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____》教案(精選6篇)
《我的好____》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書包的結構和作用。
2、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
3、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述,愛惜學習用品。
4、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和文具的擺放
難點:學會傾聽同伴的講述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書包、書、本、筆、文具盒、玩具等( 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一張嘴巴大又大,兩只耳朵長又長,書本文具都放里,上學帶上可別忘。
(打一物)書包
二、認識書包
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款式的書包
1、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書包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形狀、顏色、圖案、結構、作用等方面)
2、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從結構、作用方面引導共同特點)
三、整理書包
多媒體課件出示東東又臟又亂的書包,讓幼兒感受書包的臟亂引導幼兒將物品分成幾類
提問:1、散亂的鉛筆、橡皮、放入那里?
2、怎樣擺放書本、文具盒等學習用品?怎樣裝入書包里?
3、食品玩具應放在那里?
4、書包里應該放什么?
5、說說你今后將怎樣愛惜學習用品?
四、動手實踐操作
比賽整理自己的小書包,看誰整理的最整齊擺放的最合適?
五、展示成果分享快樂
本活動設計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猜謎導入引起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通過教學,采用多媒體課件利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教學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和聽覺器官,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幼兒對書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拓展了幼兒的視野。比賽整理書包,鍛煉了幼兒動腦動手的能力并懂得珍惜愛護學習用品不浪費損壞物品,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即愉悅了心情又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為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今后生活奠定基礎教學效果很好,只是在回答問題時,仍有表述不完整的幼兒,需加強練習
《我的好____》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講講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激發幼兒對上小學的渴望。
2、讓幼兒通過看書包、摸書包了解書包的結構,知道如何正確地背書包。
3、通過整理書包讓幼兒自己尋找最快最好的整理書包方法。
活動準備:
書包若干、小熊玩具一個、餐巾紙、鉛筆盒、書本
重點:了解書包的正確使用方法。
難點:用流暢的語言講講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
流程:引發 → 討論 → 整理 → 總結
活動過程:
一、引發
1、[出示小熊],
t:小熊呀,今天特別地高興,因為它收到了一份禮物,是熊媽媽給它買的書包。小熊快上一年級了,很開心的,可是它不知道上一年級和上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小朋友也快上一年級了,我們來說說看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呀?
2、請幼兒講講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
二、討論
1、幼兒討論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
s:小學里要背書包,上小學要很早,要帶紅領巾,不能帶玩具,有書本,每天都有作業等等。
2、t:上小學跟我們幼兒園有很多地方不一樣了,小朋友們也知道了一些,我們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上小學都背著書包,那小朋友們都準備好了書包沒有啊?
s:準備好了!
t:恩,小熊的書包是熊媽媽送給它的,老師很想知道小朋友們的書包是怎么來的,你的書包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請你們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書包,好不好?
s:好!
t:好,先想想該怎么介紹自己的書包!想好了我們就開始介紹了!
3、給幼兒兩分鐘時間考慮如何介紹自己的書包。
4、幼兒介紹自己的書包,要求:書包怎么來的?用什么特別的地方?你最喜歡書包的哪個地方?
5、t:聽小朋友們介紹,我發現你們的書包都很好。上小學呀,除了要準備書包,還要準備些什么東西嗎?
6、請幼兒回答上小學所需東西。
s:鉛筆盒、鉛筆、卷筆刀等
7、t:上小學還要帶這么多東西,上學之后還會有很多的書本,我們應該給他們在書包中找個合適的位置放起來,對不對?
s:對!
t:現在,我們就來整理書包,給每一樣東西找個好位置放起來,看看哪一組放的又快又好。要聽好陸老師的口令,我說開始才能開始整理,違規就輸了!
三、整理
1、幼兒分成五個隊,整理書包,看哪個隊整理的又快又好。
2、教師觀察幼兒整理書包的方式。
四、總結
1、t:我們來看你們是怎么整理的,都把東西放在哪里了,每個隊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說一下,好不好?
s:好!
2、幼兒介紹自己隊整理方式,要求:說清楚把什么東西放什么地方。
3、t:我們把書包整理好了,要上學就要背書包。你們講講看書包應該怎么背呢?
s:雙肩背!
4、請幼兒示范背書包,糾正不正確的方法。
5、t:今天我們知道了怎樣來整理書包,知道了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知道了小學里上學是不能遲到早退的,這樣你會少學很多東西的。好,下次活動呀,我們來研究一下鉛筆盒,看看你們都有些什么樣的鉛筆盒,有哪些功能好不好啊?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我的好____》教案 篇3
之一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明確本次習作要求:用一件事反映一個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質,重點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
2.學習《我的奶奶》,領悟把人物行動、語言寫具體的方法。
3.確定自己要寫的人和事,明確在這件事中,人物的哪些言行特別感人。
重難點
用一件事反映一個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質,重點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我的好》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明確習作要求和訓練內容,懂得應根據人物思想品質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
(1)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思考:本次習作有什么要求?要寫好這篇文章必須注意什么?
