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身邊的民間美術
一、學習領域:欣賞.平述
二、課時:1課時
三、教具、學具:
1.教具準備:投影儀、多媒體。
2.學具準備:彩色筆、油棒、繪畫工具。
四、教學設想:
能用語言繪畫的方法表達自己對社區流傳的民間藝術及其吉祥紋樣的感受和理解,能收集民間美術作品(實物、圖片)填寫考察報告,舉辦小展覽,體現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樸素的審美趣味。增強民族自豪感。
在課程設計中主要利用多媒體課件中民間藝術作品創設情境,使學生對民間藝術有重新的認識和欣賞。引發其興趣,運用不同的觀察方法,嘗試說出自己的感受,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好品德。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收集、整理民間美術作品并進行歸類。
能用語言描述民間美術作品的圖案紋樣、色彩特點等。
能靈活運用民間吉祥的圖案和色彩,嘗試組合表現一幅喜慶吉祥的畫面。
2.過程與方法:與同學一起到社區調查收集民間美術作品,分析、整理、歸類。
與同學一起合作布置小展覽。
3.情感:對民間吉祥圖案紋樣或色彩產生興趣。收集民間吉祥的圖案。
六、教學重點:
能用語言描述民間美術作品中的吉祥圖案紋樣、色彩特點等。
七、教學難度:
嘗試對調查的作品標出相關知識及其表達的吉祥寓意。
八、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設喜慶情境:從多媒體課件中欣賞民間藝術作品。讓學生感受民間美術“夸張、變形、概括、對稱”等造型特點。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吉利話”想對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話與吉利畫”的關系,了解和進行“諧音、寓意、或、象征”的聯想。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見到的還有哪些民間藝術品。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間藝術品?
3.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民間藝術品,設計小組考察報告的格式。
(三)作業布置:
能評述或臨摹民間美術作品,能填寫考察報告,舉辦小展覽。
(四)巡視輔導: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五)結果:
1.作業評述:舉辦墻報,展示全班作品,讓學生自評優秀作品。
2.教師小結:能評述或臨摹民間美術作品,能填寫考察報告的學生進行表揚。
3.課后拓展:設問:你今天學會了什么?特別美的地方在哪里?
4.課后思考題:尋找各種小植物,下節課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