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說課稿
第一步: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猜謎語:“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非常簡單又非常有趣的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是什么?
2、“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個手指,讓我們拿出我們的雙手叫一叫這些手指的名字。”學生叫后,我再讓他們仔細觀察自己的手指,說說有什么發現。
3、我再導出課題:“我們的豐子愷爺爺也把自己對手指的認識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手指》。”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篇文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內容
同學們,請自由讀課文,并課件出示以下自讀要求:
1、邊讀邊劃出帶拼音的生詞,讀正確。
2、標好自然段的序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從中又告訴了我們什么?
在自讀中,要注意以下詞語的意思
堂皇:形容氣勢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氣勢。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無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時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幾根手指。
養尊處優:指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文中形容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優裕環境。
讀后完成以下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別具體寫___,最后總結寫___。
同學們經過閱讀思考后,知道了課文先總寫五個手指的特點。然后分別具體些五根手指的長處和短處。然后總結寫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第三步: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同學們,其實文章一開始就用一句話寫出了五個手指的特點,趕快找到這句話讀一讀。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同學們,那么這篇課文的結構就很明顯是總---分—總的結構。
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個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點
在這段中,我們要重點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這幾個詞來體會,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后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并聯系實際生活說說除了課文中寫的,還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同學們,請你們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換成“我”再讀一讀這段話,體會大拇指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