認讀音節,“命”是后鼻音。
(課件出示)
tuómòfándnbóqinlitíjì
馱磨坊擋伯淺哩唉蹄既
自由練讀,同位輪讀,指名讀。注意“淺”是前鼻音,“坊、擋”是后鼻音。
3.檢查課文朗讀
小朋友們詞語讀得這么好,課文能讀正確流利嗎?
(1)同桌合作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地就給同桌豎起大拇指,不正確的讓他多讀幾遍,我請讀得用心,聽得專心的同學展示。(注意讀書姿勢:雙手捧書,眼離書本一尺)
(2)自由讀全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朗讀課文,聽老師范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寫小馬想要馱著一袋子麥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不知該不該過去,后來親自試試,就過去了。)
4.指導識記和書寫生字。
(1)(課件出示):田字格課件出示。愿意麥該刻突掉命
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結構,指名說。
(2)識記生字。
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識記住以上漢字?
A.加一加:“原”加“心”,就是“愿”,“音”加“心”,就是“意”,“讠”加“亥”就是“該”,“亥”加“刂”就是“刻”,“扌”加“卓”就是“掉”。
B.猜謎語:“簽訂合同在節后”就是“命”;“大橋上下雨紛紛”就是“突”;“冬雪紛飛揚素絮”是“麥”。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書寫“麥、該、突”,(課件出示)
“麥”下面是“夊”,不是“攵”。
“該”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注意右面是“亥”。注意第第六筆是撇。
“突”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穴”,下面的“犬”,不要寫成“大”。
(4)認真讀貼,描一個寫一個。注意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足安。
(5)展評學生的書寫。
(三)當堂檢測,鞏固學習。
讀一讀,寫一寫(課件出示)
愿意小麥時刻應該突然要命掉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識字導入。
1.導入:
(出示圖片)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瞧,他是誰?(小馬)小馬想去做什么呢?(過河)咱們今天繼續學習《小馬過河》。
2.檢查生字詞
愿意一匹麥子磨坊剛沒小腿沒想過
擋住昨天前蹄既不像……也不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思考:小馬第一次沒能過河,第二次終于過去了,這是為什么?
2.思考后,小組同學交流學習感受。
3.匯報交流:
(第一次過河時,老牛伯伯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小馬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跑回家問媽媽,也就沒能過河;第二次過河時,小馬聽了媽媽的話,通過自己的實踐,終于過河了。)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學習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馬與老牛的對話
老牛是怎樣說的?指名讀。
板書:很淺(剛沒小腿)
2.學習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馬與松鼠的對話
板書:很深(淹死過小伙伴)
分角色朗讀小馬和松鼠的對話。
3.同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他們誰說的對,為什么?
邊讀書,教師邊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燈片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小馬要過河,老牛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它們之所以說法不同,是因為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沒過它的小腿;松鼠個子小,河水可能會淹死它。這里可要求學生按“因為老牛……所以說……;因為松鼠……所以說……”的句式回答。
師:老牛說水淺,松鼠說水深,經過咱們的討論知道了他們說的都是對的。小朋友們都動了腦筋,小馬動腦筋了嗎?小馬怎么做的?小馬回家后,怎樣回答媽媽問話的?
4.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
(1)理解“難為情”(害羞、難過或慚愧的意思)。
(2)在小馬的兩次答語中,都出現省略號,這里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為難,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
(3)老馬是怎樣教育小馬的?用勾出老馬的話。
(4)媽媽的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抓住老馬的話,讓學生聯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見;讓學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要去試一試才行。
5.學習第八自然段
(1)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么做的?他實踐的結果是什么?
(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對岸。)
(2)說說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是因為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沒過它的小腿;松鼠個子小,河水可能會淹死它。小馬身體正好在黃牛和松鼠之間。所以“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四)總結歸納,延伸中心
出示小馬的話: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