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詞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3篇)

《詞兩首》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3-03-15

《詞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3篇)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背誦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介紹有關詞的知識,知道<<如夢令>>是一首詞牌名。

  詞,一種和樂歌唱的新的抒情詩體,是我過傳統(tǒng)文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譜填寫,句式長短不一。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的明珠,受到歷代文人以及廣大讀者的喜愛。

  說一說你學習過的“詞”。

  提示學生背誦《水調(diào)歌頭》。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先聽一聽配音朗讀;注意標出句子停頓,再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正音:興、藕;齊讀。  

  說說詞語的意思:

  常記:經(jīng)常記起,想起。

  溪亭:小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快要下山,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

  歸路:回家的路。

  興盡:興,興致,很盡心。

  誤入:錯誤地闖入。

  3.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4.交流:

  說說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過渡:剛才,我們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板書:讀)但學習詩詞,光讀懂還不夠,我們還要把這詩詞讀活了、讀美了。就像喝酒一樣,一口喝掉不知味道。好酒要慢慢地品,才能品出味道來。(板書:品)

  這首詞是寫景還是敘事?

  古詩詞怎么品出味道來呢?多媒體出示:(品詞的方法:先要細細地讀讀每個詞每句話,然后靜靜地想想其中的含義,邊讀邊想詩韻。)

  下面,我們就隨詞人一起郊游,請你讀讀這首詞,展開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畫面?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按游玩順序,板書: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 首先出示“溪亭日暮”圖,引導學生想象。  

  (1)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畫面里有什么呀?(溪水、亭臺、夕陽、云彩、飛鳥┅┅)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景物連起來,描繪出一幅“溪亭日暮圖”嗎?  出示圖片:傍晚,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亭子、樹木,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一切都顯得那么美麗和幽靜,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

  (2)指導朗讀 

  (3)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飲酒、作詩、賞景、聊天┅┅)  

  古人喜歡飲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興,使人詩興大發(fā),像唐朝的李白,被稱為“詩仙”。李清照盡管是個女子,但她也愛飲酒,在她的許多詞里都寫到了酒。這一次也不例外,從哪兒看出來?(沉醉)美美地醉一回!(干杯)  

  (4)僅僅沉醉于酒嗎?請你品品“沉醉”這個詞,還有什么也醉人呢?  

  (5)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朗讀:讀出濃濃的醉意。(板書:醉)  

  · 接著出示“藕花深處”圖。  

  (1)你又看到了什么?(荷葉、荷花┅┅課文《荷花》;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圖片:多美的荷葉荷花。  

  (2)李清照怎么會來到“藕花深處”的?讀讀詞句。  

  交流:因興盡而晚回,因晚回而誤入。盡管已是傍晚,但荷葉荷花太美了,詞人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深處。  

  (3)是啊,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卻看到了這么迷人的景色,此時她的心情怎樣?(又一次沉醉了)朗讀。  

  · 出示一灘鷗鷺圖  

  (1)你還看到了什么?(鳥多、壯觀)聽到了什么?(鳥叫聲)出示圖片:你看,在溪水旁,一群鷗鷺鳴叫著,拍打著翅膀,沖破夜幕,飛上天空,多么壯觀的場面啊!  

  朗讀“一灘鷗鷺”,讀出壯觀。  

  (2)你還聽到了什么?從哪個詞中聽到的?(爭渡)爭著劃船,大聲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歡快熱鬧的場面啊!  

  點撥:這里用了兩個“爭渡”,為什么?

  (3)“驚”字除了講驚起鷗鷺,誰也驚了?驚什么?這真是“鳥被人驚”、“人被鳥驚”啊!  

  “一灘鷗鷺”帶給了大家一個驚喜,使大家沉醉在這意外的大自然的壯觀中,再一次沉醉在郊游快樂的心情中。  

  (4)朗讀,讀出“驚”。  

  3.小結(jié)。  

  (1)同學們,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品出了那么多大自然美麗而壯觀的畫面,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這叫“詞中有畫”。畫中還有人,你們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因為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使整首詞組成了一幅活動的畫,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沉醉了的、無憂無慮,活潑甚至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份快樂的美好的心情。  

  整首詞,詞人只用了33字就寫出了這么豐富的畫面和情感,這就是詞的特點:含蓄、凝練。  

  請你在找找看,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她的心情?(“醉”)這叫“詞眼”。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這次第,怎一個醉字了得”。  

  (2)這次郊游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她“常記”。讓我們再次和她一起回味這次快樂的郊游吧,齊讀全詞。  

  四、吟誦詞句,拓展延伸  

  1.詞又叫曲,根據(jù)詞牌名,有一定的曲調(diào),可以配樂、吟唱。(板書:吟)  

  2.再聽配音朗讀,學會吟詞:注意停頓、重音、疊句。  

  3.欣賞歌曲,隨歌曲一起吟唱。

  《如夢令》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抓住一個“醉”字切入,從詞中去逐層感受“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帶給詞人的深深的醉意。讓學生根據(jù)詞語聯(lián)想畫面,“日暮溪亭”“藕花深處”“一灘鷗鷺”,在這些詞語的引領下,讓學生的腦海中出現(xiàn)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那畫面有聲有色、有人有景、有靜有動,充滿了無窮的生機與魅力。這一板塊設計,試圖喚醒學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詞: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誦、用腦想象、用心靈感受,打開身體所有通道接收詞的信息,進入詞境,使學生學詞的過程成為愉悅身心的過程。但是,在課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沒有實現(xiàn),因為好多學生并沒有進入詞的意境,沒有充分展開想象,這一環(huán)節(jié)只是成了少數(shù)優(yōu)秀生的殿堂。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想象畫面,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預習新課(讀詞五遍,查字典:常記、沉醉、興盡、斜風、不須)

