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2篇)
小鷹學飛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我發現:
課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雖然有了兩次學習的經驗,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詞句,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把握以下這兩點:
一、融情入境,品詞析句,培養語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應腳踏實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領會文字的神韻,體會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通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有聲語言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實現個性化閱讀。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中,激活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反應,使之愛閱讀,愛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松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充滿了活力。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
《小鷹學飛》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全文共6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小鷹飛到大樹上面、大山上空、更高的天空時,老鷹對它的教育。課文配有插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教學中充分發揮圖畫的作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圖文結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思維、想象的拓展。另外,課文朗讀上,重點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朗讀。如第一次飛行,抓住“高興”、“喊”、“已經”、“啦”這些詞語,再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小鷹自以為能飛到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算學會了,體會它此時高興、滿足的心情。有了情感的體驗,就不難體會文章內容,再來朗讀老鷹的話,就不難理解老鷹為什么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還差得遠呢”這句話的意思。
課文學習上,采用“以扶代放”的方法學習課文,因為課文層次很清楚,可以根據“飛行的次數”把課文分成三大段,重點指導第一大段(1~~2自然段 小鷹第一次學飛),注重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導讀第二大段時(3~~4自然段 小鷹第二次學飛),半扶半放引導學生讀,引導學生理解老鷹說的“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這句話的意思。導讀第三大段時(5~~6自然段 小鷹第三次學飛),教師可適當放手。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使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說明了越往高處越難飛。“飛呀,飛呀”是說小鷹反復地練飛。“急促地喘著氣”是說小鷹由于刻苦練習而顯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短促了,以及后來不肯定的語氣說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的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
課文的最后是文章的一個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難度確實大了點,課堂中學生面露難色了,但一次的挑戰,可以給學生一次成長,所以,雖然后來有點吃力(學生、老師),但學生解決問題后的那種成就感還是能體會的。
小鷹學飛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小鷹學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理解四個成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無前
3、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虛心學習,不斷進取。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利用生字卡片正音,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3、自由輕聲讀,讀通句子;
4、再讀課文,劃分自然段,思考小鷹在學飛過程中一共說了幾次“自己會飛了”,是怎么說的?
5、指名分自然段讀,思考小鷹說這些話時到底學得怎樣?老鷹怎么回答的?
二.學習小鷹第一次試飛(第一、第二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小鷹飛到大樹上)小鷹怎么說?〈體會“高興”、“喊”、“已經”等詞的含義〉*讀出高興的語氣。
2、老鷹是怎樣回答的?老鷹為什么這么說?*感情讀老鷹的話(親切、和藹)
3、齊讀、男女分角色讀。
三、按上述方法,帶著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二次試飛(第三、第四自然段)。
1、小鷹怎么說?
2、老鷹怎么回答?
3、老鷹為什么這么說?
四、同樣帶著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三次試飛(第五、第六自然段)。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再交流朗讀。
教師注意重點詞的理解。
*“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用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說明越往高處越難飛。
*“飛呀,飛呀”是說小鷹反復地練飛,“急促地喘著氣”是說快而短促地喘著氣,可讓學生來表演,體會小鷹由于刻苦練習而練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快而短促了。這時,小鷹用探問的語氣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小鷹用肯定的語氣說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學生表演朗讀。
*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小鷹看到更高處“還有幾只鷹在盤旋”,“盤旋”是環繞著飛的意思。這說明鷹還可以飛得更高,也就是說,飛行的本領是沒有盡頭的,因而學習也是沒有止境的。
五、朗讀全文。
1、齊讀全文。
2、指名分角色讀。
3、全體起立,自由表演讀。
六、聯系實際談體會:
小朋友,你們在學習新本領時,也像小鷹遇到過困難嗎?你們是怎么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各自交流談體會。再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挑兩個典型事例在班上交流。
教學反思:
在講《小鷹學飛》時,我先讓學生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然后按照小鷹第一次飛行、第二次飛行、第三次飛行的順序進行“串講”,中間用巧妙的聯結語進行過渡,這樣安排,既簡潔又實用。安排好大體框架后,剩下的環節就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感悟課文了。分析課文,不是解剖課文,而是讓學生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把握課文,在講小鷹的三次飛行時,我都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從宏觀上感悟小鷹是否會飛行,以及小鷹每飛一個高度時的心情,再讓學生通過讀書,找出最能體現小鷹心情和小鷹不怕困難繼續向上飛的詞句,從微觀上感悟小鷹的心情以及小鷹的精神。低年級的課文淺顯易懂,在分析課文時,不能講的太多、太深,而應該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感悟到課文中所蘊藏的人文精神,然后再讓他們通過個性化朗讀把他們自己的感悟讀出來。
《小鷹學飛》這一課,可學的精神很多,例如,虛心好學、不能驕傲自大、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學無止境等等,每一個學生學了這篇課文都能讀出些其中的精神。教師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書中的精神移到學生身上,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