(2)討論明確:要寫好這篇文章必須選好人和事,寫時要對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作具體描寫,還要注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必須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3.學習《我的奶奶》這一參考片斷。
(1)先自學思考兩個問題:
①文章寫了一件關于奶奶的什么事?這件事反映奶奶的什么品質?
②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些詞句是具體寫奶奶的語言和行動?
(2)交流匯報以上問題,使學生掌握這篇作文的寫作方法。
4.確定自己要寫的人和事,明確自己要表現他哪一方面的思想品質。
(1)分小組說說自己準備寫誰,寫他的一件什么事,要反映他的什么思想品質。
(2)進一步說一說,在這件事中,他的哪些語言行動特別感人,最能反映人物的特點。(教師參與交流,作簡明的講評,啟迪學生的思路。)
5.學生開始作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對部分作文講評,學生修改以后完成作文。
重難點
對部分作文講評,學生修改以后完成作文。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1.學生繼續作文,教師巡視了解作文情況。
2.選評佳作和有問題的作文。
評議標準:
(1)選人選事是否準確;
(2)語言動作的描寫是否具體,能否表現人物的品質。
3.學生繼續作文,并作修改。
《我的好____》教案 篇4
佚名
病文片斷:
我隔壁的王星光大哥哥處處關心別人。前天晚上下了一夜大雪,地上和屋頂都變白了。王星光騎自行車去上班,路上很滑,到交叉路口時,他正要穿馬路,一位老人腿腳不便,被他的自行車碰了一下,摔倒在地。他趕緊下車,扶起老人,皺著濃眉關鍵地問:“老伯伯,你摔痛了沒有?真對不起!”老伯伯拍拍身上的雪,搖搖頭。王星光又說:“我陪你到醫院檢查一下吧。”老人又擺擺手,溫和地說:“年輕人踏車子要當心點,小心闖禍!”王星光大哥伸了伸舌頭,又說聲:“對不起!”就急急忙忙踩著自行車去上班了。
病文分析:
從片斷的第一句話:“我家隔壁的王星光大哥哥處處關心別人。”可以看出,小作者想通過事例反映“大哥哥處處關心別人”這一方面的思想品質。但從選材看,顯然缺乏代表性。騎車撞倒人,問一聲摔痛了沒有,提出陪別人上醫院檢查一下,這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談不上“處處關心別人”。
《我的好____》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體會書包整齊有序給學習帶來的便利,學習整理、擺放書本的方法,初步養成主動整理書包的習慣。
2. 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 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 觀看課件,收集問題,引發思考,積極參與。
上課了,老師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看書,而芳芳小朋友卻一直在翻書包找課本。
師: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為什么找不到書?
幼兒:沒有書不能閱讀,沒有整理好書包,書就會丟了,損壞了。沒有整理好書包小朋友都在等。
師:小朋友們都說的對,書包是我們的好朋友,是我們的學習工具,不僅要上課擺好還要及時拿出,要是學會整理書包,就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二. 動手實踐,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 觀察書包內物品
讓幼兒將書包內的物品拿出,并說出其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書包里有什么?
幼兒:鉛筆盒﹙鉛筆、橡皮﹚語言書,數學書,畫畫書…
師:這些東西混在一起,找起來很不方便,怎么辦?
幼兒:分開放。書和書放一起,鉛筆和橡皮放在鉛筆盒里。
2. 幼兒動手嘗試整理書包。
整理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誰擺放的整齊。
3. 學習辨別,根據需要準備課本。
師:我們平時會根據課程表的安排來取放書本,怎樣可以又快又準的拿出書本?
幼兒:把準備用的書本提前拿出來,放在桌子上。
三.循序漸進,鞏固提高。
1. 做一做,好朋友怎樣進書包。
師:現在開始放,看誰的書本很快進書包。幼兒歡快地收拾書包,形式各異。
師:請你們講講是怎樣整理書包的?幼兒:先放書,再放本,最后放文具盒。
2. 變一變,好朋友很快進書包。
師:把桌上的書本文具盒很快進入書包讓桌面干干凈凈,開始。
3. 查一查,好朋友是不是排好了對?
師:同桌互相看一看,放的讓人看起來舒服嗎?