  2、誦讀李清照的另外二首詞:《如夢令》、《聲聲慢》、柳宗元《絕句》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第一首詩《如夢令》,對比閱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誦讀,導入新詞:

  1、背誦 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 》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二、揭題:

  1、板書:如夢令   漁歌子

  2、生讀題

  3、師解題:《如夢令》和《漁歌子》都是詞牌名。詞牌是填詞時用的曲調(diào)的名稱,它規(guī)定某一詞牌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和韻腳。

  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如夢令》,分別指名讀兩首如夢令,初步認識詞牌,了解如夢令的特點。

  4、板書作者并做相關介紹

  李清照:南宋第一才女,出生一個大夫的學者人家,博學多才,精通書畫,擅長寫詞。

  張志和:唐代詩人,能書善畫,長于音樂。

  三、初讀,讀流利詞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

  3、同桌讀,注意讀正確。

  4、教師范讀,學生注意節(jié)奏。

  5、生練讀,并指名讀。

  四、精讀指導,學習《如夢令》

  (一)抓字詞,理解詞意。

  1、交流以下幾個詞的意思。

  常記:常常想起

  沉醉:大醉

  興盡:游興滿足了

  溪亭:溪邊的亭子

  2、整體感知

  (1)師問:這首詞寫的是詞人一次郊游的情景,發(fā)生在什么時間?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自由讀詞,請找到文中的關鍵字詞回答。(“醉”“日幕”)

  (2)交流

  3、抓“醉”理解全詞

  (1)讀一讀全詞,從“醉”你看出什么?(可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也可聯(lián)系下文)

  (2)交流

  ①詞人的心情愉快,暢飲導致醉

  ②不知歸路

  ③日幕,游玩興致還很高,流連忘返

  ④誤入荷花深處

  ⑤詞人在荷花叢中快速地劃動小船,想找到出路

  ⑥驚起棲息的水鳥

  (3)師結(jié):作者愉快的游玩,興致盎然。由于暢飲喝醉了,以致發(fā)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回想起來別有情趣。

  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意思嗎?先自己試一試,再同桌說一說,然后交流。

  經(jīng)常想起那一次在溪邊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家的路。游興滿足了,天黑了,往回劃船,卻錯誤地劃進了荷花叢中。使勁地劃呀,劃呀,驚動了滿灘棲息的水鳥,都飛了起來。

  (二)想畫面,體會意境。

  1、看圖,再讀讀詞,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

  2、交流(興致勃勃在溪亭游玩   在荷花叢中一女子蕩舟游玩,游興不盡   拼命的劃船驚動了棲息的水鳥……)

  3、你從中感覺到什么?(作者的心情很愉快,很有情趣,游玩的興致很高)

  4、朗讀,將這種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

  (三)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背誦,理清全詞的思路。

  地點、時間、發(fā)生什么事(沉醉、誤入、驚起)

  2、自由練習背誦

  3、不同形式的誦記

  4、你體會到早期時的李清照是怎樣的?

  過渡:生活如此有情趣的詩人,后來由于命運發(fā)生變故,她漂泊異鄉(xiāng),孤獨寂寞的度過晚年。

  (四)、拓展閱讀,對比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1、出示:《聲聲慢》

  2、師讀,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3、說說感受

  五、作業(yè)誦讀《如夢令》、《聲聲慢》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張志和的詞《漁歌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2、誦讀李清照的詞《聲聲慢》

  3、背誦柳宗元的《絕句》

  過渡:今天我們將再去認識一位在白鷺飛翔,桃花盛開,鱖魚肥的季節(jié)中獨釣的漁翁,享受一番當時的情趣。

  二、精讀指導《漁歌子》。

  (一)抓字詞,理解詞

  1、指名讀

  2、出示關鍵字詞,看圖說說它們的意思。

  (1)箬笠   蓑衣

  (2)斜風、細雨

  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猜想是怎樣的風,怎樣的雨。

  (3)不須歸

  (4)師解:西塞山:在湖州,西塞山前有一溪,但樊漾湖已不存在。

  2、整體感知

  (1)自由讀,找一找,這首詩中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它們是怎么樣的?眼前仿佛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秀麗的春天)

  (2)交流

  (3)詞中的人是怎樣的?

  (4)交流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詞意。

  (二)想畫面,體會意境

  1、劃出表示顏色的詞,想象中的畫面是怎樣的?(交流)

  2、除了色彩繽紛,許多事物是處于動態(tài)的,找一找,你仿佛看到哪些事物正處于動態(tài)之中。(交流)

  3、看書中插圖,再讀讀詞,你腦中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

  生閉上眼睛,師讀詞。

  交流

  4、探討:漁翁為什么“不須歸”?

  5、朗讀

  (三)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背誦,并自由練背。按由景到人的順序。

  2、不同形式的背誦

  3、作者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塑造了一漁翁形象,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呢?

