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案
教學設想《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當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定位在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假如你沒讀過《山中訪友》這篇課文,請展開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漢榮先生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 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德高望重,曾經與自己同呼吸共患難的山中隱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朋友,他們約好了對酒吟詩;作者訪問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經常在山中實地寫生.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可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怎樣的朋友 讓我們閉上眼睛,去聽聽作者給我們講述他山中訪友的經歷.
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并思考: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交流探討
1. 誰能說說李漢榮先生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明確:作者拜訪了古橋,樹林,山泉,小溪,螞蟻,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老柏樹等.
2. 可是李漢榮先生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后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 李漢榮先生是那么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用"我喜歡 ,是因為 "的句式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喜歡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純潔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動親切,并且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軀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熱情的大嫂,有無私奉獻的秉性.
(2)喜歡瀑布大哥.他是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報,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現代社會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鮮明的對比
(3)喜歡懸崖爺爺.因為懸崖爺爺雖然沒有花仙子們美麗,沒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種無雜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腦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滿著智慧,他使我們明白了做人要如懸崖一樣,永遠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態.
(3)喜歡老橋.老橋的特點在于一個"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爺爺,無言地唱著歷史的歌.世間萬物在轉瞬間都是千變萬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滾滾流水上,散發著古老而堅韌的氣息,世間的一切都改變不了它那莊嚴的姿態,歲月使它漸漸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總是永遠保持同一種姿態去默默地為人們服務,在它身上洋溢著一種讓人欽佩的堅韌與豁達.
4.既然是山中訪友,那么李漢榮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嗎 他們又是怎樣交流的
明確:李漢榮先生在文章中,已經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經成了一個個玄奧而善良的思想,他對大自然的喜愛程度已經遠遠不是只用眼睛去觀賞他們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與大自然的朋友們交談.然后美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