4. 歸納總結,輕輕松松回家去。
小朋友們都很棒,都學會了整理書包,并且擺放的盡然有序,這樣就不會像課件中的芳芳小朋友那樣上課拿書弄得手忙腳亂找不到書的現象了,老師相信你們上小學后,一定能做個愛學習,好習慣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就孩子們上學遇到的迫切需求,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出發,來嘗試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做一做中,孩子們手、腦、眼和各種感官并用,看好朋友怎樣進書包。在變一變中,孩子們提高了整理書包的.速度,在查一查中,同伴進行合作,給予評價。在背一背中體會了獲得勞動成果的喜悅。目標完成較好。
不足的是:應該有延伸活動,讓幼兒回家后把自己的本領給家里人表演,再給你的好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表演,還有再設置區域角,讓幼兒進行整理書包的比賽,這些是需要改進的。
《我的好____》教案 篇6
《我的好____》范文舉例:《我喜歡“雷聲”》
佚名
我喜歡“雷聲”,不過這不是天上的雷聲,而是我們家的“雷聲”。以前,我對這個“雷聲”很討厭。每天早晨,我還在夢鄉中,一聲“炸雷”就把我驚醒了:“快起來!”洗臉的時候,又是一聲:“耳朵后面!脖子!”中午吃完飯,我剛出去玩一會兒,“雷聲”又追了過來:“別玩了,看書去!”到了晚上,我剛把椅子搬到電視機前邊,耳邊又一個“響雷”:“別看了,一會洗臉睡覺!星期天再看!”那時候,我一聽到這個“雷聲”就討厭。
可后來我對這“雷聲”有了新的認識。記得那是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家的鄰居李奶奶養了一缸金魚。那些金魚真可愛,有紅的、白的、黑的、花的……一條條魚就像舞臺上的演員,穿著鮮艷的裙子,在臺上舞來舞去。我每天都去看,總也看不夠。我想,要是我有條金魚,多好啊!有一次,我剛寫完作業 ,又去看金魚,看著看著,趁李奶奶沒注意,順手就撈了一條。我怕別人看見,就急急忙忙地把魚裝進褲兜里。小魚在褲兜里亂蹦,我的心跳得比小金魚還厲害:把魚拿回家,媽媽、爸爸看見了怎么辦?要是再送回去,李奶奶看了公怎么說?想了想,還是把它扔到后院的臭水溝里吧。剛走到拐彎處,媽媽來叫我抬東西。媽媽走過來看見我捂著兜,兜都濕了,還一動一動的,立刻奇怪地瞪起眼睛。我還沒說話,媽媽伸手就掏我的兜,那條小金魚不知怎么的就一下子跳了出來。媽媽問我:“魚是怎樣跑到你的兜里去的?”我說:“不知道。”媽媽的臉忽地布滿了烏云:“撒謊!”我小聲說:“是從李奶奶家拿的!”突然,我聽到一陣從來沒這么響的“雷聲”:“不經人家允許拿人家的東西,是偷!”偷?我成了小偷?要被警察叔叔抓進派出所?……我嚇哭了。這時“雷聲”小了些:“人家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走,我跟你一起一李奶奶家去,只要承認錯誤,從此改正,就是好孩子。”媽媽領著我來到李奶奶家,我認了錯,李奶奶不但沒罵我,還把那條小金魚送給了我。那一次,媽媽的“雷聲”教育了我。我對媽媽的“雷聲”有了新的認識。
范文點評:
這篇習作寫出了一個令人尊敬的嚴母形象,很吸引人。
母親的“嚴”是通過一個個“雷聲”(媽媽的話)從早到晚伴隨著小作者的日常生活,“從來沒有這樣響的‘雷聲’”在上作者犯錯誤時又及時地響了起來。這“雷聲”寫得很有特色,寫出了媽媽的豪爽性格,寫出了一個“嚴格教子”的好媽媽形象。
這篇習作有三點值得肯定:
一是抓住了人物的特點來寫。媽媽的性格豪爽,媽媽說話聲音大,媽媽的嘴“厲害”,媽媽管孩子很嚴。小作者不不僅抓住了媽媽的這些特點,而且還進行了形象化的描寫,因此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是突出了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人物描寫可以從多方面入手,而小作者集中筆墨突出了人物的“語言”,通過人物語言的描寫,寫出人物的思想和個性。
最后一點是,小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媽媽,能夠對日常生活中的媽媽進行認真的觀察,所以能從天天都聽到的、極平常的“雷聲”中,挖掘出了深刻的中心思想,表達出“雷聲”的實際意義。
《我的好____》范文舉例:《我喜歡“雷聲”》
《我的好____》范文舉例:《我喜歡“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