  贊美漁家生活情趣,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融和作者隱憂后的淡泊、澄清的高情遠意。

  三、拓展誦讀

  1、再讀柳宗元的《絕句》,體會情感,同樣有著隱者的淡泊、澄清的高情遠意。

  2、背誦寫春的古詩

  四、作業(yè)

  1、從兩首詞中任選一首,想象它所描繪的景象,先說說,再寫下來。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3

  詞兩首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二)能力訓練點

  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自練、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了解兩首詞的意思,根據(jù)這兩首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二)疑點

  1、詞和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2、作者為什么“憶江南”?

  3、為什么“斜風細雨不須歸”?

  (三)解決辦法

  1、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圖文結(jié)合,幫助學生理解、感悟。

  2、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讀、多想。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議、賞、用等方式激發(fā)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詞”,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jù)“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二、學習《記江南》

  1、以師生談話的形式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jù)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教師補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白居易在50歲至55歲期間,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蘇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長官),秀麗的江南景色和燦爛的吳越文化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陽閑居后,還時常回味這段令人愉悅的回憶。這首《憶江南》同就是他在67歲時為追憶十多年前的蘇、杭生活而作。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jié)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自讀情況。

  (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各小組之間、同學之間互相補充,有不同看法可以爭議。)

  要點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寫“江南”之所以值得回憶,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惟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jié)句“能不憶江南”,并與之相關闔。

  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并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那么,江南的好風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這兩句,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春天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江邊盛開的鮮花上,紅紅的花朵顯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顯得綠波粼粼,江花、江水兩相輝映,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如此強烈的色彩渲染,給人留下了濃得抹不開的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可欣賞插圖。)

  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這首詞,寫的是詩人自己的江南之憶,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讀者的遐想,讓人玩味不盡,不失為大手筆。

  (5)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憶江南》。

  第二課時

  -、復習引入

  背誦《憶江南》(齊背、單獨背)。

  二、學習《漁歌子》

  1、以師生談話的形式簡介作者。

  (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一名學生自愿當小老師上臺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臺下學生可以對“小老師”問難質(zhì)疑,“小老師”解疑,若“小老師”答不上或答不對的,臺下同學可補充、更正,無人答對的教師可引導、幫助。在生生、師生的相互解答、質(zhì)疑中完善對這首詞的理解。

  (著重理解“青箬笠,綠衰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引導學生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小結(jié):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xiàn)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平和與恰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指導書寫,鞏固字音,記憶字形

  1、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yè) 

  1、這兩首詞讓我們領略到了江南的美景,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首詞,把它擴寫成一篇寫景的文章。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以上兩題,自主選擇一題完成。)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4

  《憶江南》和《漁歌子》這兩首詞是描寫自然景物的。通過這兩首詞的學習,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酶,開拓學生的視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使學生養(yǎng)成查找資料,看注釋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在介紹作者資料和詞的特點時,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jù)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教師適當做補充。              

  在理解詞句意思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全班匯報交流時,指兩名學生自愿當“白居易”和“張志和”上臺講解這兩首詞的意境,臺下學生可以對“作者”問難質(zhì)疑,“作者”解疑,若“作者”答不上或答不對的,臺下同學可補充、更正,有不同看法可以爭議,無人答對的教師可引導、幫助。在生生、師生的相互解答、質(zhì)疑中完善對這兩首詞的理解。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詞句,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通過各種方式的讀,使學生熟讀成誦,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教學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和自主精神,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  (指名學生唱歌)

  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yōu)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xiàn)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如夢令》和我們學過的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關于詞的知識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介紹作者

  三、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1、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jié)奏。

  2、按照停頓反復朗讀。

  3、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nèi)容。

  問題提示:

  (1)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2)這件事是發(fā)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3)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夏天,“藕花深處”)

  (4)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5)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6)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fā)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請你邊讀邊想象畫面。

  5、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四、背誦、默寫整首詞。

  附: 板書設計: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   藕花深處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生在理解詞的內(nèi)容基礎上,在腦海中想象和浮現(xiàn)相關情景,體會詞的意境,感受生活情趣。

  教學難點: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唐宋名家名詞導入本課學習。

  2、《漁歌子》的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人?

  3、簡介作者。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的大意

  1、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2、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3、自讀詞,提出疑問。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四、總結(jié)升華

  1、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熱愛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兩首詞。

  附: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教材簡析:

  《如夢令》和《漁歌子》都是詞牌名。詞牌是填詞時用的曲調(diào)的名稱,它規(guī)定某一詞牌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和韻腳。

  李清照:南宋第一才女,出生在一個大夫的學者人家,博學多才,精通書畫,擅長寫詞。她的《如夢令》意思是: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fā)覺。盡管這景色迷人,由于時間很晚,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慌忙而快速劃船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一邊鳴叫,一邊撲騰著翅膀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可見,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是多么的熱愛。

  《漁歌子》是唐朝詞人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浙江金華人)的大作,寫的是一位在白鷺飛翔,桃花盛開,鱖魚肥的季節(jié)中獨釣的漁翁,享受一番當時的情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理解詞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在腦海中建立形象的畫面,體會詞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學難點: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四年級時已經(jīng)背誦),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課時:2課時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理解詞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在腦海中建立形象的畫面,體會詞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如夢令》,背誦《如夢令》。

  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與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準備

  插圖、課文配樂誦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板書課題:9。詞兩首。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2.板書《如夢令》。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初讀《如夢令》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并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朗讀,指導書寫“藕”字。

  3.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jié)奏。

  4.詞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三、精讀《如夢令》

  1、輕聲朗讀課文,借助書中插圖初步理解的內(nèi)容,看看講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

  2、交流

  (1)、這首詞記敘了詞人的一次交游活動,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么?

