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規矩不能有”》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準確認讀本課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重點理解課題及人物的語言、行為,體會彭總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與群眾平等的品質。
3、教育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樣。
教學設計:
一、交流資料,質疑導課
1、出示彭德懷照片:同學們,認識照片上的人嗎?你了解他嗎?(交流資料)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彭總的課文。請同學們仔細看老師板書課題:“這個規矩不能有”,齊讀課題,指導“規矩”的“矩”的讀音。
3、觀察一下這個題目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題目有什么不同?(加了引號)知道為什么加引號嗎?(引用的一句話)
4、那么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什么問題呢?(①誰說的?②指什么規矩?③為什么這樣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①詞:指讀、領讀
②文:開火車讀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的是否準確。
③內容:講了一件什么事?彭總逛公園時發現公園閉園接待他一個人,他教育工作人員不搞特殊的事。
3、再次默讀文,思考:“這個規矩不能有”是誰說的?“這個規矩”指什么規矩?
4、匯報:彭德懷說的;指公園閉園接待首長的規矩。
三、重點探究
1、公園閉園接待彭總,彭總發現后會怎樣呢?請畫出彭總看到“休息”的牌子后說的幾段話。
2、學生匯報后出示投影:彭總進門走了幾步就停了下來,( )問警衛人員:“你們搞的什么鬼?”
“休息?休息為什么叫我們進來?”彭總沖著所有的工作人員( )說,“你們說,是不是你們把群眾趕跑了?”
“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么大一個公園,我們來了,別人就不能來?這個規矩不能有!”彭總( )地說。
3、小組討論:彭總說的這三段話分別是什么意思?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4、交流:這句話什么意思?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自己練讀,師生配合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出語氣。)
5、分角色朗讀。
6、下面我們一起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彭總為什么說“這個規矩不能有”?從中你能看出彭總是一個什么的人?(彭總是一個不搞特殊化、與群眾平等、以身作則的人。)
7、從課文中什么地方還可以看出彭總是一個不搞特殊化的人?(第四自然段)
8、作為國務院總理、國防部長,彭總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的品質令人敬仰,下面就讓我們懷著這種敬仰之情再把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四、拓展作業
許多偉人、名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懂得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自己官大、有地位而搞特殊。請大家下課后再去搜集一些有關偉人以身作則、不搞特殊的小故事,下節課我們來開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這個規矩不能有”
以身作則 誰說的?
不搞特殊 什么規矩?
與群眾平等 為什么這樣說?
教后反思:
1、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學生回答不理想,如果這時教師及時引導,把問題提具體,如:寫了誰去干什么?遇到什么情況?結果怎樣?效果會更好。
2、在重點探究環節,指導學生讀出語氣時沒能很好地利用投影設計,填補空缺,使學生在朗讀時語氣上不到位。
3、教學中沒有很好地面向全體,有幾個同學始終不能大膽發言。