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藏戲 教材解讀
⑤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唐東杰布組成藏戲班子的目的是“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所以對演出舞臺、道具等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有觀眾,能起到宣傳效果就行。
⑥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戲沒有劇本,全靠師父言傳身教,全靠在戲班排練和演出過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歷史的藏戲得以保留和發展,成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2)對詞語的理解。
劇種:戲劇藝術的種類。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吞食。
雄渾:本課指歌聲雄壯渾厚。
活佛:本課指喇嘛教中用轉世制度繼位的上層喇嘛。
女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女人。
壓抑:對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發揮。
敦厚:忠厚。
演繹:一種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關于特殊情況下的結論。本課可作表演、表現來理解。
招徠:招攬。本課指藏戲開場用陳述藏戲歷史的方式招攬觀眾。
優哉:優:美好,舒服;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開山鼻祖:開山:佛教用語,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創立寺院。鼻祖:比喻創始人。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本課指唐東杰布是藏戲的創始人。
兩面三刀:比喻陰險狡猾,當面一套,背地一套。
隨心所欲:隨:聽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可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我國西藏地區的有關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了解我國傳統戲曲的有關知識。有條件的還可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的音像資料片,豐富學生對西藏、對戲劇的認識。
2.教學這篇略讀課文,需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第一步讓學生認真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第二步在引導學生讀熟課文,在整體把握內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藏戲的,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此教學環節中,應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思、議的空間,促進學生與文本以及學生之間的對話。第三步引導學生選自己喜歡的句段畫畫批批,交流收獲體會(可以是受到啟發的,可以是好詞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寫法的,可以是讀書方法的),積累語言。老師在此過程中穿針引線,釋疑解惑,激勵點撥,歸納提煉,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3.比較閱讀是培養語文能力的好方法。教學中可以探究本文與《北京的春節》在表達上的異同。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激活思維。老師在此過程中既要蹲下去與學生平等對話,又要站起來作引領;既要珍視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又要關注文本的價值取向。
4.在學習了兩篇介紹民風民俗的文章后,可以進行一次小練筆,引導學生仿照《北京的春節》的表達方法,寫寫自己家鄉的春節;也可以仿照《藏戲》的表達方法寫寫自己熟悉的一種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