  (2)從“常記”一詞我們也看出詞人是在回憶往事,那天詞人心情愉快,開懷暢飲,微醉而歸,為何會“不知歸路”?

  (3)“日暮”和“醉”為“誤”埋下伏筆,使“誤入藕花深處”顯得合情合理。詞人在誤入之后有何表現(xiàn)?

  3、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難怪詞人把它記錄了下來。你能用語言來描繪嗎?想象畫面,練習描繪。

  4、這么美的畫面,你能讀好它嗎?指導朗讀《如夢令》。

  5、配樂朗讀。

  6、古人說,詩言志,意思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他的什么意思?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四、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這首詞是作者青年時期悠閑生活的寫照,全詞文字不多,但敘述卻十分完整,意境優(yōu)美,構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歡樂圖畫。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詞來賞讀,你一定能讀出更多的情趣。

  板書設計

  9 詞兩首

  如夢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愛大自然  愛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漁歌子》

  2、總結(jié)全文,激發(fā)學生自學古詩詞,背誦古詩詞的興趣。

  教具準備

  文中的掛圖,錄音機。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指明背《如夢令》

  2、這首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你從哪里知道的?

  3、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詞《漁歌子》。

  4、檢查預習。

  (1)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2)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認識。

  二、出示掛圖,感知畫面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學生反饋,口頭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點。

  3、教師總結(jié):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鄉(xiāng)圖,山前白鷺飛,兩岸桃花盛開,江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頭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正在斜風細雨中悠然垂釣。

  4、引入學詞。《漁歌子》這首詞描繪的正是這幅圖。

  三、讀通詞,初步感知詞的內(nèi)容

  1、指導讀下面四個字:“鱖”、“箬”、“笠”、“蓑”。

  2、全班齊讀。

  3、自由讀。

  4、指名讀,學生互相評議。

  5、教師總結(jié),范讀。

  6、小組比賽讀,然后再全班齊讀。

  四、理解詞文,深入體會意境

  1、提出要求,小組合作學習。

  (1)由詞語到句子,結(jié)合圖理解詞的意思。

  (2)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逐題反饋。

  (1)詞意:

  不須歸: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樂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體會意境。

  a.這首詞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調(diào),讓學生閉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構成的江南水鄉(xiāng)景。

  c.談談自己對詞所描繪的這種意境的體會或感受。

  3.在體會意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詞。

  五、體會詞中流露的詩人的心境

  1、問:漁翁“不須歸”緣何在?想象他此時的心境如何?

  2、小組討論、交流,然后集體反饋。

  3、教師介紹張志和的個人境遇。

  六、總結(jié)全文,有感情地誦讀詞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鷺、花、水、魚、風、雨

  人:漁翁垂釣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7

  作者及背景資料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xié)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張志和(約730~約810)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煙波釣徒,浪跡先生,玄真子。浙江省蘭溪(今屬金華市)人。十六歲游大學,以明經(jīng)耀第,獻策肅宗,深蒙賞重,任翰林待詔授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并賜名“志和”。后因事貶為南浦尉,未到任,還本籍,親喪不復仕。扁舟垂綸,祭三江,泛五湖,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萬言,因以為號。兄鶴齡,恐志和遁世不歸,為之在越州(今紹興)城東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嘗有吏人派志和為淘河夫,即親自執(zhí)蕾勞作,毫無怨色。觀察使陳少游聞而謁之,坐必終日,題其所居為館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節(jié)猶存。全無斧斤之痕,門巷更為漱隘,門隔流水,十年無橋,乃出資稍擴其居,“并造橋,時稱回軒巷、大夫橋。肅宗賞賜奴婢各一,志和使結(jié)為夫婦,取名“漁童”、“樵青”。人間其故,答道:漁童使捧鈞收綸,蘆中鼓泄,樵青使蘇蘭薪桂,竹里煎茶。”陸羽、裴休問有何人往來?答稱:“太虛作室而共居,夜月為燈以同照。與四海諸公未嘗離別,何有往來?!”顏真卿為淤州刺史,張志和乘敝舟往訪,顏欲為他造新船,張道:“攪惠漁舟,愿以為浮家泛宅,訴訟江湖之上,往來茗冒之間,即野夫之幸矣!”其詼諧辯捷,類皆如此。

  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酒酣耳熱,或擊鼓吹笛,或吟詩作畫頃刻即成。嘗于顏真卿席間與眾客唱和漁夫詞,張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鴦飛,桃花流水闕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復剪素寫景,須臾五本。隨句賦象、人物、舟船、鳥獸,煙波鳳月,皆依文章,曲盡其妙。真卿與諸客傳玩,嘆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畫錄》,定逸品三人,張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畫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

  張志和既為山川隱逸,著作玄妙,故后世傳為神仙中人。如《續(xù)仙傳》云,玄真子“守真養(yǎng)氣,臥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評張志和:“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嚴光之比。”可謂恰如其分。

