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案例分析
這篇課文點明了作者讀的一本《魯濱遜漂流記》的由來,介紹了這本書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以及作者喜愛的書中名言和書中人物,突出了作者對名言的理解和從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點示了作者珍藏這本書的打算,發人深思。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課時目標為: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魯濱遜的經歷、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的含義;3.領悟學會生存,學會堅強的人生道理,培養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的興趣。針對以上三個目標,我進行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
一、從重點入手,直奔文章主題
先讓學生通過自讀,了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主人公的“聰明機智”和“具有堅強毅力”想想他的樣子,接著品味書中的名言,以此來證實作者對數的喜愛。最后再回到課文第一部分了解這本書的來歷,以此來突出書的珍貴,要“珍藏”。這樣的思路打破了以往按課文段落結構,呆板的滿堂灌,使得課堂活躍起來。
二、從課后習題入手,進行有效訓練。
課后習題要求理解名言并討論:一本男孩必讀的書,女孩子
要不要讀?在備課時,我注意學把這兩個問題不著痕跡地穿插在課堂中,出示名言,讓孩子思考,主人公是在什么時候說這句話的,你的理解是什么?又聯系生活實際,把“危險”改成“困難”,讓孩子們明白自信、堅強可以使我們挑戰一切。至于“男孩子必讀的書,女孩子要不要讀”一題我換了個問法:如果作者生了女兒,這本書還會傳下去么?這樣拓展孩子們的思路,使他們變“要我說”為“我要說”。
三、從培養能力入手,加強素質教育。
語文的課堂是開放的,孩子動手、動腦、動口,各方面能力
都得到充分地鍛煉。這節課,我努力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自己動腦的基礎上團結合作,解決問題。既開口說了,又動手做了。課堂上不再死氣沉沉。特別是最后的作業,讓學生在充分感知課文寫法的基礎上向大家介紹一本自己喜愛讀的書,他們也覺得不難,自己能做的很出色。
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發現,激發他們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并學會記讀書筆記,提高了閱讀效果。使課堂高效率,讓學生高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