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質疑 探究 感悟──《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一、交流感受,提出問題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讀懂的內容可能有:老狐貍救了“我”;小狐貍在“我”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
還有什么問題?
(根據學生質疑,梳理可能提的問題:“我”為什么要幫助救小狐貍?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么含義?)
二、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看法
三、匯報探究結果
預設一:針對“我”為什么要幫助救小狐貍這一問題,應探究如下內容:
1、開始,“我”見兩只老狐貍救小狐貍沒成功,覺得小狐貍可憐,出于同情,“我”想為小狐貍解開鐵鏈。
2、當“我”發現兩只老狐貍在自己家里做了窩并開始咬那根拴鐵鏈的木樁時,“我”打消了放小狐貍的念頭。
相機引導:“我”此刻會怎么想?
(“我”會被老狐貍那種不救出孩子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所感動,更會暗暗佩服老狐貍的聰明──咬不斷鐵鏈就咬木樁。于是決定不放小狐貍,看看老狐貍到底有多大本事。)
3、“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老狐貍施展自己的本事,又決定給老狐貍投送食物。漸漸地,老狐貍體會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親昵的舉動。“我”越發感受到狐貍是有情有義的動物。
4、當“我”為尋回小狐貍而失足受傷時,是老狐貍給了“我”溫暖,使“我”得以蘇醒,“我”更加感動,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我”最終把小狐貍要了回來,讓他們一家團聚。
預設二:關于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
1、這篇課文中描寫的狐貍,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狡猾,他們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2、課文結尾及題目,意在呼喚親情、友情,呼喚人與動物的互助互愛。
由故事情節得到啟示──《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湖北省恩施市建始縣花坪民族小學 劉艷清
前幾天,我們學了《金色的腳印》這篇課文。課文中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林里捉回一只小狐貍,兩只老狐貍想盡辦法要救小狐貍出去,冒者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照顧小狐貍,并和十分同情小狐貍,并偷偷給老狐貍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親密的信任關系。后來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把小狐貍放回山里,狐貍一家終于團聚并回到了樹林中。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前,我向同學們設問,你們父母關心你們嗎,怎么關心,請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于是同學們紛紛發言,暢談父母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對自己的關愛,接著我便順勢進入新課,我說:“不光人類關愛子女,動物也是一樣,我們今天要學的《金色的腳印》一文就是講的兩只老狐貍冒著生命危險救狐貍寶寶的故事。”接下來同學們去認真閱讀課文,從故事情節中,同學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有的說,讀了故事,他們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要相互信任,互相幫助;有的說,動物對自己的后代的愛不亞于人;有的說,文章中老狐貍與小狐貍之間濃濃的親情真讓我感動。是啊,什么樣的力量都不能超過親情的力量。
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鳳城中心小學 鄭 芳
【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