  教材解讀

  《如夢令》這是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贊歌。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jīng)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游,表現(xiàn)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人以強列的美的享受。寥寥數(shù)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張志和(756年前后在世)有《漁歌子》五首。這是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這幾首詞,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說它"極能道漁家之事",我以為不確。因為張志和在詞中表達的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隱逸情趣,并非當真描寫漁民的生活。張志和之所以把當時的漁民生活理想化,目的乃在于表示不肯與惡濁的統(tǒng)治集團同流合污。像這樣的主題,在中國古代詩詞里已習見不鮮,無須贅說。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作為詞人兼畫家的張志和,肯用民間詞抒寫自身的審美感受,并努力把詩意與畫面結(jié)合起來,從而為提高詞的藝術水平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今天我們讀這首詞,仍覺得它清新可愛,活似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卷詩情濃郁的山水畫幅。我們從中除了能獲得巨大的審美享受外,還可以借鑒到許多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把春天的江南水鄉(xiāng)描繪得既色彩斑斕,又生機勃勃。開頭兩句寫景:首句寫西塞山(今浙江湖州市西)和山前所見,次句寫苕溪水和水中所有。在青翠蔥蘢的西塞山前,一群潔白如玉的鷺鷥在碧空中飛翔。在桃花夾岸的苕溪里,無數(shù)肥美的鱖魚在水底游動,或在水面嬉戲追逐著繽紛的落英。前句以青、碧顯白;后句以桃紅襯綠。山水相映,上下交輝,畫面呈立體感。它雖然只是淡淡的幾筆,既沒有用秾艷的詞藻,也沒有作過度的夸飾,而色彩卻無比絢麗,且透露出鳥飛魚躍的一派生機。末三句寫漁翁,實即寫詞人自己。他頭戴青竹笠,身披綠蓑衣,迎著斜風,冒著霏霏細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畫幅里,顯得多么逍遙自在!詞人曠達樂觀的襟懷和對世俗的鄙視依稀見于言外。

  在一首統(tǒng)共才二十七字的詞中,竟勾勒出如此引人入勝的風光,并把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和情思活生生地顯示在畫里,其藝術功力之高確不由人不嘆服!

  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把天工(即自然)和清新作為詩、畫審美的最高要求,這已成為許多中國藝術家的共識。他們總力求把詩意和畫意結(jié)合在起來,做到如蘇軾所推崇的王維那樣"詩中有畫"或"畫中有詩"。這也已成為許多中國藝術家的共同風格,因為讀者們總是更喜歡通過畫面領略詩意的。相反地,一味在詩詞作品中抽象地發(fā)議論,終歸容易使讀者們生厭。張志和《漁歌子》五首以第一首最受讀者們歡迎,其緣故也就在這里。

  推薦理由:從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出發(fā),站在高處看,立在平地評,賞識與辯駁揉為一體。

  教材解讀

  水如畫  詞寄情

  文/非兒依依

  萬水千山總是情。多少詩人畫家為水揮毫潑墨訴衷情。

  李清照的《如夢令》以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我們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用“常記”回憶,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才女“沉醉”到了“不知歸路”的地步,內(nèi)心的歡愉卻躍然紙上,酒不醉人人自醉,詞人留連忘返。興盡方才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與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移動著的風景和詞人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詞中有畫,畫中有詞。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一詞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詞寫的山水畫。”,“西塞山前”,“白鷺”自在地飛翔,漁父的悠閑自得。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jié)鱖魚長得正肥,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又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讓我們讀到了詞人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一山一水相映成趣,詞中山水皆有情,怎一個“樂”字了得。

  推薦理由:自我理解,從畫面入手,尋找詞的韻味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8

  遲遲不敢下筆解讀這兩首詞,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古代的詩詞實在是精煉。短短的幾十個字就可以為我們展開一幅意境深遠的畫面,而且畫中有景,情景交融。再加上一些典故點綴其中,言近而旨遠。假如沒有相關的古文功底,是很難把這種精彩呈現(xiàn)給大家的。

  那么我們應該先從哪里進行解讀呢?我想應該是題目。不過本課有些特殊,《如夢令》和《漁歌子》嚴格地說都不能算作是詞的題目,它們的名字叫“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也有人把它叫做詞譜。有點像我們作曲家譜的曲子,旋律先固定,然后再填詞。詞的內(nèi)容可以不同,但是屬于同一詞牌的詞的格式要求是相同的。比如《如夢令》就要求全詞的字數(shù)為33個,而且必有兩個疊詞——文中的“爭渡,爭渡”。《漁歌子》則是27字。盡管大多數(shù)詞牌名稱和詞的題目以及內(nèi)容聯(lián)系并不一一對應,但也有一部分的關系是緊密的。比如本文的《漁歌子》就確實和漁夫有關。

  除了關注題目,我們還應該關注一下作者,特別是作者寫作此詞的時代背景。言為心聲,詩詞更甚。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詞人,她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悲欣交集”來概括。她的前半生幸福,后半生悲傷。這一點可以從她的作品中反映。造成人生巨變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北方金兵的入侵。國家淪陷,被迫南遷,丈夫也過早地離她而去。本課的《如夢令》屬于前期作品。

  張志和其實也生逢亂世,安史之亂給唐帝國的打擊是致命的。再加上朝廷腐敗,自己的仕途也很渺茫。于是掛冠而去,樂得一個自在逍遙。他的這首《漁歌子》正是這種“隱士”心情的反應。

