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案
三、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窮人的“窮”。
學生或談看法,或朗讀,充分體會窮人的“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梳理,把握下面幾個要點:
(1)從“屋內裝飾”看出“窮”。
相關句子: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2)從“吃、穿”看出“窮”。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3)從桑娜和漁夫的忙碌看出“窮”。
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么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相機引導學生反復讀描寫惡劣環境的句子,反復品讀夫妻的對話。
四、體悟那四處流溢的“富有”
1、師:這些窮人,真的很窮嗎?老師一遍遍地讀著文章,分析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他們的富有。(學生討論)
2、請大家再次讀課文,課文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的富有?
3、學生自由讀全文,尋找窮人精神上的“富有”。
4、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反復品味朗讀,感悟窮人的美好品質。
預設交流要點:
(1)家的整潔與溫馨。
(2)桑娜關心生病的女鄰居。
(3)夫妻不顧生活困難收養孤兒。
5、抓住課題,拓展升華
作者用“窮人”做題目,你認為有道理嗎?說一說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窮人”做題目,還可以用什么作題目。說出自己的理由。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小學樓淑建)
c案
設計 重慶市九龍坡區楊石路小學:李 冉
評改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劉冬梅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3.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4. 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 窮人是什么意思?(窮苦的人)看著這個課題,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課文為什么用“窮人”做題目?
2. 為了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 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了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 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評:這樣的導課設計,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以及作品特點,激發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