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掃路人說課稿
第二次:著重于臉部刻畫(細描)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適當總結出描寫人物的方法】
3、作者為什么要仔細打量這位老人呢?【此處存疑】
第三步:與天游峰對話,感受它的險
1、讓我們先來看啊看那老人工作的地方,欣賞武夷山美景(視頻、圖片)
2、學生介紹武夷山、天游峰
3、老師補充介紹天游峰,(點擊課件)出示內容: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海拔為410米,號稱武夷第一勝景,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現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
4、文中又是怎么介紹天游峰的呢?找出來自由選擇讀法讀一讀,說說感受。
(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的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即使對同一篇文章體會一樣,朗讀的方式也有差異。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讀,并給予鼓勵、點撥、引導,既尊重了學生“想怎么讀”,又發揮了主導的“該怎么讀”的作用)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具體的數據。關鍵的詞語,“銀絲,拋,飄飄悠悠……”感受天游峰美、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體會襯托出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
3、通過朗讀體會天游峰的險,板書:險
4、天游峰真是一座險峰。∷匀藗冞@樣說:沒攀登過天游峰的人——(引讀第一自然段)
第四步:與人物對話,對比游人與掃路人
1、這樣一座險峰,要攀上山頂難不難?登山時,游人的表現如何?指名讀第7節,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板書:氣喘吁吁學生做動作解釋:氣喘吁吁
2、老人掃天游峰時,又是怎樣的呢?生答板書:輕松悠閑
3、分角色讀對話: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4、這么高這么陡的山,老人為什么不覺得累?齊讀老人的話。(朗讀感悟老人并沒有把掃路當作任務,而是當做一種消遣,一種鍛煉,一種享受。發自內心的話語,沒有半點虛假,有著樂觀的生活態度。)
5、這樣一位老人,讓文中的“我”吃驚不小,所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于是,我借著淡淡的星光,仔細打量了他:(引讀:老人外貌)
6、現在,同學們一定知道了“我”為什么要仔細打量老人?
。ㄓ捎趩栴}一步步深入,通過游人和掃路人的不同狀態,揭示出:“我”為什么要仔細打量老人?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問題的答案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