  下面我們再從詩詞的內(nèi)容入手進行解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常記”告訴我們這是一篇回憶,是對美好時光的追憶。“溪亭”告訴我們地點。“日暮”是時間。“沉醉不知歸路”告訴我們詩人喝醉后忘記了回去的道路。“興盡”是一個典故。古人探訪友人,到友人門前而不入,隨從問之,對之曰:吾乘興而來,興盡而歸。表達的是一種率情,一種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這里李清照也在表達著同樣的感受。 “晚回舟”和“日暮”在時間上相對應。“興盡”和“沉醉”在狀態(tài)上呼應。“誤入”和“不知歸路”在事件上前后相對。“藕花”就是荷花,之所以用前者,可能是和詩詞的音韻和諧有關。“爭渡”目前有兩種解釋,一是,當爭先、爭搶講,意思是急于回家,爭相劃槳,以致驚起棲息在灘涂中的一群鷗鷺。還有一種解釋,“爭”同“怎”,是通假字。“爭渡”意思是“怎渡”,面對周圍的層層疊疊的荷花,詩人不知如何找路回家,發(fā)出詢問,誤打誤撞時驚醒已經(jīng)棲息的鷗鷺等水鳥,再次飛向夜空。我個人比較傾向后者的解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第一種解釋更容易讓人產(chǎn)生共鳴。整首詞,語言淺近,敘事簡潔,給人清新愉快之感,作者的快樂充溢在字里行間。當然詩無達詁,實在沒有必要條分縷析的為了考據(jù)意思的真實而去肢解這首美好的詩詞。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作者張志和是一位“隱者”,“西塞山”或許是他隱居的所在。這首詩詞千百年來傳唱不衰,不僅是因為詞中描寫的景色優(yōu)美,而且還因為作者的心境平和,帶給人恬淡的幸福感覺。全詞如畫,全詞如曲,有形有色有聲。“形”有:山,鷺,花,水,魚,箬笠,蓑衣,風,雨,人。“色”有:白,紅,碧,青,綠等。“聲”有:白鷺飛聲,流水響聲,魚躍水面聲,風聲雨聲。這些都糅合在詞中,有序地排列著,先后主次分明。作者既是一名優(yōu)秀的詞人,也是一位高明的畫家,還是一位優(yōu)雅的樂師。“不須歸”是全詞的情感聚集點。和“不知歸路”的“誤入”不同,這里的“不歸”不是因為不能而是因為不想。充分地表達出作者對于山水江湖,自由恬淡生活的依戀。這里的歸不僅僅是釣完魚之后的回家,也很有可能是一種隱喻——對于官宦仕途的不屑,歸隱山林,不羨“紫衣”。縱覽全詞,文中有畫,畫中有景,景中有人,情景交融。不愧為千古名篇。

  兩首詞的作者男女有別,朝代各異,格式參差,敘述的手法也不同。但共同之處就在于一個“真”字。真人真事,真景真情,語言雖然平淡無奇但是卻感人至深,令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9

  9《詞兩首》的教學建議

  設計說明

  本篇課文是由兩首詞組成的。這兩首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雖然描繪的內(nèi)容迥意,表達的情感不一,寫作方法上也各有千秋,但是,它們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融情于景,一景寫情,情景相生,讓人讀來回味無窮。教學本篇課文,建議:

  1. 抓住景物,感知畫面美。

  教學本篇課文,要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感知每一首詞表現(xiàn)的美好畫面。比如,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要讓學生眼睛看文字,腦海中構成相應的形象:郁郁蔥蔥的西塞山、振翅飛翔的白鷺,盡情盛開的桃花、肥美有些的鱖魚、戴笠披蓑的魚翁……學生抓住了這些景物,腦海中就容易自由結(jié)合,整體感知出作者所描繪的美好畫卷。

  2. 展開想象,領悟意境美。

  詩歌教學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使詩歌所描繪的景象能夠在頭腦中形成具有詩情畫意的實際情景,讓學生能夠與作者一道,進入特定的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得到麥的熏陶。詞的教學亦是如此。比如教學李清照的《如夢令》,要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作者,想作者一樣,因為沉醉而迷失了回家,結(jié)果闖進了荷塘深處。

  3. 反復誦讀,體會情感美。

  兩首詞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和相應意境,寄托作者的意向,賦予相關的情思。反復誦讀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憶江南》,熟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  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2、今天,我們學習第一首《憶江南》

  3、簡介作者:(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今陜西渭南縣人,幼年時因戰(zhàn)亂避難江南,比較接近勞動人民,了解他們的痛苦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語言平易通俗。

  4、討論詞和古詩有什么區(qū)別,結(jié)合本課的學習查閱資料解決。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jié)自學方法。

  2、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jié)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

  《憶江南》舊曾諳:過去曾經(jīng)熟悉。諳:熟悉。江花:江邊的花。綠如藍:碧綠如藍草。藍:一種可以從葉子里提取青藍色染料的草。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風景是多么美好。朝陽和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凈碧如藍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懷?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思考

  1、《憶江南》這首詞哪些地方是根據(jù)江南的特點來寫?寫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陳述句。好不好?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jié)朗讀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邊的鮮花作襯托,形象鮮明,寫江花用紅勝火不僅有色彩,而且表現(xiàn)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漁歌子》,熟讀古詩,了解大意。2、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  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2、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漁歌子》

  3、簡介作者:

  (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張志和(730~846)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人。曾在朝廷做過官,后來出家當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的閑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jié)自學方法:

  西塞(sài) 鱖魚(guì) 箬笠(ruò lì) 蓑衣(suō)

  2、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

  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jié)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鱖魚:又叫桂魚,肉味鮮美。不須歸:不必回去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桃花紅,流水碧綠,鱖魚正肥美。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迎面吹來,釣魚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思考:

  1、《漁歌子》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討論總結(jié):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jié)朗讀方法。

  3、詞中描寫的是作者過著隱居閑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無比的春光。

  五、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練習。

  后記:有幾個字很難寫,得多提醒學生注意書寫。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教案背景:

  1.面向?qū)W生:□中學   ■小學     

  2.教學課題: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九課詞兩首之一《如夢令》

  3.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材分析:

  這首《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詞作之一。這個時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書香門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護,因此她的生活無憂無慮,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樂。在這首詞中李清照回憶了一次郊游時歸途中誤入藕花叢里,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的歡樂情景。表現(xiàn)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樂。教學這首詞,讀懂、理解詞的大意和背誦整首詞難度并不大,難在如何讀出詞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詞的意境。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設置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體味、感悟。

  教案內(nèi)容: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本課生字,能夠理解、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2. 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來。

  3. 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注釋理解詞義—讀“胖”,接著是學會想象畫面,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讀畫面,最后尋找詞眼—讀“瘦”。

  2.對詞的特點有一個初步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想象畫面,聯(lián)想有關的詞句,積累詞語。通過欣賞、釋詞、想象畫面,在層層推進中抓景、悟情。讓學生通過畫面認識李清照。

  2.引導學生懂得學習古詩詞要做到讀書韻味,誦出音律。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夠理解、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難點: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并能夠描述出來。

  課堂教學之前通過百度在網(wǎng)上搜索與“如夢令”、“李清照”相關的教學資料,選擇相關知識內(nèi)容。根據(jù)課堂教學需要,通過課件教學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三、學具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揭示課題,學生說說曾經(jīng)學過的“詞”。

  2.介紹“詞”的常識。

  3.本節(jié)課學習的詞《如夢令》,學生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抓住詞語,感知詞義。

  1.教師范讀,學生朗讀,要求讀正確。正音,熟讀這首詞。

  2.適當解釋詞中的字或詞的意思。

  常記:經(jīng)常記起

  溪亭:小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將要下山,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歸路:回家的路。

  興盡:興致很盡心

  3.初步理順詞義。

  4.學生朗讀,抓住課文中所描繪的景物,感知這些景物所構成的美妙的畫卷。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一)畫面1:“溪亭日暮”

  “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

  師:“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

  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大聲地、七嘴八舌地說出來吧!看景、吟詩、作對,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咱們再讀這兩句,讓我們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二)畫面2:藕花深處

  除了這個溪亭日暮讓你想起了這么美麗的畫面之外,還有哪個詞也讓你想起了美麗的畫面了?再讀一讀,品一品。

  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yōu)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

  1.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2.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讀第三句、第四句: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三)畫面3:一灘鷗鷺

  你還從哪些詞語中聯(lián)想起畫面來了?自己讀下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棱棱”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她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再來讀一讀。讀最后兩句。

  四、完成練習,鞏固提高。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和同學交流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簡析:

  這兩首詞都是描寫江南風景的,給人以美的享受。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老年回憶江南風景寫的,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這首詞圍繞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體描寫春天景物的美,抒發(fā)了自己熱愛、懷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漁歌子》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這首詞描繪了春季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贊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1、學生通過古詩文誦讀已經(jīng)讀過這兩首詩,本課學習主要讓學生對詞中的景象加以想象,理解詩意。

  2、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作深層的思考。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諳”“紅勝水”“不須歸”等詞語在詞語中的意思。

  2、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詞的意境,用自己的話表達。

  3、初步了解詞和古詩的不同。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自學古詩詞的方法。

  2、學習想象詞中意境,體驗詞中情感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

  德育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詞的興趣。

  2、培養(yǎng)審美情趣,豐富學生情感。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憶江南》,熟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  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2、今天,我們學習第一首《憶江南》

  3、簡介作者(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今陜西渭南縣人,幼年時因戰(zhàn)亂避難江南,比較接近勞動人民,了解他們的痛苦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語言平易通俗。

  4、討論詞和古詩有什么區(qū)別,結(jié)合本課的學習查閱資料解決。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jié)自學方法。

  諳an

  1、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

  個人自由朗讀。

  同桌同學互讀互幫。

  自由結(jié)合齊讀。

  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

  《憶江南》舊曾諳:過去曾經(jīng)熟悉。諳:熟悉。

  江花:江邊的花。

  綠如藍:碧綠如藍草。藍:一種可以從葉子里提取青藍色染料的草。

  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

  詩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風景是多么美好。

  朝陽和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相互映照。

  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凈碧如藍草。

  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懷?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思考:

  1、《憶江南》這首詞哪些地方是根據(jù)江南的特點來寫?寫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陳述句。好不好?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jié)朗讀方法。

  用江上的朝日和江邊的鮮花作襯托,形象鮮明,寫江花用紅勝火不僅有色彩,而且表現(xiàn)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五、作業(yè) 。

  1、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漁歌子》,熟讀古詩,了解大意。

  2、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  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2、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漁歌子》

  3、簡介作者(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張志和(730——846)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人。曾在朝廷做過官,后來出家當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的閑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jié)自學方法。

  西塞sai 鱖魚gui 箬笠ruoli 蓑衣suo

  2、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

  個人自由朗讀。

  同桌同學互讀互幫。

  自由結(jié)合齊讀。

  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

  鱖魚:又叫桂魚,肉味鮮美

  不須歸:不必回去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

  詩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

  桃花紅,流水碧綠,鱖魚正肥美。

  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

  斜風細雨迎面吹來,釣魚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思考:

  1、《漁歌子》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

  討論總結(jié):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jié)朗讀方法。

  3、詞中描寫的是作者過著隱居閑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無比的春光。

  五、作業(yè) 。

  1、背誦古詩。

  2、練習。

《詞兩首》教學設計 篇13

  9、詞兩首

  學什么

  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詞,能說出它們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怎樣學

  一、讀拼音寫漢字,看誰寫得最規(guī)范最美觀

  lin ǒu Ōu  l gi  y ru  l suō  yī   

  測一測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或字。

  1、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興盡(       )   深(      )

  2、青箬笠,綠蓑衣             箬笠(       ) 蓑衣(      )

  3、斜風細雨不須歸             不須(       )

  二、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如夢令》的作者是             時代的女詞人               ;你還知道她作的                、              等詩詞,這首詞表達了作者      

  。《漁歌子》的作者是       的       這首詞描寫的是             寫的景色;這首詞表達的是                   

  。

  三、根據(jù)要求寫詞。

  1、例:風: 和風 、 狂風 、 金風 、 清風 、 疾風  ……

  2、    笑:      、      、      、      、      、……

  3、    興:      、      、      、      、      、……

  五、填字成詞

  (  )云(  )霧   (  )變(  )化  火(  )金(  ) 明察(  )(  )

  大顯(  )(  )     除(   )務盡    大(  )天宮    來去無(  )

  齊天(  )(  )     不避(  )(  )  西天(  )(  )  天下太(  )

  六、漫話“三國英雄”

  1、《三國演義》塑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如                  的關羽神機少算的                 ,                的曹操……

  2、《三國演義》中還有你心中最仰慕的英雄吧,就請你仿照上面的分析方法,把它們寫下來吧(至少2個)                                            。

  再提高

  一、請你用自己的話描繪你最喜歡的一首詞的景象并試著畫出插圖。

  二、詞是我國古詩歌的一種,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               。詞有種不同的                  ,如“如夢令”、“漁歌子”,除此之外,你還知道的有哪些:              、              、              、……

《詞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nèi)容:
  • 《比尾巴》教案(通用20篇)

    一、游戲?qū)?、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我說到哪兒,你們就摸到哪兒。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大眼睛,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細眉毛,摸摸你的黑頭發(fā),摸摸你的小嘴巴,摸摸你的長尾巴!...

  • 《三克鐳》教案(通用10篇)

    居里夫人的三克鐳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認識“鐳、陋、弘、癌、簽”5個生字,會寫“鐳、陋、郎、貫、囊、弘、捐、贈、數(shù)、癌、簽”,掌握“簡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纏萬貫、解囊相助、弘揚、捐贈、數(shù)年、癌癥、簽字”等...

  • 《習作1》教學設計(精選21篇)

    作者:佚名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點擊數(shù):105《習作2》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閱讀教師批改過的一篇習作,讀懂教師在“眉批”和“總批”中提了的意見,明確習作怎樣才能做到有詳有略。...

  • 《自選商場》教學設計(精選21篇)

    學習目標:1、認識14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女、竹2、觀察自選商場,初步了解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體會它給購物的人帶來的方便。3、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樂趣以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

  • 《習作1》教案(精選18篇)

    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能借助觀察圖畫讀懂例文《脫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2、能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觀察多幅圖作文訓練的要領。3、能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書上提供的兩組圖,選你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 《自選商場》教案(通用22篇)

    第 1 課時教學目標1、能讀準注拼音的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2、能說出課文第2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的意思從幾方面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3、能找出第三段的總起句,知道它是總分關系段。4、懂得總分段式。...

  • 《菜園里》教學設計(精選19篇)

    一、教材說明:本課是看圖歸類識字。通過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讓學生認識表示蔬菜的漢字,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二、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

  • 《菜園里》教案(通用22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9個生字,會寫“卜”、“風”兩個字。認識1個新偏旁。擴展學習本課以外的有關漢字,擴大知識面。2.能力目標:通過拼讀音節(jié)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兒歌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

  • 14安塞腰鼓(通用14篇)

    如:豪放的、雄渾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縛的、使人嘆為觀止的、激揚而飛動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黃土高原人元氣與神魂的等。三、研讀與賞析1.學生自讀,提出疑問,師生合作探究。...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激情无码AV一区二区 |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 欧美一区二区 | 黄色视屏在线看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 给我看免费播放片的视频 | 91九色视频网站 | 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午夜播影院 | 东北老女人高潮疯狂过瘾对白 | 国产激情性色视频在线观看 | 观看av | 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 少妇宾馆把腿扒开让我添 | 一级性色 | yello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天天看天天干 | 全亚洲第一av番号网站 | 啪啪毛片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 免播放器在线观看av | 欧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岛一本蜜乳 | 800av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毛片网|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 91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 女人天天干夜夜爽视频 | free性欧美1819hd| 搜索一级毛片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 97色97| 黑人黄色片 | 日本男女爱爱视频 | free性欧美1819hd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